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危险度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酪氨酸,危险,冠心病,基因,心肌,激酶,冠状动脉。
危险度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施建伷,蒋志新,叶力,李殿富[1](2019)在《人工智能在冠心病诊断及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目前已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在其诊断及其危险度分层方面均高度依赖可视化的功能学检查,这种特点恰好迎合了人工智能的优势。近年来,诸多学者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相关功能学检查相融合,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其危险度分层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文章主要就人工智能在冠心病诊断及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楼云龙,宋丽,陈文忠,张小文[2](2019)在《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静息+叁磷酸腺苷(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4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实施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后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对中、高危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不同支数病变、不同程度狭窄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情况。结果①危险度分层情况:43例患者经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后2例为非冠心病患者, 41例为冠心病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例,中危患者21例,高危患者11例。②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情况:32例中、高危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叁支病变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0%(4/8)、93.33%(14/15)、100.00%(9/9);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96%(20/23)、92.31%(24/26)、93.75%(15/16)。结论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较准确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梁明,黄赤艳[3](2019)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注射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计算MPI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再根据病变血管斑块性质,将阳性病例分为钙化斑块和非钙化斑块。结果 50例患者中,阳性38例,阴性12例。阳性病例中,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21例,叁支病变8例。MPI诊断的准确率为86. 00%(43/50),特异性为91. 67%(11/12),灵敏度为84. 21%(32/38)。38例阳性病例共75支病变血管,其中钙化病变血管31支,非钙化病变血管44支。结论 MPI能为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缺血程度提供科学可靠的参数,对冠心病危险度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对症护理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姚灼新,翟振民[4](2019)在《血清铁蛋白水平在MDS患者中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就诊的100例MDS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100例非MDS患者为对照组。抽取入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SF水平。分析不同组别、疾病类型、危险度患者SF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SF水平为(608.28±49.31)ng/ml,与对照组的(106.49±20.48)ng/ml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Ⅱ(RAEB-Ⅱ)患者SF水平>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RAEB-Ⅰ)>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例组MDS患者中相对低危组48例,相对高危组52例;相对高危组MDS患者SF水平为(1 077.41±64.25)ng/ml,与相对低危组的(226.04±36.47)ng/ml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DS患者体内存在铁过载现象,不同疾病类型SF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患者病情越严重则SF水平越高,可将SF作为判断MDS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05期)
樊荣荣,施晓雷,钱懿,陈如谭,范丽[5](2019)在《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平扫一站式筛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一站式筛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因病情需要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包含心电门控CT(ECG-gated CT)平扫的冠状动脉CTA检查及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并将后者进行IMR重组。在Philips星云工作站的Heart-Beat CS Agatston积分分析软件上分别测量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和ECG-gated CT平扫图像的Agatston积分。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评估的CACS值按原界值危险度分层与传统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取约登指数最大的截断点作为最佳界值(新界值),并对新界值所得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与传统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平扫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2,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gated 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87.44;中危-高危组AUC为0.966,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55.26。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1,P<0.001。结论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是准确的,但存在低估情况;故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即低危为1~87,中危为88~255,高危为>255,使非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更加准确,尤其是高危受检者。(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朱江[6](2019)在《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植入前综合征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发生植入前综合征(PES)患者组和未发生植入前综合征(No-PES)患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影响UCBT后180天非复发死亡(NRM)率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建立危险度评分系统?再根据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诊断,采用甲强(m ethylprednisolone,MP)不同剂量对PES不同危险度患者进行分层治疗,观察干预后PE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ES危险度评分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UCBT术后PES高危因素寻找及危险度评分系统的建立,该部分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对2000年4月到2012年2月采用UCB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ES组92例,No-PES组44例,对比研究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第二方面:对92例发生PES患者移植后180天非复发死亡(NRM)率的可能影响因素(发生PES时间、发生PES时体温、患者年龄、发生PES时临床症状、发生PES时环孢素浓度、输入脐血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疾病类型、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和MP治疗无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得出PES患者180天N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采用积分的方法对PES患者建立危险度评分系统,将每项独立危险因素计为1分,叁项分数相加得总分,分为PES-0(发生PES无危险因素0分),PES-1(有1个危险因素1分),PES-2(有2个危险因素2分),PES-3(有3个危险因素3分),按照PES危险度评分对92例发生PES患者进行危险程度评分,对比研究不同危险度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第二部分:UCBT术后PES危险度评分系统的验证和干预治疗的研究,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纳入2013年1月到2016年8月行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PES患者221例,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PES发生情况和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第二方面:按照不同危险度采用MP分层治疗,PES-0分患者给予MP0.5mg/kg/d,PES-1分患者给予MP 