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响应论文_孙学舟,李志辉,马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观,力学,磁效应,鄂尔多斯,基因,湘西,壮族。

微观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孙学舟,李志辉,马强[1](2019)在《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环境下含碳钢的材料微观响应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GKUA)在提供航天器再入稀薄流到过渡流以至连续流区的气动力热特性方面有着良好的发挥,特别是在分析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离轨再入大气层解体过程所经历的气动环境,尤其是将GKUA与求解金属桁架结构变形非线性力学行为有限元算法(FEA)结合表征材料在强气动力/热环境下的变形失效毁坏分析方面,具备极佳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基于准静态模型,认为金属桁架结构温度上升到软化、熔点温度即认为解体,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金属/合金桁架结构内部分子键缺陷、裂纹扩展引起结构毁坏模拟方法。为此,本文以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绕流环境中的金属平板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揭示金属平板材料内部原子键团簇晶格缺陷生成演化微观响应行为。以含碳钢合金材料为例,研究构造基于体心立方晶格(bcc)结构的碳含量0.215%的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仿真模型。针对二组分合金晶体结构,基于可描述金属/合金内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修正嵌入原子核(MEAM)势函数,建立了基于bcc结构可用于高超声速再入钢制平板的含碳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基于分析模型平衡态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得到模型的线膨胀系数,通过文献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使用经过验证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与MEAM势函数,模拟揭示了高超声速再入钢制平板在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提供外流场物面温度压力分布气动力热环境、结构响应有限元算法提供内部结构场温度增量仿真条件下,含碳钢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包括微观缺陷与塑形屈服变化过程,分析了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弹塑性失效过程,初步证实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服役期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结构变形软化熔融失效毁坏分析仿真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为拓展求解Boltzmann模型方程气体动理论统一算法在服役期满大型航天器离轨再入大气层解体过程分析预报领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刘登科[2](2019)在《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与微观孔喉结构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是我国油藏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延长组长6段及长8段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油藏段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对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的研究基本处于各自独立阶段,埋藏热演化史及烃类充注史与当今孔喉结构之间还未架起有效的桥梁,且常规及单一实验测试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方面的作用十分局限,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储层理论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勘探开发手段的进步。本次研究从沉积盆地背景出发,通过镜下鉴定及物性分析开展岩石学、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应用荧光分析、族组分分析及其它地球化学手段,确定了烃类充注时间及充注期次,并从成岩环境及组分含量的角度重新划分了岩性。与此同时,运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CT扫描等手段综合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最终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及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充注-孔喉演化动态响应关系,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总结了不同类型砂岩实际开发效果对应特征。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是长8段主要岩石类型;长6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9.6%,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5 mD,长8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7.2%,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9 mD,目的层段储层均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2)研究区长8段受压实减孔影响更加严重,黏土矿物胶结为该层段主要胶结类型,铸模孔在长8段的相对发育是该段整体溶蚀效率较高的有力证据。(3)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可将研究区目的层致密砂岩划分为四类,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高软组分砂岩及钙质砂岩,储集及渗流能力依次变好。(4)游离态烃类是研究区目的层段成熟度最高且充注范围最广的烃类;长6段及长8段均经历了4期烃类充注,中-晚白垩世充注是最重要的充注期次,超过半数比例的油气在这个阶段充注进入储层。