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论文和设计-廖霞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贴附在所述连接片上的绝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熔断部、与所述电池的极耳相连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所述熔断部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绝缘片覆盖在所述熔断部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熔断部。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熔断部使绝缘片尺寸增大,避免了熔断部熔断后在熔断部的边缘两侧出现搭接现象,也方便了绝缘片与连接片的安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贴附在所述连接片上的绝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熔断部、与所述电池的极耳相连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所述熔断部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绝缘片覆盖在所述熔断部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熔断部。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贴附在所述连接片上的绝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熔断部、与所述电池的极耳相连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所述熔断部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绝缘片覆盖在所述熔断部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熔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胶层,所述绝缘片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胶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熔断部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胶层的两侧分别距离所述熔断部相应侧的距离为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片包括阻挡部和分别位于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翻边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翻边部贴附在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个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胶层,所述胶层的面积与所述绝缘片的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部设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熔断部的中部,所述缺口距离所述熔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距离相等;

或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熔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片每侧凸出于所述熔断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7mm。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盖板、电芯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片组件,所述电芯包括卷芯和自所述卷芯伸出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一极柱,以及与所述第二极耳对应的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柱之间,或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柱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片组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所述第一极柱为正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绝缘片均安装在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个表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以锂二次电池为例,锂二次电池过充时,在高电压作用下,电池内部产生气体,气体达到设置的压强,使得电池盖板上的翻转片做动,进而电池内部形成短路回路,电池内部瞬间有大电流通过,大电流产生大量热量,首先将正极连接片的熔断部熔断,以达到电池断路的目的,使得电池不会继续充电,避免积聚更多的热量而爆炸起火,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避免极耳由于错位直接搭接在熔断部或越过熔断部直接搭接在与极柱相连的部分连接片上的状况,连接片在熔断部需要设置绝缘片,绝缘片覆盖熔断部及靠近熔断部的与极柱相连的部分连接片上。目前的绝缘片虽然能够隔断极柱和极耳,但是在安装绝缘片时,绝缘片的两侧需要与连接片的两侧对齐以保证绝缘片覆盖住熔断部及靠近熔断部的与极柱相连的部分连接片,避免因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操作误差造成绝缘片的两侧与连接片的两侧不对齐,熔断部熔断后极耳搭接在熔断部的残留部分或与极柱相连的部分连接片上,导致熔断部失效出现持续短路的现象,因此,绝缘片与连接片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贴附在所述连接片上的绝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熔断部、与所述电池的极耳相连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所述电池的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所述熔断部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绝缘片覆盖在所述熔断部上;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所述熔断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胶层,所述绝缘片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胶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熔断部的长度。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胶层的两侧分别距离所述熔断部相应侧的距离为1~1.5mm。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片包括阻挡部和分别位于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翻边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翻边部贴附在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个表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片和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胶层,所述胶层的面积与所述绝缘片的面积相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熔断部设有缺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熔断部的中部,所述缺口距离所述熔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距离相等;

或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熔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片每侧凸出于所述熔断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7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盖板、电芯和上述连接片组件,所述电芯包括卷芯和自所述卷芯伸出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一极柱,以及与所述第二极耳对应的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柱之间,或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柱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片组件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所述第一极柱为正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安装在所述连接片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绝缘片均安装在所述连接片的另一个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其中,电池的极耳和极柱通过连接片实现两者的物理连接和电连接,绝缘片避免了极耳直接与熔断部或与极柱连接部连接。当电池过充时,短路形成的大电流会导致熔断部熔断,极耳和极柱之间的连接断开,实现了电池的断路。绝缘片的两侧均凸出于熔断部使绝缘片相应尺寸增大,降低了绝缘片与连接片的安装精度,也降低了熔断部熔断后再次搭接导致持续短路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片组件一个可选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片组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片组件另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片组件其他可选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连接片组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的盖板的反面和连接片组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连接片10;极柱连接部11;极耳连接部12;熔断部13;缺口131,132;绝缘片20;阻挡部21;翻边部22;盖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反”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6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正”指连接片朝向盖板的一个表面所在方向,也是盖板的极柱所在方向,“反”指连接片背向盖板的另一个表面所在方向,也是极耳所在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连接片组件包括连接片10和贴附在连接片10上的绝缘片20;连接片10包括熔断部13、与电池的极耳相连的极耳连接部12和与电池的极柱相连的极柱连接部11,熔断部13位于极耳连接部12和极柱连接部11之间,绝缘片20覆盖在熔断部13上;在第一方向上,绝缘片20的两侧均凸出于熔断部13。

