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顶的卷帘系统论文和设计-E·纳扎伦纳思

全文摘要

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具有卷帘幅、缠绕轴和两个导轨,卷帘幅能卷在缠绕轴上,两个导轨布置在卷帘幅两侧,卷帘幅的展开区段的侧边缘区域穿过导轨的缝隙进入到导轨的引导通道,卷帘幅的边缘区域在缝隙的区域中通过缝隙的构造有拱形的棱从卷帘幅的中部区域的水平定向上转向到竖直方向上。提出,在导轨上在端侧分别布置有支承元件,并且在支承元件上又布置有引导元件,引导元件设置有滑动面,滑动面将卷帘幅朝引导通道的缝隙定向,使得在展开卷帘幅时卷帘幅的弯曲区域相对于棱的拱形在横向于卷帘幅的拉出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对中,弯曲区域构造在水平定向的中间区域和转向的边缘区域之间,引导元件实施为装配到支承元件上的、独立的构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具有卷帘幅(10)、缠绕轴(12)和两个导轨(14),所述卷帘幅能够卷绕在所述缠绕轴上,所述两个导轨布置在所述卷帘幅两侧,其中,所述卷帘幅的展开区段的相应的侧边缘区域(21)穿过所述导轨的缝隙(16)进入到所述导轨的引导通道(40)中并且在所述引导通道中沿所述卷帘幅的拉出方向以能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其中,所述卷帘幅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缝隙的区域中通过所述缝隙的构造有拱起部的棱(18)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卷帘幅的中部区域(20)的基本上水平的定向转向到竖直方向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上在端侧分别布置有支承元件(24),用于在两侧支承所述缠绕轴,并且在所述支承元件上又布置有引导元件(26),所述引导元件设置有滑动面(34),所述滑动面将所述卷帘幅朝所述引导通道的缝隙定向,使得在展开所述卷帘幅时所述卷帘幅的弯曲区域相对于所述棱的拱起部在横向于所述卷帘幅的拉出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对中,所述弯曲区域构造在水平定向的中间区域和转向了的边缘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引导元件实施为装配到所述支承元件上的、独立的构件。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具有卷帘幅(10)、缠绕轴(12)和两个导轨(14),所述卷帘幅能够卷绕在所述缠绕轴上,所述两个导轨布置在所述卷帘幅两侧,其中,所述卷帘幅的展开区段的相应的侧边缘区域(21)穿过所述导轨的缝隙(16)进入到所述导轨的引导通道(40)中并且在所述引导通道中沿所述卷帘幅的拉出方向以能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其中,所述卷帘幅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缝隙的区域中通过所述缝隙的构造有拱起部的棱(18)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卷帘幅的中部区域(20)的基本上水平的定向转向到竖直方向上;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轨上在端侧分别布置有支承元件(24),用于在两侧支承所述缠绕轴,并且在所述支承元件上又布置有引导元件(26),所述引导元件设置有滑动面(34),所述滑动面将所述卷帘幅朝所述引导通道的缝隙定向,使得在展开所述卷帘幅时所述卷帘幅的弯曲区域相对于所述棱的拱起部在横向于所述卷帘幅的拉出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对中,所述弯曲区域构造在水平定向的中间区域和转向了的边缘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引导元件实施为装配到所述支承元件上的、独立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插装到所述支承元件(24)上或者旋接或铆接到所述支承元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构造为注塑件,并且引导所述注塑件的分型线使得所产生的分型毛边不会引导穿过与所述卷帘幅(10)接触的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构造为覆盖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覆盖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支承元件(24)和所述导轨(14)之间的过渡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具有卡锁凸块(38)或T形槽,用于固定在所述支承元件(24)上,所述卡锁凸块或所述T形槽力锁合地移到所述支承元件上的T形槽(36)中或卡锁凸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与所述支承元件(24)一起一件式地成型,并且在将所述卡锁凸块(38)移入到所述T形槽(36)中时,断开所述引导元件和所述支承元件之间的预设断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16)的棱(18)构造的所述拱起部至少近似部分圆形地实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6)构造为材料对中装置,所述材料对中装置将所述卷帘幅(10)在从所述缠绕轴(12)展开时朝所述导轨(14)的棱(18)定向。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10 014 259 A1已知这类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在该文献中公开的卷帘组件具有卷帘幅、缠绕轴和两个导轨,所述卷帘幅能够卷绕在所述缠绕轴上,两个导轨布置在卷帘幅的两侧。卷帘幅展开的区段的边缘区域穿过导轨的缝隙进入到该导轨的引导通道中,并且在该引导通道中沿卷帘幅的拉出方向以能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卷帘幅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缝隙的区域中通过该缝隙的构造拱起部的棱、由卷帘幅中部区域的水平定向转到竖直方向上,以减小施加到卷帘幅上的机械负载。为了在导轨的引导通道中引导卷帘幅的边缘区域阐明了不同的方案,其中,在卷帘幅的边缘区域上布置引导带。该引导带水平地定向并且其尺寸定为使得该引导带不能通过所述缝隙离开引导通道。能够横向于拉出方向地对卷帘幅施加防止在该卷帘幅中起皱的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改进已知的用于车顶的卷帘组件,使得卷帘幅能够在持续运行中特别均匀地并且不会损伤卷帘幅地进行运动。

