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地区论文-杨占银,旦祥,王兰桂

青海湖地区论文-杨占银,旦祥,王兰桂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海湖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青海湖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杨占银,旦祥,王兰桂[1](2019)在《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临床特点、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收住我院在环青海湖地区居住20年以上脑卒中藏、汉族患者,对患者的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脑卒中藏、汉族患者287例,其中藏族患者167例,汉族患者120例。脑卒中类型分析:167例藏族患者脑出血98例(58.7%),脑梗死64例(38.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3.0%),120例汉族患者脑出血62例(51.7%),脑梗死51例(42.5%),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5.8%),叁种脑卒中类型中,藏汉族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危险因素中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和红细胞增多症在藏族与汉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藏族较汉族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藏、汉族卒中患者性别构成比例不同。住院患者中脑出血比例略多于脑梗死,藏汉族之间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高血压是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比例较高,红细胞增多症是该地区可能危险因素,藏族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高于汉族,汉族患者红细胞增多症比例高于藏族。钻颅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和6小时内就诊率和溶栓治疗比例低。(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玲,张福平,冯起,王虎威,魏永芬[2](2019)在《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青海湖地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Thornthwaite模型,估算了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NPP_A)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NPP_P),并将NPP_P和NPP_A的差作为人类活动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fluenced by human,简称NPP_H),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草地NPP_A的时空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环青海湖地区的年均草地NPP_A为176.93 g C·m~(-2)·a~(-1);16年来环青海湖地区草地NPP_A呈波动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草地NPP_A从西到东呈逐渐增加的态势;16年来环青海湖地区87.42%的区域草地发生恢复,12.58%的区域发生退化,总体上草地以恢复为主;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恢复的影响中,由气候变化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10.98%,由人类活动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5.27%,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83.7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草地恢复的主导力量;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中,仅由气候变化主导草地退化的比例为6.28%,由人类活动主导草地退化的比例为50.75%,两者共同主导的草地退化的比例为42.97%。可见,草地的局部退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如过度放牧、草地开垦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罗彩云,赵亮,赵新全,徐世晓,贺福全[3](2019)在《青海湖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比例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湖南岸的甲乙村以箭筈豌豆(W)和燕麦(Y)以1∶0、1∶1、1∶2和1∶3比例混播,分别对不同时期牧草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确定该地区最佳混播比例和收获时间。结果表明:各处理干草产量在2015年9月底最大,干草产量1∶0、1∶1、1∶2和1∶3混播比例分别为1 155.14、1 997.09、1 946.38、1 967.70 g/m~2。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干草产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P<0.05),比其他3种混播比例干草产量约低800 g/m~2(约占41%)。混播处理中,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脂肪含量比箭筈豌豆单播增大。箭筈豌豆单播处理在8月底粗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76.47 g/m~2,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是混播比例1∶1,1∶2和1∶3粗蛋白产量的1.6倍,1.8倍和2.7倍。箭筈豌豆与燕麦1∶1比例混播9月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364.79 g/m~2,显着高于其他混播,大约是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粗蛋白产量的1.5倍,是1∶2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1.4倍,是1∶3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2.4倍。综合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该地区箭筈豌豆和燕麦的最佳混播比例是1∶1,牧草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底。(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1期)

