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娇:女权主义视域下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之思论文

马娇:女权主义视域下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之思论文

【摘 要】女权主义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正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现代女性的视野。而伴随之,新的中性化审美需要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男性与女性的绝对距离,同时也适应了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需要。基于此,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需要已不单单只是表达女性对时尚的追求,更是女性追求平等,释放天性以及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一种外在表现。

【关键词】女权主义;中国现代女性;中性审美;女性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长期以来受着父权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此外,女性还常被视为是男子的附属品,女性的形象必须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以便供男性观赏。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独立的人格。但随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想输入和中国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现代女性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新时代,地位较传统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们逐渐开始摆脱传统礼教和观念的束缚,开始追求独立和个性解放,追求男女间的平等,中国现代女性也因此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彰显自己的个性与独立,而对现代审美的“中性化”倾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现代女性中性审美的建立

目前学术界对“中性美”的看法褒贬不一,反对的学者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审美是不可被理解的,并且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性别意识模糊,不利于帮助其塑造健全的人格;而支持的学者则认为,目前的文化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紧跟潮流,不断丰富和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二者无论是从哪一种角度看待中性美,皆有自己的立场。但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我们都需对中性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性美顾名思义是介于男性与女性中间的一种审美追求,是要将“中”作为审美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要取代男性或女性任何一方所具有的特性,而是要将二者进行折中处理,将二者的特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审美追求。因而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并不意味着女性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是女性更多地将关注视角从男性赋予的审美标准转向自我审美需要、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格上,而这种新的自我关注则会通过女性的外在容貌和形体呈现出一种新且独特的美丽。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国女性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生活在由父权和男权控制的社会,而在这样的社会里一直是用男性的思维来衡量女性的美。基于此,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更像是一种无声宣言,来向社会宣告自己已经是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和拥有主体性的现代女性,而非像传统女性那般一切的努力和打扮只为讨好他人。早在60年代巴黎的名设计师圣罗兰就设计了一系列的“BeatDress”,其中牛仔裤的设计粗豪、放任、随意,喇叭裤更被认为是根植于年轻一代的“两性平等”的思想倾向,这一服装系列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年轻群众的喜爱,其中女性就占了大多数,她们借助这种时尚方式来传达自己追求平等的态度和反叛精神。放眼国内,曾经大火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当时的主题曲可以说是红遍了大街小巷,“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从表面上看,这首歌是在激励有梦想的人勇敢追梦,但是从深层的背景考虑,可以将这首歌理解为女性想要追求独立的心声,她们不再需要男性的评价,想要摆脱男性的控制,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即使没有人为我欢呼喝彩,我依然可以勇敢地自我欣赏。这档节目的出现近乎给了社会每一位女性平等的参与机会,同时在这档节目中女性获得了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可以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而李宇春的夺冠正是女性自身愿望表达的集中体现,她瘦高的个子,干练的短发,单眼皮,没有浓妆艳抹,总是以衬衫、平底鞋这种男性装扮出现在舞台上。这样的装扮完全颠覆了传统女性那种浓黑柔顺的长发、娇柔婀娜、小鸟依人的形象,虽然这对于男性来说激不起任何视觉上的快感,但李宇春却凭借她的这一形象和自身的气质赢得了数千万女粉丝的喜爱,李宇春的出现承载着对中性美渴望的全部女性的希望。中性的审美方式成了中国现代女性对传统审美的抗议,也是其企图通过这种随性的自由来证明自己的第一性的方式。现在,除了李宇春外,国内各大选秀节目中都不乏中性化风格的女性选手,例如《中国有嘻哈》中的VAVA,一身的男性朋克风,一头流行的小脏辫,这虽然免不了节目包装的效果,但是在实质上还是体现着现代女性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此外,具有相同气质的还有近期大火的《创造101》中的杨芸婧,《下一站传奇》中的吴卓凡等,这在娱乐圈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随处可见女性的短发、小脏辫、西装裤、工装连体裤、牛仔BF风等,现代女性正用她们独有的时尚方式,表达着自己追求平等对待和相同机会的女权态度。

