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立柱与两个第二伸缩立柱,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含固定套筒与插设在固定套筒内的第一芯杆,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一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含活动套筒与插设在活动套筒内的第二芯杆,所述活动套筒与第二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在卸货时可以进行缓降,降低货物的损伤,易于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立柱与两个第二伸缩立柱,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含固定套筒与插设在固定套筒内的第一芯杆,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一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含活动套筒与插设在活动套筒内的第二芯杆,所述活动套筒与第二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立柱与两个第二伸缩立柱,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含固定套筒与插设在固定套筒内的第一芯杆,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一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含活动套筒与插设在活动套筒内的第二芯杆,所述活动套筒与第二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与活动套筒内均设置有非牛顿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芯杆的顶端经第一连杆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芯杆的顶端经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以活动套筒左右滑动的滑槽,所述活动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芯杆的长度,所述第一弹簧的长度小于第二弹簧的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流运输行业,需要对货物进行装卸,一般来说,当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工人需要从货车或者传送带上将货物搬至转运小车或者卸货平台上,或者货物之间在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进行输送最终进行卸货,由于不同高度的传送带之间、传送带与转运小车之间、货车与传送带、传送带与卸货平台之间具有高度差,在卸货过程中,货物容易发生碰撞、振荡,容易造成货物损失,特别是易碎品与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等容易发生损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易于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立柱与两个第二伸缩立柱,所述第一伸缩立柱包含固定套筒与插设在固定套筒内的第一芯杆,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一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伸缩立柱包含活动套筒与插设在活动套筒内的第二芯杆,所述活动套筒与第二芯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一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芯杆分别经铰链与承重平台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与活动套筒内均设置有非牛顿流体。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平台为矩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芯杆的顶端经第一连杆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芯杆的顶端经第二连杆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以活动套筒左右滑动的滑槽,所述活动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芯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芯杆的长度,所述第一弹簧的长度小于第二弹簧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在卸货时可以进行缓降,降低货物的损伤,易于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伸缩立柱,201-固定套筒,202-第一芯杆,203-第一弹簧,204-第一调节杆,205-第一压板,206-第一调节块,207-第一凹槽,208-第一固定板,3-第二伸缩立柱,301-活动套筒,302-第二芯杆,303-第二弹簧,304-第二调节杆,305-第二压板,306-第二调节块,307-第二凹槽,308-第二固定板,4-铰链,5-承重平台,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滑槽,9-滑块,10-螺丝螺母组件,a-非牛顿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物流运输卸货缓降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纵向设置有两个第一伸缩立柱2与两个第二伸缩立柱3,所述第一伸缩立柱2包含固定套筒201与插设在固定套筒201内的第一芯杆202,所述固定套筒201与第一芯杆2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3,所述第二伸缩立柱3包含活动套筒301与插设在活动套筒301内的第二芯杆302,所述活动套筒301与第二芯杆30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03,两个所述第一芯杆202分别经铰链4与承重平台5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芯杆302分别经铰链4与承重平台5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顶点相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201与活动套筒301内均设置有非牛顿流体,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固定套筒201与活动套筒301的内腔70~80%,所述非牛顿流体需要浸没第一压板205与第二压板305,所述非牛顿流体、第一弹簧203、第二弹簧303均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货物在卸下的过程中发生强烈撞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平台5为矩形,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芯杆202、两个所述第二芯杆302分别置于承重平台5的四个顶点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芯杆202的顶端经第一连杆6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芯杆302的顶端经第二连杆7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一芯杆202与第一连杆6形成n字形的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芯杆302与第二连杆7形成n字形的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杆6的连接下,两个所述第一芯杆202能够联动,两个所述第二芯杆302能够联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用以活动套筒301左右滑动的滑槽8,所述活动套筒301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8相配合的滑块9,当所述承重平台5向下摆动时,所述活动套筒301沿着滑槽8朝向固定套筒201方向滑动,当所述承重平台5向上摆动时,所述活动套筒301沿着滑槽8远离固定套筒201方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杆202的长度大于第二芯杆302的长度,所述第一弹簧203的长度小于第二弹簧303的长度,优选的,在所述承重平台5未放置任何货物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芯杆202与第一弹簧203的长度之和与第二芯杆302与第二弹簧303的长度之和相等,此时所述承重平台5处于水平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杆202的内腔中空,所述第一芯杆202内插设有第一调节杆204,所述第一调节杆204的下部经铰链4铰接有若干个第一压板205,若干个所述第一压板205以第一调节杆204为中心呈反射状分布形成爪形结构,所述第一调节杆204的上部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调节块206,所述第一芯杆202的旁侧设置有用以第一调节块206伸出的第一凹槽207,所述第一芯杆202的外侧设置有用以固定第一调节块206的第一固定板208,所述第一调节杆204上的第一调节块206伸入第一固定板208上的卡槽后利用螺丝螺母组件10将所述第一固定板208与第一芯杆202锁紧,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一调节块206与第一固定板208连接,从而可以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204的高度,从而可以调节若干个所述第一压板205的张开角度,从而可以改变所述第一压板205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压板205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所述第一压板205受到的阻力越大;所述第二芯杆302的内腔中空,所述第二芯杆302内插设有第二调节杆304,所述第二调节杆304的下部经铰链4铰接有若干个第二压板305,若干个所述第二压板305以第二调节杆304为中心呈反射状分布形成爪形结构,所述第二调节杆304的上部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调节块306,所述第二芯杆302的旁侧设置有用以第二调节块306伸出的第二凹槽307,所述第二芯杆302的外侧设置有用以固定第二调节块306的第二固定板308,所述第二调节杆304上的第二调节块306伸入第二固定板308上的卡槽后利用螺丝螺母组件10将所述第二固定板308与第二芯杆302锁紧,不同高度的所述第二调节块306与第二固定板308连接,从而可以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304的高度,从而可以调节若干个所述第二压板305的张开角度,从而可以改变所述第二压板305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压板305与非牛顿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所述第二压板305受到的阻力越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03的下端与固定套筒201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3的上端抵靠在第一压板205上,所述第二弹簧303的下端与活动套筒301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03的上端抵靠在第二压板305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待卸下的货物进入所述承重平台5,在所述货物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芯杆202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一弹簧203完全被压紧,所述第二芯杆302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第二弹簧303完全被压紧,此时,所述承重平台5向第二伸缩立柱3方向倾斜,货物沿着所述承重平台5向第二伸缩立柱3方向滑移,从而进行卸货。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967.2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5857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65G69/24
专利分类号:B65G69/24
范畴分类:申请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112号
发明人:吴媛婷
第一发明人:吴媛婷
当前权利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代理人:蔡学俊;修斯文
代理机构:35100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连杆机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