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包括升降机、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均活动设置在升降机的正面,滑动门体设置在转动门体的顶部,滑动门体背面的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四个限位滑轮组件与升降机的正面滑动连接,滑动门体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升降机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动电机,升降机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传动转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相对于传统对开式门体,滑动门体是在竖直方向运动,由于升降机本身就需要预留竖直方向的空间,因此更方便装置整体的安装,且通过设有的传动电机和传动转轮,相对于传统人力操作,更加快速和省力。
主设计要求
1.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包括升降机(1)、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均活动设置在升降机(1)的正面,所述滑动门体(2)设置在转动门体(3)的顶部,所述滑动门体(2)背面的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四个限位滑轮组件(201)与升降机(1)的正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门体(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所述升降机(1)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动电机(102),所述升降机(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传动转轮(101),所述传动电机(10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转轮(101)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转轮(101)的外侧均绕设有传动钢丝绳(104),所述转动门体(3)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升降机(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门体(3)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1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的顶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10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的顶部连接,所述传动电机(102)通过外接倒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包括升降机(1)、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均活动设置在升降机(1)的正面,所述滑动门体(2)设置在转动门体(3)的顶部,所述滑动门体(2)背面的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四个限位滑轮组件(201)与升降机(1)的正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门体(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所述升降机(1)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动电机(102),所述升降机(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传动转轮(101),所述传动电机(10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转轮(101)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转轮(101)的外侧均绕设有传动钢丝绳(104),所述转动门体(3)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升降机(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门体(3)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1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的顶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10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的顶部连接,所述传动电机(102)通过外接倒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轮组件(201)由滑轮座和两个滑轮组成,所述滑轮座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2)上,两个所述滑轮均活动设置在滑轮座上且与升降机(1)正面的内侧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体(3)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绳槽(301),所述绳槽(301)内设置有安全绳(302),所述安全绳(302)的一端与绳槽(30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302)的另一端与升降机(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由连接杆(401)、双头锁紧螺纹杆(402)和连接块(403)组成,所述连接杆(401)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2)上,所述双头锁紧螺纹杆(4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403)的底部和连接杆(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403)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104)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1)正面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103),且两个所述限位挡块(103)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杆(40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5)由连接挡块(501)、转动座(502)和转动块(503)组成,所述连接挡块(501)固定设置在转动门体(3)上,所述转动座(502)的底端与连接挡块(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502)的一侧通过轴杆与转动块(503)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块(503)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10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座(502)与转动门体(3)的间距大于升降机(1)正面边沿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
背景技术
紫在施工现场中,为实施对建筑材料由低向高处运输,升降机在高层建筑建设中普遍应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升降机吊笼内的人员或物料进出,在每一层的建筑物边缘搭建有进出料平台,进出料平台延伸至升降机吊笼的开门位置处;当升降机吊笼位于高楼层时,打开升降机吊笼的门,方可使人员及物料自由进出。
目前,现有的升降机承载门通常是对开式的,对于上方的门体需要的横向展开空间较大,在升降机升到高处后需要预留横向空间,且现有升降机通常通过人力方式进行门体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较为费力,且部分门体承载部分由于缺少安全措施,容易因为传动钢丝绳的断裂产生危险。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包括升降机、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所述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均活动设置在升降机的正面,所述滑动门体设置在转动门体的顶部,所述滑动门体背面的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四个限位滑轮组件与升降机的正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门体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升降机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动电机,所述升降机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传动转轮,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转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转轮的外侧均绕设有传动钢丝绳,所述转动门体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升降机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门体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机构,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的顶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机构的顶部连接,所述传动电机通过外接倒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