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漏泄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轴电缆,等效电路,特性,通信,矩阵,波导,场区。
漏泄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梁晨,李建杰,王宁,于慧洁,刘源[1](2019)在《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埋地漏泄同轴电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的电气特性,拟应用于隧道、铁路沿线等防止入侵破坏和预警山体塌方信号的探测.以垂直开槽漏缆结构为例,利用HFSS搭建全波仿真模型,理论分析并提取出缝隙的等效电路模型,从而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漏缆的传输、反射和耦合特性.从等效电路模型出发,运用ABCD矩阵计算出了等效电路模型中的电路参数值及漏缆间耦合参数值.理论计算与全波仿真非常吻合,验证了等效电路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HFSS仿真相比,本文提出的等效电路方法占用计算资源较少且大大缩减了仿真时间,解决了HFSS仿真漏缆长度受限及耗时太长的难题;同时理论计算出了等效参数值和漏缆间耦合参数值,更直观反映了漏缆间的耦合特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源,李建杰,王宁,于慧洁,梁晨[2](2019)在《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泄漏同轴电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室内安防入侵检测时,运用全波仿真软件HFSS不能有效仿真长距离的耦合漏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参数提取软件,先提取单个开槽的缝隙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借助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四个传输矩阵级联得到整段漏泄同轴电缆的传输矩阵.并考虑两根漏缆缝隙间相互耦合,提出了表征耦合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将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商用软件高级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 ADS)进行电路搭建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根漏缆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全波仿真结果非常符合,可以快速地仿真长距离的耦合漏缆结构,并大大节约了仿真时间.(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娄雨松[3](2019)在《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是具备多样化使用价值和广泛应用空间的技术组件,运用等效电路技术模型分析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的传输功能与耦合特性,能够为漏泄同轴电缆线路组件最优化技术功能的顺利发挥提供支持条件。本文围绕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小山[4](2017)在《无线漏泄同轴电缆传输系统在弱场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行业中,无线漏泄同轴电缆能够在地下铁道、隧道、矿井等空间中保持优质的通话质量,因此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对此文章介绍无线漏泄同轴电缆通信系统原理,对漏泄同轴电缆的漏泄机理与分类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弱场区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7年23期)
陈梦丽[5](2015)在《煤矿漏泄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接口模块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通信系统在井下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通信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实施难度大、信号传输有死角、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生产调度的需求,导致矿井事故时有发生。漏泄通信系统为煤矿井下通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论文介绍了该漏泄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基本原理,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设计并实现了该系统中数据传输接口模块。论文项目背景为“基于数据的控制、调度与故障诊断研究及其在煤矿信息化改造中的应用”。论文主要研究该系统中数据传输接口模块,数据传输接口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关系到煤矿漏泄通信系统的有效运行。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给出了一种集成合路器于数据传输接口模块的方案。基地台发送的多路数字信号经过数传接口模块合路,可通过一根漏泄电缆传至井下,减少了井下漏泄电缆的使用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路复用技术的数字合路器,并利用FPGA技术实现了合路器与基地台的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软硬件。数字合路器进行信号处理需要大量时序逻辑编程和触发器,选用Altera公司CycloneⅣ系列的芯片EP4CE6E22C8作为主控芯片,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发送模块以及其他辅助模块。软件选用了QuartusⅡ为开发平台实现多路复用功能,软件设计包括降频模块、UART串口模块、多路控制模块、FIF0存储模块以及多路选择模块。(3)搭建了硬件电路测试环境,基于硬件调试软件获取芯片内部信号进行仿真,通过该环境下传输信号的采集与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论文通过对数据传输接口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信号的有效传输。经过多次调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图51幅,表5个,参考文献53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郭甲禾[6](2015)在《煤矿漏泄通信系统井下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通信在井下安全、生产优化、灾害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发现煤矿漏泄通信是一个较为可靠的通信方式,它可以为井下通信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原有传统的煤矿漏泄通信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井下空间无线通信实施难度大、存在信号死角,已有产品应用功能单一、难以推广,以及无法确保井下生产、安全、调度等多种数据信息的传输。本文对煤矿漏泄通信系统井下部分设计中的双向中继放大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功能需求,分别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双向中继放大器进行了设计。在双向中继放大器的硬件设计上,通过对漏泄通信工作原理的研究,对原有的纯模拟电路实现的双向中继放大器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以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的新型的双向中继放大器,其包括接收解调模块、发射调制模块、微控制器控制模块和系统电源模块;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双向中继放大器工作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目标。设计了双向中继放大器的软件系统,在完成了基础的初始化配置流程与通信协议的设计之外,还针对数字信号的传输特性,专门设计了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信道选择及校准、信号接收强度指示以及输出功率编程控制;经过仿真调试,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运行高效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孔令宽[7](2013)在《CBTC中利用漏泄波导传输车地信息的传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漏泄波导传输CBTC车地信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基于漏泄波导理论,利用磁偶极子法研究了漏泄波导的传输特性,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论文给出了积雪覆盖条件下,波导传输性能的测试数据,由此针对积雪覆盖的不同情况对传输信号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3年06期)
