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计入销售的资金占用费如何处理

未计入销售的资金占用费如何处理

一、资金占用费未并入销售额如何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霄羽[1](2021)在《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说明个人独资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时也会发生对外投资业务,对外投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闲置资金对外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收取利息(或称资金占用费)的行为;另一种是以货币性资产或者非货币性资产入股其他企业,以获取利润的行为。由于个人独资企业不属于法人制企业,其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法人制企业。在实际对外投资业务中,有的个人独资企业在税务与会计处理方面并不妥当,因此,也就存在着一定的税收风险。

熊惠君[2](2020)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要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主基调。要以税负公平为基点,通过税制改革,更科学地设置税种、税率,进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公平原则是公认的税收首要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在于税收矫正收入分配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此外,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又会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社会福利衡量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程度。在税收环境下,如何设计税收制度,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即效率损失最小化,同时尽可能兼顾社会公平,是现代税收制度构建需要考虑的一大重要问题。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覆盖面广,其以价格为载体,通过消费流转,直接影响居民实际购买力,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福利。因此,对我国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研究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为研究对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单位,利用增值税实际税率,研究分析我国增值税本身和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文献,并基于搜集到的已有文献从增值税自身和增值税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进行总结。其中,国外文献从年收入视角、终生收入或消费支出视角、社会福利视角对增值税自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从扩大增值税范围、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综合改革对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归纳梳理。国内文献从增值税本身、增值税转型、增值税扩围以及增值税税率简并进行归纳梳理。其次,从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两方面概述增值税相关理论。其中,关于增值税与收入分配,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收入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税负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核心理念和最低标准、累进税制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工具等结论。再围绕增值税的内部因素,理论分析增值税对税负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关于增值税与社会福利,先对新旧福利经济学不同学派的福利理念和福利标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效用是衡量社会福利大小的基本工具、社会福利较多关注交换的效率和生产的效率、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例如:重视穷人的效用)的结论。再基于帕累托福利经济学,进一步分析效率损失的产生和测算,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因素。再次,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采用增值税实际税率,测算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分别从年收入和终生收入视角,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年收入视角下,增值税具有明显累退性,终生收入视角下,累退性减弱。第二,年收入视角下,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终生收入视角下,食品烟酒累退性最强。第三,城乡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要大于组间收入差距,且农村居民家庭组内收入差距更大。关于增值税本身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占支出的比率、平均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对我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具有较大负向影响,对我国高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水平负向影响较小,高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约为2倍。第二,食品烟酒对社会福利影响最大,其次是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对社会福利影响也逐渐增加。第三,低收入家庭的效率损失最大,但近年来,上述情况逐渐有所转变,呈现出高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要略微超过低收入家庭的税收效率损失。然后,基于Chip2013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构建增值税CGE模型,测算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其中,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Gini系数、Suits指数、Theil指数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具有明显的正向收入分配效应,有利于缩小各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第二,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改征增值税和增值税结构四档并三档加剧了增值税的累退性。第三,增值税税率下调有助于降低增值税的累退性。第四,医疗保健、食品烟酒的累退性最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关于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利用等价变换(补偿变换)和超额负担进行测算。具体实证结果归纳如下:第一,增值税转型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尤以农村家庭改善效果最好。第二,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对高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大,低收入户的福利影响最小。最后,分析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关于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先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理论影响,再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增值税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结论如下:第一,征税范围越广,增值税的调节范围越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统一征收范围的征税制度。