朱宝文,谢启玉[4](2018)在《环青海湖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刚察、天峻、茶卡、共和1961~2010年和海晏1976~2010年逐月降水量和≥0. 1、1. 0、5. 0、10. 0mm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略有增加,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降水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冬、夏季,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多,夏季降水量异常对全年降水异常的贡献最大。除≥1. 0mm的降水日数有所下降外,其他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较小,平均每10a增加0. 3~0. 5d。(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林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陈慧慧[5](2018)在《青海湖旅游影响下的环湖地区生计方式变迁与调适——以莫热村为个案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生态立省"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重要战略决策,以及其后一系列的推介活动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近十年来青海湖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旅游目的地。莫热村是距离青海湖核心景区二郎剑景区最近的牧业村,是青海湖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本文主要关注在近十年来青海湖旅游影响下,莫热村生计方式由牧业为主、少量的农业种植业,发展到大量参与旅游业所发生的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特征,认为面对生计方式的变迁,藏民族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游牧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自觉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同时面对旅游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困境,能够从行动上自觉维护藏族生态伦理观念,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刘传发,贺建忠,李文靖[6](2018)在《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阿坝革蜱感染状况和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青海湖地区6只死亡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携带的蜱虫进行了鉴别和统计,发现普氏原羚均染有阿坝革蜱(Dermacentor abaensis),平均感染数量为14只,主要寄生于头、颈部和背腰部。根据普氏原羚的带虫和周边畜牧业状况,提出预防和减少普氏原羚寄生蜱虫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段毅,吴应忠,吴保祥,孙涛[7](2018)在《青海湖地区生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本文应用GC-MS和GC-TC-IRMS同位素分析技术,对青海湖水生生物和周围地区陆生生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生物中正构烷烃及其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了不同生物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在C1 5~C33之间,呈单峰型分布;主峰碳数是水生生物(除海韭菜外)相对较低,主要为C23和C25,陆生木本植物次之,为C27;陆生草本植物较高,为C27和C29;CPI值分布在4.0~29.7之间;ACL值为26.0~29.6,分布与植物类型有关。青海湖水生生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分布在-209.8‰~-85.6‰之间,平均值为-169.2‰~-121.2‰;陆生植物的正构烷烃δD值为-196.7‰~-84.3‰之间,平均值为-173.0‰~-108.6‰。青海湖不同水生生物和不同陆生生物之间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差别显着。研究发现,湖泊的含盐量对水生植物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具有显着影响,环境湿度和降水量明显影响了陆生植物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植物的正构烷烃平均氢同位素组成随着其ACL值增加,具有变轻的趋势;不同种类植物的正构烷烃合成期间具有不同的氢同位素分馏效应,与陆生植物相比较,水生植物的正构烷烃相对于环境水更富集轻氢同位素,并且随着ACL值增加,环境水和正构烷烃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增大。(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莫玲童[8](2018)在《青海湖地区不同盐度水体铀、钍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不同半衰期的铀系放射性同位素被广泛应用在海洋沉积物、珊瑚和洞穴石笋中,是全球气候环境过程的计时器。湖水中的铀系核素在水体中不断释放能量进行放射性衰变,这种分馏特征不仅受到湖区水环境影响,还受到外源物质的影响,通过其在水中的分布特点,可以指示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具有重大价值。本研究从青海湖地区不同盐度的湖泊出发,以青海湖、德令哈托素湖和尕海水平向空间尺度和不同深度尺度的湖水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富集、纯化、分离等化学过程获得铀、钍元素后,使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进行同位素分析。不同盐度湖水铀含量及同位素分布结果表明:(1)青海湖水平向空间尺度和叁个垂直向深度剖面共45个样品铀含量变化范围为12.36~14.14μg/L,均值为13.59μg/L,~(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范围为1.876~1.892,均值为1.887。德令哈托素湖共9个样品铀含量范围为35.15~35.77μg/L,均值为35.48μg/L,~(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范围为1.460~1.464,均值为1.462。尕海不同站点共10个样品铀含量范围为18.23~18.53μg/L,均值为18.34μg/L,~(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范围为1.791~1.796,平均值为1.793。同一湖泊水体中的铀含量和~(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在空间尺度和深度尺度变化较小,与铀元素在海洋水体中的分布一样,呈现均匀状态。通过对湖水铀含量和TDS值、盐度、p H值相关性分析可知,同一湖泊中铀含量与TDS值和盐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而湖水中的铀含量与p H值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2)青海湖铀含量和~(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整体分布均匀,但北湖区、南湖区、西湖区存在微弱差异,铀含量关系为北湖区>南湖区>西湖区,~(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关系为西湖区>南湖区>北湖区,说明水体环境中的径流、氧化条件和补给区岩性存在差异,指示北湖区水中氧化条件最好,径流条件最强,叁迭纪地层带来的物源条件最为丰富。而西湖区氧化条件较差,存在弱径流条件,志留纪地层中携带的物源条件较弱。(3)托素湖湖水的TDS值、盐度和p H值在叁个湖泊中均不是最高,但铀含量是青海湖和尕海的两倍左右,可能与湖泊周围存在铀矿和泥火山中的高铀矿物有关,使得托素湖可以得到高铀物质的补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地层中高铀矿物破碎后经过地下水在孔隙中运移注入托素湖,在湖水高溶解氧条件下,导致铀含量偏高。湖水~(232)Th、总溶解态~(230)Th和~(230)Thxs分布结果表明:(1)青海湖~(232)Th含量范围为0.27~15 pmol/kg,平均值为2.21 pmol/kg,总溶解态~(230)Th含量范围为0.07~20.55micro-Bq/kg,均值为8.95micro-Bq/kg,~(230)Thxs含量范围为0.08~20.31 micro-Bq/kg,均值为7.59 micro-Bq/kg;托素湖~(232)Th含量范围为0.64~11.71pmol/kg,平均值为9.03 pmol/kg,总溶解态~(230)Th含量范围为10.55~14.53micro-Bq/kg,均值为12.53micro-Bq/kg,托素湖~(230)Thxs含量范围为4.29~11.52micro-Bq/kg,均值为6.23micro-Bq/kg。尕海~(232)Th含量范围为8.33~44.94 pmol/kg,平均值为13.82 pmol/kg,总溶解态~(230)Th含量范围8.58~41.06micro-Bq/kg,均值为15.09micro-Bq/kg,~(230)Thxs含量范围为2.76~9.65micro-Bq/kg,均值为5.44 micro-Bq/kg。叁个湖泊中,~(232)Th含量关系为尕海>托素湖>青海湖,~(230)Thxs含量关系为青海湖>托素湖>尕海,陆源碎屑物质携带的~(232)Th含量越多,湖水总溶解态中受外源物质影响的~(230)Th含量多,自生~(230)Thxs含量则较少。(2)青海湖叁个深度剖面中107和123号站点的~(230)Thxs含量随着水深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与大洋水体中的~(230)Th含量随水深呈线性增加趋势具有相似性,指示湖水中存在一定的颗粒物净化清除效应,而位于南湖区的131号站点~(230)Thxs含量却随水深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230)Thxs含量均值为11.89micro-Bq/kg,明显高于107和123号站点~(230)Thxs含量均值,说明该湖区颗粒物类型清除效应很弱或者存在大颗粒物的快速去除,因此主要受区域湖水中的颗粒物属性影响。(3)青海湖、托素湖和尕海~(232)Th含量与盐度有关,可以指示气候干旱与风化程度的强弱,外源碎屑岩中~(232)Th带入湖泊中越多,说明气候越干旱,蒸发量越大,风化程度越高。青海湖在叁个湖泊中降水量最高,蒸发量最小,风化程度最低,德令哈尕海和托素湖的干旱和风化程度高于青海湖。青海湖西北区的布哈河河口周围的~(232)Th含量和南湖区第四纪松散碎屑岩区的~(230)Thxs含量明显较高,在盛行西北风下,西北-东南湖区围岩风化程度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蕴[9](2018)在《环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 (张蕴)3月20日至25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普氏原羚春季专项调查。观测结果显示,在环湖地区13个普氏原羚观测样区,共观测记录到普氏原羚个体数量2057只,较此前2017年8月记录到的2010只增加47只,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再(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3-30)

