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引导性骨再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牙周病,组织,牙周炎,下颌,磨牙,牙髓,纺丝。
引导性骨再生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超,潘亚萍[1](2019)在《以菌斑控制为导向的牙周治疗联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病例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牙周炎是一种以菌斑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控制菌斑和消除炎症是牙周炎治疗的首要目标,在菌斑控制的基础上,再实现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恢复牙周组织生理形态、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复发等目标,从而使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牙周炎第Ⅲ阶段、B级的患者,基础治疗时采用以菌斑控制为导向的牙周治疗,炎症控制后对具有深牙周袋位点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术,患者定期复查,获得满意疗效。(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何浩,徐梦婷,肖强,刘俊,谭能芳[2](2019)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人工骨粉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人工骨粉(Bio-Oss骨粉)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Bio-Gide生物膜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PR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愈合情况、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组织愈合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成骨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植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增加种植区骨量和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促进骨缺损再生和组织愈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殷冉,潘亚萍[3](2019)在《重度牙周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后5年复发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已成为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病情较重的牙周炎患者而言,明确的诊断、适宜的治疗方案、创造长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的环境是治疗的关键。本文报告1例年轻患者重度牙周炎治疗过程,该患者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及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但由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彭亦雩,王梓,袁庆越,谷平,毕晓萍[4](2019)在《一种生物矿化胶原电纺丝支架用于大鼠颅骨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生物矿化方法构建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能力的胶原电纺丝支架,对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进行引导性骨再生研究。方法采用电纺丝法制备猪Ⅰ型胶原支架,将其浸入模拟体液(SBF)中进行生物矿化,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结构并进行理化分析。将矿化前、后的胶原电纺丝分别接种BMSCs,为矿化前组和矿化后组,并设立空白对照。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并将胶原电纺丝植入大鼠背部皮下观察体内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利用PCR、Western-blot、ALP及ARS染色等方法,检测体外成骨效果;利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检测生物矿化胶原电纺丝的体内骨引导和骨诱导能力。结果矿化4周后,胶原电纺丝表面矿化颗粒明显增多,TGA及ICP结果显示无机物尤其是钙磷元素含量也有所增加。生物毒性检测和异位植入实验结果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体外成骨检测显示,矿化后胶原电纺丝体外促成骨能力优于矿化前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试验中,矿化后胶原电纺丝修复的颅骨在新骨生成面积、BV/TV、BS/TV、Tb.N、BMD和荧光标记新骨生成量方面显着优于空白对照组,BS/TV、BMD以及荧光标记新骨生成量显着优于矿化前胶原电纺丝修复的颅骨。结论生物矿化胶原电纺丝可有效促进BMSCs在材料表面的成骨分化,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支架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修复大鼠颅骨缺损。(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梁秋羽[5](2019)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牙周病治疗中应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4例牙周病患者实施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进修的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科就诊。其中57例接受常规治疗,设定为对比组,其余57例接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设定为观察组。结果组间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牙周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可得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着高于对比组的82.46%,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周文富[6](2018)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38例牙周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19例,采纳牙周病常规治疗)、研究组(n=19例,采纳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PD、HFD减少幅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D、HFD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明显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预后,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5期)
张敏,周艳,宦泓,孙敬伟,李乔[7](2018)在《引导性组织再生联合植骨术对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引导性组织再生(GTR)联合植骨术治疗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引起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28例,共38个患牙。所有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n=20),翻瓣置Bio-gene骨材料并覆盖Bioguide生物膜;对照组(n=18),仅行单纯牙周翻瓣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退缩(GR)、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TM)以及牙槽骨高度(AH),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PD、CAL、TM、GR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D和CAL明显降低(P<0.05),TM和GR两组间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 0.05);X线片示,实验组有15个(75.00%)患牙有新骨形成,AH增加;而对照组有1个患牙(5.56%)AH略有增加。结论:GTR联合植骨术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引起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牙周翻瓣术。(本文来源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赖金环,邓宇杰[8](2018)在《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接受GTR手术的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提高手术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牙周科行GTR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法,观察组采用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就医的满意程度和护理及宣教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在GTR的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就医过程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患者对口腔宣教的接受程度也更加高,更加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配合治疗,进而有效的提高了GTR手术的质量,可以更好的保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4期)
孙毅[9](2018)在《不同屏障膜的引导性骨再生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胶原膜和联合使用钛膜,可吸收胶原膜的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echnique,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一般随机的原则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到襄阳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单牙缺失的45名患者,分别利用可吸收胶原膜(A组20例),联合使用钛膜,可吸收胶原膜(B组25例)的GBR技术进行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种植成功率及修复完成后与术后12个月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PES)指数]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成功率):A、B两组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0.05));(2)软组织美学效果:A、B两组的PES变化百分率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胶原膜和联合使用钛膜,可吸收胶原膜的引导性骨再生(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有相似的成功率和软组织美学效果,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10期)
袁荣,甘祎,杨清[10](2018)在《下颌第叁磨牙拔除后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对下颌第二磨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拔除近中或水平阻生的下颌第叁磨牙,拔牙窝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近中或水平阻生的下颌第叁磨牙患者32例,共计64颗下颌第二磨牙,分为实验组(GBR)和对照组(只拔除下颌第叁磨牙),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检查记录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和松动度的变化并对比。结果:两组探诊深度在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963),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有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5,P=0.008)。两组下颌第二磨牙的松动度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150,P=0.086),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3)。两组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牙槽骨高度在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851),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术后1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15,P=0.007)。结论:下颌第叁磨牙拔除后行GBR,可在术后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好转。(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引导性骨再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人工骨粉(Bio-Oss骨粉)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Bio-Gide生物膜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PR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愈合情况、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组织愈合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成骨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植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增加种植区骨量和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促进骨缺损再生和组织愈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导性骨再生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超,潘亚萍.以菌斑控制为导向的牙周治疗联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病例分析1例[J].口腔医学.2019
[2].何浩,徐梦婷,肖强,刘俊,谭能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人工骨粉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殷冉,潘亚萍.重度牙周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后5年复发1例报告[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
[4].彭亦雩,王梓,袁庆越,谷平,毕晓萍.一种生物矿化胶原电纺丝支架用于大鼠颅骨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5].梁秋羽.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周文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张敏,周艳,宦泓,孙敬伟,李乔.引导性组织再生联合植骨术对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
[8].赖金环,邓宇杰.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9].孙毅.不同屏障膜的引导性骨再生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8
[10].袁荣,甘祎,杨清.下颌第叁磨牙拔除后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对下颌第二磨牙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