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株系论文_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株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木瓜,突变,突变体,抗旱性,花药,成分,病毒。

突变株系论文文献综述

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1](2019)在《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弱毒突变体的筛选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治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在我国葫芦科作物上引起的病毒病害,以PRSV西瓜株系山东分离物(PRSV-SD)侵染性cDNA克隆为基础,采用定点突变方法将辅助成分-蛋白酶保守氨基酸137位和346位的天冬酰胺(N)和417位的缬氨酸(V)突变为丙氨酸(A),应用农杆菌浸润法接种西葫芦叶片并分析突变对PRSV-SD致病力的影响,筛选弱毒突变体,进而评价其交叉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野生型PRSV-SD相比,获得的3个突变体N137A、N346A和V417A,接种后在西葫芦植株上的症状明显减轻,衣壳蛋白在叶片中的积累水平分别为野生型PRSV-SD的24.0%、13.0%和4.0%,均为弱毒突变体。当保护间隔期为10 d时,弱毒突变体N137A具有完全的交叉保护效果,N346A可延迟发病15 d,而V417A无交叉保护效果。当间隔保护期为15 d时,弱毒突变体N137A和N346A的保护效率分别为100.0%和26.7%,而V417A无交叉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显德[2](2018)在《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的致病机制与弱毒突变体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根据寄主范围可以分为P(PRSV-P)和W(PRSV-W)两个株系。PRSV-W主要侵染西葫芦、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可引起叶片卷曲、畸形、花叶和泡斑,植株矮化等症状,造成果实畸形或在表面形成水渍状环斑,降低了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绝产。目前PRSV在中国、波兰、印度、巴西等地均有发生,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毒。本研究获得并分析了PRSV山东分离物(PRSV-SD)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PRSV-SD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筛选出PRSV弱毒突变体并验证了其交叉保护效果。从山东济南采集到叶片表现畸形、花叶,果实表面环斑的西葫芦样品,经检测其中含PRSV。通过RT-PCR分段扩增其全基因组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了3′-端poly(A)尾以外,PRSV-SD基因组全长10337核苷酸(nt),5′-和3′-NCR分别为90 nt和206 nt,开放阅读框编码3346个氨基酸。PRSV-SD与另外18个PRS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一致率为82.0%~89.3%,多聚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为90.6%~94.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PRSV可以分为亚洲组和美洲组,PRSV-SD聚类到亚洲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PRSV-SD的11个蛋白基因均处于负向选择,但是在P1、P3、6K1、NIa-pro和NIb中存在正向选择位点。通过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式,将PRSV-SD全基因组克隆到含有35S启动子的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a0390上,获得质粒pCamPRSV-W,利用农杆菌浸润将pCamPRSV接种西瓜(Citrullus lanatus)、西葫芦(Cucurbita pepo)、甜瓜(Cucumis melo)、黄瓜(Cucumis sativus)等葫芦科作物,发病率均为100%,且症状和病毒积累量均与野生型PRSV-W相似。在此基础上,在病毒NIb和CP基因编码蛋白的蛋白酶识别位点之间插入gfp基因,获得质粒pCamPRSV-W-GFP,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等四种葫芦科作物。接种后第五天,在紫外灯下观察到接种子叶上有绿色荧光;接种后第八天,绿色荧光在系统叶片上主要沿叶脉分布;接种后第十五天,绿色荧光布满整个系统叶片,且表现出花叶、褪绿、卷曲症状,表明pCamPRSV-W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以pCamPRSV-W-GFP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分析了HC-Pro中调控病毒致病力的保守氨基酸位点,获得了弱毒突变体。农杆菌浸润甜瓜后第十五天,突变体gC26A、gC57A、gK125D、gK126D、gN137A、gG317K、gP328A、gN346A、gL375A和gV417A在甜瓜上的症状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病毒蛋白积累水平均显着低于野生型病毒。以pCamPRSV-W为模板获得弱毒突变体C57A、K125D、G317K、P328A,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子叶;不同保护间隔期后通过汁液摩擦将带有GFP标签的PRSV-W接种到系统叶片,挑战接种后第十天观察症状并检测GFP积累量。间隔期为叁天、五天时,系统叶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褪绿、卷曲等症状,紫外灯下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间隔叁天或五天所有弱毒突变体均无保护效果。间隔保护期为十天时,突变体C57A、P328A表现轻微褪绿,绿色荧光较弱;突变体K125D、G317K无明显症状,紫外灯下无绿色荧光,交叉保护效率100%。(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高亚南,吴晓娟,张伟溪,苏晓华,张冰玉[3](2017)在《欧洲黑杨圆叶突变株系生理生化及DNA甲基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创造杨树甲基化变异新种质,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的优良欧洲黑杨种质资源N46(P.nigra'N46')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azaC(800μmol/L)的诱变方法,在再生植株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圆叶突变株系M800-18。该株系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长宽比显着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同时该株系保护酶活性显着增强,但其生长速度与对照基本相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比对照显着升高。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DNA甲基化水平与叶片数量呈显着正相关,全甲基化、总甲基化水平与光合参数的各项指标均呈显着负相关,说明圆叶突变株系表型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甲基化的升高引起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杨树叶片形状变异的表观遗传基础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1期)