丁之勇,鲁瑞洁,刘畅,段晨曦[10](2018)在《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季风环流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59—201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突变分析、Morlet连续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的年、季变化特征及其季风环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和降水总体上呈现出显着增加的趋势,秋季和冬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以及夏季和冬季降水增加速率最为明显。(2)气温和降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突变现象,气温突变时间普遍在1986年左右,而降水突变时间在2002年左右;研究区气温普遍存在2~3年的短周期,8~10年和30~32年的中长周期变化,而降水则存在着3~4年、6~7年的短周期和30~32年的长周期变化。(3)东亚夏季风指数对研究区秋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印度夏季风主要影响了研究区春季气温和降水;北极涛动指数(AO)对研究区秋季和冬季气温的上升影响最大,对春季、夏季和冬季降水的影响也明显高于其他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研究区气温影响较小,NAO主要影响夏季和冬季降水,而ENSO主要影响秋季降水。(4)研究区年均气温和年降水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研究区气温和降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上升趋势为主。(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青海湖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环青海湖地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Thornthwaite模型,估算了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NPP_A)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NPP_P),并将NPP_P和NPP_A的差作为人类活动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fluenced by human,简称NPP_H),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草地NPP_A的时空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环青海湖地区的年均草地NPP_A为176.93 g C·m~(-2)·a~(-1);16年来环青海湖地区草地NPP_A呈波动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草地NPP_A从西到东呈逐渐增加的态势;16年来环青海湖地区87.42%的区域草地发生恢复,12.58%的区域发生退化,总体上草地以恢复为主;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恢复的影响中,由气候变化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10.98%,由人类活动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5.27%,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主导草地恢复的比例为83.7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草地恢复的主导力量;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中,仅由气候变化主导草地退化的比例为6.28%,由人类活动主导草地退化的比例为50.75%,两者共同主导的草地退化的比例为42.97%。可见,草地的局部退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如过度放牧、草地开垦和土地覆盖变化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海湖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杨占银,旦祥,王兰桂.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9

[2].李玲,张福平,冯起,王虎威,魏永芬.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9

[3].罗彩云,赵亮,赵新全,徐世晓,贺福全.青海湖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比例的筛选[J].草原与草坪.2019

[4].朱宝文,谢启玉.环青海湖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J].青海农林科技.2018

[5].陈慧慧.青海湖旅游影响下的环湖地区生计方式变迁与调适——以莫热村为个案的田野调查[J].青藏高原论坛.2018

[6].刘传发,贺建忠,李文靖.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阿坝革蜱感染状况和防治对策[J].动物学杂志.2018

[7].段毅,吴应忠,吴保祥,孙涛.青海湖地区生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与影响因素[J].地质学报.2018

[8].莫玲童.青海湖地区不同盐度水体铀、钍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D].西北大学.2018

[9].张蕴.环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N].科技日报.2018

[10].丁之勇,鲁瑞洁,刘畅,段晨曦.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季风环流因素[J].地球科学进展.2018

标签:;  ;  ;  

青海湖地区论文-杨占银,旦祥,王兰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