滑轮组件由滑轮座和两个滑轮组成,所述滑轮座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上,两个所述滑轮均活动设置在滑轮座上且与升降机正面的内侧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门体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绳槽,所述绳槽内设置有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一端与绳槽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与升降机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由连接杆、双头锁紧螺纹杆和连接块组成,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上,所述双头锁紧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的底部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正面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且两个所述限位挡块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位置相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由连接挡块、转动座和转动块组成,所述连接挡块固定设置在转动门体上,所述转动座的底端与连接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的一侧通过轴杆与转动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块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座与转动门体的间距大于升降机正面边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通过设有的滑动门体和转动门体,相对于传统对开式门体,滑动门体是在竖直方向运动,由于升降机本身就需要预留竖直方向的空间,因此更方便装置整体的安装,且通过设有的传动电机和传动转轮,相对于传统人力操作,更加快速和省力,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机构,可通过调节双头锁紧螺纹杆在连接杆上的位置调节传动钢丝绳的传动长度,适用性更强,且设有的安全绳可在不影响转动门体顶部空间的基础上,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防止传动钢丝绳突然断裂产生的危险事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的第一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的第二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1、升降机;101、传动转轮;102、传动电机;103、限位挡块;104、传动钢丝绳;2、滑动门体;201、限位滑轮组件;3、转动门体;301、绳槽;302、安全绳;4、第一连接机构;401、连接杆;402、双头锁紧螺纹杆;403、连接块;5、第二连接机构;501、连接挡块;502、转动座;503、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机双向承载门,包括升降机1、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均活动设置在升降机1的正面,滑动门体2设置在转动门体3的顶部,滑动门体2背面的底部通过对称设置的四个限位滑轮组件201与升降机1的正面滑动连接,滑动门体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升降机1顶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动电机102,升降机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传动转轮101,传动电机10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转轮101传动连接,两个传动转轮101的外侧均绕设有传动钢丝绳104,转动门体3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升降机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转动门体3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两个传动钢丝绳10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4的顶部连接,两个传动钢丝绳10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机构5的顶部连接,传动电机102通过外接倒顺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传动电机102优选为6IK120RGU-CF型,倒顺开关优选为QS-15型,通过设有的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相对于传统对开式门体,滑动门体2是在竖直方向运动,由于升降机1本身就需要预留竖直方向的空间,因此更方便装置整体的安装,且通过设有的传动电机102和传动转轮101,相对于传统人力操作,更加快速和省力,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机构4,可通过调节双头锁紧螺纹杆402在连接杆401上的位置调节传动钢丝绳104的传动长度,适用性更强,且设有的安全绳302可在不影响转动门体3顶部空间的基础上,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防止传动钢丝绳104突然断裂产生的危险事故。
其中,限位滑轮组件201由滑轮座和两个滑轮组成,滑轮座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2上,两个滑轮均活动设置在滑轮座上且与升降机1正面的内侧相接触,可在限制滑动门体2位置的基础上使得滑动门体2与升降机1滑动连接,减少摩擦。
其中,转动门体3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绳槽301,绳槽301内设置有安全绳302,安全绳302的一端与绳槽30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安全绳302的另一端与升降机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可在不影响转动门体3顶部空间的基础上,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防止传动钢丝绳104突然断裂产生的危险事故。
其中,第一连接机构4由连接杆401、双头锁紧螺纹杆402和连接块403组成,连接杆401固定设置在滑动门体2上,双头锁紧螺纹杆4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403的底部和连接杆40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403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104的一端连接,通过调节双头锁紧螺纹杆402在连接杆401上的位置调节传动钢丝绳104的传动长度,适用性更强。
其中,升降机1正面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103,且两个限位挡块103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杆40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门体2脱出。
其中,第二连接机构5由连接挡块501、转动座502和转动块503组成,连接挡块501固定设置在转动门体3上,转动座502的底端与连接挡块501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座502的一侧通过轴杆与转动块503的一侧活动连接,转动块503的顶部与传动钢丝绳104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座502与转动门体3的间距大于升降机1正面边沿的厚度,用于对转动门体3起到传动作用。
工作时,升降机1本身可安装在外界升降设备上进行升降,而控制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时,可通过倒顺开关控制传动电机102的工作,传动电机102带动传动转轮101的转动,使得传动钢丝绳104可进行上下移动,在传动转轮10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限位滑轮组件201的限位作用,传动钢丝绳104通过第一连接机构4带动滑动门体2上移,同时传动钢丝绳104与第二连接机构5的连接变松,使得转动门体3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展开,直到连接杆401被限位挡块103限位,正常情况下,此时转动门体3与水平方向呈90度,必要时,可通过调节双头锁紧螺纹杆402在连接杆401上的位置,进而通过连接块403调节传动钢丝绳104的传动长度,在传动转轮101逆时针转动时,传动钢丝绳104与第一连接机构4的连接变松,滑动门体2下移,同时传动钢丝绳104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带动转动门体3转动,使得滑动门体2和转动门体3遮蔽升降机1的正面,连接挡块501接触升降机1,起到限位作用,转动座502上的转动块503可方便传动钢丝绳104的传动连接,安全绳302在绷紧状况下是收入在绳槽301内,可在不影响转动门体3顶部空间的基础上,起到一定的安全保障,防止传动钢丝绳104突然断裂产生的危险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961.5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27937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66B 13/02
专利分类号:B66B13/02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昆明路13号
发明人:马丰君
第一发明人:马丰君
当前权利人: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耀钧
代理机构:1149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