罗健[8](2011)在《漏泄同轴电缆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信产业的蓬勃发展,用户对于通信质量、尤其是覆盖区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再单一地满足于地面通信,而希望一些特殊区域,如停车场、地铁、隧道、煤矿、办公室等闭域空间中也能随时随地通信。但是在这类特殊区域里,由于电磁信号多径干扰强烈、传输损耗巨大、安装及维护费用高等因素,普通的分布式基站天线已无法满足电波覆盖的要求。漏泄同轴电缆(下文简称为漏缆),作为一种漏泄波导,在传播信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周期性分布的缝隙向外界辐射信号,从而避免了分布式天线馈电繁琐的问题;与此同时漏缆还具有良好的地形适应性,易于安装与维护,信号覆盖强度均匀,通信质量可靠,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工厂在漏缆的某些参数设计方法上还有待完善,目前的主要流程还是加工样品、实地测试、再依靠经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并没有在数值仿真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本论文基于此点,在漏缆的传输特性参数设计上给出了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方法,使得漏缆在传输特性参数的设计上变得简单有效。本文对于漏缆传输特性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研究:1.将整根漏缆分解成一系列缝隙单元,利用商用软件仿真缝隙单元,采用通过与已有微波电路模型比对导纳矩阵的方法,建立了漏缆缝隙单元的电路模型。2.在建立缝隙单元等效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单模工作频段内,缝隙之间相互耦合对于缝隙电路模型及其参数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推导出了多缝隙情况下,漏缆的传输矩阵以及S参数的计算公式;在缝隙单元数相同的情况下,利用等效电路和仿真分别计算出漏缆的S参数,其结果的一致性证实了等效电路方法的正确性。3.研究并分析了倾斜角度、周向角度对于漏缆缝隙电路模型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总结与归纳,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4.根据电路模型参数变化趋势,提出了两种利用耦合损耗补偿传输损耗的方法,并通过等效原理,计算出了不同倾斜、周向角度下,缝隙单元辐射场场强的大小,从而证实了这种补偿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魏臻,李超海,汤俊,唐兆广,赵惠军[9](2011)在《基于漏泄通信技术的矿井机车信号传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漏泄通信技术的矿井机车信号传输设计方案,具体讨论了如何将机车的状态信息通过漏泄通信平台以DTMF编码方式快速、准确、实时地下发至指定的手持机上并以文字形式显示的方法。该方案实现了机车信号的无线传输,可提高井下机车运输的安全性及机车调配和调运的安全管理能力。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1年07期)
和晨[10](2011)在《关于漏泄同轴电缆传输损耗与耦合损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漏泄同轴电缆因为具有信号覆盖均匀、价格低、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矿山、地铁、火车隧道等复杂环境当中。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于基站系统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射频同轴电缆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制出适应无线移动通信新型开槽的涵盖多个频带的超宽频带漏泄同轴电缆成为目前漏泄电缆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首先是对漏泄电缆的基本理论做了简要阐述,介绍了它的基本物理结构、外导体上已有的开槽方式以及与漏泄电缆重要电气性能指标—使用频带、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并根据电磁能量在电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不同,对漏泄电缆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漏泄电缆外导体上的开槽结构对辐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辐射波产生的条件、单模辐射模式的带宽,指出了拓展单模辐射带宽的方法,同时,简单介绍漏泄电缆在工作频段上的谐振特性。本文着重讨论了漏泄电缆的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这两个电气性能指标。介绍了传输损耗的组成—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由于美国ANDREW公司的U型槽漏泄电缆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建筑物等场合,本文对就将对U型槽漏泄电缆模型仿真过程中影响传输损耗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并讨论。最后,对有限周期结构的漏泄电缆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在多个缝组的漏缆的开缝形式中,相邻开缝组之间的耦合效果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惠更斯原理的近场推导远场方法,对CST的FDTD仿真得出的电缆周围场分布结合Matlab编程得到远区的场分布。漏缆的电磁仿真因为受到计算机的内存空间的限制,只能从有限长度的漏缆来推算出较长漏缆的电参量(比如50米)。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漏缆中缝与缝之间的耦合,由此产生的误差使得仿真得到的结果不可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漏缆中开缝间的耦合进行认真的研究,以找到可以消除缝间耦合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漏泄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泄漏同轴电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室内安防入侵检测时,运用全波仿真软件HFSS不能有效仿真长距离的耦合漏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参数提取软件,先提取单个开槽的缝隙单元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借助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四个传输矩阵级联得到整段漏泄同轴电缆的传输矩阵.并考虑两根漏缆缝隙间相互耦合,提出了表征耦合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将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商用软件高级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 ADS)进行电路搭建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根漏缆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全波仿真结果非常符合,可以快速地仿真长距离的耦合漏缆结构,并大大节约了仿真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漏泄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梁晨,李建杰,王宁,于慧洁,刘源.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2019
[2].刘源,李建杰,王宁,于慧洁,梁晨.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9
[3].娄雨松.等效电路法研究漏泄同轴电缆传输和耦合特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4].张小山.无线漏泄同轴电缆传输系统在弱场区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
[5].陈梦丽.煤矿漏泄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接口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郭甲禾.煤矿漏泄通信系统井下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孔令宽.CBTC中利用漏泄波导传输车地信息的传输性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
[8].罗健.漏泄同轴电缆传输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9].魏臻,李超海,汤俊,唐兆广,赵惠军.基于漏泄通信技术的矿井机车信号传输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
[10].和晨.关于漏泄同轴电缆传输损耗与耦合损耗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