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皮瘤论文-李娜,陈忠坚,高赟,毛伟敏

间皮瘤论文-李娜,陈忠坚,高赟,毛伟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皮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特征,预后因素

间皮瘤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陈忠坚,高赟,毛伟敏[1](2019)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52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疾病的临床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52例MPM患者男女比为1:3;有石棉暴露史23例(44.2%),男女比4:19;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经多因素分析,石棉暴露是影响MP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尚无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模式。石棉暴露是影响MP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2](2019)在《p16基因与BAP1蛋白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16基因及BRCA相关蛋白1(BAP1)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PMM的40例以及各30例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16基因在PMM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表达缺失,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表达缺失,分析两者在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为45%,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缺失率为0。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高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5%、0和0,BAP1在PMM与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16基因表达缺失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MM时有明确的诊断价值。BAP1在PMM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和卵巢浆液性癌进行鉴别诊断时,也有确切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又一项重要的免疫组化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7期)

李瑞[3](2019)在《CT与磁共振成像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胸膜间皮瘤患者80例,均进行CT及MRI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胸膜间皮瘤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不同影像学征象显示率。结果:CT检测胸膜间皮瘤准确率88.75%,灵敏度92.65%,特异度66.67%;MRI检测胸膜间皮瘤准确率90.00%,灵敏度94.12%,特异度66.67%。两种检测方式对胸膜间皮瘤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横膈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增厚、肺门淋巴结增大、胸壁侵犯方面显示率高于CT(P<0.05)。结论:CT及MRI在诊断胸膜间皮瘤诊断效能上无明显差异,显示恶性胸膜间皮瘤征象上MRI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D.Halpenny,M.Raj,A.Rimner,J.Zheng,M.Capanu[4](2019)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胸膜调强放射治疗后局部胸膜复发的CT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经过多模式治疗中的胸膜调强放射治疗(IMPRINT)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局部胸膜复发的CT特征。方法该观察性研究共纳入58例在2004年(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敏,马帅,赵柘,汪宇佳,赵淑慧[5](2019)在《卵巢上皮样恶性间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间皮细胞起源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原发于胸膜腔较为多见,起源于卵巢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易与卵巢其他恶性肿瘤、腹膜原发恶性间皮瘤、反应性间皮增生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多依靠术后病理,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为了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对1例卵巢上皮样恶性间皮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MM的病因、临床组织表现、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本文来源于《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廖子君,张彦兵,郑琪,徐瑞,郭亚焕[6](2019)在《一例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结肠癌报道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腔上皮或间皮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几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敏感性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是其金标准。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确诊时多为晚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54岁男性,初始误诊为结肠癌合并腹腔积液,后在腹腔镜下探查及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采用多种药物灌注而腹腔积液仍不能控制,胸腹腔积液引流总量达7万余毫升,如此大量腹腔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其生存期15个月。本文加以报道与文献回顾,旨在提高对该病之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杜琼,唐以军,王梅芳,钱鑫,程雪琴[7](2019)在《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胸膜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易误诊漏诊,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特点。据报道,MPM晚期的总生存期约为10个月,5年生存率为5%[1]。全球范围内,在癌症导致的总死亡中MPM就占到了4%[2]。但近年来我国MPM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与我(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8](2019)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 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 0. 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4个月vs11. 1个月,P=0. 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2个月vs11. 1个月,P=0. 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 666,95%CI=1. 1~11. 8,P=0. 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着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怡[9](2019)在《盆腔腹膜间皮瘤MR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简介女,51岁,主诉:月经期紊乱2个月余,腹胀20余天。实验室检查:静脉血CA199 395.1 U/mL,CA125311.8U/ml;腹水CA1996948.1U/mL,CA125 2428 U/ml,均异常增高。MRI表现(图1):子宫前方、膀胱上方可见巨大囊实性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及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示病灶信号随b值(b=50 s/mm~2、700 s/mm~2)升高而减低,边界清,增强扫描壁及边缘呈棉花团状强化,病灶大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魏征,胡仁旺[10](2019)在《横结肠系膜恶性间皮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腔恶性间皮瘤在临床上很罕见,发生于横结肠系膜的更为少见,恶性程度及侵袭性高,常易向腹腔其他脏器侵犯。由于临床病例较少见,很多年轻医生缺乏对其认识。病人常以腹痛、腹胀等不适入院。一般术前行CT检查可以明确腹腔占位,但很难确定肿瘤性质,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仍需配合肿瘤科辅助治疗。本文通过详细介绍该病例诊疗过程,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特别是对于低年资经验较少的临床医生。希望能使该病早诊断、早手术,从而(本文来源于《罕少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间皮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p16基因及BRCA相关蛋白1(BAP1)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PMM的40例以及各30例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16基因在PMM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表达缺失,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表达缺失,分析两者在PMM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为45%,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缺失率为0。PMM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缺失率高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1在PMM、卵巢浆液性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5%、0和0,BAP1在PMM与卵巢浆液性癌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16基因表达缺失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MM时有明确的诊断价值。BAP1在PMM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和卵巢浆液性癌进行鉴别诊断时,也有确切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又一项重要的免疫组化诊断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皮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陈忠坚,高赟,毛伟敏.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19

[2].高志斌,王兆平,徐瑛,傅家欣.p16基因与BAP1蛋白表达缺失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

[3].李瑞.CT与磁共振成像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包头医学.2019

[4].D.Halpenny,M.Raj,A.Rimner,J.Zheng,M.Capanu.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胸膜调强放射治疗后局部胸膜复发的CT特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5].王敏,马帅,赵柘,汪宇佳,赵淑慧.卵巢上皮样恶性间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9

[6].廖子君,张彦兵,郑琪,徐瑞,郭亚焕.一例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结肠癌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

[7].杜琼,唐以军,王梅芳,钱鑫,程雪琴.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回顾性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9

[8].杜雪梅,李鑫宝,马玲,高颖,孙萍萍.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9].王怡.盆腔腹膜间皮瘤MR表现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10].魏征,胡仁旺.横结肠系膜恶性间皮瘤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9

标签:;  ;  ;  

间皮瘤论文-李娜,陈忠坚,高赟,毛伟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