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虹吸装置,涉及河水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虹吸管,虹吸管的管口处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虹吸管的外壁套设有用于固定过滤网的锁定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网包覆虹吸管的管口,对藻类样品进行有效的过滤,避免藻类物质被虹吸管吸除,使得需要检测的藻类物质可以完全被收集,大幅度的降低了样品的流失,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的管口处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2),所述虹吸管(1)的外壁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过滤网(2)的锁定部(3),所述锁定部(3)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虹吸管(1)外壁的锁定管(31),所述锁定管(31)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片(32),所述弹性片(3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虹吸管(1)外壁的弹性块(33),且外壁螺纹连接有滑套(34),所述锁定管(31)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拉杆(36),所述拉杆(36)固定于所述过滤网(2)的外边缘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的管口处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2),所述虹吸管(1)的外壁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过滤网(2)的锁定部(3),所述锁定部(3)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虹吸管(1)外壁的锁定管(31),所述锁定管(31)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片(32),所述弹性片(3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虹吸管(1)外壁的弹性块(33),且外壁螺纹连接有滑套(34),所述锁定管(31)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拉杆(36),所述拉杆(36)固定于所述过滤网(2)的外边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32)的上端外壁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滑套(34)抵触的挡块(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6)靠近所述锁定管(3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锁定管(31)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包括玻璃管(11)以及套设于所述玻璃管(11)上端的橡胶管(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11)的外壁均布有刻度线(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11)的下端管口处呈尖口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包括一对网面层(21),并且一对所述网面层(21)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水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河水的水性质主要指水温、颜色、透明度、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固体、藻类微生物等物质的含量所决定。并且不同的物质或污染物有不同的检测方式。
传统的藻类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先将水样倒入分液漏斗内,对水样进行静置分层,然后采用虹吸管将上层的清液吸除,再对下层的藻类样品进行检测。
但是由于虹吸管的吸力较强,因此当利用虹吸管吸除清液时,清液与沉淀的交界处位置的藻类样品将会被虹吸管一同吸除,导致样品的流失比较厉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虹吸装置,具有降低样品流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管口处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虹吸管的外壁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过滤网的锁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装置时,先将过滤网包覆于虹吸管的管口位置,并利用锁定部对过滤网进行固定。然后再利用虹吸管将上层清液吸除,同时利用过滤网对藻类样品进行过滤。直至水样内的清液被完全吸除后,将剩余的藻类物质倒出至收集瓶内。最后将过滤网从虹吸管上取下后,利用标准的处理液冲洗过滤网,将过滤网上粘附的藻类物质冲掉至收集瓶内,最后再对收集瓶内的藻类物质进行定容后,即可对藻类物质进行检测。因此使得需要检测的藻类物质可以完全被收集,大幅度的降低了样品的流失,同时保证了检测效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虹吸管外壁的锁定管,所述锁定管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虹吸管外壁的弹性块,且外壁螺纹连接有滑套,所述锁定管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拉杆,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过滤网的外边缘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过滤网时,将锁定管套设于虹吸管外壁后,驱动锁定管向上运动,此时锁定管带动拉杆同步运动,拉杆带动过滤网同步向上运动。直至过滤网包覆虹吸管的管口位置后,旋动滑套向上运动,此时滑套压动弹性片的上端相互靠近,弹性片带动弹性块同步运动,并逐渐压紧虹吸管外壁,此时通过两者间的摩擦力,实现锁定管的锁紧固定,即实现锁定部的锁紧。当拆卸过滤网时,旋动滑套向下运动,此时弹性片的上端向外张开,弹性片带动弹性块逐渐远离虹吸管外壁。直至弹性块完全脱离虹吸管外壁时,即可实现固定部的解除,同时可以驱动锁定管向下运动,实现过滤网的拆卸。