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梅(黑龙江省巴彦县中医院1518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09-02
【摘要】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急性肾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者系指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广义者则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均具备上述临床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有明确感染病史者,可称为“急性感染后肾炎”。
【关键词】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一、病因病理
(一)病因
急性肾炎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与正气不足两个方面。
1.感受外邪导致本病的外邪主要为风邪、湿邪和热毒之邪。
风邪夹寒或夹热袭于肌表,致肺气郁遏,失于宣降之职,上不能宣发敷布水津,下不能通调水道,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内侵脏腑经络,外泛四肢肌肤,而发为本病之风水肿。正如《证治汇补·水肿》所言:“肺主皮毛,风邪入肺,不得宣通,肺胀叶举,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亦能作肿。”
2.正气不足小儿素体虚弱,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尤其是肺脾气虚,是导致急性肾炎的内在因素。肺气不足,易感外邪;脾气不足,易水湿内生;脾病及肾或外邪传肾,从而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通调、运化、开合失司,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泛滥则为肿。
(二)病理
1.病位在肺脾肾肺为五脏之华盖,外合皮毛,为水之上源;脾为中土,主运化水谷精微,制水生金;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司膀胱气化,泌别清浊。三脏配合共同完成水液的气化和排泄。若六淫之邪外袭,首先犯肺;水湿或湿热毒邪浸淫,每易伤脾;热毒伤肾或脾病及肾,致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不能泌别清浊,从而使水湿停聚,泛于肌肤,发为水肿。膀胱血络受伤而见血尿,清浊不分还可见蛋白尿,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篇》指出的:“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在急性肾炎的开始阶段,水肿多责之肺脾,至恢复期则多责之脾肾。
2.病理因素为风、湿、热、毒急性肾炎以风、湿、热、毒4种因素互为因果。风为百病之长,多首先由表犯肺,肺因风窒,水由风起,风激水浊,源不清则流不洁,故急性肾炎初起,多表现为“风水”之证。其与《灵枢·论疾诊尺》及《金匮要略》中指出风水的名称和证候相一致。
3.病机属性分阴阳急性肾炎的水肿,多属阳水范畴。阳水多属邪实,证见眼眶或全身浮肿、尿少、色黄或尿色鲜红,可伴有风寒或风热表证,咽喉肿痛,身发疮毒,心烦口渴,或口粘口苦,或大便干结,或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但若病情迁延不愈,则可由阳水转化为阴水,表现为正虚邪恋的证候,而见浮肿消退,但尿检持续不恢复,伴面黄、乏力、纳少便溏或腰腿酸软、手足心热等气虚或阴虚之证。
4.病情演变辨虚实、寒热急性肾炎由于致病因素不一,病程阶段不同,故病情演变有虚实寒热之分。本病的急性期,因病程较短,正盛邪实之证,有寒实、实热之异;若邪气过盛,而可出现水邪上凌心肺、邪陷心肝、水肿内闭之变证。水肿消退后至恢复期,轻型病例较快恢复。重型病例或病程迁延者,则由实转虚,多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之证。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在本病发病前7~28天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或其它急性感染史。大多在急性感染的症状减轻或消退后,才出现肾炎的表现。
2.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浮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尿量减少为特点。浮肿为紧张性,浮肿轻重与尿量有关。同时可伴有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重症早期可并发高血压脑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当尿量增加,浮肿消退,血压下降,血尿及蛋白尿减少,即标志病程进入恢复期。急性期一般为2~4周。
非典型病例可无水肿、高血压及肉眼血尿,仅发现镜下血尿。
3.实验室检查血尿为急性肾炎重要表现,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蛋白一般为“+”~“++”,也可见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可增高,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或抗透明质酸酶升高,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血清总补体及C3可一过性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二)鉴别诊断
1.肾病综合征(见本章“肾病”条)
2.IgA肾病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内即发生血尿,有时伴蛋白尿,除20%患者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多不伴水肿及高血压。但其病情常反复发作,与急性肾炎不同。部分病例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检。
3.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起病与典型的急性肾炎很相似,但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无尿及迅速发展的肾功能衰竭,终至尿毒症。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持续一个月以上不缓解时,应及时行肾活检与本病相鉴别。
4.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也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但其多伴对称性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全身及其他系统的典型症状或(和)前驱病史。
5.急性泌尿系感染约10%可有肉眼血尿、但多无浮肿及血压增高,有明显发热及全身感染症状,尿检有大量的白细胞及尿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的条件。
三、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别常证急性肾炎的常证,急性期有风寒证、风热证、热毒证、湿热证及寒湿证;恢复期有阴虚邪恋、气虚邪恋。可根据病史、水肿情况及全身症状来区别。
急性期为正盛邪实阶段,起病急,变化快,浮肿及血尿多较明显。其风寒证多见于病程早期,多因外感风寒而诱发水肿,全身皆肿,以眼睑、头面部为甚,伴表寒之象;风热证也多见于起病早期,病前多有风热感冒史,起病后除全身浮肿、头面肿甚外,多伴表热多象;热毒证多因皮肤疮疖痈肿而诱发,全身肿,多伴口苦、口渴、心烦、便秘、舌红苔黄等内热证候;湿热证则多见于急性期水肿减轻或水肿持续阶段,多以头身困重,脘闷纳呆,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苔黄腻等湿热中阻之证为主要表现;寒湿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居水湿环境者,浮肿以肢体或下半身为著,伴身重困倦,脘闷纳呆,舌淡苔白等证候。
恢复期共有特点为浮肿已退,尿量增加,肉眼血尿消失,但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未恢复,且多有湿热留恋。阴虚邪恋以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为主要证候;气虚邪恋则以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自汗舌淡为特征。
2.辨识轻重急性肾炎的证候轻重悬殊较大。轻型一般以风寒证、风热证、热毒证、湿热证及寒湿证等常证的证候表现为主,其水肿、尿量减少及血压增高多为一过性,中医治疗多能痊愈。重证则为全身严重浮肿,持续尿少、尿闭,并可在短期内出现邪陷心肝、水凌心肺、水毒内闭等危急证候。此为变证,需及时抢救。
此外,在辨证中应密切注意尿量变化。因尿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浮肿越明显,出现变证的可能也越大。
(二)治疗原则
急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应紧扣急性期以邪实为患,恢复期以正虚邪恋为主的病机。急性期以祛邪为旨,宣宣肺利水,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恢复期则以扶正兼祛邪为要,并应根据正虚与余邪孰多孰少,确定补虚及祛邪的比重。如在恢复期之早期,以湿热未尽为主,治宜祛除湿热余邪,佐以扶正(养阴或益气),后期湿热已渐尽,则应以扶正为主,佐以清热或化湿。若纯属正气未复,则宜用补益为法。但应注意,本病治疗,不宜过早温补,以免留邪而迁延不愈。应掌握补益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
对于变证,应根据证候分别采用平肝熄风,清心利水;泻肺逐水,温补心阳;通腑降浊为主。必要时应配合西医综合抢救治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2]程世平,刘加林.丹参,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0,15(19):859.
[3]韩梅,张红,等.苏叶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