(5)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孔喉发育情况逐渐变好,孔隙空间由微-细孔隙主导向中-大孔隙主导转化;主流喉道半径是预测储层品质的最重要的压汞参数。(6)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法联合所得到的全孔径分布与镜下鉴定结果匹配程度很高,表明利用该方法重构孔喉尺度分布相对真实可靠。(7)研究区目的层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成岩演化路径逐渐复杂,大孔隙保存比例不断增加,产能情况依次改善;生产动态数据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划分的砂岩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生产,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储层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叶倩[3](2019)在《有机掺杂器件中新奇的磁响应及物理微观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视角广、发光亮度高、响应迅速、效率高、可弯曲的新型平面显示设备。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实用性,研究人员对早期的OLED器件做了许多改进,其中使用掺杂发光层和新型光电材料都是常见的手段。在发光过程中,OLED发光层内会产生各种自旋对态(极化子、激子等),并产生自旋对态间的相互转化,这些过程都会对发光产生巨大影响。若器件的发光层是掺杂层,不仅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更多更复杂,同时发光层内部的能量转移也将对器件发光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在不含磁性物质的OLED器件上施加外加磁场,然而其电致发光强度和电流都会随磁场发生改变。经研究表明,这些磁电致发光强度和磁电导曲线对器件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有“指纹”式响应。在掺杂器件中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非常丰富,那么器件的磁响应曲线会如何反映这些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此外,本实验还采用了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作为一种客体掺杂剂进行研究,以获得较高量子效率,丰富研究体系。本论文利用有机磁响应研究了掺杂OLED器件内部的微观机制,同时在掺杂OLED器件中发现了从未发现过的新奇磁响应曲线,这反映了器件内部复杂多变的微观机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第一章介绍了关于OLED器件的历史发展、器件结构以及器件内部电子空穴的传输过程和发光层内部形成的自旋对态的基础知识。为了研究OLED器件内部微观机制,应用了有机磁效应,因此第一章还介绍了有机磁效应的理论基础及一些常见的磁效应曲线。除此之外还对有机掺杂体系中能量转移方式和新型光电材料——TADF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2)第二章主要介绍了OLED器件的制备技术,包括基片清洁,高分子旋涂制膜以及分子束外延沉积技术。同时介绍了OLED器件光电性能及磁场效应的测量设备和技术。(3)第叁章我们将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4CzTPN-Ph和传统荧光材料DCJTB共掺入主体材料CBP制备成了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辅助的OLED,并且发现该器件磁响应曲线在B≤50 mT磁场范围内呈现出丰富且可调控的四种结构,这在以往所研究器件的磁响应曲线(最多两种结构)中从未观察到。同时,这些结构非常容易受到注入电流、工作温度、掺杂浓度和敏化剂能级差的调控,产生一系列变化多样的磁响应曲线。这些实验结果是由于器件中存在下列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CBP极化子对间的系间窜越过程(ISC)、4CzTPN-Ph极化子对间的ISC、4CzTPN-Ph激子间的反向系间窜越过程(RISC)、DCJTB极化子对间的RISC、DCJTB叁重态激子湮灭过程(TF)。此外,发光层中能量转移过程也对上述磁响应的四种结构有强烈的影响。这与我们以往认为OLED器件的有机磁响应曲线仅由自旋对态相互转化过程决定的认识不同。该工作对深入理解TADF材料掺杂的OLED器件内部机制,进一步发展有机磁响应有深远意义。(4)第四章应用有机磁效应曲线研究了NPB与TPBi共掺器件的发光机制。该结构器件已经由Jankus等人在Adv.Mater.25_1455(2013)上报道了,他们根据瞬态光谱的实验结果认为器件内部可能存在叁重态激子湮灭(TF)过程。本实验制备了结构相同的OLED器件,测量并分析了其磁响应曲线,发现该器件在室温下没有发生TF过程,仅在低温且大注入电流下才会存在TF过程。采用有利于TF过程发生的一系列操作:换更低功函数的注入层、对阳极进行臭氧O_3处理、呈量级增大注入电流,仍未观察到TF。对比器件的磁电导曲线及拟合曲线表明,该器件内可能存在叁重态激子与空穴的作用T_1(↑↑)+P~+(↓)→S_1(↑↓)+P~+(↑),即TPI(triplet-polaron interaction)过程。本研究对理解NPB与TPBi共掺器件的发光机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王天一,曹函,骆中山,张政[4](2018)在《压裂液静态吸附下页岩储层微观结构响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页岩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与岩石裂缝前缘界面的离子吸附、交换以及扩散等作用过程对页岩微观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关联着压裂施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页岩的储层保护。本文对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下部低渗硅质页岩储层在不同离子浓度和活度压裂液静态吸附、扩散过程中声学特征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宏观声学特征与微观结构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体系压裂液静态吸附条件下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别。(2)从声学特征的响应可以得出,静态吸附过程发生了较强的离子吸附及孔隙填充,致使岩样微孔结构发生了改变,孔隙度下降。(3)随着压裂液离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种类的不同,页岩微孔数量,连通性和孔径分布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调整压裂液配方可以减少对页岩储层的损伤,确定有利于储层保护的压裂液配方参数。(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2)

