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上区论文_路汉军,刘梅,王贵全,许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鞍上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上区,脑室,肿瘤,神经,脊索,生殖细胞,星形。

鞍上区论文文献综述

路汉军,刘梅,王贵全,许传杰[1](2012)在《鞍上区胶样囊肿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鞍上区胶样囊肿十分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1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头痛、恶心、呕吐半月于2010年4月7日入院。查体:神情语明,双眼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眼底未见视乳头水肿和出血。化验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及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CT(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2年03期)

王清,鲁晓杰,严正村,李兵,季卫阳[2](2011)在《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叁明治"式结构重建颅底。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 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张晓彪,胡凡,余勇,顾晔,谢涛[3](2011)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上区、叁脑室颅咽管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上区;叁脑室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7例鞍上区;叁脑室颅咽管瘤(1例曾行经颅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1-67岁(平均41.4岁)。1例为视交叉前型,6例为视交叉后型。使用经视交叉下垂体柄侧方间隙入路4例,视交叉上经终板间隙入路1例,联合视交叉上下方间隙入路2例。结果 7例病人术前皆有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不足;手术全切6例,次全切除1例(为曾行经颅手术和伽马刀治疗的病人)。术后视力改善6例,1例病人右眼视力改善,左眼视力下降。垂体功能不足术后都需要激素替代(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孙美丽,罗柏宁,初建平,洪桂洵[4](2011)在《术后读片:鞍上区肿物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双眼视物模糊3月余,伴味觉、嗅觉减退20余天。患者自去年开始觉食欲旺盛,体重增加明显,偶有头疼,体位改变为诱发因素,目前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外院MRI示鞍区占位。患者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本文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期刊2011年04期)

