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外部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筑,外部环境,环境,空间,心理学,公共建筑,功能。
建筑外部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席田鹿[1](2019)在《参数化对传统山水画中的古代建筑形态与外部环境关系研究——以深山藏古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有着共同的文化美学思想及共同的精神诉求,在其共同的文化背景属性下,可以通过共同的主体创作认知结构,解读古代建筑形态的审美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图像视觉理论维度解析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共同的创作理念,探索古代建筑形态构成,溯源中国古代人居环境构成关系。通过参数化的方式研究在山水画文本下的可视的建筑形态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数据的可量化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对古代建筑研究的新的科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4期)
吴鸿博,蒙慧玲[2](2019)在《共享办公建筑外部空间的环境心理学设计——以开封创客天地孵化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使用期间的首要空间节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共享办公建筑开封新区绿地·创客天地的孵化中心外部空间的关系、色彩、形制、流线,分析建筑师常用的构图原理及表达手法。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将近年来大量涌入市场的共享空间、集约型办公建筑的设计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针对后期回顾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旨在为之后的共享办公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供一些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贺丽[3](2018)在《《建筑及外部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10期)
张西周[4](2018)在《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医疗行业间竞争加剧,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相关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建筑和环境设计,但是,就目前的医院设计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比较关注建筑的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而忽略了建筑室外空间的有效设计,本文就医院建筑室外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为例,分析医院建筑外部空间的主要范围,分析医院外部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必要性,并探究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外部空间和环境设计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35期)
张晓云[5](2018)在《《富裕山陶吧建筑及外部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07期)
方琪[6](2018)在《外部风环境对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作为体量巨大、对结构和功能有着特殊标准和要求的特种建筑,是一个国家彰显大国形象与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在我国,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超高层建筑拥有着如此密集的建设需求和保持高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伴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加之复杂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对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巨大的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防排烟设计作为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是众多消防设计策略的核心。在进行常规的超高层设计时,除了考虑城市经济、城市轮廓、视线遮挡、防火间距、阴影等因素之外,对超高层建筑外部周围风环境的考虑也主要集中在风对主体结构荷载的影响以及人行高度风环境舒适度的考虑。基于此,本文紧紧围绕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总结前人研究,对国内外现有超高层建筑防火防排烟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室外风环境模拟现状进行综述,了解了我国现有规范和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室外风环境的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总结了现有CFD模拟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介绍了Airpak模拟软件的模拟流程。利用Airpak软件模拟CFD的辅助手段探讨和研究外部风环境对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造成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针对模拟结果的评价与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建筑整体的防排烟设计策略,以及塔楼避难层中加压进风设备与排烟设备的合理布置等问题。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等效模型进行定性与定量的模拟,并对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有关外部风环境模拟结果统计与评价的方法,提出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新思路。最后通过合肥恒大中心超高层实际项目对前文结论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应用。本文旨在对现有的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方法进行反思和补充,完善我国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标准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立娴[7](2018)在《紧凑高密度环境下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背景下,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脚步、持续膨胀的人口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的枯竭之间的矛盾,丰富的社会物质基础、人们不断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单一冷漠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创造多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文化建筑综合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对其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在建筑自身层面或城市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经历了城市蔓延式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之后,紧凑型的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紧凑型城市的内涵与具体表现之一,紧凑化、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要求。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建筑,也应该顺应城市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低密度开发模式,转向高容积率、高效使用以及立体化等方向发展。在文化建筑综合体中,外部公共空间作为与城市联系最密切的空间组成部分,对营造城市中良好的公共活动与文化交流场所,促进形成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有着中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更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充分考虑紧凑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对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的影响与要求,探索其立体化、生态化、多元化、复合化的设计策略与发展方向,而不是将其作为建筑实体设计后的“剩余”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特质,在弥补紧凑高密度环境中城市开放空间紧缺的问题的同舒适的时,也为市民提供良好交流、放松场所,满足人们物质与心理上的双重需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类成诚[8](2018)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功能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公共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性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它还是所在环境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大环境的地标。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创新理念中,满足功能性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新颖别致的建筑形体设计也不是设计创新的全部,更多的创新体现在建筑物与其所在环境的完美融合以及功能的创新。因而本文将从公共建筑的特点出发,浅谈公共建筑设计在外部环境功能中对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创新作用。(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06期)
吕越,陈忠清[9](2018)在《基于绿色环境评价法的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九点阳光"小区为例评价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视觉环境。综合"公众参与-平衡"和"环境-判别调整"的评价方法,以13个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视觉环境和各要素等级,将相关和回归分析运用于数据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建筑布局、景观小品、植被类别、水景与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显着相关,而山石、阶梯、树池、娱乐设施、小区照明对其影响不显着;市政设施、道路、休息设施、服务设施也是影响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市政设施对其存在负面影响。研究真实反映居民的评价,分析了与其他研究的异同点,提出了如何规划未来城市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孙浩然[10](2017)在《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功能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建筑的设计必然要考虑城市的整体情况,令建筑能够与当地的整体外部环境融为一体,甚至能够推动地区功能的创新。外部环境影响了公共建筑的设计,而公共建筑的设计又对外部环境具有反作用力。本文通过研究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功能,指出在外部环境功能中对经济效益、城市交通、地标形象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的创新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23期)
建筑外部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使用期间的首要空间节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共享办公建筑开封新区绿地·创客天地的孵化中心外部空间的关系、色彩、形制、流线,分析建筑师常用的构图原理及表达手法。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将近年来大量涌入市场的共享空间、集约型办公建筑的设计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针对后期回顾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旨在为之后的共享办公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供一些相应的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外部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席田鹿.参数化对传统山水画中的古代建筑形态与外部环境关系研究——以深山藏古寺为例[J].艺术工作.2019
[2].吴鸿博,蒙慧玲.共享办公建筑外部空间的环境心理学设计——以开封创客天地孵化中心为例[J].中外建筑.2019
[3].贺丽.《建筑及外部环境设计》[J].艺术评论.2018
[4].张西周.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
[5].张晓云.《富裕山陶吧建筑及外部环境设计》[J].艺术评论.2018
[6].方琪.外部风环境对超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影响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7].陈立娴.紧凑高密度环境下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类成诚.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功能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9].吕越,陈忠清.基于绿色环境评价法的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8
[10].孙浩然.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功能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