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隐喻论文-胡春雨,徐玉婷

汉英隐喻论文-胡春雨,徐玉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英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料库,经济话语,植物隐喻,认知—文化理论

汉英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胡春雨,徐玉婷[1](2019)在《基于汉英经济媒体语料库的植物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有机隐喻的核心组成部分,植物隐喻历来备受学者关注。近年来,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开始受到关注,但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自建百万词的汉英可比经济语料库,在全库标注的基础上,从能产率、语义类别、隐喻表达叁个层面对比分析汉英植物隐喻的使用状况。结果显示:英语植物隐喻的能产率高于汉语;汉英植物隐喻具有相同的语义类别,但语义类别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英语的"芽""枝""花"叁个类别所占百分比高于汉语,而汉语"果"的比例高于英语;汉英植物隐喻的一些语义类别存在不同的语言表达,汉语的植物取象主要有"柳""竹""莲",而英语的植物取象多为"蘑菇""玫瑰""灌木"。人类体验认知的相似性使汉英植物隐喻趋同,文化历史体验和主观理解的差异性使汉英植物隐喻存异。(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振宇[2](2019)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与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了出发点和目的地,是隐喻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二者相辅相成。隐喻的魅力不仅仅是在语言方面,更体现为一种认知现象。汉英语言中的隐喻从逻辑和哲学角度、语言学角度对隐喻进行语义研究,而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是心理语言学。本文将从语义学、心理语言学角度来探讨隐喻的结构、本质、意义和运用。(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9期)

王安[3](2019)在《浅谈文化视域下汉英语言间的动物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隐喻作为语言的基石就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中英语文化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动物隐喻,即把动物作为喻体的一种隐喻。拙文拟采用实例法和比较法从文化隐喻的角度谈动物隐喻翻译,笔者将汉英语言间的隐喻从文化视角下分为了四个部分:文化重迭文化半重迭、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以期为动物隐喻翻译提供可行的策略依据,传播民族文化并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杨诚[4](2019)在《汉英媒体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概念整合—语料库视阈下的风险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从概念整合视角分析"黑天鹅"与"灰犀牛"风险隐喻的认知建构机制,并基于汉英报刊语料库对比二者的使用频率、历时特征和搭配词的变化,最后对其普遍性和差异性进行解读。研究发现:(1)黑天鹅、灰犀牛作为动物的特征与不同类型风险事件的特点之间具有映射相似性,其通过组合、完善和细化等认知建构过程形成相应新兴风险隐喻。(2)英语国家对于"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一直来都予以普遍关注,而中国仅在近两年才开始高度重视这两类风险事件。(3)搭配词的差异体现了英语国家注重经济自然增长,而中国则较多强调宏观调控参与经济发展的态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毅[5](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色彩词“红/red”的隐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汉英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分析汉英色彩词"红/red"隐喻映射模式的异同。共同的生理结构及语言体验性形成了汉英语料共有的跨域投射:身体—色彩、物体—色彩、情感—色彩模式。受文化溯源性的影响,环境成分—色彩、事件—色彩的投射模式成为汉语语料的区别性特征。由此探究"红/red"在动态文化语境下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特征及情感趋势,旨在促进认知主体对色彩词隐喻意义的多元识解,结合文化负载信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研究。(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8期)

刘晴,周红红[6](2019)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看汉英翻译——以十九大报告中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而概念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翻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十九大报告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概念隐喻翻译作为切入点,研究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以及背后隐藏的原因。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文化因素、英汉语言系统因素和简明英语影响是主导概念隐喻翻译的叁大要素。(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朱雯萱,伍晓飞[7](2019)在《汉英立法文本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隐喻作为隐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隐喻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尝试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对立法文本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探讨汉英立法文本中语法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期发现汉英立法文本语言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丽娜[8](2019)在《关联理论下汉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但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反映人们思维方式的隐喻的语言表现也不尽相同。隐喻的理解和翻译也由此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作为每年“两会”的重头戏,总理招待会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密切关注。仔细观摩学习总理招待会的现场视频,不难发现,隐喻因其生动形象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在领导人的发言之中。因此,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发言中的隐喻,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是决定译员是否能准确传达发言人意图的关键。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选择2015-2018年间总理招待会上的汉英交替传译为参考对象,对汉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口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可行、有效的策略翻译口译中的隐喻。本文通过将理论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总结出了四种政治类发言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包括:保留源语隐喻意象、转换源语隐喻意象、保留源语隐喻意象并加解释、舍弃源语隐喻意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影响隐喻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和文内因素两种,并结合己有实例具体探讨了这两种因素如何影响策略选择。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译员可以保证并提高译文质量,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6)

程烁宇[9](2019)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学生译员的汉英隐喻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语言的独特现象,但伴随众多学者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隐喻数不胜数,口译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翻译隐喻的口译任务。所以本文作者选取了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两会期间的媒体会作为材料,开展一项实验,尝试从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一共邀请14位学生译员,并分成两组,每组7人。第一个小组接受一定量的概念隐喻理论的训练。所有的译员都进行现场口译,并且全程录音。本文作者对录音内容进行转写,并且从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对学生译员的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回答有关学生译员面对隐喻口译时的映射系统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接受过隐喻训练的学生译员的映射系统更加准确,更贴近于说话者所建立的映射系统,并且概念隐喻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译员建立准确的映射,从而改善他们的口译产出。在翻译隐喻时,译员基于具体的语境,有叁种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和省略。未接受隐喻训练的学生译员更倾向于使用省略的翻译策略。基于以上结论,本次报告也提出了建议:学生译员应学习了解概念隐喻,增加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并且在翻译隐喻时谨慎选择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苏红瑞[10](2019)在《汉英“爱情”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指导,对比分析出汉英爱情隐喻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结合文化维度,分析其出现不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5期)

汉英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了出发点和目的地,是隐喻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二者相辅相成。隐喻的魅力不仅仅是在语言方面,更体现为一种认知现象。汉英语言中的隐喻从逻辑和哲学角度、语言学角度对隐喻进行语义研究,而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是心理语言学。本文将从语义学、心理语言学角度来探讨隐喻的结构、本质、意义和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英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春雨,徐玉婷.基于汉英经济媒体语料库的植物隐喻研究[J].外语教学.2019

[2].张振宇.汉英语言中的隐喻与认知[J].汉字文化.2019

[3].王安.浅谈文化视域下汉英语言间的动物隐喻[J].青年文学家.2019

[4].杨诚.汉英媒体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概念整合—语料库视阈下的风险隐喻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杨毅.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色彩词“红/red”的隐喻对比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6].刘晴,周红红.在概念隐喻视角下看汉英翻译——以十九大报告中英译本为例[J].翻译论坛.2019

[7].朱雯萱,伍晓飞.汉英立法文本中语法隐喻现象对比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

[8].田丽娜.关联理论下汉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9].程烁宇.概念隐喻视角下学生译员的汉英隐喻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10].苏红瑞.汉英“爱情”隐喻认知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

标签:;  ;  ;  ;  

汉英隐喻论文-胡春雨,徐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