该任务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组件解决。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导轨上在端侧分别布置有支承元件,用于在两侧支承缠绕轴。在所述支承元件上又布置有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设置有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将卷帘幅朝引导通道的缝隙定向为使得卷帘幅的弯曲区域在展开卷帘幅时相对于所述棱的拱起部在横向于卷帘幅的拉出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对中,所述弯曲区域构造在水平定向的中间区域和转向的边缘区域之间。所述引导元件实施为装配到支承元件上的独立的构件。

在支承元件上布置引导元件所提供的优点是:改进了在展开的状态中的卷帘幅的边缘区域转移到导轨上和导轨缝隙中。卷帘幅的弯曲区域相对于导轨中的缝隙的棱的拱起部对中,减少了在转移到展开状态中的情况下卷帘幅的负载和磨损。将引导元件实施为装配到支承元件上的独立的构件所提供的优点是:能够与支承元件无关地、并且也与导轨的构型无关地优化引导元件和该引导元件的滑动面,所述滑动面引导卷帘幅。因此,例如导轨的对应于缠绕轴的端侧不必倒圆角(倒圆角意味着附加的生产步骤),因为引导元件将卷帘幅侧面地张紧为使得能够将卷帘幅的弯曲区域直接转移到导轨的缝隙中。

将引导元件实施为独立的构件还提供的优点是:分型线(即在注塑时通过相互碰上的模制部件的边界所限定的线)能够与支承元件无关地、因而以更大的自由度地规划。在注塑期间会在分型线处形成分型毛边。当这样的分型毛边引导穿过与卷帘幅接触的接触面时,所述分型毛边会在展开过程中以不确定的方式制动卷帘幅或在相应次数的卷起和展开运动后损伤卷帘幅。在分开成型的引导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将分型线布置成使得该分型线不延伸穿过这些接触面。

由其他实施方式得出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构型。

优选将引导元件插装到支承元件上或者旋接或铆接到所述支承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别优选的构型中,引导元件实施为注塑件并且例如由塑料注塑成型。在此,该注塑部件的分型线布置成使所产生的分型毛边不会穿过与卷帘幅接触的接触面引导。如已阐明,在注塑部件中的这种毛边通常出现在注塑模具的两个模制部件相互碰上的位置。即使是半模的微小偏移也会在注塑件上导致分型毛边。只有通过费力的手工后处理才能将其去除。然而不能任意地构型模具的分型线和分型面,因为必须注意避免注塑中的底切。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独立的引导元件所提供的优点是:得到更多的用于引导注塑件的分型线的自由空间,因为单个的引导元件与必须承担不同功能(例如支承缠绕轴和附接到导轨上)的完整支承元件相比是较不复杂的构件。

引导元件能够构造为覆盖罩,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构型中,所述引导元件覆盖支承元件与导轨之间的过渡区域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过渡区域。因此,例如在支承元件与导轨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能够覆盖这些构件上的毛边并且桥接阶级,以便确保卷帘幅无干扰地滑动。

引导元件能够具有卡锁凸块,用于固定在支承元件上,将所述卡锁凸块力锁合地移入到支承元件上的T形槽中。替代地,反过来引导元件也能够具有T形槽,并且支承元件具有卡锁凸块。该卡锁凸块在其横截面中构造成T形或蘑菇形,用于力锁合的固定,从而能够将这个形状移入到T形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别优选的构型中,尽管引导元件与支承元件一起一件式地成型(即例如注塑成型),但在固定在支承元件上时首先通过断开预设断裂点与所述支承元件分离,随后再装配在所述支承元件上。这提供的优点是:仅须制造一个部件,然后组合的支承元件和引导元件被分开并且将支承元件固定在引导元件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中支承元件与引导元件一起注塑成型,但与所述支承元件在其在引导元件上的最终位置中已经与所述引导元件一起注塑成型的情况相比,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用于分型线在支承元件上的构型。