我国从1984年正式开征增值税以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至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推开后,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已覆盖至所有行业所有环节。第二,税率结构是通过税率档次和税率水平两方面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其中,税率档次对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非一致性,而税率水平对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基本一致。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采取1~3档的税率模式。当前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为“13%+9%+6%”三档,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增值税税率结构相比,我国增值税税率结构符合国际发展大趋势。但从标准税率和低税率重要程度和适用范围来看,我国生活必需品适用税率偏高,一些现代服务业因为“营改增”的原因适用6%低税率,低税率适用范围不合理。第三,对生活必需品实施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但会破坏抵扣链条,引发效率损失,不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从国际经验来看,农产品、食品和医药制品均是各国减免税的首选项目。与国际上减免税适用范围相比,我国减免税范围较小,生活必需品免税适用范围比较有限,对部分食品和医药制品的税收优惠力度极小,远远低于其他各国。我国若对药品、乳制品实施免税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和增加居民福利。第四,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设置均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和增进社会福利。从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的国际经验来看,绝大数国家设置了起征点,我国既设置增值税起征点,又设置了小规模纳税人,与国际相比,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明显偏高。关于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建议,基于以上税制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如下:第一,减并税率档次,将增值税税率档次三档并两档。第二,对生活必需品适用低税率。第三,将非生活必需品且不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适用税率调高至标准税率。第四,将标准税率下调至10%,低税率下调至4%。第五,在财政资金预算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医药制品实施免税,其次考虑对乳制品免税。第六,适当降低增值税起征点。第七,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先将小规模纳税人占比控制在50%左右,后面持续降低至30%。第八,对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进行实时调整,以保持标准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内容上。增值税是一种中性税收,筹集财政资金是增值税的第一大职能,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均属于增值税的辅助职能。而关于增值税的现有研究大多围绕增值税的资源配置效应展开,较少涉及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内容更加新颖。第二,研究视角上。年收入波动性要高于终生收入,相比年收入,终生收入更能衡量居民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而国内关于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前期研究大多基于年收入视角展开,从终生收入视角展开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同时基于年收入视角和终生收入视角,研究我国增值税本身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视角更加丰富。第三,研究方法上。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具有税负转嫁的本质特征,通过商品流转可以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要素市场相对价格变动。而国内对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的研究方法大多为投入产出法。实际上,投入产出法难以将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完整考虑在内,因此,在模拟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模拟上述增值税引发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变动,反映商品和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需要借助CGE模型。本文构建增值税CGE模型,利用弹性系数模拟商品和要素间的勾稽关系,结合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微观数据,测算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吕倩文[3](2020)在《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发布的《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7]56号)从2018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正式实行。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增值税应税行为初步开始缴纳增值税。但是我国关于资管产品税制的制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实施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资管产品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一些空白和不确定性,税务部门征管难度较大,违反税收中性,与税收政策制定的一些目的相违背。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大资管时代”,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资管行业规模日益扩张,为我国现行资管产品税收制度带来严峻的挑战。营改增进程中,我国金融服务增值税制度的复杂性与增值税税制要求的确定性比较难兼容,金融服务增值税改革面临困境。资管产品税制设计的不合理,会加大税务部门征管的难度,也会在客观上阻碍金融行业资管业务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现行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展开研究。文章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相关问题概述,介绍了资管产品的含义及性质,对我国现行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资管产品增值税的征收规则和现行税收制度的影响。第三部分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提出了该制度存在的漏洞,具体规定不够明确,操作起来缺乏实践性,因此,对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进行改革是却有必要的。第四部分国外资管产品征税模式的探索,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对这三个国家的基金税制和信托税制进行了制度的概括介绍,分析这些国家基金和信托税制的不同,为我国资管产品税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重构与完善,针对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建议,包括制度原则和立法层级。同时提出了重构与完善的具体措施,包括计税方法、纳税主体、具体征税细则等方面的建议,以期细化征收条款,增强实务操作性。