为了更好满足品质农业的发展需求,瑞丰生态在2018年投资3.5亿元人民币打造安徽宣城50万吨新型肥料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源于欧洲技术的碳能结晶新型功能肥料,并且二期工程建设的128米高的30万吨/年高塔造粒复合肥项目自今年8月18日奠基动工,仅仅历时88天就成功封顶。瑞丰生态企业顾问于国辉在发言中讲道:“安徽宣城高塔的雄起创造了‘瑞丰速度’!至此,瑞丰生态形成了拥有三大生产基地的全国生产布局,只为更好地为土壤修护事业作一份贡献!”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品牌,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设备的作用,有助于对整个社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必然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再有,服装设计趋势体现着女权主义思想。女权运动的三次浪潮催生出女装“中性化”现象,致使在女装的设计上加入了许多体现男女平等的元素,希望通过外在的服装形式来缩小甚至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别,目前在市场上“中性化”的服装设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喜爱,例如朋克风、女士西装、工装以及BF等,“中性化”的服装突出展现了男性元素与女性元素的融合,既具有男性的干练刚毅又具有女性最本质的女性特征,它已不单单只是代表一种不同以往的现代服饰风格,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呈现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一种升华,并且这已然成了现代女性独立与自信的外部表达。

二、理论视角: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女性主体地位的重新建构

对于中国而言,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虽然它在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形式有着本土化的特征,但其实质还是与西方女权主义所坚持的思想别无二致。正如上文所述,西方女权主义强调男女平等和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以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权利。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公共理念上乃至是政策上都在倡导男女平等,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十二次会议的新闻发言人傅莹所说,这已经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策。我国从法律上保证了男女之间的平等,保障了女性参与政治生活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妇女和妇女组织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重增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女代表的比例为人大制度设立以来的历届最高;十二届全国政协女委员399人,占委员总数的17.8%。[5]这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可见,中国现代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在社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国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已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已逐渐摆脱来自传统男权社会的束缚,开始寻求自身在各领域中的社会意识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有主体地位。

(1)家庭农业支持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资料和提供低利率信贷政策三个方面。

淋巴结微转移[3](Lymph nodes micrometastasis,LNM)是指通过传统病理学检查不能发现或难以发现的病灶长径小于2 mm的淋巴结癌转移灶。LNM包括微转移灶(Micrometastasis,MM)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MM是指直径为0.2~2 mm的微转移灶;而单个肿瘤细胞或最大直径小于0.2 mm的小细胞簇则称为ITC。

而女性主义者则站在女性的立场重新思考女性,对传统伦理学中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她们鼓励女性要勇于拒绝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不合理的约束,提出打破“女性气质”的限制,勇于追寻女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因此,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正在呼唤女性在各领域中的社会意识,重塑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主体地位。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到19世纪中期女权主义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且西方女权主义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共经历了三次浪潮,并分别衍生出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女权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论证男女具有同等的理性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女性应同男性一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同等的发展机会,同时强调通过消除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来实现男女平等。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女权主义则开始重新审视两性关系,把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被支配地位联系起来,并对以男性为中心构建社会秩序和话语体系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1]在经历了三次的浪潮后,女性的地位及自主意识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中也获得了很大的权益。

三、现实视角: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女性视野

其次,影视作品对女性角色的重塑彰显女权主义思想。近些年,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不言而喻,受女权主义思想以及国家所倡导的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如今的影视在内容制作上,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又或是一些选秀综艺,我们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女性角色的塑造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上文提到的玛格丽特的长篇小说《飘》后来也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相较于小说而言,影视化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更直观、更形象,作者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借助于改编的影视作品,更直观更形象地传递给女性受众,并且更加容易引起女性的共鸣。除此之外,我国近些年刻画女性形象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例如《美丽的大脚》《北京女子图鉴》《杜拉拉升职记》以及《欢乐颂》等,这些影视作品虽称不上是上好的佳作,但其内容却都展现着女性的独特优势,凭借自己的拼搏努力以及无私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同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同台竞争的机会,而不是只会依附男性的弱势群体。

