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铜基块状非晶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块状,晶形,能力,热稳定性,柱状,性能。
铜基块状非晶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梁萌[1](2018)在《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Zr基块状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是现阶段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具有优于晶态合金、陶瓷、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强度、硬度性能。然而,室温下脆性断裂缺陷使其无法体现应用价值。改善块状非晶合金的室温延展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课题选取了应用广泛的Zr基柱状非晶合金,Zr41.2Ti13.8Cu10Ni12.5Be22.5(vitl),通过激光喷丸与保温一段时间的退火处理两种技术手段处理块状非晶合金。将经过处理后的柱状非晶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检测柱状非晶合金的结晶程度,判断柱状非晶合金经过两种技术手段的处理后是否发生了结晶;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立Zr基柱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温度及晶化温度,确定合适的退火温度区间。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得到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比较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Zr基柱状非晶合金的断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显微硬度计测试其硬度值。首先研究了 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尺寸效应,选取了高径比分别为2:1与1:1的柱状非晶合金试样,Φ6×12 mm与Φ 6×6 mm。通过压缩实验证实了 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随着高径比的增加而逐渐消减。随后进行了激光喷丸处理,发现处理后vit1柱状非晶合金仍然保持了压缩塑性的尺寸效应,其压缩强度同样具有尺寸效应。另外,得到了激光喷丸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的改善效果也具有尺寸依赖性,即柱状非晶合金的高径比越小,这种改善效果越明显。比较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的vit1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探索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是否具有尺寸效应。得出,根据退火温度的不同,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在同样的退火温度下,对于高径比大的非晶试样,这种改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激光喷丸技术与不同退火温度、相同退火时间的退火处理两种技术手段处理Zr基柱状非晶合金,均可改善其塑性,将两种技术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得出不同退火温度对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在四组退火温度(483 K,553 K,583 K,623 K)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增量与强度增量逐渐增大。与退火处理相比,激光喷丸技术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压缩塑性的改善效果更好。比较了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硬度改变的效果。发现,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非晶合金产生软化的效果,激光喷丸造成的软化区有限,但软化效果更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软化程度越来越大。在达到623 K退火温度时,非晶合金内部出现少量晶核,与非晶合金形成复合结构,造成弥散强化,起到硬化作用。研究了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共同作用下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及硬度的变化。发现激光喷丸后进行退火处理,对于压缩塑性与压缩强度来说,与铸态的非晶合金相比,改变量微小。对于非晶合金的硬度来说,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的共同作用比单一的技术处理造成的硬度改变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29)
马国峰,傅鸿博,贺春林[2](2013)在《无钎焊料与Zr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润湿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座滴法研究了Sn-In、Sn-Bi和Sn-Ag-Cu叁种焊料分别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行为.结果显示在叁种焊料中,Sn-In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好,而Sn-Bi焊料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差.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n-In焊料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界面特征,其界面处有化合物出现.(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马国峰,张波,张海峰,胡壮麒[3](2012)在《In-Sn熔体合金与CuZr基块状非晶合金界面生长动力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In-Sn熔体合金与Cu40Zr44Al8Ag8块状非晶合金的界面生长动力学。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对时效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界面层由Zr、Cu和Sn组成。在时效温度区间,扩散机制是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且时间指数值近似为0.5。计算得到的反应激活能为98.35kJ/mol。(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2年04期)