李金金[4](2016)在《航天诱变决明SP_4代优良突变株系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前人叁年的栽培研究,测量了31个航天诱变决明SP_4代与地面对照组株系的植株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荚果数、产量、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考察了收获的决明种子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探讨航天诱变对决明植株和种子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影响,从中筛选出具有产量高、质量优的决明株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SP_4代航天诱变的决明出苗率均低于对照,航天组生育期比对照组早10~16天。2.SP_4代航天组中2、9、21、28、29、37、41、49号株系的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比对照明显增加。3.SP_4代航天组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4.种子生理指标考察结果:航天组中2、3、7、8、9、14、19、20、21、24、29、33、36、38、41号株系发芽率较高,44号株系硬实率最高,14、19、20、21、24、33、41号株系的相对电导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5.单株产量考察结果:6、19、21、29、41、49号株系属于高产株系6.SP_4代航天组和对照组种子中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的含量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31个航天株系中17、2、41、9、28号等几个株系橙黄决明素含量较高;17、9、28、19、41号等几个株系大黄酚含量较高,17号株系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酚含量最高。7通过研究各农艺性状与产量、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得知,单株产量与千粒重、单株荚果数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分枝数、冠幅、株高、茎粗。综合以上几项指标,2、9、21、28、29、37、41、49号株系在农艺性状方面优于对照和其他航天组。6、19、21、29、41、49号株系在产量方面优于对照和其他航天组,17号株系种子中所含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酚含量最高,所以综合筛选出2、6、9、17、19、21、28、29、37、41、49这些株系作为SP5重点考察对象(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邹瑜,赵明,何海旺,龙芳,武鹏[5](2015)在《香蕉突变株系“青干”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筛选香蕉品种桂蕉6号的突变株系"青干",为培育早熟香蕉优良品种(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田间筛选方法对桂蕉6号田间突变株系"青干"进行筛选,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鉴定,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突变株系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突变株系"青干"的田间生长周期为360 d,比对照桂蕉6号缩短20 d左右;"青干"假茎青绿,假茎基部及中部粗度均高于桂蕉6号,总糖含量为16.6 g/100 g,总酸含量为0.34 g/100 g,钾含量309.0 mg/100 g,分别比桂蕉6号增加19.4%、0.09%和2.7%;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低于桂蕉6号,产量性状、果实品质与桂蕉6号相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青干"与桂蕉6号的多态性比率为3.9%,遗传相似系数为0.9608,两者遗传背景相似。【结论】筛选的突变株系"青干"可作为选育香蕉早熟品种的种质材料或香蕉产期及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材料。(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熊建云,张正茂,白婷,卓武燕[6](2014)在《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的抗旱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品种的多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突变系是否具有抗旱性变异。以偃展4110及其超高压诱变的突变株系为材料,在正常条件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有些突变系的抗旱系数与未诱变的对照相比呈显着或极显着差异。用主成分分析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相对含水量(RWC)、相对失水速率(RWL)、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9个单项的生理指标转换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到这一突变株系的综合抗旱D值。在12个突变系材料中有7个材料的综合抗旱值有显着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高压诱变是一项有效的诱变技术,为该技术在抗旱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润生[7](2014)在《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Newhall')蜡质突变株系的生物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质层是覆盖于高等植物与空气接触组织表面上的一层疏水性生物聚合膜,它在维持植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其发生改变时,植物体的生物学性状、生理学特性及抗胁迫能力可能也会发生改变。2005年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发现一株纽荷尔脐橙突变体,其特点为果实、叶片干净光滑,光泽度明显提高,初步分析认为该材料为蜡质缺失型突变体,且我们研究发现突变株的抗性较野生型明显提高。我们将该材料命名为“赣南一号”。本研究以普通纽荷尔脐橙(野生型对照)和其蜡质缺失突变体“赣南一号”为实验材料,系统比较了两者成熟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并初步研究了突变体抗病性增强的原因,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比较、高接试验和SSR分析,证实“赣南一号”是普通纽荷尔脐橙的芽变,且性状十分稳定。2、利用色差仪和物性测试仪分别测定了“赣南一号”和对照果实的果皮色泽、光泽度和果实硬度。结果表明:“赣南一号”果皮的色泽相对野生型更红,光泽度明显提高,可与果实打蜡后的光泽度媲美。“赣南一号”果实整果硬度及有色层、囊衣和汁胞等各组织层硬度均显着高于普通纽荷尔。3、“赣南一号”果肉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出汁率略高于野生型。4、比较了“赣南一号”和普通纽荷尔脐橙果实和叶片生理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突变体和野生型之间果实的呼吸速率无显着差异,但突变体果实和叶片的失重率较对照高出1倍,在冷藏条件下,突变体果实对低温更加敏感。突变体能抑制叶片和果实表面微生物的生长。5、田间观察“赣南一号”树体较普通纽荷尔脐橙更加健壮、果实采后贮藏期间较对照果实表现更强的抗病性。对“赣南一号”和对照果实进行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显着小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两者果实接种后指状青霉的生长发育状态,发现“赣南一号”可以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伸长。6、“赣南一号”和普通纽荷尔果皮厚度和含水量无显着差异。“赣南一号”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显着高于普通纽荷尔脐橙,木质素和果胶略高于普通纽荷尔脐橙。推测“赣南一号”果皮硬度增加是由于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物质含量的增加造成的。7、GC-MS测定果实黄皮层中的精油含量,结果表明:“赣南一号”和普通纽荷尔果实黄皮层中的精油总含量无显着差异,但“赣南一号”中有10种萜烯类化合物、3种脂肪醛类、1种饱和烷烃和2种未知物质的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辛醛和反式-β-罗勒烯等显着升高,而指示成熟衰老的D-柠檬烯比例却显着低于野生型。8、HPLC-MS/MS测定“赣南一号”和普通纽荷尔叶片及果实有色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中的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赣南一号”在各组织层中的茉莉酸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其中有色层中的茉莉酸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近1倍。利用GC测定两者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发现“赣南一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显着低于野生型近2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黄翠红,刘永柱,陈立凯,郭涛,杨瑰丽[8](2014)在《水稻培矮64S空间诱变突变株系的花培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践八号"农业卫星搭载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干种子,对诱变后代19个突变株系进行了花药培养研究,考察了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原种相比空间诱变后代的花药培养力发生了变化,其中H17、H11、H14、H6花药培养力提高,突变后更适合于花药培养;另外,在改良白苗分化方面也有所成效,但效果不大,H8、H6的白苗分化率与对照原种相比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其中以H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利用航天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快速筛选出花药培养力高的优良单株,同时为今后开展籼稻材料的花药培养和选育新的不育系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红,李波,李雪婷,杨蔚然,杨曌[9](2013)在《卫星搭载对苜蓿突变株系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卫星搭载筛选出的2株突变株系为材料,研究空间环境的蛋白表达机制,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系与对照相比,蛋白质图谱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突变株系IL-4较对照共有6个蛋白质斑点下调,16个蛋白质斑点上调,突变株系6L-5较对照共有17个斑点下调,18个斑点上调,空间环境促使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8-23)