优选至少近似于部分圆形地实施拱起部,所述缝隙的棱构造所述拱起部。这提供的优点是:能够特别温和地围绕所述棱将卷帘幅引入到所述缝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构型中,引导元件构造为材料对中装置,所述材料对中装置将卷帘幅在从缠绕轴展开时朝导轨的棱定向。因为导轨不必将从缠绕轴来的卷帘幅定向或延长,而只需确保侧面地引导已经正确定向并且张紧的卷帘幅,所以借助引导元件将卷帘幅朝导轨的棱定向,由此将所述卷帘幅无干扰并且无磨损地在所述卷帘幅的侧面区域中引入到引导通道中。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示例性地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其示出了: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组件,所述卷帘组件具有缠绕轴和侧导轨;

图2:没有卷帘幅的图1的卷帘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3:具有拆下的引导元件的根据图2的卷帘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4a:图1至图3的导轨的横截面;

图4b:图4a的局部放大图A;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卷帘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6:图5的引导元件;

图7:装配引导元件之前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卷帘组件;和

图8:具有装配的引导元件的图7的支承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车顶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组件角区域中的元件。卷帘组件的卷帘幅10用于遮蔽车顶中未进一步示出的开口,该开口构造成能够被顶盖封闭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打开。在此,该未示出的顶盖能够是透明的顶盖,从而设置所述卷帘组件用于遮蔽车顶中打开的或借助顶盖封闭的开口。

卷帘幅10(从中仅示出边缘区域21)在缠绕轴12上以能够卷起和展开的方式支承。在此,缠绕轴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支承元件24上,所述支承元件在端侧布置在导轨14上,所述导轨又沿车辆纵向方向固定在车顶上。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组件的图1的局部立体视图,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未示出卷帘幅10。在支承元件24上布置用于图1的缠绕轴12的支承销46,所述缠绕轴也未在图2中示出。设置另一用于滑转棱(Ablaufkante)的支承销44,卷帘幅10能够在从缠绕轴12展开时在所述滑转棱上滑动。在卷帘幅10从缠绕轴12展开时,(如同参照其他附图详细阐明的)借助导轨14引导所述卷帘幅。

图3和图4a也示出图1和图2的卷帘组件。在图3的示图中,在图2中插装到支承元件24上的引导元件26现在被拆下。引导元件26用于使卷帘幅10从缠绕轴12展开时相对于导轨14定向。为此,所述引导元件具有无分型毛边地构造的滑动面34。

如由图4a所得出,卷帘幅10具有基本上水平定向的中部区域20,其中,在该区域中基本平行于车顶的顶部表面地引导卷帘幅10。在导轨14的区域中,卷帘幅10转向到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并通过导轨14的缝隙16进入所述导轨,直到所述卷帘幅到达导轨14的引导通道40。

优选地,支承元件24作为注塑件例如由塑料制成。优选地,导轨14借助挤压工艺由铝挤压成型。如已阐明,借助引导元件26将卷帘幅10在其边缘区域21中转移到导轨14的缝隙16中。因此,引导元件26用于卷帘幅10的定向,从而使卷帘幅10所产生的弯曲区域相对于导轨14的缝隙16的棱18(见图2)定向。在此,如果卷帘幅的拉出方向沿车辆纵向定向,则这种卷帘幅的定向在横向于卷帘幅10拉出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实现,即在竖直方向上、以及车辆横向方向上实现。引导元件26借此尤其负责使卷帘幅10横向于卷帘幅10的拉出方向伸展,从而将卷帘幅10引入到在两侧布置的导轨14的缝隙16中。

支承元件24和引导元件26成型为注塑件以及借助挤压工艺构造导轨14,提供了特别成本有利地制造卷帘组件的优点。然而,在支承元件24注塑成型时会产生分型毛边32,所述分型毛边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在没有独立的引导元件26的情况下,支承元件24上的所述分型毛边会干扰卷帘幅10在支承元件24上的滑动甚至会损伤卷帘幅10。将分型毛边32移到例如支承元件24的、不被卷帘幅10掠过的下侧处至少要繁琐地实现,因为这会在支承元件24注塑成型时导致底切。如图4中所示,引导元件26实施为独立的部件并插装到支承元件24上,由此能够以所述引导元件的相对简单的形状将引导元件26和(随着该引导元件)用于制造支承元件24的注塑模具设计为使得在引导元件26上产生的分型毛边不会引导穿过与卷帘幅10接触的接触面。

图4b示出图4a的局部放大图A。在此,图4a和4b的横截面引导穿过支承元件24和导轨14,使得也剖切引导元件26。在图4b中仅示出了来自图4a的导轨14的缝隙16的左侧限界的边缘。如已阐明,卷帘幅10从基本上水平的定向向下转向到竖直方向上并且构造竖直区段22。边缘区域21在导轨14的引导通道40中围绕引导带42翻折。引导带42与卷帘幅10的翻折端部一起横向于导轨14的缝隙16的开口定向,并且将所述引导带的尺寸定为使得所述引导带42不能与卷帘幅10的翻折端部一起从导轨14的引导通道40中脱出。因此确保能够对卷帘幅10施加横向应力,借此避免卷帘幅10中起皱。