王新生,寇生中,刘广桥,尚沙沙[4](2010)在《Mn的添加对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工业原材料在铜模铸造条件下研究了Fe41Co7-xMnxCr15Mo14C15B6Y2,(x=0,1,3)块体非晶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与力学性能,通过加入B2O3进行杂质除渣净化溶料;研究了添加Mn元素来降低制备成本;制备出了2 mm的非晶试样。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手段工业原料能够制备出铁基非晶,但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合金的断口均表现为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期刊2010年02期)
李华芳,赵洪波,耿学文,樊振军[5](2008)在《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弧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得了直径为4.0mm的铁基块状非晶合金。利用XRD对非晶合金铸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硬度、弯曲、压缩等性能测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08年04期)
张玲[6](2008)在《微合金化铜基块状非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非晶形成能力较强的Cu_(50)Zr_(42)Al_8非晶合金的基础上,通过分别添加元素Gd、Nd以及Ag形成四元合金,利用磁悬浮-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u基块状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材料力学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子探针分析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Cu_(50-x)Zr_(42)Al_8M_x(M=Gd、Nd、Ag)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主要结果如下:首先,通过研究由铜模吸铸法制备的非晶棒材Cu_(50-x)Zr_(42)Al_8Gd_(X=0,2,4)、Cu_(50-x)Zr_(42)Al_8Nd_x(x=0,1,3,5)和Cu_(50-x)Zr_(42)Al_8Ag_x(x=0,2,3,4)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得知添加Gd、Ag后,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宽度△T_x均在59-71之间,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均在0.60-0.63之间,说明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Cu_(50-x)Zr_(42)Al_8Gd_x(x=0,2,4)非晶合金,Gd的含量从2at%增加到4at%后,△T_x在69-92之间,T_(rg)在0.60-0.62之间,在Gd为4at%,非晶的热稳定性最强;其次,利用布洛维光学硬度计测试了(?)3mm的Cu_(50-x)Zr_(42)Al_8M_x(M=Gd、Nd、Ag)非晶合金的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Gd、Nd后,可以使非晶合金硬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合金元素Ag的添加则提高了非晶合金的硬度,随Ag含量由0增加至4at.%的过程中,硬度值Hv由406上升到527。再次,对铸态哑铃形Cu_(50)Zr_(42)Al_8非晶合金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经400K/1h等温退火后试样的拉伸性能做了对比,讨论了试样在这两种状态下的断裂机理。结果表明,试样经热处理后,拉伸强度及塑性均有所提高,断裂强度及最大应变值分别为755Mpa和0.80%;另外,对由单辊甩带工艺制备的Cu_(50)Zr_(42)Al_8非晶薄带进行了拉伸性能研究,由实验可知,样品在拉伸过程中仅发生了弹性变形,拉伸强度为549.7Mpa。最后,测试了Cu_(50-x)Zr_(42)Al_8M_x(M=Gd、Nd、Ag)非晶棒材的压缩性能及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Gd、Nd后,非晶合金的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合金元素Ag的添加则提高了Cu基块状非晶的抗压强度,断裂形式均为典型的脆性断裂,断面呈脉络状花样。非晶合金Cu_(46)Zr_(42)Al_8Ag_4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为2038Mpa,最大应变量为4.25%。对Cu_(47)Zr_(42)Al_8Ag_3进行了弯曲性能测试,与Cu_(50)Zr_(42)Al_8非晶合金的抗弯强度2717.57 Mpa相比,Cu_(47)Zr_(42)Al_8Ag_3非晶合金的抗弯强度增加到2955Mpa。(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赵吉鹏[7](2008)在《合金元素的添加对铜基块状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磁悬浮-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u基大块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腐蚀测量系统等测试了Cu-Zr-Al-Gd(Nd、Ag)块状非晶合金的结构、热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并分析了合金元素的添加对Cu-Zr-Al系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铜模吸铸制备的锥形试样研究了Cu_(50-x)Zr_(42)Al_8Gd_x(x=0,1,2,3,4,5)和Cu_(50-x)Zr_(42)Al_8Nd_x(x=0,1,2,3,4)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Cu-Zr-Al体系中加入合金元素Gd和Nd改善了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Cu_(48)Zr_(42)Al_8Gd_2、Cu_(46)Zr_(42)Al_8Gd_4、Cu_(49)Zr_(42)Al_8Nd_1、Cu_(46)Zr_(42)Al_8Nd_4合金具有很强的非晶形成能力,临界尺寸达6~7mm,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分别为0.614、0.650、0.612、0.605,参数γ分别为0.412、0.411、0.410、0.416,过冷液相区ΔT_x分别为69K、32K、61K和73K。成分为Cu_(50)Zr_(42)Al_8、Cu_(47)Zr_(42)Al_8Gd_3、Cu_(45)Zr_(42)Al_8Gd_5、Cu_(47)Zr_(42)Al_8Nd_3时,仍然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临界尺寸为3~4mm。