苏成云,单丰武,郭明忠,刘肖,徐向阳[5](2018)在《齿轮微观修形对壳体振动响应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变速器的振动噪声,本文以一款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壳体振动响应控制进行研究。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动态振动响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优化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Romax搭建自动变速器(包含壳体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同时,以静态传动误差为优化目标,研究齿轮微观修形参数(齿廓倾斜偏差fHa,齿廓鼓形量Ca,齿向倾斜偏差fHb,齿向鼓形量Cb)对变速器壳体振动响应的影响,并辅以灵敏度分析,对影响参数进行有效控制,以便于齿轮加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对静态传动误差的优化,可以减小壳体关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幅值;而且该啮合齿轮在优化后的声压级明显降低,由84.1dB降低到77.7dB,啸叫噪声消失,从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可有效降低振动噪音,改善车辆NVH水平。(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8年03期)

段茜,刘向君[6](2018)在《气水两相裂缝型介质孔隙流体微观分布模式及其声学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声波速度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已开展了大量实验工作,声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变化规律与孔隙流体在孔隙尺度范围分布的不均匀性有关,从理论上采用等效流体模型来定量表征通常存在着较大偏差。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以纵波震源作为激发震源项,采用时间域二阶和空间域八阶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气水两相裂缝型介质的声波波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不同孔隙流体分布模式下和不同饱和度情况下岩样的声波速度,分析了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分布模式下声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物理实验得出的声波速度随饱和度变化的规律从孔隙流体微观分布角度给出了合理解释。数值计算方法简单且精度高,对地震数据解释以及烃类开采过程中监测孔隙流体结构和组分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18年02期)