顾晔,张晓彪,李文生,胡凡,余勇[5](2011)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叁脑室的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叁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叁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第叁脑室,观察第叁脑室内结构,解剖过程中测量相应结构。结果鼻腔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后鼻孔和蝶窦开口,蝶窦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视神经隆起、内侧和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斜坡凹陷,硬膜内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终板和灰结节。5具标本中蝶窦内骨性分隔数量范围是1~4个,其中4具标本各有2个骨性分隔延伸至颈内动脉隆起。左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2.1±2.3)mm,范围是9.9~15.0 mm;右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3.3±2.6)mm,范围是9.6~16.8mm;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9.5±3.0)mm,范围是5.5~13.8mm;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14.8±3.7)mm,范围是9.2~19.2mm;颈内动脉隆起间距是(16.0±3.1)mm,范围是11.3~18.8mm。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内各解剖结构显露充分。经视交叉下间隙打开灰结节可观察到第叁脑室顶、后壁、底各结构,经视交叉上间隙开放终板同样可观察到第叁脑室内相应结构。经终板观察第叁脑室底更佳,而经灰结节观察第叁脑室顶更佳,30°镜头能补充0°镜头的观察视野。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并分别通过视交叉下方和上方间隙进入第叁脑室,显露第叁脑室内所有结构,是切除鞍上和第叁脑室区域病变的安全方法。各阶段解剖标志点可以引导解剖入路方向、提供安全操作范围,必须正确地寻找和识别。(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周全,肖绍文,谭源福[6](2010)在《经额底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后、鞍上区及第叁脑室前部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额底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后、鞍上区及第叁脑室前部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后、鞍上区及第叁脑室前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28例,生殖细胞瘤1例,垂体瘤3例。均经额底纵裂终板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5例;双侧嗅神经均保留29例,垂体柄保留24例。随访30例,时间2个月~2年,仅2例肿瘤大部分切除病人复发再次手术。结论经额底纵裂终板入路适合于切除向鞍后、鞍上区及第叁脑室前部生长的肿瘤,术野显露充分,便于保留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康军[7](2010)在《内镜下扩展经鼻腔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腔蝶窦入路至鞍区及鞍上区的显露范围以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采用该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顾晔[8](2010)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叁脑室的解剖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叁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探讨从鞍上区进入叁脑室的不同方法,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叁脑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具国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和1具新鲜的头颅标本,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叁脑室,观察叁脑室内结构,解剖过程中测量相应结构。结果1.鼻腔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后鼻孔和蝶窦开口,蝶窦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视神经隆起、内侧和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斜坡凹陷,硬膜内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终板和灰结节。5具标本中蝶窦内骨性分隔数量范围是1-4个,4具标本中存在2个的骨性分隔延伸至颈内动脉隆起。测量结果:左侧后鼻孔到蝶窦开口间距是12.1±2.3 mm,范围是9.9-15.0mm;右侧后鼻孔到蝶窦开口间距是13.3±2.6 mm,范围是9.6-16.8 mm;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9.5±3.0 mm,范围是5.5-13.8 mm;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14.8±3.7 mm,范围是9.2-19.2 mm;颈内动脉隆起间距是16.0±3.1mm,范围是11.3-18.8 mm。2.视交叉下间隙可显露垂体、垂体柄和双侧垂体上动脉,后床突,基底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各穿支动脉,双侧动眼神经、灰结节、乳头体,视交叉上间隙可显露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Heubner回返动脉、终板、额叶直回。3.经视交叉下间隙打开灰结节可观察到叁脑室顶、后壁、底各结构,经视交叉上间隙开放终板同样可观察到叁脑室内相应结构。经终板观察叁脑室底更佳,而经灰结节观察叁脑室顶更佳,30°镜头能补充0°镜头的观察视野。结论1.各阶段解剖标志点可以引导解剖入路方向、提供安全操作范围,必须正确地寻找和识别,蝶窦内骨性分隔常常会延伸至颈内动脉,磨除时需仔细操作。2.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并分别通过视交叉下方和上方间隙进入叁脑室,显露叁脑室内所有结构,安全的用于切除鞍上和叁脑室区域的病变。目的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导航引导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上区和叁脑室肿瘤的早期临床经验,探讨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上区和叁脑室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3例鞍上区和叁脑室肿瘤,包括鞍结节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4例,其中1例曾行经颅手术和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7例,其中3例曾行手术或伽玛刀治疗。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均使用神经导航引导。结果鞍结节脑膜瘤组术前视力、视敏度下降各1例,垂体功能正常;手术全切肿瘤2例;术后视力改善2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1例,需要暂时性激素替代治疗1例。颅咽管瘤组术前视力下降4例,垂体功能不足4例;手术全切3例,次全切除1例,为术前经颅手术和伽马刀治疗的病人;术后视力改善3例,1例病人右眼视力改善,左眼视力下降,需要激素替代治疗4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鼻漏3例,颅内感染2例。垂体腺瘤组术前视力下降7例,垂体功能不足4例;手术全切4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7例,4例术前垂体功能低下者3例未改善,1例恢复正常,术后需要激素替代治疗7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4例,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放弃治疗而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8个月。术中导航可以准确定位鞍底各解剖标志点和肿瘤边界。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具有无需牵拉脑组织、最小化牵拉视神经、视交叉、直视下切除肿瘤,更易保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优点。这种手术方式扩大了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适应症,可以切除侵犯鞍上区和叁脑室的垂体大腺瘤。对于鞍上叁脑室区颅咽管瘤,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视交叉下方和后方的死角,便于分离肿瘤和周围结构的粘连,利于保护垂体柄、视交叉和垂体上动脉,并且优先处理肿瘤生长起源处,利于全切。对于鞍结节脑膜瘤,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从肿瘤腹侧切除其起源的脑膜和受侵犯的颅骨,达到Simpson I级切除。神经导航可以引导手术方向,确定颅底打开范围,增加手术安全性。对于选择性的鞍上区和叁脑室内肿瘤,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是切除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入路。(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01)

张柱平[9](2010)在《鞍上区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鞍上区常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鞍上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是观察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可靠的方法,并对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0年02期)

康军,姚勇,魏宇魁,高峻,邓侃[10](2008)在《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叁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入路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经鼻蝶窦入路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入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鞍上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叁明治"式结构重建颅底。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 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鞍上区论文参考文献

[1].路汉军,刘梅,王贵全,许传杰.鞍上区胶样囊肿1例报告[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

[2].王清,鲁晓杰,严正村,李兵,季卫阳.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

[3].张晓彪,胡凡,余勇,顾晔,谢涛.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鞍上区、叁脑室颅咽管瘤[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4].孙美丽,罗柏宁,初建平,洪桂洵.术后读片:鞍上区肿物一例[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

[5].顾晔,张晓彪,李文生,胡凡,余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叁脑室的解剖[J].解剖学报.2011

[6].周全,肖绍文,谭源福.经额底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后、鞍上区及第叁脑室前部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

[7].康军.内镜下扩展经鼻腔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8].顾晔.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叁脑室的解剖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10

[9].张柱平.鞍上区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10].康军,姚勇,魏宇魁,高峻,邓侃.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

论文知识图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MRIT1横断位增强...CT平扫:鞍上区结节状稍高密度影...鞍上区和上岩斜区重要的血管、...通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穿支间隙进...鞍上区暴露结构通过动眼神经-后交通动脉间隙进一步...

标签:;  ;  ;  ;  ;  ;  ;  

鞍上区论文_路汉军,刘梅,王贵全,许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