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认识图式论文-胡登良

主体认识图式论文-胡登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认识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务员,教育培训,学习理论,主体认识图式

主体认识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胡登良[1](2014)在《主体认识图式学习理论对公务员教育培训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是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主体认识图式学习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系统地、科学地分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对公务员教育培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它论证了知识客观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告诉我们教学既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学生创新、创造、建构的过程;它提醒教学人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认识图式状态,使得教学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它还特别显明教育培训一定要与实践紧密联系,必要时要探索通过挂职锻炼等新型教学方式来增强实践性。(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权立枝[2](2007)在《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合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认识图式在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结构图式是否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图式本身功能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主体认识对象的选择、解释、判断、预测甚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败都有重要影响。要实现主体认识图式的合理构建,应从以下叁方面入手:注意图式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发展与动态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07年04期)

彭浩东[3](2003)在《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识的能动性具有主观方面的根源 ,主体认识图式就是认识能动性得以产生的主观根源。本文在康德的“先验图式”、皮亚杰的“认知图式”以及库恩的“范式”基础上 ,构建起我们自己的“主体认识图式”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理论的研究 ,以期不仅仅是原则地 ,而且是具体地来认识“能动性”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3年06期)

吴兰丽[4](2003)在《主体认识中的图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认识能力成为长期以来认识论探讨的话题 ,本文立足于主体认识图式 ,对认识图式的历史进程、其与主体认识的关系和相互沟通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彭浩东[5](2003)在《主体认识图式在认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在认识中作用的研究 ,对能动的反映作一番新的探索。该文认为主体认识图式主要是由知识、需要、价值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构成 ,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认识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 ,是因为主体大脑中存在一种统摄整个认识过程的先存结构———主体认识图式 ,主体就是通过主体认识图式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03年02期)

王育杰[6](2003)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体认识图式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外国留学生运用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主要存在语言问题和认识问题。因此 ,应该学习语言与建构主体认识图式并重 ,依据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外国留学生主体认识图式建构的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构和优化主体认识图式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彭浩东[7](2002)在《论主体认识图式的结构和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认识的本质 ,人们习惯于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对其加以研究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不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文章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基本原则 ,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揭示其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彭浩东[8](2002)在《论主体认识图式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 ,在认识的本质方面 ,人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没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这里 ,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之上 ,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细致地揭示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以便对能动的反映论作一些新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2年02期)

权立枝[9](2000)在《试论“主体认识图式”功能的整体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认识图式是指先在于人脑之中的各种意识状态的综合统一体。它的功能具 有整体性的特征,并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它既可以使人对认识 对象作出正确的选择、合理的解释和科学的预测,又可以使人的实践活动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 性。因此必须坚持主体认识图式功能的有机整体观,防止割裂或夸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00年02期)

权立枝[10](2000)在《试论“主体认识图式”系统及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认识图式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是一个系统,并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图式不同,主体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结果也不同。因此,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的进行,有赖于主体认识图式的优化及整体功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系统辩证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主体认识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体认识图式在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体结构图式是否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图式本身功能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主体认识对象的选择、解释、判断、预测甚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败都有重要影响。要实现主体认识图式的合理构建,应从以下叁方面入手:注意图式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发展与动态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认识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胡登良.主体认识图式学习理论对公务员教育培训教学的启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

[2].权立枝.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合理构建[J].理论探索.2007

[3].彭浩东.关于“主体认识图式”的理论研究[J].兰州学刊.2003

[4].吴兰丽.主体认识中的图式问题[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5].彭浩东.主体认识图式在认识中的作用[J].理论学刊.2003

[6].王育杰.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体认识图式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7].彭浩东.论主体认识图式的结构和特点及其运行机制[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8].彭浩东.论主体认识图式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J].东岳论丛.2002

[9].权立枝.试论“主体认识图式”功能的整体性特征[J].理论探索.2000

[10].权立枝.试论“主体认识图式”系统及其优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

标签:;  ;  ;  ;  

主体认识图式论文-胡登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