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公司时,有个比我早来了半年的同事,总有事没事地找我茬儿,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让我感到很不舒服。碍于面子,我不得不对他的“指导”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有时还得强撑着心里的厌烦假装积极地去回应。起初我觉得,作为新人,他给我指正缺点是在帮助我,但后来我发现他自己也时常犯错,而且很多错误还正是他天天在我耳边唠叨的。渐渐的,对于他时不时地“挑刺儿”,我越来越不服气,前几天没忍住就和他吵了起来,闹得不欢而散。我感觉他就是存心跟我过不去! 子辰
尘心 心理咨询师: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却恰好是反过来的,看不惯他人的丝毫过错,却对自己的过错频繁找借口。其实,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完美主义者,正如经常被拎出来调侃的处女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完美主义其实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凡事寻求毫无瑕疵的极致体现”倾向,这类人在对他人严格要求之外,对自己也一样高标准、严要求。但也有一些人,不妨叫他们“伪完美主义者”,对他人要求精益求精,对自己却是马马虎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挑刺儿”。
(3)实施“一环节一对策”细节执行。增强施工技术措施的执行力度,对重点作业环节、特殊作业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爱挑刺儿的人大多都有着深刻的自卑感,自我评价很低、内心怯懦,需要通过挑别人毛病来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在爱挑刺儿的人眼里,当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取得一定成绩时就会心生嫉妒,并且不愿承认对方的过人之处,从而引发自己的自卑心理。
大多数人在产生自卑的负性情绪后,都会想办法去找一些适当的手段进行缓解。正常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或虚心求教以求蜕变。但也有一些极端的人则喜欢通过“抬高自己”来寻求慰藉。
在心理学中这也被称为“踢猫效应”。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简言之,就是负面情绪的转移发泄,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一个没有足够能力还击的弱者发泄。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你这个同事总是选择你作为挑刺儿的对象。与其他的同事相比,你的资历是最浅的、最没经验的,也是最容易挑出错的。当他在工作中出错后,病态的自卑使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是将这些不愉快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对易出错的新人(弱者)进行发泄、还击。
在挑刺儿的过程中,被挑刺儿的人是处于劣势的,也是弱者的象征,而挑刺儿者则成了高高在上、大义凛然的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最终让挑刺者获得了自卑后的心理平衡。
问题1(2)与原题中的第二问相同,命题者把第一问中的AD=3换成AD=m,这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下是几种正确的解法:
遇到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节制的迁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只会助长这种自卑心理的反复转移,与其忍气吞声,不如果断说……不过,话说回来,身边时常出现这么一个“活体纠错机”,帮你看清自身不足,想想也是不错的。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7]268,邓小平的这句至理名言也完全适用于党的领导与基层民主的关系。基层民主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后,目前也出现了“选举疲劳”等阻碍基层民主发展的现象,在基层民主发展的道路上,特别是在基层民主纵向拓展空间的过程中,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乡(镇)、县(市、区)民主遭遇到新的瓶颈制约。这一瓶颈既不是公民意识,又不是一般的制度性匮乏,而是基层民主制度与党的某些具体领导、组织、人事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一冲突与矛盾目前是以基层民主制度服从于党的制度而解决的,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使基层民主失去生机与活力。
标签:的人论文; 基层论文; 民主论文; 自卑论文; 自己的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当代工人(B版)》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