吴世赟,纪宏奎[4](2019)在《增值税免税、不征税与零税率的差异》文中认为不征增值税、免征增值税与零税率初略一看,貌似三者意思相同,其实不然,三者是有着较大差别的。不征税,指的是从本质上就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而只有征税,才能谈得上免税,所以,免税的前提是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只不过国家给予了优惠待遇,可以享受免税。增值税零税率,是

王国林[5](2019)在《进项税转出有学问》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2号,以下简称42号公告)第六条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机器设备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应分别核算机器设备和安装服务的销售额,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这一规定意味着选择简易计税办法计税项目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一般有销售比

张倩,王丽君[6](2019)在《境外所得抵免的确认及计算》文中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也面临着许多的风险。国际双重征税风险是不可回避的主要涉税风险之一。如何规避涉税风险无疑是"走出去"的企业乃至税收征管、中介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时下又正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关键时节,本文拟从境外所得额、应抵免税额的如何确认及相关计算等几个方面,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一个新思路,以减少税负,节约成本,增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境外所得抵免的基本项目"一带一路"的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7](2019)在《咨询服务台》文中研究表明满足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条件,但上月未计提,本月可否一并加计抵减?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的规定,纳税人可计提但未计提的加计抵减额,可在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当期一并计提。加计抵减额可以申请留抵退税吗?答:《深化增值税改革100问》第59问规定:"加计抵减政策属于税收优惠,按照纳税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10%计算,用于抵减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但

王长华[8](2018)在《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的消费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资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资管产品越来越多进入到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篮子中,成为居民家庭投资储蓄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学术界在研究金融业“营改增”影响税负这块领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资管产品税收新政对消费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的消费效应。首先,通过政策梳理,理论分析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对家庭资管产品税负的影响。其次,在跨期消费决策两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居民消费-储蓄效用函数模型,通过数理推导,分析储蓄收益的税负变化引起居民消费的改变量。再次,选取2013-2017年间我国内陆省级城镇居民消费及利率数据,构建居民消费-储蓄比率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对跨期消费决策两期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出的模型参数,测算资管产品税负变化引起居民消费的增减量。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发现: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作为金融业“营改增”时期的重要税收政策,扩大了金融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使资管产品整体税负有所上升;不同类型资管产品税负上升幅度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税收优势,其债券型产品税负上升幅度整体大于股票型产品,投资非免税债券比例越高,该证券投资基金税负上升越多;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来源于股票转让收益及非免税债券利息的收益占总收益比重越高,该银行理财产品税负上升幅度越多;家庭资管产品税负整体上升将导致以持有资管产品作为储蓄形式的居民家庭税后收益率下降,从而对其当期消费产生负效应的影响。

徐冉[9](2017)在《“营改增”对银行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以A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完善税制,引导各行业转型升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全面“营改增”试点政策。税制的变化对银行业经营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尤其体现在流转税税收负担变化上,因此研究银行业能否充分利用“营改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正确理解和吃透政策精神,从而降低流转税税负,进而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银行业增值税与营业税政策比较,建立增值税进项抵扣与税负变化模型和选取宁波市银行业实际数据三个方式研究了“营改增”对银行业流转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银行业税负变动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实证分析,运用征管一线数据,研究了样本银行的增值税税负情况,发现样本银行在当前政策和经营模式下税负略有上升的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该银行税负上升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在制定银行业“营改增”政策中界定了较宽的征税范围且未完全打通增值税链条,二是银行业行业特性导致其支出中取得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较少,三是严格的增值税税收征管。最后,本文针对“营改增”后银行业流转税税负增加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了应对“营改增”政策对税负影响的建议,从银行层面提出了提升把握政策能力、开展合理的税收筹划、优化业务模式实现银行业务调整转型的建议,从政府层面提出了需进一步简并税率、加快贷款类政策改革、完善银行业增值税政策、提升税务机关征管配套能力的建议。