赵鲁庆[7](2018)在《冻融作用下黄土强度劣化的微观结构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分布广泛,占陆地面积50%以上。冻融作用是引发季节性冻土区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诱使边坡工程发生滑塌。冻融作用下黄土力学强度的衰减是季节冻土区黄土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而黄土力学强度衰减的微观表现为土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有必要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宏观强度劣化的微观结构响应机理。本文选取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对天然状态下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原状黄土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原状黄土的孔隙分布、土颗粒微观结构特征以及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微观结构特征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定性分析经历冻融循环次数为0,1,3,5,1015,20,30次条件下黄土颗粒微观结构,发现原状黄土颗粒微观结构特征由以附着型、基底型、架空-镶嵌成孔、面-面接触、胶结接触为主转变为以附着型、角砾型、架空成孔、点-面接触、面-面接触、胶结接触为主。(2)通过核磁共振试验,分析黄土孔隙分布规律,研究了孔隙分布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T2谱呈现叁峰状态,按孔隙直径可分为微、小、中、大孔隙,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微、小孔隙体积含最先减小后增大,中、大孔隙体积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与中、大孔隙体积含量变化规律相同,中、大体积孔隙是控制孔隙比变化的主要原因。(3)基于分形维数理论,定镊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原状黄土颗粒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阐述了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颗粒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颗粒形态的圆滑度先减小后增大,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大,颗粒排列定向性增大,颗粒尺寸分布均一性先增大后减小。(4)通过叁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粘聚力先减小后增大且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5)基于灰色关联法原理,通过关联模型分析评价了平均形状系数、面积-周长法分形维数、概率熵、面积概率分布指数、颗粒分布分形维数与抗剪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发现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面积-周长法分形维数对粘聚力、内摩擦角变化值的影响权重最大,颗粒形态对抗剪强度起到主要贡献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军[8](2018)在《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压电响应与微观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1-x)Bi_(0.5)Na_(0.5)TiO_3-xBaTiO_3(BNT-xBT)(x=0,0.02,0.04,0.06,0.08和0.10)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BNT-xBT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BNT-xBT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铁电性能与压电响应。(1)BNT-xBT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与场致相/畴变主要通过SEM、XRD、拉曼衍射和TEM来表征。BNT-x BT压电陶瓷晶粒尺寸随x增加在x≤0.06减小,在x>0.06增加。BNT存在两种纳米孪畴,BNT-6BT的层状畴隙存在极性纳米微区,BNT-10BT中存在多层状畴和纳米畴结构。BNT-xBT陶瓷随x增加从叁方相结构向四方相转变,在x=0.06是叁方和四方相结构共存状态。极化后,叁方结构出现分峰效应,Na-O和Ti-O键极性增强,BNT反相结构得到加强,BNT-6BT出现短程极性纳米畴相向长程有序结构过渡的现象,BNT-10BT的超晶格衍射减弱。(2)BNT-xBT压电陶瓷的介电性能通过极化前后的介电温谱和高场迭加小信号介电常数和损耗来说明。BNT-xBT陶瓷的介电温谱表现出明显的频率弥散现象和热滞后特性。介电损耗峰温度T_m和频率f遵循Vogel-Fulcher(VF)定律,在x=0.06处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激活能最小。体系中降温过程的激活能普遍大于升温过程的,冻结温度均比升温过程的低,升降温的特征频率的变化随x增加单调减小的。极化后的BNT-xBT介电温谱也表现出明显的频率弥散现象和热滞后现象,电场极化降低了介电常数ε_r,低温介电弥散基本消失。极化后BNT-xBT陶瓷的T_m与f的VF关系获得的激活能普遍低于未极化状态,极化后的冻结温度比未极化状态的要高。迭加小信号BNT-xBT陶瓷的介电性能在第一个循环电场下产生非均匀极性微区激发的高介电常数,第二个循环介电常数的显着降低,之后的循环介电常数变化不大。介电损耗(tanδ)在第一个电场循环的反向方向最高,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稳定。(3)BNT-xBT陶瓷的电滞回线随着电场增加趋于饱和。纯BNT为代表电滞回线的演变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电滞回线面积<A>遵循简单的幂律关系,纯BNT第叁阶段α值比第一阶段大得多。BNT-6BT处的铁电的电场依赖性与纯BNT存在较大差异。BNT-10BT的标度行为存在两个阶段。BNT-xBT陶瓷的电滞回线温度依赖性是随温度升高逐渐膨胀饱和。BNT的电滞回线<A>的温度标度关系可分别写为<A>∝T~(0.843)(低温段)和<A>∝T~(0.374)(高温段),在BNT-6BT中则是无单调规律的变化趋势。BNT-10BT的<A>基本上随温度增加呈现增长状态。BNT-xBT陶瓷的铁电的频率依赖性表现在随频率增长导致电滞回线的收缩。BNT的电滞回线以<A>∝f~(-0.325)(低频段)和<A>∝f~(-0.16)(高频段)的形式表示。畴转换过程可以分为叁个区域,即分别是冻结、蠕变和流动区。BNT-xBT陶瓷随循环电场的次数增加电滞回线逐渐收缩。(4)BNT-xBT陶瓷的弱场压电响应通过d_(33)、k_p、k_t和k_t/k_p系列压电参数来说明。