连接片10为导电件,例如:连接片10为铝、铜、镍或铜镍合金等金属材料。从而电池产生的电流经极耳通过连接片10能够传递至极柱。绝缘片20为绝缘材料制作的薄片。例如,绝缘片20由绝缘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绝缘片20能够将极柱和极耳隔断,避免极柱直接与极耳相连。为了避免较长的极耳错位搭接在极柱连接部11,绝缘片20至少覆盖在极柱连接部11靠近熔断部13的边缘处,例如绝缘片20至少覆盖在图1中e所示区域代表的极柱连接部11的边缘处,边缘e的大小依据极耳可能延伸到极柱连接部11的长度而定。电池过充时,翻转片做动,电池内部短路产生的大电流首先导致熔断部13断裂,极耳连接部12和极柱连接部11也随之断开,进而阻断了极耳和极柱的连接,电池内部由短路变为断路,避免了积聚更多的热量而爆炸起火,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凸出的部分绝缘片20延长了绝缘片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降低了绝缘片20与连接片10的安装精度,方便了绝缘片20的安装。第一方向指连接片10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绝缘片20的宽度大于连接片10的宽度,绝缘片20的宽度记为a,熔断部13的宽度记为b,绝缘片20的两侧均凸出于熔断部13,优选地,绝缘片20每侧凸出于熔断部13的宽度c≥(a-b)\/2=0.7mm,可以理解的是,绝缘片20两侧凸出于熔断部13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将绝缘片20设置为凸出于熔断部13,增大了绝缘片20的尺寸,避免了绝缘片20贴附在连接片10上时熔断部13和边缘e可能出现的裸露,保证了绝缘片20完全覆盖熔断部13和边缘e,熔断部13熔断后,凸出的部分绝缘片20避免了极耳由于错位直接搭接在残留的熔断部13或边缘e,导致熔断部13的功能失效,电池内部出现持续短路现象,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绝缘片20可以通过胶粘、超声焊接、套接、嵌入式连接的方式覆盖在熔断部13上。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20通过胶粘的方式安装在连接片10上,连接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绝缘片20和连接片10之间的胶层(未图示),绝缘片20位于连接片10的一个表面上,在第一方向上,胶层的长度小于等于熔断部13的长度。一般地,利用贴胶设备将胶贴在绝缘片20的一侧表面上,然后将绝缘片20与连接片10贴合,绝缘片20的宽度大于熔断部13的宽度更利于贴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如果绝缘片20一侧表面全部贴胶,绝缘片20凸出熔断部13的部分会出现粘连现象,自动化设备上料时,经常出现自动化设备无法抓取连接片组件,或者同时抓取多片连接片组件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绝缘片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凸出于熔断部13的部分不贴胶,即减小绝缘片20上的涂胶面积,使胶层的长度小于等于熔断部13的长度。优选地,在第一方向上,胶层的两侧分别距离熔断部13相应侧的距离为1~1.5mm,即贴胶部分自绝缘片20的两侧分别向内缩进1-1.5mm。贴胶部分宽度如图2中d所示。相对于在绝缘片20上全部贴胶,减小贴胶面积后可以使连接片组件自动化上料不NG(No Good,失误),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同样使用胶粘的方式安装绝缘片20,绝缘片20包括阻挡部21和分别位于阻挡部21沿第一方向两侧的翻边部22,阻挡部21位于连接片10的一个表面上,翻边部22贴附在连接片10的另一个表面上。连接片10的两个表面均设有部分绝缘片20,其中,位于反面的阻挡部21起到隔离极柱和极耳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绝缘片20和连接片10之间的胶层的面积与绝缘片20的面积相等,即在绝缘片20朝向连接片10的一侧表面全部贴胶,将绝缘片20贴附在连接片10的表面,然后将绝缘片20的两侧折向连接片10的另一面。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安装绝缘片20的精度,进一步方便绝缘片20的安装,避免了贴胶处外露导致连接片组件自动化上料NG,也避免了熔断部13熔断后再次搭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熔断部13上设有缺口以减少过流面积,缺口在熔断部13的形状和位置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可以在熔断部13的中部设有缺口131,优选地,缺口131距离熔断部13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距离相等。设有缺口131后,连接片10在第一方向的两侧相对其他部分过流面积较小,即阴影部分面积较小,大电流通过时,阴影部分先熔断。缺口131距离熔断部13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距离相等保证了缺口131两侧的部分同时熔断。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熔断部13的缺口132还可以设置在熔断部1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连接片10上可以设置一个极耳连接部12,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极耳连接部12,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片10上设置两个极耳连接部12以连接两个电芯。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10上设置一个极耳连接部12以连接一个电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盖板30、电芯(未图示)和上述连接片组件,电芯包括卷芯和自卷芯伸出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盖板30包括与第一极耳对应的第一极柱,以及与第二极耳对应的第二极柱;第一极耳与第一极柱之间,或第二极耳与第二极柱之间通过连接片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第一极柱为正极极柱,正极极柱安装在连接片10的一个表面上,正极极耳和绝缘片20均安装在连接片10的另一个表面上。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极柱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如图6所示,图6中因为缺口131被遮挡,用虚线表示。连接片10的反面朝向极耳,正极极耳和绝缘片20均位于连接片10的反面,正极极柱和连接片10的正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7707.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329018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1M 2/20

专利分类号:H01M2/20;H01M2/34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惠安大道油纱路口中兴工业园

发明人:廖霞霞;秦伟贤;张晓云;李明;袁德恒

第一发明人:廖霞霞

当前权利人: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蒋雅洁;张颖玲

代理机构:1127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组件和电池论文和设计-廖霞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