女权主义善用批判批评的视角来看待女性问题,而批判的目的是要将旧的对女性地位的认识瓦解,以重建对女性主体地位新的认识。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分析学说,二是解构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和语言的思想丰富了女权主义的批评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对社会意识形态、生产与异化、话语与主体性的论述极大拓宽了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视野。[2]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女权主义者,就对本质论、传统伦理学以及知识论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例如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凯特·米利特、西蒙·波伏娃等共同将弗洛伊德的性别本质论和性别决定论作为批判目标,尤其是波伏娃曾在她的《第二性》一书中指出:“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变成女人的”,[3]她的这一提法显然是对传统性别本质论的强烈批判,她也就此总结出“传统的女性气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塑造”的结论。总之,在她们看来,女性也是个体的人并且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而传统女性的地位低下,是由传统社会的对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决定的,而并非生物学上的性别差异,因此女权主义者对弗洛伊德的性别本质论与性别决定论的批判,对唤醒女性主动性和主体性具有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一些女权主义者还对传统伦理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传统伦理学中所制定的一些道德原则,在约束人们的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用于女性身上的那部分,却尽显着不公平。传统的伦理制订了一系列的伦理、纲常来束缚女性的一切,其中的性别偏见公开歧视女性。比如,头发长见识短,女性应当留守家中相夫教子,不应参与公共生活等。在古希腊的伦理学中,这种不平等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亚里士多德把女性置于一种“父权”等级制中说明其地位和道德,他认为男女之间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自然关系,男性为统治的一方,女性则为被统治的一方。[4]

首先,女性作家们不断重建文学话语,将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融入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冰心和庐隐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中国女性主义作家,二者分别从母性和性的角度理解现代女性,例如冰心的《烦闷》《疯人笔记》,她在这两篇文章中站在哲学的高度,以母爱哲学为主题阐明了女性主义的立场,彰显女性、母亲以及母爱的伟大,提升女性的地位。又如庐隐在《恋爱不是游戏》中所阐述的平等的性爱权利理念,这一理念主张性道德平等的女性主体意识。[6]无论是从母爱还是性爱的角度来理解现代女性,二者都是旨在确立女性在性爱与母爱领域的平等权利和主体地位,提升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除了中国的女性作家外,美国杰出的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也在她所写的长篇小说《飘》中深刻揭示了女性的意识觉醒,反映女权主义思想。在她的小说中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具有明显的反叛精神,在小说的时代背景中,她本应该遵守男权社会的制度,成为一个顺从的淑女,但是她却极其厌恶这样的社会,她说:“总有一天,我要做所有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要说的话,就算别人不喜欢,我也不会在乎的。”[7]这样的言辞显然与男权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样的人物形象却一时间成了女性反抗男权、争取女性权利以及争取自身独立的典范。事实上,文学作品的创作不单单只是文字这么简单,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作家们自身的一个缩影,她们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自己的女性主体意识寄托于文字传递给读者,也正因如此,女权主义思想才能不断进入中国现代女性的视野,赋予她们寻求解放,争取独立和提升自我主体地位的精神支撑。

中国及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及兼收并蓄的特性,使得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能够以本土化的特征进行实践。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权主义思想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服装造型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入到中国现代女性的视野。

中性审美除了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美外,还表现在女性人格上的内在美。在中国现代女性看来以往那种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古典美女已然成了过去式,而现在这种充满自信、刚柔并济、大气洒脱的女性气质才是她们向往和追求的,面对现实,她们既可以温柔以待,展现小女人的一面,亦可以坚强勇敢,勇担责任,她们不再对男性服从和依赖,而是打破来自男权社会留下的禁锢,释放那被剥夺已所剩无几的“男性化特质”。因而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她们要打破传统和推崇个性的强烈愿望,并且打破了两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有效融合了二者之间的公共特征,产生一种新的审美快感,这也正符合了我国所倡导的男女平等的需要。