而在Cu-Zr-Al中添加Ag元素可以提高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Cu_(50-x)Zr_(42)Al_8Ag_x(x=2,3,4,5)完全块状非晶,该合金系随着Ag含量的增加,非晶形成能力逐渐增强,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参数γ及过冷液相区宽度△T_x较Cu_(50)Zr_(42)Al_8非晶合金都有显着的增加,临界冷却速率R_c有明显的降低;之后通过成分调整制备了直径为8mm的四种Cu_(45)Zr_(42)Al_8Ag_5、Cu_(43)Zr_(41)Al_8Ag_8、Cu_(40)Zr_(44)Al_(10)Ag_6、Cu_(43)Zr_(45)Al_8Ag_4完全块状非晶,该四种非晶合金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分别为0.625、0.628、0.618和0.618,参数γ分别为0.427、0.432、0.424、0.424,过冷液相区宽度△T_x分别为76K、84K、78K、77K。利用电化学法和浸泡失重法研究了Cu_(50)Zr_(42)Al_8、Cu_(48)Zr_(42)Al_8Gd_2、Cu_(46)Zr_(42)Al_8Gd_4、Cu_(49)Zr_(42)Al_8Nd_1、Cu_(46)Zr_(42)Al_8Nd_4在3%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腐蚀速度、微观形貌、极化曲线等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Gd和Nd之后,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了,且随着Gd和Nd含量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变负,腐蚀速率增大,耐腐蚀性减弱;通过对Cu_(45)Zr_(42)Al_8Ag_5、Cu_(43)Zr_(41)Al_8Ag_8、Cu_(40)Zr_(44)Al_(10)Ag_6、Cu_(43)Zr_(45)Al_8Ag_4非晶合金和晶态合金在3%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对比研究表明,块状非晶合金相对于晶态合金显示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李丽[8](2007)在《Cu-Zr-Al系Cu基块状非晶合金弹性性能超声无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也称金属玻璃,是一种亚稳态结构,其原子排列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特征。多年研究表明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作为新近开发的一类Cu基非晶合金,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相对低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但具有超高强度,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其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延伸率为2%以上,这一特性连玻璃形成能力最好的Zr基非晶合金都无法比拟。弹性模量作为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之一,体现了材料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超声波的基本理论,材料弹性模量与其超声波速度紧密相关,通过测量材料纵波声速及横波声速即可得到其弹性模量。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得到了直径为3mm的成分为Cu_(58.1)Zr_(35.9)Al_6(团簇结构为Cu_8Zr_5)和(Cu0.56Zr0.44)100-xAlx(X=3.5,5,8)(团簇结构为Cu_6Zr_5)系列的块体非晶合金。利用XRD、OM进行结构分析以确定其为单一的非晶相;利用DSC和DTA对其进行了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运用超声水浸聚焦法测得合金的纵波及横波声速并基于christoffel方程计算非晶合金的弹性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德拜温度等,结合热分析及XRD方法摸索弹性性能与非晶样品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另外选择Cu_(58.1)Zr_(35.9)Al_6块状非晶合金,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观察此过程中弹性性能参量的变化规律。XRD、OM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单一的非晶相;DSC分析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按强弱变化规律为:Cu_(58.1)Zr_(35.9)Al_6、Cu_(51.5)Zr_(40.5)Al_8、Cu_(53.2)Zr_(41.8)Al_5和Cu_(54)Zr_(42.5)Al_(3.5),对于同一团簇结构(Cu_6Zr_5)的合金来讲,随着Al组元含量的增加,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提高;超声法水浸聚焦结合掠入射纵波方法测量得到的合金声速、弹性模量大小依次为:Cu_(58.1)Zr_(35.9)Al_6、Cu_(51.5)Zr_(40.5)Al_8、Cu_(53.2)Zr_(41.8)Al_5和Cu_(54)Zr_(42.5)Al_(3.5),分析表明:不同成分含量非晶合金的声速及弹性模量与玻璃形成能力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对于不同团簇结构的非晶合金来说,也与团簇结构的化学有序度紧密相关;块体非晶合金Cu_(58.1)Zr_(35.9)Al_6经晶化处理,结果表明:晶化过程中有3个明显不同的区域:(1)在结构弛豫区,样品仍保持其非晶结构,声速、密度及弹性模量缓慢增加;(2)退火温度超过Tg的过冷液区,相应的V1和Vs明显增加,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迅速增加,体弹性模量增大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形成一拐点,密度、声速及弹性模量有小量降低;(3)在晶化区,V1和Vs继续缓慢增加,p反而减小。整个晶化过程,E、K分别增加了5%~6%,G增加了约8%,密度仅增加了1%左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12-20)