孙岩岩[10](2017)在《“后营改增”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支柱和重要基础。税收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2012年开始,中国启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采取了“先试点后推行”的做法,先在上海市部分行业试点,再逐步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持续不断地扩大增值税的覆盖范围,缩小营业税的覆盖范围。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全部实施营改增。至此,所有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都纳入了增值税征收范围。中国的增值税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本建立了覆盖货物和劳务等全行业领域的增值税制度体系。进入“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的主体税种地位进一步强化,增值税在中国税制体系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收入上看,营改增以后的增值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保持着较高的占比,是中央和地方财力的重要支柱。从范围上看,增值税对货物和劳务普遍征收,征税范围遍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这些都意味着增值税制度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营改增已经基本实现了营业税向增值税的制度变迁,初步完成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体系的改革任务。但是,营改增作为中国增值税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可能成为增值税改革的终点。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增值税制度仍然有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营改增过程中所采取的很多政策措施是过渡性的,包含不少临时性、妥协性的制度设计,还有很多方面需要适时加以修正和完善,来趋向规范意义上的增值税。通过税制安排和政策设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制环境,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这既是中国调控经济发展的一贯做法,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中国需要继续在税制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也就很有必要在营改增基础上,继承现有增值税制度框架,进一步巩固增值税改革成果,同时深入细致地研究增值税,推动实现增值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需要。针对“后营改增”时代,本文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进行了思考,总结提炼了作为税制改革一部分的增值税改革所应完成的改革任务和要求,前瞻性地指出增值税改革的基本思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营改增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增值税制度完善的全局,重点关注金融业、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增值税税率、电子商务规则和增值税立法与管理等问题,分析了现行有关政策存在的不足,思考了增值税制度完善的总体目标,指出了增值税制度和政策的改进方向,对于推进增值税制度和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构建规范、科学、公平的增值税制度,完善中国增值税政策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分为9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说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综述了国内外文献情况,指出增值税改革等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当前研究的空白点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章节结构安排,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是理论基础。分别阐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公平课税原则、社会政策学派税收二元论、最优商品课税理论等对税收的基本观点,同时论述了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效应。第3章是中国增值税制度的现状分析。系统归纳了“后营改增”时代中国增值税制度基本框架和地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从历史、财政和体制角度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4章是增值税国际经验借鉴。梳理了增值税发展历程和世界增值税改革的发展动向,着重分析了欧盟增值税制度建设有关做法和改革经验,并对其增值税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和研判,提出了可以供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进行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第5章是增值税改革目标的总体设想。指出了当前中国税制发展面临的整体挑战,简要论述了深化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增值税的目标定位,初步确定了“后营改增”时代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的主要内容。第6章是优化增值税税率制度。提出了优化增值税税率的总体思路,分析了增值税税率的影响因素,从增值税税率均等化和历史回归角度,分别研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增值税税率的合理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的路径设想。第7章是系统整合增值税征税办法。综述了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营改增政策以及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分类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整合征税办法的设想,并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分类制度,提出如何科学设定分类标准的对策建议。第8章是完善电子商务增值税制度。理清当前电子商务特别是劳务和无形资产交易的表现形式和业务特点,针对增值税覆盖电子商务领域的实际需求,归纳提出构建电子商务增值税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工作设想。第9章是加强增值税管理和法制。从管理和立法两方面入手,论述了增值税管理的两面性,分别针对加强增值税管理、推进增值税立法等问题,系统阐述了完善增值税管理和法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可行做法。

