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登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论文

任登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论文

摘 要:大学生党员作为我国青年中的佼佼者,未来将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党员再教育,仅对入党后存在的现状和原因作出分析,结合大学生党员多数为高年级学生的实际,主要研究理论学习方面再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现状及成因

(一)客观原因疏于管理

就目前高校党员构成情况来看,大一学生党员为高中党员人数最少,大二极少数特别优秀学生入党,名额较少,整体党员人数在大一党员基础上有所增加,大三入党人数较多,大四在大三基础上增加,由此形成大学生党员构成的倒三角情况。对于这种倒三角情况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一些客观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大四党员已经全部离校在外实习或工作,除少量临近学校党员可以参加组织生活,多少学生党员不能返校参加组织生活,对于党员的再教育更是困难;大三学生虽然在校内,因客观上处于即将离校外出实习和校内学习的过渡阶段,而大学生党员主观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波动期,开始更多考虑实习、就业问题。同时基层学生党支部在党组织活动中更多的精力保障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中。大一大二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多融入到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当中,大体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管理。

(二)意识淡薄思想松懈

大学生党员意识属于大学生主观意识的一种,是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学习生活多种角色中最重要的政治角色意识,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认同感、从属感、责任感,是党员关于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综合反映。而党员意识的强弱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受多方面原因影响,据调查大一提交入党申请书人数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对于大一学生很少有人能够对党的政策方针,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深入了解。而此时提交的入党申请书中的思想就显示不是很真诚。真实的入党动机往往是家长的要求,盲目从众,相互攀比,对于今后工作的需要等相对功利思想。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学习,日常支部活动的实践教育,学生组织的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认识,对于党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认识,在此过程中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在教育学习中形成了党员意识。随着入党后进入高年级系统学习机会较少,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也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已经完成,没有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客观条件,在入党目的也已经达到,自身思想松懈导致党员意识淡薄。而思想松懈和意识淡薄二者之间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相互影响,进一步升华导致党性修养不够、组织观念不强,精神上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如何追求人生的社会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问题,都需要大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和地位[1],是学生由理论基础迈向临证实践的桥梁课,其授课水平将对学生今后的从医之路产生较为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中药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纵贯古今,对主讲教师而言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在着力提升中药学教学质量的问题上,授课教师应尽全力打造精彩、非凡、卓越的中药课堂,使学生收获知识、思维、技能、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的“双丰收”,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三、充分发挥高校党校作用构建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阐释了党校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高校党校独特“校中校”的存在方式,决定了高校党校即具备高等教育的教育特性,不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还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特别是党员理论学习中党校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而现阶段多数高校党校培训主要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没有充分发挥对党员的日常理论培训工作。因此,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校更应该明确功能定位,抓好党员教育。

在高校党校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应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党校的职能中,更应该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在这种大格局中主要参与部门应该包括学生工作部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党校作为一个组织者,搭建平台,协调各部门工作,使大学生党员能够系统接受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

间接效益:(1)进行智能节电系统改造后,可节省管理人员约2人左右,今后15年时间,工资、社保等以10万/人年估算,共节省人力成本300万元。第二,空调系统在智能运行的同时,对运行状态有详细的数据记录,节省了运维人员的精力;系统依据环境需求而工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强度,间接的减少了故障率,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每年可减少生产电力所发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降低空调制冷设备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就学生工作而言,可以将其具体为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党员肩负着学生干部的工作,此工作可以归类为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中。一是给大学生党员提供作为学生干部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开展相关技能技巧培训,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学生的本领;对于仍然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党员在具体学生干部工作中多加指导即可,对于已经退出学生干部行列的大学生党员,重新给予担任低年级学生干部的机会。比如:让大学生党员在新生入学期间担任一些新生班级的“代班长”;或是担任一些学生组织中新加入组织成员的一些顾问或导师;二是给大学生党员提供高校一些办公室实践机会特别是党政职能部门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党员适应社会能力。高校各类党政职能部门,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对于大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锻炼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三是给大学生党员提供协助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帮助辅导员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作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来自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教育。

就共青团工作而言,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仍然多处于实践教育环节。可以说全部学生党员都曾经是学生组织的重要学生干部,由于高校学生组织发展规律个别学生党员大三时已经退出学生组织,成为一名普通学生,很少再参加校园文化生活。同样仍是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接受实践的洗礼。退出学生组织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各个学生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继续接受实践教育,发挥学生干部的余热,积极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继续建言献策。比如:已经退出学生组织的大学生党员可以组成“讲师团”给新加入社团组织的新生进行一些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更多的是保障大学生党员不忘党的历史,牢记党的使命,熟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党员权利义务,保证政治合格,理论过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系统的课堂教育,虽然大学生党员从大一到大三已经接受过课程理论教育,但是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而对于理论学习而言更应该常学常新。同时由以上情况可知,大学生党员理论教育相对于实践教育而言机会更少,需求更多。大学生党员除了在入党时参加党校培训进行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由于学生支部的特殊性在支部日常“三会一课”理论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的需求。同入党积极分子一样,大学生党员同样需要常态化理论学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多数专题需要多次学习,每次学习都应该有不同的感悟。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时代新人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做合作爱国者等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关于党史的教育;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更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了解更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更应该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对于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述。

总而言之,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要把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中流砥柱。

考察社会组织人才现状是社会组织人才专业化研究的首要问题,Lester M.Salarmon(2002)、王名(2001)等众多学者很早就对社会组织人才现状予以关注,认为当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存在流动性大、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管理体系不够规范等问题。从人才现状探讨社会组织人才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参考文献]

[1]邱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陈杰,侯同娣.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4):83-84.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1-0249-02

作者简介:任登峰(1986-),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  ;  ;  ;  ;  ;  

任登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