最后,网络及自媒体平台拓宽了女性发表言论的渠道,促进了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在咪蒙微信公众号上共推送了393篇文章,其中强调性别身份对女性生活产生影响或明显站在女性立场上的文章有113篇,占总体文章数的28.6%。[8]在这些站在女性立场的文章中,其表达的主题主要有这样几种,强调女性的主体人格、强调女性应该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而这些正是女权主义在提倡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最近大火且拥有广泛受众群的“抖音App”上,同样存在着诸多的女性话语,无论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事还是制作简短情感小视频,其中都传达着现代女性为自己而活的人生态度,“女人就应该为自己而活,自己都不好好珍惜自己,还指望谁来珍惜”,这是抖音中最火的一句话,短短的一句话就获得了上万的点赞量,并且据统计点赞人数多为女性。通过这一事件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女性追求独立,寻找自我价值已经在女性间形成共识。

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说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其应用于此,西方女权主义思想早已利用各种形式进入到中国,除了以上所论述的之外,还有现代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比例上升以及职场上优秀女性层出不穷,早已经在中国女性周围营造起了一种独立自信,勇于接受挑战与竞争的环境氛围,并且正在对中国现代女性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卡夫卡曾经给菲利斯的父亲写信求婚,但是不等回信就拟了第二封:“从我看到的来说,她跟我一起生活是不会幸福的。我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这不仅是因为有外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我内在的原因,我的性格内向、沉默,不善社交,而且,我并不把这看成是我的不幸,因为这些性格特点反映了我的生活目的……我对一切不是文学的东西都感到无聊、厌恶,因为它们打扰我,或者说耽误我,尽管我也知道,我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13]117-137

四、“中性审美”是现代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他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双脚站立的。靠别人恩典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个从属的存在物。”[9]中国女性的主义意识缺失已久,长时间以来都依附于男性而生活,女性成了男性视若无物的附属品。但正如上文中所论述到的,西方女权主义思想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女性,并且也已经引起了女性对自身地位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她们受其影响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男性的物化附属品,而是拥有自身独立人格的个体,如今的她们不断为自己探索出路,尝试走出家庭,走进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并开始自觉履行社会及时代赋予她们的责任和使命。而长时间的亲身实践也使她们认识到,只有获得经济上的自立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立,并且只有真正自立才能赢得自尊,才能在生活中不再依靠他人,摆脱在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才能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中,以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还曾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女性在经济上基本实现独立,已具备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可以在经济上摆脱以往对男性的依赖。而当在女性物质得到满足并履行义务的同时,她们开始强化自身的权利意识,追求与男性同等的政治参与的权利,追求与男性在同一舞台上进行平等竞争,以此证明她们与男性并无差别,希望受到来自社会的平等对待。而上述的这些都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而关于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在上文也已有了简单的论述,中性审美的产生是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推动的结果,它不单单只是形容现代女性的外表,也不是为了抵消男性或女性任何一方的特性,更重要的是用来表明女性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是女性用来传达自身反传统、追求平等和展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是中国现代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后所选择的以自我满足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总的来说,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已然成为女性追求平等,释放天性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外部表达,是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一种外在表现。

虽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的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并且对女性的中性审美倾向也有着多种不同理解,但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给予女性发展个性以及展现自我的空间,给予她们追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权利,我们应该以开放且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它,并及时积极地引导,而不应该继续以男性的视角要求女性千人一面。

参考文献:

[1]王丹宏.女性主义与女性政治参与:从社会思潮到政治实践[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型向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4.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309.

[4]褚敏,牛余凤.论女权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J].学理论,2015(5):49-50.

[5]陈芊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参政议政成就综述.中国妇女报[N].2017-9-30.

[6]韩立群.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从冰心到张爱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5.

[7]玛格丽特·米歇尔.飘[M].李美华,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95.

[8]许梦点.消费文化语境下“咪蒙”微信公众号性别话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1.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195-04

作者简介:马 娇(1995-),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标签:;  ;  ;  ;  ;  ;  ;  ;  ;  ;  ;  

马娇:女权主义视域下中国现代女性的中性审美之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