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论文-史佰佰,公丕海,关长涛,赵荣荣,李娇

人工鱼论文-史佰佰,公丕海,关长涛,赵荣荣,李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鱼礁,海湾扇贝壳,抗压强度,塌落度

人工鱼论文文献综述

史佰佰,公丕海,关长涛,赵荣荣,李娇[1](2019)在《海湾扇贝骨料不同替代率对人工鱼礁物理性能影响及碳汇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抗压强度为C25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采用粗、细扇贝壳对混凝土中的天然骨料部分替代,并对扇贝壳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粗、细扇贝壳替代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并根据山东省2016~2020年的投礁计划,对利用扇贝壳替换人工鱼礁混凝土中天然骨料的固碳潜能及可清理的废弃扇贝壳堆积面积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随着扇贝壳替换天然骨料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呈降低趋势。粗扇贝壳替换天然粗骨料混凝土较细扇贝壳替换天然细骨料混凝土的塌落度降幅大;粗扇贝壳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石时,扇贝壳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与基准混凝土基本接近,粗扇贝壳的最佳替代率为40%,28 d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提高了7.3%。用细扇贝壳替代混凝土中的天然砂时,可使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较基准混凝土提高幅度较大,最佳替代率为60%,28 d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提高了33.5%;以细扇贝壳替换混凝土天然细骨料替换率为50%~70%估算,山东省2016~2020年计划新建的2043万空方人工鱼礁均用此种混凝土制作,可实现礁体固碳量27.54~38.56万t,可减少废弃贝壳陆地堆积面积5.89~8.24km~2,具有很高的生态潜能。(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秦传新,朱文涛,林会洁,马鸿梅,潘莞倪[2](2019)在《人工鱼礁结构的生态效率评估:来自新研究方法的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鱼礁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有效性已得到公认,但目前对于海洋生物对人工鱼礁结构的响应或适应机制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利用,初步阐明了人工鱼礁结构对人工鱼礁区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人工鱼礁区的食物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珊瑚礁区和公海区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着性差异,生境的变化是驱动原生动物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人工鱼礁内附着生物的稳定同位素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和二长棘鲷(Pargeray edita)而言,原生动物的食物贡献率高达56-63%和41-78%。本次研究可为研究人工鱼礁生态效应机理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郭禹,章守宇[3](2019)在《米字型人工鱼礁流场强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鱼礁流场效应是鱼礁产生生态、资源效益的基础,而流场有效范围内流体作用强度评价对人工鱼礁优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人工鱼礁上升流、背涡流及混合涡流区出发,提出以流场速度比、流场效应体积比、鱼礁尾部小涡生成速率作为流场强度指标,分析28种均匀布设模式下单位鱼礁流场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投礁量越大,上升流速度比越大,投礁量越少,上升流体积比越大;布设间距越大,上升流速度比越小,体积比越大。2.投礁量越少,背涡流速度比、体积比及小涡生成速率越大;布设间距越小,背涡流速度比、体积比及小涡生成速率越大。3.投礁量越大,混合涡流速度比越小,体积比越大;布设间距越小,混合涡流速度比越小,体积比越大。(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毕胜,赖瀚,郭丁力,汪功培,李桂峰[4](2019)在《在人工鱼巢生境中鱼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人工生境的资源恢复效果作出评估,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人工鱼巢生境中的鱼类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网目复合刺网按季节对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鱼类进行年度鱼类标本采集,记录种类、体长、全长、体重,对鱼类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回声探测仪对在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按季节进行年度声学评估,构建鱼类群落组成;利用渔获物样本,选取叁种鱼类作为焦点鱼种,通过胃(肠)含物分析方法对在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内鱼类的消化管充塞度、饱满系数、食物种类组成的定性、定量及多样性分析;采Hill’s多样性数量和标准化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来计算食谱组成特征和生态位宽度,采用Morisita重迭指数来进行食性比较,研究焦点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利用16sDNA测序分析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构建焦点鱼种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丰度、功能等)。结果:在人工鱼巢生境区与对照区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3目6科,人工生境区采集鱼类28种,对照区23种。两区域鱼类种类有21种重复,而斑鳠、点纹银鮈、红鳍原鲌、胡鮈、黄颡鱼、鲤、麦穗鱼和鲇仅出现在人工鱼巢生境区。在人工鱼巢生境中优势种类还有莫桑比克罗非鱼(IRI为9124.14)、?(IRI为2257.31)、海南似鱎(IRI为732.48)、银鮈(IRI为546.61)、高体鰟鮍(IRI为549.9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巢生境可提高自然水域的生境异质性,并显着提高种类丰富度、鱼类丰度密度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有利于鱼类资源和多样性的保护。且人工鱼巢生境区域鱼类平均体长显着小于对照区域,说明人工鱼巢生境区域对较小个体鱼类(包括仔稚鱼)有保育效果。焦点鱼种选择为,莫桑比克罗非鱼、?、海南似鱎。食性分析发现虽均为杂食性鱼类,但不同区域的鱼类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同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莫桑比克罗非鱼共有OTU有467种,鱼巢区特有OTU有589种显着高于对照区特有OTU360种,受生境影响明显;不同区域?共有OTU328种,鱼巢区特有OUT有191种显着高于对照区特有OTU95种;不同区域海南似鱎共有OTU277种,鱼巢区特有OUT有124略高于对照区特有OTU89种,受生境影响较小。结论:人工鱼巢生境对江河资源恢复、鱼类养护的效果显着,鱼类肠道微生物对鱼类在环境中的选择与适应能力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刘彦[5](2019)在《圆台型人工鱼礁非线性波浪受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更加接近实际水平波浪力的数值计算方法,以校核验证鱼礁在海底的力学稳定性,本研究基于二阶Stokes波浪理论,以一种圆台型人工鱼礁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实施边界造波,建立求解鱼礁波浪力的叁维非线性波浪数值水槽模型。