其中,d_(33)随x增加在x≤0.06增加,在x>0.06减小,k_p和k_t的变化和d_(33)的基本一致,但是k_t/k_p变化趋势和d_(33)相反。低场应变压电响应通过直流电场极化后的BNT-xBT陶瓷在1/5矫顽场E_C的不同频率的线性应变曲线表征,具有线性趋势和非线性滞后的应变回线。d~*_(33)随着频率增加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BNT-x BT高场应变压电响应通过高场应变表征,随电场增强应变回线逐渐成为蝴蝶曲线,d~*_(33)s~+增加,d~*_(33)s~-下降。随着温度增加,蝴蝶曲线逐渐饱满,d~*_(33)s~+基本上单调递增,d~*_(33)s~-基本上是单调递减。BNT-x BT迭加小信号压电响应通过压电滞后回线表征,随着电场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变曲线逐渐收缩,d~*_(33)s~+逐渐降低,d~*_(33)s~-逐渐增加。随着迭加小信号电场循环次数增加,压电回线逐渐收缩,d_(33)在第一个循环迭加电场中出现最大值,之后依次递减。(5)为了改善BNT基陶瓷大电场诱导应变与应变滞后不能协同的问题,通过BNT与弛豫体复合形成铁电弛豫陶瓷的方法,研究了(1-x)Bi_(0.5)Na_(0.5)TiO_3-xSr_(0.85)Bi_(0.1)TiO_3(BNT-x SBT,x=0.4,0.5,0.6和0.7)陶瓷的弛豫特性、电致伸缩应变行为。发现了低温下的铁电弛豫和高温下的Maxwell-Wagner介电弛豫共存现象。同时,获得了零滞后P-E回线及非常高的压电应变系数d_(33)=1658 pC/N,同时具有大的电致伸缩系数Q=0.287m~4C~(-2)。铁电弛豫行为和巨电致伸缩应变可能与遍历态极性微区的重新取向和反转以及Bi~(3+)偏离中心位置和孤对电子的组合效应有关。(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武建胜[9](2018)在《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下软黏土力学响应及微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广泛分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在软土地区的工程建筑物越来越多,因软土地基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软土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控于土的内部微观结构,软土的宏观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是土力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地区某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真叁轴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不同荷载水平和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下软黏土的力学响应特征、微观结构分析及其本构关系。本文综述了软土工程特性、速率效应、微观结构分析以及有限特征比本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运用改进型SPAX-2000静动真叁轴仪对广州市南沙地区软土进行了叁种围压(100kPa、150 kPa、225 kPa),叁种中主应力(120 kPa、175 kPa、270kPa),叁种剪切应变速率(10~(-6)/s、10~(-3)/s、10~(-1)/s)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同时运用SEM与NMR技术分析了软土试验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最后以V/S为基本参量构建了有限特征比本构模型,并将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基于实测数据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成果如下:1.饱和软土真叁轴固结不水剪切特性研究(1)本次试验条件下,当应变速率相同时,从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显示,饱和软黏土的抗剪强度随着中主应力的提高而增大。在低中主应力和慢剪切速率作用下软黏土较容易呈现应变软化特征,在高中主应力和快剪切速率作用下较容易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分析了应变速率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2)饱和软黏土孔压受剪切速率影响较为明显,在剪切过程中孔压峰值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剪切应变速率为10~(-1)/s条件下,当中主应力为120kPa、175kPa时对软土孔压的影响较小;当中主应力为270kPa时,剪切速率对软土孔压的影响更明显。2.饱和软土在固结不排水剪切过程中的微观特征(1)对围压为150kPa、中主应力为175kPa,剪切速率为(10~(-1)/s、10~(-6)/s)的真叁轴试验后土试样和原状土进行了NMR试验。结果表明真叁轴试验前后软土的孔径均主要分布在1-20μm范围之间。仅原状土中存在半径r大于1000μm的超大孔隙,占比0.035%;原状土样中大孔隙(20μm<r≤1000μm)比例明显高于各剪切阶段土样。在剪切速率10~(-6)/s下剪切过程中存在一个应变阈值(6%附近),当应变小于阈值时,中小孔隙比例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而大孔隙所占的比例会不断降低;当应变大于此阈值时,中小孔隙比例随着应变增加不断降低,而大孔隙比不断增加。(2)软土原状土微观结构类型为颗粒形成的聚集体,呈海绵状结构。在剪切速率10~(-1)/s与10~(-6)/s作用下聚集体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减小,轴向应变达到8%时,软土微观结构类型变为主要以边-边接触的细小颗粒;软土总孔隙个数均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多,而其孔隙平均直径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逐渐减小。3.理论分析方面(1)以V/S为基本参量,构建了有限特征比本构模型,并将模型计算值分别与实测值、基于实测数据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杨丽萍[10](2018)在《主客体双重基因响应与壮族文化传承的微观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生命主体的遗传基因(Gene)与作为客体的人类生命力外化成果的文化基因(Meme)之间,存在相互交融或分离的复杂关系。人类遗传基因对文化起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从根本上决定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和演进的路向。壮族生命主体的遗传基因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历经考验,在严酷的挑战中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壮族文化基因寄寓在壮族文化传承谱系和文化象征符号之中。