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包括立柱和两个铝板,位于左侧所述铝板与第一角铁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的第一固定销,位于右侧所述铝板与第一角铁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的第二固定销,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固定销之间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每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活动槽匹配的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销与第二固定销之间首先利用固定块与安装槽进行卡合,然后利用销钉进行固定,通过控制复位弹簧缩短,实现将销钉取出,达到便于将第一固定销与第二固定销取出的效果,方便进行拆卸,便于进行维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包括立柱(1)和两个铝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所述第一角铁(2)位于第二角铁(7)的内侧,位于左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一固定销(3),所述第一固定销(3)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3),位于右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二固定销(6),所述第二固定销(6)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13)匹配的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与第一固定销(3)之间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的外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11),每个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设置有与活动槽(11)匹配的限位块(10)。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包括立柱(1)和两个铝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所述第一角铁(2)位于第二角铁(7)的内侧,位于左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一固定销(3),所述第一固定销(3)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3),位于右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二固定销(6),所述第二固定销(6)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13)匹配的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与第一固定销(3)之间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的外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11),每个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设置有与活动槽(11)匹配的限位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铁(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4),每个所述固定板(14)的一侧均开设有密封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铝板(4)之间设置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与密封槽(15)匹配的密封条(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铁(2)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垫块(17),所述垫块(17)与第一角铁(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铝板(4)均位于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之间,且所述铝板(4)呈折线形型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
现在的业主均需要幕墙能单独拆卸替换,易于后期的维护,但是现有的通过螺栓与角铁的连接方式由于横向的操作空间小,极难拆卸,增加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而且其密闭性较差,雨水容易灌入其中,腐蚀内部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在的业主均需要幕墙能单独拆卸替换,易于后期的维护,但是现有的通过螺栓与角铁的连接方式由于横向的操作空间小,极难拆卸,增加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而且其密闭性较差,雨水容易灌入其中,腐蚀内部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包括立柱和两个铝板,所述立柱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所述第一角铁位于第二角铁的内侧,位于左侧所述铝板与第一角铁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的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位于右侧所述铝板与第一角铁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的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匹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固定销之间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每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活动槽匹配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角铁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密封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铝板之间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与密封槽匹配的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铁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与第一角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每个所述铝板均位于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之间,且所述铝板呈折线形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销与第二固定销之间首先利用固定块与安装槽进行卡合,然后利用销钉进行固定,通过控制复位弹簧缩短,实现将销钉取出,达到便于将第一固定销与第二固定销取出的效果,方便进行拆卸,便于进行维修。
2.本实用新型在第二角铁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同时在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利用与密封盖连接的密封条进行卡合,增加密封盖的密封效果,雨水不会灌入其中,更不会腐蚀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1、立柱;2、第一角铁;3、第一固定销;4、铝板;5、密封盖;6、第二固定销;7、第二角铁;8、插销;9、固定块;10、限位块;11、活动槽;12、复位弹簧;13、安装槽;14、固定板;15、密封槽;16、密封条;17、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包括立柱1和两个铝板4,所述立柱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所述第一角铁2位于第二角铁7的内侧,位于左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一固定销3,所述第一固定销3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3,位于右侧所述铝板4与第一角铁2之间设置有贯穿第二角铁7的第二固定销6,所述第二固定销6的一端设置有与安装槽13匹配的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与第一固定销3之间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的外侧对称开设有活动槽11,每个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设置有与活动槽11匹配的限位块10。
所述第二角铁7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4,每个所述固定板14的一侧均开设有密封槽15,两个所述铝板4之间设置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与密封槽15匹配的密封条16,所述第一角铁2的外侧对称设置有垫块17,所述垫块17与第一角铁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每个所述铝板4均位于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之间,且所述铝板4呈折线形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结构,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安装折线型铝板4幕墙的时候,先将第一角铁2和第二角铁7通过螺栓固定于立柱1上,再将铝板4 的折弯处与第一角铁2对齐,利用第一固定销3和第二固定销6贯穿第一角铁2、铝板4和第二角铁7,将第二固定销6一端的固定块9与第一固定销3一端开设的安装槽13进行卡合,再利用插销8将固定块9和第一固定销3进行固定。这种安装结构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部局部放大图。当需要单个拆卸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密封盖5,用手挤压限位块10,此时复位弹簧12收缩,限位块10进入活动槽11的内部,将插销8拔出,然后将第一固定销3和第二固定销6推出,此时固定块9脱离安装槽13的内部,即可拆卸铝板4,其拆卸难度大大降低,省略了在狭小的空间内转动螺栓的步骤,减轻维护难度,业主亦能自己动手维护,符合业主的需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945.0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723321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E04B2/88
专利分类号:E04B2/88;E04B1/66;E04B1/343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天津晖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晖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1701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园云景道1号汽车大厦708室-23(集中办公区)
发明人:刘振青
第一发明人:刘振青
当前权利人:天津晖瑝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