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烟排放论文_王辉,姚安仁,王斌,吴建,姚春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烟排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机,甲醇,直喷,柴油,喷油器,油膜,湍流。

碳烟排放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姚安仁,王斌,吴建,姚春德[1](2019)在《船舶柴油机掺烧甲醇对碳烟和氮氧化物排放影响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船舶碳烟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技术应用到船舶柴油机上,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并在一艘渔船上进行实船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船舶柴油机掺烧甲醇后的碳烟和NO_x排放均大幅降低,弱化了碳烟排放和NO_x排放此消彼长的难题,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发动机在双燃料模式下的热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韩煦[2](2018)在《汽油压燃(GCI)燃烧过程和碳烟排放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低温燃烧具有实现内燃机高热效率和低排放的潜力,是当前内燃机研究的热点。但GCI燃烧模式也存在小负荷燃烧稳定性差、大负荷碳烟排放高及燃烧反应速率快带来的压力升高率和爆发压力高等问题,需要在探明其燃烧机理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途径。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GCI燃烧模式开展燃烧过程及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研究,以期揭示GCI燃烧和碳烟排放生成机理,为探索改善GCI燃烧及碳烟排放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GCI燃烧过程的CFD仿真模型,系统开展GCI燃烧过程和碳烟生成演化历程的多维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在定容燃烧弹装置上对比了叁种多步现象学碳烟模型在喷雾燃烧过程中的碳烟预测性能,并结合实际发动机对GCI燃烧和碳烟生成过程进行试验验证。针对光学发动机开展的GCI燃烧模拟研究表明,通过喷射策略控制实现合理的混合气浓度分层可同时获得较好燃烧性能和较高的IMEP;晚喷条件下形成的高混合气浓度分层有利于促进自燃着火和抑制压力升高率,但碳烟排放高;早喷条件下形成的低混合气浓度分层虽然有利于提高燃烧等容度和降低碳烟排放,但燃烧反应速度过快,导致较高的压力升高率;随喷射时刻的推迟,缸内着火和燃烧进程呈现从类似HCCI的均质燃烧逐渐向部分预混扩散燃烧转变的特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文基于一台重型柴油机改造的单缸GCI发动机建立了CFD计算模型,在大负荷工况下系统研究了不同汽油替代物、碳烟模型和喷油策略等对GC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叁组分TRF汽油替代物模型耦合Gokul碳烟排放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与单次喷射策略相比,大负荷工况下采用两次喷射策略在拓展发动机稳定运行范围和降低碳烟排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预喷可使燃烧相位提前,有利于提高IMEP和热效率;两次喷射耦合EGR策略可在保持主喷燃油燃烧相位的同时延长预喷滞燃期,有效降低压升率,且碳烟排放随预喷比例和主预喷间隔的增加而降低。两次喷射结合一定比例EGR(低于30%),可使发动机在保持较高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压升率和碳烟排放。(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K.Hielscher,M.Brauer,R.Baar,范明强[3](2018)在《新型喷嘴喷孔改善空气利用率降低碳烟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形成碳烟的主要因素是局部氧稀薄。传统的柴油机在燃烧过程中,燃烧开始时各个燃油喷束之间的空气尚未被利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对2种新型喷嘴喷孔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这2种喷嘴喷孔能更好地利用燃油喷束之间的空气,但是却使烧尽阶段的空气利用率变差,最终导致较高的颗粒物排放量。为此,法国巴黎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与IAV汽车工程公司合作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8年01期)

李长军,李艳敬[4](2018)在《减少内燃机车打温时碳烟排放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兖矿铁运处内燃机车打温时碳烟排放较严重的现象,针对影响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逐条分析,并结合实践逐项排查,指出了减少碳烟排放的重要性,提出了减少碳烟排放的主要处理思路及措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02期)