1mg/kg/d,PES-2分患者给予MP 2mg/kg/d,对比研究分层治疗后不同危险度评分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对比研究采用PES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前后PE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第一部分1.1 PES患者组UCBT后60天中性粒细胞植入率明显高于No-PES患者组,为97.8%(95%CI 89.9-99.5%)vs.70.5%(95%CI 54.2-81.9%),P<0.001;PES患者组UCB T后120天血小板植入率高于No-PES患者组,为75.0%(95%CI 64.6-82.7%)vs.54.5%(95%CI 38.5-68.0%),P=0.05;PES患者组使用CSA/MMF/ATG方案预防aG VHD的比例明显低于No-PES患者组,为7.6%vs 38.6%,P<0.001;PES患者组中双份脐血和ALL患者的比例低于No-PES患者组,分别为20.7%vs 31.8%,P=0.155;36.9%vs 43.2%,P=0.843?PES患者组100dⅢ~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高于No-PES患者组[22.2%(95%CI 14.3-31.3%)vs 9.4%(95%CI 2.3-22.7%)],但统计学无差异(P=0.099);PES组与No-PES组在患者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ABO血型、预处理方案和输注脐血中细胞数(TNC,CD34~+)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ES组与No-PES组在UCBT后180天NRM率、3年OS率、DFS率、复发率和GRFS率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1.2 PES高危因素的寻找:对影响PES患者移植后180天NRM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显示:MP治疗无效(P<0.001)、临床症状多(多于两项,P=0.035)和发生时间早(<7d,P=0.038)叁者是影响PES患者移植后180天N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92例PES患者中,P ES-0 41(44.6%)例?PES-1 32(34.8%)例?PES-2 16(17.4%)例和PES-3 3(3.2%)。PES危险程度评分下降,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显着下降(100%vs 62.5%vs 21.9%vs 17.7%,P<0.001)。PES危险程度评分上升,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显着下降(68.3%vs 56.2%vs 25.0%vs 0%,P<0.001)。2.第二部分2.1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UCBT后发生PES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1例,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221例PES患者中,PES-0 105(47.5%)例?PES-1 82(37.1%)例?PES-2 34(15.4%)例。2.2对比研究分层治疗后不同危险度PES患者UCBT后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180d非复发死亡率情况:PES危险程度评分下降,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显着下降(38.2%vs 15.2%vs 11.0%,P<0.001)。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PE S危险程度增加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下降,PES-0、PES-1和PES-2患者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vs 68.3%vs 43.1%,P=0.013。2.3按照不同危险程度采用甲强龙分层干预治疗。不同危险度PES患者分层治疗前后比较,对于PES-0患者:分层治疗前后生存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ES-1患者,分层治疗后患者180d NRM明显低于分层治疗前,OS、DFS和GRFS率高于分层治疗前,但统计学无差异;PES-2患者分层治疗后3年累积OS率、DFS率和GRFS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43.1%(95%CI 26.0-59.0%)vs 21.1%(95%CI6.6-41.0%),P=0.036]?[40.1%(95%CI 23.5-56.1%)vs 21.1%(95%CI 6.6-41.0%),P=0.072]和[26.5%(95%CI 13.2-41.8%)vs 5.26%(95%CI 0.3-21.4%),P=0.001],180d累积非复发死亡率明显低于分层治疗前PES-1患者[38.2%(95%CI 22.0-54.3%)vs68.4%(95%CI 41.1-85.0%),P=0.034],180d NRM和3年OS累积发生率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结论:1.PES发生在UCBT后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免疫反应,本移植中心采用强化清髓不含ATG的预处理方案,PES发生率高达76.9%。另外PES患者粒细胞的植入率明显提高,达到97.8%,说明UCBT后PES的发生对植入是有益的。2.分析影响PES患者180天NRM率的可能高危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叁个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积分方法,建立UCBT后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并进行前瞻性验证。3.采用MP对不同危险度评分的PES患者给予分层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PES-1和PES-2患者的OS、DFS和GRFS,降低移植后180天NRM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丹,姚红霞,王谷云[7](2019)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00例初治的M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FISH)对骨髓标本进行分子遗传学异常检测,分析不同染色体异常与临床指标、浆细胞表面免疫表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ISH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为77. 00%,其中IGH重排、RB1缺失、P53缺失、1q21扩增检出率分别为48. 50%、57. 00%、14. 50%、51. 50%。IGH重排阳性组浆细胞比例、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Durier-Salmon分期(DS)Ⅲ期比例高于阴性组; RB1缺失阳性组CD28表达率高于阴性组; P53缺失阳性组血钙(Ca2+)水平、骨髓中浆细胞比例、CD28表达率及ISSⅢ期、DSⅢ期比例高于阴性组,而CD117表达率低于阴性组(P <0. 05)。1q21扩增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VAD方案(沙利度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中IGH重排、P53缺失阳性组有效率均低于阴性组(P <0. 05); P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中P53缺失阳性组有效率低于阴性组(P <0. 05)。IGH重排阳性组总生存时间(OS)短于阴性组(P <0. 05); P53缺失阳性组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短于阴性组(P <0. 05)。结论 MM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发生率高,且多种遗传学异常并存;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指标、免疫表型、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53缺失是OS及PFS减低,预后不良的因素,临床应重视对MM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分层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董颖,张雄,龚燕玲,古茂群,曾权祥[8](201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危险度分层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磷蛋白1(NPM1)、Ⅲ型酪氨酸激酶(C-KIT)及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基因突变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的80例AML患者,检测骨髓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各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80例AML患者中,染色体核型正常占比43.75%,异常占比56.25%;FLT3-ITD、NPM1、C-KIT-D861V、CEBPA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00%、17.50%、7.50%、8.75%,对应正常核型中检出率分别为25.71%、28.57%、0.00%、20.00%;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着高于FLT3-ITD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浓度、免疫表型CD117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基因突变、C-KIT-D861V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Hb浓度、免疫表型CD117及HLA-DR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BPA基因双突变的Hb浓度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免疫表型CD117及HLA-D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突变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1年无病生存(DFS)率及1年内总生存(OS)率均显着低于阴性组(P<0.05),NPM1突变、C-KIT-D861V突变、CEBPA双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在CR率、D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PM1突变、CEBPA双突变阳性组的OS率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C-KIT-D861V突变阳性组的OS率显着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AML患者FLT3、NPM1、C-KIT、CEBPA不同基因突变者显示出一定程度不同临床特征,FLT3、C-KIT基因突变者预后不良,NPM1、CEBPA基因突变者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8年31期)