张小娟,祝长青,覃建兵[10](2013)在《转1Dx5基因小麦突变株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1Dx5基因小麦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突变株系B73-6-1-1、B73-6-1-2和B73-6-1-3及转基因受体L88-6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低分子量麦谷蛋白表达情况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纯合稳定转基因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株高和千粒重存在显着差异(P=0.05);同时,SDS-PAGE结果显示,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区域,突变株系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突变株系与转基因受体之间部分区域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产生一个突变条带;通过核型分析比较,得出突变株系之间及其与转基因受体之间,染色体无论是相对长度还是臂比值都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突变株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根据寄主范围可以分为P(PRSV-P)和W(PRSV-W)两个株系。PRSV-W主要侵染西葫芦、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可引起叶片卷曲、畸形、花叶和泡斑,植株矮化等症状,造成果实畸形或在表面形成水渍状环斑,降低了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绝产。目前PRSV在中国、波兰、印度、巴西等地均有发生,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毒。本研究获得并分析了PRSV山东分离物(PRSV-SD)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PRSV-SD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筛选出PRSV弱毒突变体并验证了其交叉保护效果。从山东济南采集到叶片表现畸形、花叶,果实表面环斑的西葫芦样品,经检测其中含PRSV。通过RT-PCR分段扩增其全基因组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了3′-端poly(A)尾以外,PRSV-SD基因组全长10337核苷酸(nt),5′-和3′-NCR分别为90 nt和206 nt,开放阅读框编码3346个氨基酸。PRSV-SD与另外18个PRS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一致率为82.0%~89.3%,多聚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为90.6%~94.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PRSV可以分为亚洲组和美洲组,PRSV-SD聚类到亚洲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PRSV-SD的11个蛋白基因均处于负向选择,但是在P1、P3、6K1、NIa-pro和NIb中存在正向选择位点。通过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式,将PRSV-SD全基因组克隆到含有35S启动子的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a0390上,获得质粒pCamPRSV-W,利用农杆菌浸润将pCamPRSV接种西瓜(Citrullus lanatus)、西葫芦(Cucurbita pepo)、甜瓜(Cucumis melo)、黄瓜(Cucumis sativus)等葫芦科作物,发病率均为100%,且症状和病毒积累量均与野生型PRSV-W相似。在此基础上,在病毒NIb和CP基因编码蛋白的蛋白酶识别位点之间插入gfp基因,获得质粒pCamPRSV-W-GFP,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等四种葫芦科作物。接种后第五天,在紫外灯下观察到接种子叶上有绿色荧光;接种后第八天,绿色荧光在系统叶片上主要沿叶脉分布;接种后第十五天,绿色荧光布满整个系统叶片,且表现出花叶、褪绿、卷曲症状,表明pCamPRSV-W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以pCamPRSV-W-GFP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分析了HC-Pro中调控病毒致病力的保守氨基酸位点,获得了弱毒突变体。农杆菌浸润甜瓜后第十五天,突变体gC26A、gC57A、gK125D、gK126D、gN137A、gG317K、gP328A、gN346A、gL375A和gV417A在甜瓜上的症状与野生型相比明显减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病毒蛋白积累水平均显着低于野生型病毒。以pCamPRSV-W为模板获得弱毒突变体C57A、K125D、G317K、P328A,农杆菌浸润接种甜瓜子叶;不同保护间隔期后通过汁液摩擦将带有GFP标签的PRSV-W接种到系统叶片,挑战接种后第十天观察症状并检测GFP积累量。间隔期为叁天、五天时,系统叶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褪绿、卷曲等症状,紫外灯下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间隔叁天或五天所有弱毒突变体均无保护效果。间隔保护期为十天时,突变体C57A、P328A表现轻微褪绿,绿色荧光较弱;突变体K125D、G317K无明显症状,紫外灯下无绿色荧光,交叉保护效率1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株系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弱毒突变体的筛选与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黄显德.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的致病机制与弱毒突变体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8