图5和6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此,也设置有导轨14,在其端侧布置有支承元件24,以便支承未详细示出的缠绕轴。对应的卷帘幅也未示出。导轨14在此也具有缝隙16,卷帘幅沉入到其中,以便侧面地例如借助带(如图4a和图4b所示)引导所述卷帘幅。在缝隙16的对应于卷帘幅中部的一侧上,缝隙16具有倒圆角的棱18,所述棱构造有拱起部,以便尽可能温和地使卷帘幅转向到缝隙16中。支承元件24构造成使其在卷帘幅从缠绕轴展开时将卷帘幅的边缘区域转移到缝隙16中。根据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引导元件26,该引导元件作为独立的部件插装到支承元件24上。在此,通过引导元件26独立的构型也确保能够将分型毛边放置在卷帘幅不与引导元件26接触的区域中。在此,引导元件26还构造成在其对应于缠绕轴的前侧上比在其对应于导轨14的后侧上更厚。尤其引导元件26构造成在其前侧上比支承元件24的相邻区段更厚,从而引导元件26负责使卷帘幅不直接在支承元件24上滑动。这提供的优点是:将卷帘幅从支承元件24抬起并且支承元件24上的分型毛边不与卷帘幅接触。支承元件24和导轨14之间的过渡区域也被覆盖,从而导轨14和支承元件24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阶级、棱或毛边被覆盖。因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该区域中的导轨14不必进一步加工以确保卷帘幅无干扰地滑动。

图7和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类似于之前的附图,示出了布置在支承元件24上的引导元件26。该支承元件24也具有用于滑转棱的支承销44和用于缠绕轴的支承销46。未示出诸如导轨或卷帘幅自身的其他构件。

图7也像图8那样一方面示出支承元件24和引导元件26的俯视图,以及相应地示出支承元件24和导向部件26的两个剖面A-A和B-B。图7示出在未完成装配的状态下的引导元件26和支承元件24。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在这种情况下支承元件24和引导元件26首先一件式地注塑成型制造。因此,引导元件26首先被喷射到支承元件24上。从图7和图8的剖面图A-A可见,引导元件26具有卡锁凸块38,所述卡锁凸块优选构造为蘑菇形或T形。因此,支承元件24相应地具有T形槽36(见剖面B-B)。首先,如图7的剖面A-A中可见,在注塑成型之后引导元件26被布置在支承元件24旁边。随后,为了将引导元件26在最终位置中装配到支承元件24上,将引导元件26敲入或压入支承元件24中,使引导元件26的卡锁凸块38被移入到支承元件24的对应的T形槽36中,并通过卡锁凸块38与T形槽36的力锁合连接将引导元件26装配在支承元件24上。通过将引导元件26敲入或压入到支承元件24中,注塑件24\/26的预设断裂点断开并且产生两个独立的构件(支承元件24和引导元件26),但当引导元件26(如图8中所示)移动到其在支承元件24上的最终位置中时,两个构件随后马上通过将卡锁凸块38引入到T形槽36中而再次连接。

因此,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相对于之前所阐明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优点是:引导元件26能够与支承元件24一起注塑成型为一个构件。此后,通过断开预设断裂点过渡性地产生两个分离的构件,然后通过将引导元件26简单地敲入或压入到支承元件24上又组装这两个构件。尽管引导元件26与支承元件24一起注塑成型,但在借助注塑成型工艺制造时,所述引导元件尚未处于支承元件24上的最终位置中,由此能够更简单地将注塑成型工艺的分型线放置在引导元件26上,使得在支承元件24和引导元件26安装的状态中所述分型线不与卷帘幅10接触并且因此不会负面地影响卷帘幅10的展开和卷起。

附图标记列表<\/u>

10 卷帘幅

12 缠绕轴

14 导轨

16 缝隙

18 棱

20 中部区域

21 边缘区域

22 竖直区段

24 支承元件

26 引导元件

32 分型毛边

34 滑动面

36 T形槽

38 卡锁凸块

40 引导通道

42 引导带

44 用于滑转棱的支承销

46 用于缠绕轴12的支承销。

设计图

用于车顶的卷帘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6851.4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DE

国家/省市:DE(联邦德国)

授权编号:CN209566770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60J 7/00

专利分类号:B60J7/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第一申请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申请人地址:德国施托克多夫

发明人:E·纳扎伦纳思;E·施泰纳;M·阿尔班

第一发明人:E·纳扎伦纳思

当前权利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代理人:侯鸣慧

代理机构:72002

代理机构编号: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DE202018100220.1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用于车顶的卷帘系统论文和设计-E·纳扎伦纳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