二、资金占用费未并入销售额如何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金占用费未并入销售额如何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2)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理论基础
    2.1 增值税与收入分配
        2.1.1 收入分配理论
        2.1.2 增值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2 增值税与社会福利
        2.2.1 社会福利理论
        2.2.2 增值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3章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分析
    3.1 研究假设、研究单位及样本指标
        3.1.1 研究假设和研究单位
        3.1.2 样本数据及测算指标
    3.2 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3.2.1 年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3.2.2 终生收入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效应
    3.3 增值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3.3.1 模型构建及政策指标
        3.3.2 福利效应的测算流程
        3.3.3 实证结果分析
    3.4 研究小结
第4章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和福利效应
    4.1 我国增值税改革概述
    4.2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4.2.1 研究假设
        4.2.2 CGE模型构建及测算指标
        4.2.3 CGE模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4.2.4 样本数据选取及测算流程
    4.3 增值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4.3.1 增值税转型的收入分配效应
        4.3.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4.4 增值税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4.4.1 增值税转型的福利效应分析
        4.4.2 增值税税率减并改革的福利效应分析
    4.5 研究小结
第5章 影响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税制因素
    5.1 征税范围
        5.1.1 理论影响
        5.1.2 国际经验
    5.2 税率结构
        5.2.1 理论影响
        5.2.2 国际经验
    5.3 税收优惠
        5.3.1 理论影响
        5.3.2 国际经验
        5.3.3 食品和医药制品免税的实证分析
    5.4 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
        5.4.1 理论影响
        5.4.2 国际经验
    5.5 研究小结
第6章 改进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税率结构
    6.2 优化减免税政策
    6.3 严控起征点和小规模纳税人设置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相关问题概述
    一、资管产品的含义及性质
        (一)什么是资管产品
        (二)资管产品的性质
    二、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梳理
        (一)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出台历程评述
        (二)现行资管产品增值税的基本征收规则
        (三)资管产品税收制度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立法层次偏低,各部门政策不协调
    二、简易征税办法的局限性
        (一)重复征税缓解有限
        (二)计税差异存在套利空间
    三、资管产品管理人成为纳税人的问题
        (一)增加管理人负担,影响税收中性
        (二)影响资管产品项目运营效率
    四、应税收益界定不清晰
        (一)关于保本的界定不清晰
        (二)持有至到期而不作为转让的适用问题
    五、具体征税细节不明,影响实务操作
第三章 资管产品征税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不同国家资管产品征税模式探索
        (一)美国基金和信托行业税收制度介绍
        (二)英国基金和信托行业税收制度介绍
        (三)日本基金和信托行业税收制度介绍
    二、国外模式对我国资管产品税制改革的启示
        (一)对国外基金税制总体经验的分析与借鉴
        (二)对国外信托税制总体经验的分析与借鉴
第四章 我国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重构与完善
    一、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重构与完善原则建议
        (一)遵循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原则
        (二)提高立法层级,建立各部门沟通机制
    二、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的重构与完善具体建议
        (一)调整为一般计税方法
        (二)调整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
        (三)明确保本判定的条件
        (四)明确持有至到期的具体条件
        (五)进一步细化纳税环节核算和申报的规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增值税免税、不征税与零税率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征增值税项目
二、免征增值税项目
三、零税率
四、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6)境外所得抵免的确认及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境外所得抵免的基本项目
二、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及可抵免境外所得税额的确认
    (一) 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二) 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的确认
三、境外所得抵免的计算
四、境外所得税抵免的其他相关问题