[3].高亚南,吴晓娟,张伟溪,苏晓华,张冰玉.欧洲黑杨圆叶突变株系生理生化及DNA甲基化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4].李金金.航天诱变决明SP_4代优良突变株系的选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邹瑜,赵明,何海旺,龙芳,武鹏.香蕉突变株系“青干”的分离与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5

[6].熊建云,张正茂,白婷,卓武燕.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的抗旱综合评价[J].西北农业学报.2014

[7].刘润生.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Osbeck'Newhall')蜡质突变株系的生物学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4

[8].黄翠红,刘永柱,陈立凯,郭涛,杨瑰丽.水稻培矮64S空间诱变突变株系的花培效应研究[J].核农学报.2014

[9].李红,李波,李雪婷,杨蔚然,杨曌.卫星搭载对苜蓿突变株系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C].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2013

[10].张小娟,祝长青,覃建兵.转1Dx5基因小麦突变株系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基因在CRK45过表达及互补转基因植...不同基因型植株萌发后48h之内的表型Fi...接种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细菌...基因表达受SA的诱导Fig.7CRK45isi...非转基因突变T1代不能在Kan抗性培养...1B73-6-1突变株系与受体L...

标签:;  ;  ;  ;  ;  ;  ;  

突变株系论文_黄显德,王玉,闫志勇,耿超,田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