依据数值计算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鱼礁在二阶Stokes波作用下,正、负向最大受力值及其与波陡的最佳关系方程。结果表明,鱼礁水平波浪力值随波浪运动做周期性正、负变化,同一时刻,其受力值随着波陡值的增加而增大;鱼礁正、负向最大波浪力与波浪波陡值分别呈正、负线性增长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王登婷,黄哲,赵涵[6](2019)在《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及水流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鱼礁投入海中会对水流起到阻碍作用,改变附近的流场,而水流力是促使人工鱼礁失去稳定的动力,这些都是鱼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不同流速下,不同开口比正方体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通过水流力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开口比人工鱼礁所受的水流力情况,以期为人工鱼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张俊华,李红涛,李妮娅,张亚,刘建虎[7](2019)在《长江上游人工鱼巢增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2—5月在向家坝库区、长江江津段及赤水河赤水市段水域布设竹框架人工鱼巢共60 000m2进行鱼类生境修复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上游3个水域人工鱼巢黏附鱼卵量分别达11.03亿、5.67亿及9.08亿粒,黏附鱼卵经种类鉴定均为鲤、鲫两种。人工鱼巢布设可分别增殖3 750.20万、9 675.05万及2 460.81万尾鱼苗,并可吸引其他鱼类幼鱼索饵。人工鱼巢由于黏附鱼卵的孵化以及卵膜腐败导致局部水体DO下降,NH3-N、COD和SS等指标升高,但未改变水质类别。(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石一茜,赵旭,俞锦辰,林军,韩星雨[8](2019)在《马鞍列岛人工鱼礁修复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杜飞雁,王亮根,丁玲,宁加佳,李亚芳[9](2019)在《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动物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这种生态习性会导致摄食浮游动物的某些鱼类昼夜垂直移动。为分析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于2018年11月在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进行了1个昼夜的中小型浮游动物采样,获取了14份样品。结果显示:(1)礁区和非礁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相似度高、更替率低,且主要优势种相同,属于同一生态类型;(2)在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作用下,礁区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高于非礁区;(3)非礁区浮游动物数量的昼夜变化明显,呈明显的正弦曲线,以16:00数量最高,8:00最低,其垂直运动规律明显,可分为4:00~20:00的运动期和20:00~次日4:00的稳定期;(4)在礁体上方流速较快的水平层的阻隔作用下,礁区浮游动物数量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规律,在礁区上层保持较高的数量,可提升集鱼效果、促进生产力转换;(5)聚类分析和排序表明,礁区浮游动物为一个群落类型。而非礁区中小型浮游动物可分2个群落类型,一个是白天随浮游植物而上浮的以植食性种类为主要特征种的群落类型,另一个是晚上植食性种类下沉后以肉食性种类为主要特征种的群落类型。(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姜昭阳,郭战胜,朱立新,梁振林[10](2019)在《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原理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鱼礁的结构设计目前尚无明确的原理和依据。本文从流场效应、生物效应、遮蔽效应的角度阐述人工鱼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了相关的依据和方法,总结分析了适合不同海域类型的人工鱼礁区建设模式及其未来发展,以期为人工鱼礁的结构设计和海洋牧场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人工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鱼礁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有效性已得到公认,但目前对于海洋生物对人工鱼礁结构的响应或适应机制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利用,初步阐明了人工鱼礁结构对人工鱼礁区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阐述了人工鱼礁区的食物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珊瑚礁区和公海区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着性差异,生境的变化是驱动原生动物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人工鱼礁内附着生物的稳定同位素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和二长棘鲷(Pargeray edita)而言,原生动物的食物贡献率高达56-63%和41-78%。本次研究可为研究人工鱼礁生态效应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鱼论文参考文献

[1].史佰佰,公丕海,关长涛,赵荣荣,李娇.海湾扇贝骨料不同替代率对人工鱼礁物理性能影响及碳汇作用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9

[2].秦传新,朱文涛,林会洁,马鸿梅,潘莞倪.人工鱼礁结构的生态效率评估:来自新研究方法的证明[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郭禹,章守宇.米字型人工鱼礁流场强度效应研究[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毕胜,赖瀚,郭丁力,汪功培,李桂峰.在人工鱼巢生境中鱼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5].刘彦.圆台型人工鱼礁非线性波浪受力数值模拟[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6].王登婷,黄哲,赵涵.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及水流力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7].张俊华,李红涛,李妮娅,张亚,刘建虎.长江上游人工鱼巢增殖效果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8].石一茜,赵旭,俞锦辰,林军,韩星雨.马鞍列岛人工鱼礁修复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J].水产学报.2019

[9].杜飞雁,王亮根,丁玲,宁加佳,李亚芳.人工鱼礁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昼夜变化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10].姜昭阳,郭战胜,朱立新,梁振林.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原理与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19

标签:;  ;  ;  ;  

人工鱼论文-史佰佰,公丕海,关长涛,赵荣荣,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