锁定部的结构简单,并且锁定与解除过程方便快捷,因此使得过滤网的拆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的上端外壁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滑套抵触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块阻挡滑套,对滑套起到限位效果,限制滑套的最大位移距离,避免滑套脱离弹性片,提高了锁定部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使得锁定部的锁紧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靠近所述锁定管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锁定管的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铰接的拉杆,使得拉杆的上端可以沿着铰接处翻转,同时拉杆的下端可以向外张开,进而利用拉杆将过滤网撑开,使得冲洗过滤网的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虹吸管包括玻璃管以及套设于所述玻璃管上端的橡胶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玻璃管的清洗过程方便快捷,因此使得该装置的清洗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又因为橡胶管的弹性较好,并且可以任意弯曲,因此使得抽吸清液的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管的外壁均布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刻度线,可以根据清液的液面位置与刻度线的配合,直观的判断出清液的容量,从而使得检测人员可以方便的得出出清液的总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管的下端管口处呈尖口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尖口状的管口,保证清液不会发生晃动,同时降低清液的虹吸速率,使得清液可以被缓慢的吸至玻璃管内,提高了清液的吸除量,使得清液可以被吸除的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包括一对网面层,并且一对所述网面层之间还设置有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双层的网面层以及海绵层,提高整个过滤网的过滤效果,避免出现样品流失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网包覆虹吸管的管口,对藻类样品进行有效的过滤,避免藻类物质被虹吸管吸除,使得需要检测的藻类物质可以完全被收集,大幅度的降低了样品的流失,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2.通过设置结构简洁、操作方便的锁定部,使得过滤网的安装和拆卸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3.通过设置铰接的拉杆将过滤网撑开,使得冲洗过滤网的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4.通过设置尖口状的管口,使得清液可以被缓慢的吸至玻璃管内,同时保证清液不会发生晃动,使得清液可以被吸除的更加彻底;
5.通过设置双层的网面层以及海绵层,提高整个过滤网的过滤效果,避免出现样品流失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虹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锁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虹吸管;11、玻璃管;12、橡胶管;13、刻度线;2、过滤网;21、网面层;22、海绵层;3、锁定部;31、锁定管;32、弹性片;33、弹性块;34、滑套;35、挡块;36、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虹吸装置,包括虹吸管1,虹吸管1包括玻璃管11以及套设于玻璃管11上端的橡胶管12。玻璃管11的管口呈尖口状设置,并且外壁均布有刻度线13。
如图1、图3所示,玻璃管11的管口处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2,过滤网2包括一对网面层21、以及设置于网面层21之间的海绵层22。并且玻璃管11的外壁套设有用于固定过滤网2的锁定部3。
当对河水中的藻类微生物进行检测时,先将水样倒入分液漏斗内,然后静置24小时,此时水样中的藻类物质沉降在下层,并且清液悬浮在上层。然后再将虹吸管1取出, 将橡胶管12的末端固定于虹吸器上,再将过滤网2包覆于玻璃管11的管口,并利用锁定部3对过滤网2进行固定。
然后将玻璃管11插入分液漏斗内,并使玻璃管11的管口位置插入清液内。此时再利用玻璃管11抽吸清液,将清液抽吸至玻璃管11内,同时利用过滤网2对藻类样品进行过滤。直至水样内的清液被完全吸除后,再根据玻璃管11上的刻度线13记录清液的容量,然后将剩余的藻类物质倒出至收集瓶内。
最后再将锁定部3解除后,将过滤网2从玻璃管11上取下,利用标准的处理液冲洗过滤网2,将过滤网2上粘附的藻类物质冲掉至收集瓶内。最后再利用处理液对收集瓶内的藻类物质进行定容后,即可对藻类物质进行检测。
如图1、图4所示,锁定部3包括锁定管31,锁定管31滑动连接于玻璃管11外壁,锁定管31的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弹性片32,弹性片3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压紧虹吸管1外壁的弹性块33。
如图4所示,弹性片3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滑套34,并且弹性片32的上端外壁设置有用于供滑套34抵触的挡块35。
如图4所示,锁定管31的下端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拉杆36,拉杆36的上端铰接于锁定管31的下端面,且下端固定于过滤网2的外边缘位置。
当安装过滤网2时,先将锁定管31套设于玻璃管11外壁后,驱动锁定管31沿着玻璃管11的外壁向上运动,此时锁定管31带动拉杆36向上,并且拉杆36带动过滤网2同步向上运动。直至过滤网2完全包覆玻璃管11的管口位置后,再旋动滑套34向上运动,此时滑套34压动弹性片32的上端相互靠近,弹性片32带动弹性块33同步运动,并逐渐压紧虹吸管1外壁。直至滑套34抵触于挡块35时,弹性块33压紧玻璃管11外壁,此时通过两者间的摩擦力,实现锁定管31的锁紧固定,即实现锁定部3的锁紧。
当拆卸过滤网2时,先旋动滑套34向下运动,此时弹性片32的上端向外张开,弹性片32带动弹性块33逐渐远离虹吸管1外壁。直至弹性块33完全脱离虹吸管1外壁时,实现固定部的解除,此时可以驱动锁定管31向下运动,实现过滤网2的拆卸。
当过滤网2拆卸完毕后,驱动拉杆36沿着铰接处转动,使得拉杆36的下端向外张开,同时拉杆36将过滤网2撑开,然后即可对过滤网2上的藻类物质进行冲洗。
工作原理:当使用上述装置时,先将过滤网2安装于虹吸管1的管口位置后,再利用虹吸管1将上层清液吸除,同时利用过滤网2对藻类样品进行过滤。直至水样内的清液被完全吸除后,将剩余的藻类物质倒出至收集瓶内。最后将过滤网2从虹吸管1上取下后,利用标准的处理液冲洗过滤网2,将过滤网2上粘附的藻类物质冲掉至收集瓶内,最后再利用处理液对收集瓶内的藻类物质进行定容后,即可对藻类物质进行检测。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0828.4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21741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04F 10/00
专利分类号:F04F10/00;B01D29/01;B01D35/02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第一申请人: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申请人地址: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白云山南路环保大楼
发明人:屈艺;尹东光;丁苗
第一发明人:屈艺
当前权利人: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