推动壮族文化进校园,实现壮族生命基因和文化基因之间的彼此响应与相互交融,是壮族文化基因延续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民族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根本保证。(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微观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是我国油藏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延长组长6段及长8段作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油藏段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对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的研究基本处于各自独立阶段,埋藏热演化史及烃类充注史与当今孔喉结构之间还未架起有效的桥梁,且常规及单一实验测试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方面的作用十分局限,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致密砂岩储层理论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勘探开发手段的进步。本次研究从沉积盆地背景出发,通过镜下鉴定及物性分析开展岩石学、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应用荧光分析、族组分分析及其它地球化学手段,确定了烃类充注时间及充注期次,并从成岩环境及组分含量的角度重新划分了岩性。与此同时,运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CT扫描等手段综合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最终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及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埋藏-成岩-充注-孔喉演化动态响应关系,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总结了不同类型砂岩实际开发效果对应特征。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区长6段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是长8段主要岩石类型;长6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9.6%,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5 mD,长8段储层空气孔隙度均值为7.2%,空气渗透率均值为0.29 mD,目的层段储层均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2)研究区长8段受压实减孔影响更加严重,黏土矿物胶结为该层段主要胶结类型,铸模孔在长8段的相对发育是该段整体溶蚀效率较高的有力证据。(3)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可将研究区目的层致密砂岩划分为四类,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高软组分砂岩及钙质砂岩,储集及渗流能力依次变好。(4)游离态烃类是研究区目的层段成熟度最高且充注范围最广的烃类;长6段及长8段均经历了4期烃类充注,中-晚白垩世充注是最重要的充注期次,超过半数比例的油气在这个阶段充注进入储层。(5)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孔喉发育情况逐渐变好,孔隙空间由微-细孔隙主导向中-大孔隙主导转化;主流喉道半径是预测储层品质的最重要的压汞参数。(6)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法联合所得到的全孔径分布与镜下鉴定结果匹配程度很高,表明利用该方法重构孔喉尺度分布相对真实可靠。(7)研究区目的层钙质砂岩、高软组分砂岩、酸液间歇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及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成岩演化路径逐渐复杂,大孔隙保存比例不断增加,产能情况依次改善;生产动态数据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成岩环境及组分特征划分的砂岩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际生产,酸液持续充注型低软组分砂岩储层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孙学舟,李志辉,马强.高超声速再入气动力热环境下含碳钢的材料微观响应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刘登科.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及烃类充注与微观孔喉结构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胡叶倩.有机掺杂器件中新奇的磁响应及物理微观过程[D].西南大学.2019

[4].王天一,曹函,骆中山,张政.压裂液静态吸附下页岩储层微观结构响应试验研究[C].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5].苏成云,单丰武,郭明忠,刘肖,徐向阳.齿轮微观修形对壳体振动响应的控制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8

[6].段茜,刘向君.气水两相裂缝型介质孔隙流体微观分布模式及其声学响应特性[J].AppliedGeophysics.2018

[7].赵鲁庆.冻融作用下黄土强度劣化的微观结构响应机理[D].西安科技大学.2018

[8].王军.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压电响应与微观结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

[9].武建胜.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下软黏土力学响应及微观结构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8

[10].杨丽萍.主客体双重基因响应与壮族文化传承的微观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固体电解质阻抗的等效电路4.16塑性变形各阶段主要微观响应25 MPa试件内部的微观响应0 MPa试件内部的微观响应3-5在波长;l=600nm时磁响应薄...4多晶体材料微结构设计Fig.4Pol...

标签:;  ;  ;  ;  ;  ;  ;  

微观响应论文_孙学舟,李志辉,马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