马仁殿[9](2007)在《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基块状非晶合金具有较高强度、良好软磁性能、较高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从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较大尺寸非晶样品,目前大多数采用高纯原材料或经净化处理(flux treatment)手段来制备Fe基块状非晶合金,提高了制作成本或使工艺复杂化,不利于非晶合金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工业级纯度原料而未采用任何净化处理手段,利用铜模浇铸方法制备出几种铁基块状非晶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差示扫描热(DSC)分析、单向压缩性能测试、以及电化学耐蚀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其相应的性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成功制备出具有较大形成能力的Fe-Cr-Mo-Er-C-B块状非晶,直径可达8mm。该体系非晶合金的液相区约为50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2)(T_g/T_l)为0.584,合金成分接近共晶成分。为了获得该体系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提高,添加了Al。随后,通过压缩Φ2的非晶棒,发现Al的添加略微提高了其断裂强度,从3.4GPa到3.7GPa。对断口显微组织的观察,发现在光滑的镜面区有明显的平行条纹带,经分析,认为室温下远离玻璃转变温度时,该体系金属玻璃的断裂是一种纳米尺度上的延性断裂,有非常局域化的塑性变形产生。通过对比不同体系金属玻璃的断面结构,发现材料的脉纹尺寸或局域变形区与断裂韧性值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说明脆性块状非晶合金可能是一种软化机制控制下的断裂,也可以认为是在更小的尺度上进行的塑性流动过程。这种条纹带的产生是断裂弹性波和裂纹前端的动态扩展相互作用的结果。断裂弹性波的强度和断裂强度成正比,因此,在断裂韧性低,塑性变形区随之降低的情况下,越强的弹性波就越容易在断面上形成周期性条纹结构。通过直径2mm的非晶在3.5wt%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实验发现,非晶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耐腐蚀能力较不锈钢更强,形成的钝化区间约1000mV,腐蚀电流、钝化电流密度很低。可以作为理想的耐氯离子腐蚀的涂层材料。同时分析了该体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随Al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热力学参数与临界尺寸的变化趋势的对比,发现Tumbull准则可以很好的描述该非晶体系形成能力的变化2.为了更好的分析非晶形成能力与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在Fe-Cr-Mo-(Y,Gd)-C-B中,添加替代元素Al、Co,分析其形成能力的变化趋势,发现Fe-Cr-Mo-Y-C-B中,非晶形成能力得到加强。但是非晶形成能力的这种变化无法反映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上,Turnbull准则无法用来判断该体系非晶形成能力的变化。可以认为Al、Co的添加破坏了合金形成高密度界面的能力,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对非晶形成能力影响较小或者略微提高了形成能力,当含量上升时,非晶的形成能力反而大幅下降。同时在对其耐腐蚀实验中,发现了Fe(Al)-Cr-Mo-Y-C-B体系中,Al含量为3at%时,非晶在3.5wt%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能力最强,其腐蚀电流、钝化电流密度均在nm/cm~2级别,可见该非晶成分可以成为不锈钢在氯离子溶液中的耐蚀涂层。3.限于现在的非晶涂层厚度仅为几个μm,探索了非晶作为304不锈钢涂层的制作工艺,为非晶的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4-15)
胡勇,寇生中,许广济,丁雨田,岳武[10](2006)在《Cu基块状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特点及组织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冷铜坩埚-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了底部直径10 mm、长度80 mm的Cu50Zr42Al8圆锥形块体非晶试样.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和SEM、TEM等测试手段对圆锥形试样轴向和径向微观结构的特点和微观组织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冷却速率的不同,圆锥形试样的显微组织由表面非晶区、中心等轴晶区及介于两区之间的过渡区组成.过渡区由非晶和晶体相组成,晶体的尺寸和体积分数由表面向中心逐渐增加,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铜基块状非晶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座滴法研究了Sn-In、Sn-Bi和Sn-Ag-Cu叁种焊料分别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行为.结果显示在叁种焊料中,Sn-In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好,而Sn-Bi焊料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差.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n-In焊料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界面特征,其界面处有化合物出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基块状非晶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梁萌.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Zr基块状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
[2].马国峰,傅鸿博,贺春林.无钎焊料与Zr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润湿行为[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马国峰,张波,张海峰,胡壮麒.In-Sn熔体合金与CuZr基块状非晶合金界面生长动力学(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2
[4].王新生,寇生中,刘广桥,尚沙沙.Mn的添加对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影响[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
[5].李华芳,赵洪波,耿学文,樊振军.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8
[6].张玲.微合金化铜基块状非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
[7].赵吉鹏.合金元素的添加对铜基块状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8
[8].李丽.Cu-Zr-Al系Cu基块状非晶合金弹性性能超声无损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
[9].马仁殿.铁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
[10].胡勇,寇生中,许广济,丁雨田,岳武.Cu基块状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特点及组织演化[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