张子阳,郑安文,向立明[5](2017)在《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柴油机上分别燃烧纯地沟油生物柴油和纯石化柴油在每一负荷工况下运用颗粒物测试系统NanoMet3研究碳烟微粒的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均小于石化柴油。小负荷时两种燃料的差距不大;大负荷时,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远小于石化柴油;但增幅高于石化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的平均粒径比石化柴油小,其肺沉积表面积小于石化柴油,对人体的危害值低于石化柴油。碳烟微粒肺沉积表面积受到平均粒径和数量浓度的共同作用,其增幅与数量浓度的增幅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魏世晨,王时英[6](2016)在《地面火炬燃烧器结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炬系统是石油化工企业重要的安全环保设施之一。为优化地面火炬结构,降低碳烟排放的浓度,基于Fluent软件平台,运用SST k-湍流模型和预测烟灰形成的双步Tesner model模型,以C3H8为燃料,O2为氧化剂,对圆形和非圆形出口的燃烧器进行燃烧数值模拟,得到各自的温度场以及组分的分布情况;根据组分分布绘制沿火焰中心轴线的碳烟排放曲线,比较不同火炬头的碳烟排放曲线得出边长为8mm的正叁角形出口的火炬头为最佳结构,为优化地面火炬燃烧器结构、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12期)

赵杰,谷丰收,王铁,李国兴,王欢欢[7](2016)在《碳烟颗粒在尾气排放与机油吸附中分布关系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机油吸附与尾气排放中碳烟颗粒的动态分布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分析研究,同时为了深入认识机油退化机理,实现在线状态监测;对碳烟颗粒缸内分布和机油吸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扭矩对碳烟生成量影响显着。结合仿真结果在单缸柴油机台架上对碳烟在机油吸附和尾气排放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扭矩工况下机油吸附碳烟颗粒的速率较为明显;在高扭矩工况下,碳烟主要从尾气中排放,机油吸附碳烟颗粒的速率较低。经计算得出两者间的分布关系,为发动机的使用提供实际指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4期)

蒋超宇,周明,杨学平[8](2016)在《预喷射相位对柴油发动机燃烧及碳烟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为样机,研究了改变预喷射相位对柴油发动机在特定转速下的燃烧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增加预喷相位能改善发动机的低温冷起动性能,预喷相位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粗暴程度;发动机转矩随着预喷相位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加,过大的预喷相位会让转矩下降;随着预喷相位的增加,燃油消耗率先降低后增加;发动机在中低负荷时,排放中的烟度随着预喷相位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高负荷时,排放中的烟度随着预喷相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6年08期)

仲达,罗福强,夏骅,周群[9](2016)在《喷油器结构对柴油机NO_X和碳烟排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对比试验,研究喷油器压力室、喷孔直径、油嘴伸出量和喷油器开启压力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为样机优化提供参考方案。试验表明:无压力室喷油器碳烟的生成量减小但NO_X的生成量会增加;除了2850r/min转速的中高负荷情况下,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碳烟的生成量则随着孔径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油嘴伸出量的增加,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逐渐增大,碳烟的生成量逐渐减小;喷油器的开启压力的增加导致柴油机的NO_X生成量变大,但是碳烟生成量有所减少,并且转速越低,负荷越小时这种影响更明显。通过试验确定喷油器压力室的选择以及最佳喷油器孔径、开启压力、喷油嘴伸出量。(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08期)

赵世峰[10](2016)在《直喷汽油机冷启动工况壁面油膜特性及其对碳烟排放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缸内直喷(GDI)在改善经济性和动力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已经成为内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GDI发动机将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不可避免的引起喷雾撞壁。喷雾撞壁有利于油滴的二次破碎,但也容易形成壁面油膜,在冷启动阶段表现的更加明显。由于缸内和壁面温度较低,燃油雾化质量较差,并且壁面油膜蒸发困难,导致局部混合气浓度较高,促使大量碳烟的形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不同喷油策略下油膜及碳烟的特性来研究油膜和碳烟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壁面油膜特性对碳烟排放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首先,建立了气道及燃烧室几何模型;然后,利用AVL FIRE软件建立了CFD模型,确定其初始、边界条件,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在不同喷油角度、喷油时刻以及喷油压力下对喷雾及燃烧排放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器与气缸轴线夹角为0°时,壁面油膜只在活塞顶部形成,且厚度较小,碳烟排放量较低;喷油角度为30°和45°喷射时,在气缸壁面和活塞顶部都形成了壁面油膜,油膜较厚,并且燃烧放热滞后,碳烟排放较高;在压缩阶段喷油时,随着喷油时刻的提前,壁面油膜质量和厚度都明显减小,同时燃烧充分,形成的碳烟量较少;当喷油时刻推迟到喷油结束立即点火时,在火花塞附近形成了分层的浓混合气,但是浓度较高,碳烟排放量较大;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在活塞顶部形成更多的壁面油膜,但是油滴粒径较小,且混合气较均匀,最终形成碳烟量较少;壁面油膜所在位置的碳烟主要在燃烧后期形成,由于氧含量不足,碳烟无法得到氧化而伴随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壁面油膜所引起的碳烟生成量随着油膜蒸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油膜厚度与碳烟排放则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5-25)