周滨纺[9](2018)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研究及合理用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及合理用药,以保证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危险度分层,采取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分层结果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危险度分层结果显示低危组8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24例,极高危组53例,危险度不同患者血压级别与危险因素有所不同,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明显,疗效评估显示显效61例(62.24%),有效33例(33.67%),无效4例(4.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规范临床用药,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获得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崔博[10](2018)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在稳定性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非传染性疾病中导致死亡最常见的原因。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典型症状为稳定性心绞痛,其特征通常是可逆的心肌血供/代谢需求不匹配,常通过运动、情绪变化诱发,部分也可自发出现。局部心肌缺血导致缺血性代谢产物堆积释放,刺激心脏末梢神经而引发心绞痛症状。由于解剖学、功能学以及危险因素上的差异,SCAD患者的预后可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危险度分层是SCAD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低危患者长期随访,对中高危患者进行适当的检查和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同时减轻医疗负担。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已被证明能有效评估SCAD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随着门控技术的发展,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MPI)的应用日益成熟。作为客观、可重复性高的无创性成像方式,GMPI可提供较全面的定量、半定量参数,为冠心病危险度分层提供了更多信息,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此外,SCAD为慢性心血管疾病,GMPI在SCAD患者的长期随访、风险再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以往,GMPI主要通过心肌灌注、心室功能等对SCAD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相位分析作为一项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技术,尚未被应用于SCAD的危险度分层。本研究旨在探讨相位分析在SCAD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相位分析在SCAD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胸痛入我院就诊的SCAD患者10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二日法先后行静息及运动负荷GMPI。应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quantitative gated SPECT,QGS)软件获取静息及负荷灌注异常百分比、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以及相位分析参数,即相位直方图带宽(bandwidth,BW)及相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根据《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诊断与管理指南》中GMPI对SCAD的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危组,测定以上各组相位分析结果,比较各组间、组内相位参数的差异。结果1.在静息GMPI中,BW在高、中、低危组及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D除在高危与中危组、中危与低危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109,0.063),在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负荷GMPI中,BW除在低危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9),在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除在高危与中危组、低危与对照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99,0.305),在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各组受试者静息与负荷BW、SD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01~0.398、0.272~0.950)。结论1.相位分析可通过心肌收缩同步性评估心脏整体机能,有助于SCAD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尤其是识别高风险人群;BW较SD敏感。2.静息与负荷GMPI的相位分析结果具有等同价值,通过静息GMPI相位分析即可筛选出中、高风险人群,避免了负荷试验的风险,安全且价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危险度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分析静息+叁磷酸腺苷(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4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实施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后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对中、高危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不同支数病变、不同程度狭窄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情况。结果①危险度分层情况:43例患者经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后2例为非冠心病患者, 41例为冠心病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例,中危患者21例,高危患者11例。②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情况:32例中、高危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叁支病变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0%(4/8)、93.33%(14/15)、100.00%(9/9);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96%(20/23)、92.31%(24/26)、93.75%(15/16)。结论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较准确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危险度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施建伷,蒋志新,叶力,李殿富.人工智能在冠心病诊断及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2].楼云龙,宋丽,陈文忠,张小文.静息+ATP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梁明,黄赤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4].姚灼新,翟振民.血清铁蛋白水平在MDS患者中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J].中国处方药.2019
[5].樊荣荣,施晓雷,钱懿,陈如谭,范丽.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平扫一站式筛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6].朱江.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植入前综合征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刘丹,姚红霞,王谷云.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J].中国临床研究.2019
[8].董颖,张雄,龚燕玲,古茂群,曾权祥.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危险度分层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
[9].周滨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研究及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8
[10].崔博.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在稳定性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