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旺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性能较高,属于传统柱状技术的科学创新与优化升级成果。因此,施工企业应予以足够重视,在建筑工程中合理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统一工作标准与技术应用方案,在提升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质量的情况下,满足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且在施工过程中需筛选最佳的工艺技术,结合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特点,协调各方面施工环节的质量与施工技术,保证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水平。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分析
对于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而言,属于土体加固的技术方式,使用渗透或是劈裂类型注浆方式对桩端的持力层进行处理,保证相互之间紧密的结合与固定,形成密实度较高的物体,设置在桩端结构,以此提升桩端的承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在建筑工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有利于提升地基的承载力,预防桩结构的施工建设问题,在增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形成新形势下的施工技术应用模式,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二、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结构的施工强度与稳定性,协调各方面结构之间的关系,保证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措施为:
(一)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首先,企业应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勘察,结合现行建筑规范标准,针对性的设计施工图纸,然后将地质勘察报告与研究结果作为设计方案的编制依据,针对工艺流程与技术标准等进行审核,保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次,企业在施工方案编制环节中,还需创建应急预案机制,筛选最佳措施应对突发事故问题,增强施工预案可行性与优化性,规避施工安全问题,充分发挥施工方案的落实作用。在此期间,还需保证设计与施工方案具有前瞻性优势、及时性优势,预防施工事故。
(二)施工工艺措施
第一,施工企业需在孔底部位设置注浆室,严格掌控钢筋笼的设置位置,保证其在最底处区域。在此期间,受到孔底结构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注浆室设置的局限性,不能保证工作效果,甚至会影响施工成本与效果。因此,在使用此类技术方式期间,需先了解孔底部位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与施工,以免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在孔内进行注浆管设备的设计,主要是在灌注桩成孔之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然后在注浆管下端口位置合理的设置出浆口。同时应科学开展出浆口的防护工作,使用塑料膜或是胶带进行包裹处理,充分发挥防护工作的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出浆口位置与孔底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可以过近,应当在30cm到50cm之间。且在水泥浆灌注之前,应在孔底设置碎石材料,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但是,此类技术在应用期间,很容易受到各类材料的影响发生出浆口堵塞问题,不能保证施工效果。因此,在实际使用之前应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施工特点与准则,以便于针对性的开展处理工作。
第三,注浆管的固定施工。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之前,应针对注浆管进行固定处理,确保可以与钢筋笼相互固定。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出浆口的位置,使用单向节流阀进行处理,使得注浆管压入到灌注桩的底部土壤中,深度为30cm到50cm之间。在使用单向节流阀期间,可以充当灌注桩的出浆口结构,预防浆液同流问题,将注浆成功率控制在97%左右,保证提升应用广泛性。
(三)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遵循具体的工作要点,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施工工作机制,保证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1]。
第一,应科学开展注浆管的制作工作,选择合适的注浆管原材料,例如:钢管材料。针对上部分接头、中间部位直管、下部分花管进行严格的处理,以此提升注浆管的制作效果。且在材料使用之前,需开展综合性的质量评价工作,针对型号、规格等进行严格管控,保证提升注浆施工效果,促进设备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升[2]。
第二,在注浆管实际安装环节与下放环节中,应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钢筋笼内圈结构中,焊接两根注浆管材料,并认真实行检查工作,保证相互之间对接完整性。同时,应全面提升焊接操作的连续性,保证密封性能符合要求。且在花管全场范围之内,需应用塑料膜或是胶带材料开展缠绕处理工作,提升整体结构的紧密性。在对注浆管材料进行安装之后,需仔细进行花管与钢筋笼部位的检查,明确其中是否存在问题,创建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工作模式[3]。
第三,需开展压水试验工作,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在灌注桩施工三天之后进行压水试验。通常情况下,在压水试验期间,应开展注浆通道预压与疏通工作,实现可灌性与联能性的检验目的,确保压水试验工作的准确性,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4]。另外,在各个施工环节中,都要开展沉渣与泥浆的清理工作,并结合压水试验结果开展整改活动,例如:在获取桩侧充盈系数之后,一旦发现有扩充问题,就要进行混凝土覆盖层的加宽或是加厚处理,详细记录施工改良的数据信息,保证整体工作都能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充分发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5]。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技术的应用目标,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工作模式,保证可以全面提升建筑结构整体质量,形成良好的技术落实体系,达到预期的施工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旭辉.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5):49.
[2]郭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5):9-10.
[3]张志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12-13.
[4]张磊,刘学永.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13):176.
[5]王洪波.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