(8)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的消费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 贡献与不足
        1.3.1 本文可能的贡献
        1.3.2 本文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2.1.2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2.2.2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2.2.3 “营改增”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3. 增值税新政对家庭资管产品税负的影响
    3.1 我国家庭资管产品概况
        3.1.1 资管产品定义
        3.1.2 资管产品供给市场概况
        3.1.3 资管产品需求市场概况
    3.2 增值税的开征与改革
        3.2.1 增值税的由来与发展
        3.2.2 “营改增”前后金融业税收政策差异
    3.3 增值税新政对资管产品税负影响
        3.3.1 营业税时期资管产品税务处理
        3.3.2 增值税时期资管产品税务处理
        3.3.3 增值税新政下资管产品税负差异
4. 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对消费影响理论分析
    4.1 理论分析
    4.2 理论模型
5. 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对消费影响实证检验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5.3 描述性统计
    5.4 变量相关检验
        5.4.1 检验变量多重共线性
        5.4.2 检验变量平稳性
    5.5 回归统计结果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7 测算示范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营改增”对银行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以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营改增”的背景
    1.1.2 “营改增”的意义
    1.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业“营改增”的税负分析
    1.2.2 银行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1.2.3 银行业“营改增”税负变动的应对措施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营改增”对银行业税负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
2.1 基于政策比较的银行业税负影响分析
    2.1.1 营业税与增值税基本政策比较
    2.1.2 “营改增”政策对税负变动的影响
2.2 基于模型测算的银行业税负影响分析
    2.2.1 简易计税方式的模型分析
    2.2.2 一般计税方式的模型分析
    2.2.3 模型的拓展分析
2.3 基于宁波市银行业实际数据的税负影响分析
2.4 基于税负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营改增”对A银行税负影响的原因分析
3.1 A银行税负变化情况
3.2 A银行税负变化原因的具体分析
    3.2.1 从销售情况分析税负增加的原因
    3.2.2 从支出及进项抵扣情况分析税负增加的原因
3.3 A银行税负变化原因的一般分析
    3.3.1 政策性原因
    3.3.2 银行本身原因
    3.3.3 税务征管原因 第四章 “营改增”对银行业税负影响的建议
4.1 银行层面的建议
    4.1.1 提升把握政策能力
    4.1.2 开展合理税收筹划
    4.1.3 优化银行业务模式
4.2 政府层面的建议
    4.2.1 进一步简并增值税税率
    4.2.2 加速贷款业务增值税改革
    4.2.3 完善银行业增值税政策
    4.2.4 提升税务机关信息化运用水平 第五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后营改增”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 理论基础
    2.1 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平课税原则
    2.2 社会政策学派税收二元论
    2.3 最优商品课税理论
    2.4 增值税设计原理
        2.4.1 增值税计税方法
        2.4.2 增值税经济效应
3 中国增值税制度特色
    3.1 基本框架和地位评价
        3.1.1 基本框架
        3.1.2 地位评价
    3.2 主要问题和不足
        3.2.1 税率结构不尽科学合理
        3.2.2 征税办法有待系统整合
        3.2.3 管理效率需要着力提升
        3.2.4 立法进程有待加速进行
    3.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3.1 历史原因
        3.3.2 财政原因
        3.3.3 体制原因
4 增值税改革国际借鉴
    4.1 增值税发展的基本趋势
        4.1.1 增值税发展历程
        4.1.2 世界增值税共同特征
        4.1.3 世界增值税发展趋势
    4.2 欧盟增值税改革借鉴
        4.2.1 欧盟增值税基本特点
        4.2.2 欧盟增值税改革经验
        4.2.3 欧盟增值税改革动向
    4.3 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5 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总体目标
    5.1 中国税制发展的总体方向
        5.1.1 税制发展的整体挑战
        5.1.2 税制发展的总体要求
    5.2 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基本方向
        5.2.1 中国增值税的目标定位
        5.2.2 中国增值税的制度完善
6 优化增值税税率制度
    6.1 中国增值税税率制度特色
        6.1.1 现行增值税税率结构
        6.1.2 现行增值税税率影响因素
    6.2 增值税税率的经济分析
        6.2.1 增值税税率的均等化
        6.2.2 增值税税率的历史回归
    6.3 优化增值税税率的总体设想
        6.3.1 优化增值税税率的原则
        6.3.2 优化增值税税率的目标
        6.3.3 优化增值税税率的对策建议
7 系统整合增值税征税办法
    7.1 完善金融业增值税制度
        7.1.1 金融业增值税制度特色
        7.1.2 金融业增值税制度弱点
        7.1.3 完善金融业增值税的对策建议
    7.2 完善房地产业增值税制度
        7.2.1 房地产业增值税制度特色
        7.2.2 房地产业增值税制度弱点
        7.2.3 完善房地产业增值税的对策建议
    7.3 完善增值税纳税人分类制度
        7.3.1 现行纳税人分类制度弱点
        7.3.2 完善纳税人分类制度的对策建议
8 完善电子商务增值税制度
    8.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8.1.1 电子商务的分类和特点
        8.1.2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8.2 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的影响
        8.2.1 境内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的影响
        8.2.2 跨境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的影响
        8.2.3 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管理的影响
    8.3 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增值税制度
        8.3.1 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政策
        8.3.2 参与国际增值税规则协调
        8.3.3 构建税收征管的法制环境
9 加强增值税管理和法制
    9.1 完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
        9.1.1 增值税管理基本思路
        9.1.2 增值税管理效果评析
        9.1.3 完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对策分析
    9.2 实现增值税税收法定
        9.2.1 增值税法制建设现状
        9.2.2 增值税法制建设问题
        9.2.3 实现增值税税收法定的路径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资金占用费未并入销售额如何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J]. 李霄羽.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09)
  • [2]增值税收入分配效应与福利效应研究[D]. 熊惠君.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3]资管产品增值税制度改革研究[D]. 吕倩文.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4]增值税免税、不征税与零税率的差异[J]. 吴世赟,纪宏奎. 税收征纳, 2019(09)
  • [5]进项税转出有学问[J]. 王国林. 税收征纳, 2019(08)
  • [6]境外所得抵免的确认及计算[J]. 张倩,王丽君. 税收征纳, 2019(07)
  • [7]咨询服务台[J]. 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 税收征纳, 2019(07)
  • [8]资管产品增值税新政的消费效应研究[D]. 王长华. 厦门大学, 2018(02)
  • [9]“营改增”对银行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以A银行为例[D]. 徐冉. 厦门大学, 2017(02)
  • [10]“后营改增”中国增值税制度完善研究[D]. 孙岩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1)

标签:;  ;  ;  ;  ;  

未计入销售的资金占用费如何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