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论文_史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入导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管,效果,心血管,支架,风险管理,综合性,手术。

介入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史君[1](2019)在《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对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的除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对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的除菌效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导管室操作间及其控制室,每个操作间及控制室选取抢救台、操作台、平车、对讲器等24个固定区域为采样点。对照组手术操作间及其控制室由保洁员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于前10d完成;观察组手术操作间及其控制室则由护士进行加强消毒,于后10d完成,对比两组物体表面相对光单位(RLU)。结果:消毒后,两组抢救台抽屉、操作台抽屉等15个低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RLU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观察组电话手柄、平车头部等9个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RLU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接触区域可由保洁员常规清洁消毒或护士加强消毒,而高频接触区域则应由护士进行加强消毒,以达到最好的除菌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傅启英[2](2019)在《综合性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内本院介入导管室收诊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介入导管护理,给予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的为观察组(27例),对比分析护理质量、器械相关管理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78.5%,P<0.05;且护理质量中的紧急救援能力、手术台操作、手术数据统计等评分以及器械相关管理情况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导管室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效果显着,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曹青[3](2019)在《神经介入导管室应用精细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细护理应用于神经介入导管室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2016-05~2018-09,于我院神经介入导管室行择期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时间作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精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介入室内物品抽样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2±0.45)d,短于对照组的(4.89±0.89)d,组间差异明显(t=8.9998,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无菌物品、消毒剂、介入室物体表面、介入室空气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9.44%、99.06%、98.90%、99.50%,均高于对照组的72.89%、84.71%、79%、85.5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细护理应用于神经介入导管室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显着,同时能提高神经介入导管室内物品与空气质量合格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瑞霞[4](2019)在《探析综合性介入导管室的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综合性介入导管室的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介入导管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和等待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和等待治疗时间比较: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和等待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和等待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介入导管室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贺密杰[5](2019)在《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术的108例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及研究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HAMA评分:术前30min(14.20±3.61)分、术后1d(4.93±1.33)分,相较对照组均更低(P <0.05);住院(9.22±2.31)d,相较对照组更短(P <0.05);护理质量评分(9.75±0.52)分、护理满意度(96.68±2.14)分,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显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的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杨翠兰[6](2019)在《分析护理干预对介入导管室中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对介入导管室中老年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推广意义。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至2018年介入导管室诊疗确诊为肝癌且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60例并根据对患者护理措施差异为准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30例,对应为常规治疗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并归纳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介入导管室中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有效率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接受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是相对较为常见的有效方案,需要科学的护理措施配合才能进一步保障对患者病情的整体控制和改善价值,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记者,范波[7](2019)在《甘于岗位奉献 乐当“铅衣卫士”》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中秋节,他收到许多治愈病人的问候电话,其中就有5年前他开展介入手术的第一个肝癌病人打来的,这位79岁的老人在电话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谢你傅主任,如果不是你医术高明,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傅主任”大名叫傅其添,是龙岩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主任。介(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期刊2019-09-20)

范晓媛[8](2019)在《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风险事件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导管室护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心理健康、风险事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收治30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受试者,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150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导管室护理,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水平,以及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 <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6/150),护患纠纷发生率3.3%(5/150),均分别低于对比组的13.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3%(143/150),显着高于对比组的84.0%(126/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导管室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负性心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更高,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7期)

彭庆兰[9](2019)在《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介入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搜集本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介入患者行导管介入治疗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在导管介入术中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60)患者在导管介入术中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术后患者出院前分别用护理质量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并分别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计算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风险评估组(实验组)护理质量(P<0.05)和患者满意度(P<0.05)显着高于基础护理组(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护理风险评估组(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基础护理组(对照组)(P<0.05)。结论在导管介入术中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着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显着改善患者住院满意率,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继续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0期)

李玲[10](2019)在《探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8例。其中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与口头知识宣教,以参照组护理为基础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基本一致,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优于参照组,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优化患者心理状况,显着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介入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内本院介入导管室收诊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介入导管护理,给予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的为观察组(27例),对比分析护理质量、器械相关管理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78.5%,P<0.05;且护理质量中的紧急救援能力、手术台操作、手术数据统计等评分以及器械相关管理情况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导管室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综合性介入导管室护理效果显着,值得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入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1].史君.比较不同消毒方式对介入导管室物体表面的除菌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傅启英.综合性护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3].曹青.神经介入导管室应用精细护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4].王瑞霞.探析综合性介入导管室的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贺密杰.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杨翠兰.分析护理干预对介入导管室中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记者,范波.甘于岗位奉献乐当“铅衣卫士”[N].闽西日报.2019

[8].范晓媛.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风险事件等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9].彭庆兰.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李玲.探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实施“新模式”前后心血管病急救流程比...7:上图为患者外科消融心内膜电压标测图...片状IPMC主动介入导管实验(a)...柱状IPMC主动介入导管实验(a)...介入导管截面形状

标签:;  ;  ;  ;  ;  ;  ;  

介入导管论文_史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