碳烟排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低温燃烧具有实现内燃机高热效率和低排放的潜力,是当前内燃机研究的热点。但GCI燃烧模式也存在小负荷燃烧稳定性差、大负荷碳烟排放高及燃烧反应速率快带来的压力升高率和爆发压力高等问题,需要在探明其燃烧机理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途径。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GCI燃烧模式开展燃烧过程及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研究,以期揭示GCI燃烧和碳烟排放生成机理,为探索改善GCI燃烧及碳烟排放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GCI燃烧过程的CFD仿真模型,系统开展GCI燃烧过程和碳烟生成演化历程的多维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在定容燃烧弹装置上对比了叁种多步现象学碳烟模型在喷雾燃烧过程中的碳烟预测性能,并结合实际发动机对GCI燃烧和碳烟生成过程进行试验验证。针对光学发动机开展的GCI燃烧模拟研究表明,通过喷射策略控制实现合理的混合气浓度分层可同时获得较好燃烧性能和较高的IMEP;晚喷条件下形成的高混合气浓度分层有利于促进自燃着火和抑制压力升高率,但碳烟排放高;早喷条件下形成的低混合气浓度分层虽然有利于提高燃烧等容度和降低碳烟排放,但燃烧反应速度过快,导致较高的压力升高率;随喷射时刻的推迟,缸内着火和燃烧进程呈现从类似HCCI的均质燃烧逐渐向部分预混扩散燃烧转变的特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文基于一台重型柴油机改造的单缸GCI发动机建立了CFD计算模型,在大负荷工况下系统研究了不同汽油替代物、碳烟模型和喷油策略等对GCI燃烧和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叁组分TRF汽油替代物模型耦合Gokul碳烟排放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与单次喷射策略相比,大负荷工况下采用两次喷射策略在拓展发动机稳定运行范围和降低碳烟排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预喷可使燃烧相位提前,有利于提高IMEP和热效率;两次喷射耦合EGR策略可在保持主喷燃油燃烧相位的同时延长预喷滞燃期,有效降低压升率,且碳烟排放随预喷比例和主预喷间隔的增加而降低。两次喷射结合一定比例EGR(低于30%),可使发动机在保持较高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压升率和碳烟排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烟排放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姚安仁,王斌,吴建,姚春德.船舶柴油机掺烧甲醇对碳烟和氮氧化物排放影响的试验分析[J].船海工程.2019

[2].韩煦.汽油压燃(GCI)燃烧过程和碳烟排放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K.Hielscher,M.Brauer,R.Baar,范明强.新型喷嘴喷孔改善空气利用率降低碳烟排放[J].汽车与新动力.2018

[4].李长军,李艳敬.减少内燃机车打温时碳烟排放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8

[5].张子阳,郑安文,向立明.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6].魏世晨,王时英.地面火炬燃烧器结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7].赵杰,谷丰收,王铁,李国兴,王欢欢.碳烟颗粒在尾气排放与机油吸附中分布关系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8].蒋超宇,周明,杨学平.预喷射相位对柴油发动机燃烧及碳烟排放的影响[J].新技术新工艺.2016

[9].仲达,罗福强,夏骅,周群.喷油器结构对柴油机NO_X和碳烟排放影响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10].赵世峰.直喷汽油机冷启动工况壁面油膜特性及其对碳烟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先进直喷汽油燃烧系统开发流程率为59%不变,喷油时刻对CO浓度场...不同十六烷值的烟度排放和负荷范围[6...不同特性燃料不同转速50%负荷下的总...不同进气压力下,EGR率和当量比之间的...低温燃烧的概念[8]

标签:;  ;  ;  ;  ;  ;  ;  

碳烟排放论文_王辉,姚安仁,王斌,吴建,姚春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