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论文和设计-王成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该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拉杆设有第一滑台,第一滑台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轨道上,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轨道,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轨道上,滑块部设有凹槽,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轴和凸轮,凸轮可旋转地设置在转动轴上,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复位拉杆穿过连接壳体,且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滑块部,并在拉杆推动滑动部滑动时,从而实现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再通过人工进行复位,从而便于彻底排除故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拉杆设有凸出的第一滑台,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的滑动距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滑动;所述第二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三通孔的滑动距离;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孔至所述第四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轴和凸轮;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凸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凸轮的中心;所述拉杆的端部与所述凸轮偏心连接,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所述凸轮旋转并推动所述滑块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六通孔,另一端第七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使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七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五通孔;所述复位拉杆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设计方案

1.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拉杆设有凸出的第一滑台,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滑动;

所述第二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第三通孔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三通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孔至所述第四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

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滑动方向相同;

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轴和凸轮;

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凸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凸轮的中心;

所述拉杆的端部与所述凸轮偏心连接,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所述凸轮旋转并推动所述滑块部;

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

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六通孔,另一端第七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使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

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七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五通孔;

所述复位拉杆设有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为密封螺钉;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八通孔;

所述密封螺钉设置在所述第八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抵持件;

所述抵持件的一端设有长圆孔;

所述凸轮包括:旋转部和支撑部;

所述旋转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所述旋转部的一端设有竖向轴;

所述旋转部的中心设有第九通孔;

所述竖向轴设置在所述长圆孔内,所述密封螺钉穿过所述支撑部伸入所述第九通孔内,所述竖向轴用于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旋转部旋转,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滑块部抵持,推动所述杆体部沿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帽;

所述复位帽与所述复位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壳体设有第二台阶;

所述复位帽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且所述复位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在所述凸轮推动所述触发杆轴向移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沿所述斜面滑入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所述拉绳拉动所述拉环时,带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复位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所述第一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壳体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间隙。

9.一种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主体、电路组件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开关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触发杆伸入,并触发所述电路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接触片和导电片;

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发杆连接,并随所述触发杆移动;

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开关主体之间,用于使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导电片抵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

背景技术

拉绳触发开关主要应用于输送带、流水线等工业安全领域,通过钢丝绳将输送机两侧的触发开关连接起来,当输送带设备发生紧急事故时,在现场沿线任意处拉动钢丝绳,通过钢丝绳使触发开关动作,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工业安全开关局限于在出现故障时,开关停止运动。一旦故障由于非人力因素消失后,开关自动复位继续运动,对人和机器造成威胁,且无法彻底排查故障点。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触发开关体积较大、使用不便,造成了一定的安装和使用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可以实现在开关操动后进行锁定,再通过人工进行复位,从而便于彻底排除故障,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触发开关,所述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

所述第一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拉杆设有凸出的第一滑台,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滑台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台,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阻止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一通孔滑动;

所述第二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第三通孔过盈于所述第一滑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台向所述第三通孔的滑动距离;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孔至所述第四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触发杆包括:滑块部和杆体部;所述滑块部和所述杆体部连接;

所述滑块部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滑动方向相同;

所述滑块部设有凹槽;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轴和凸轮;

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凸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凸轮的中心;

所述拉杆的端部与所述凸轮偏心连接,用于在所述拉杆被拉动时,所述凸轮旋转并推动所述滑块部;

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拉杆、第二弹簧和连接壳体;

所述连接壳体为中空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设有第六通孔,另一端第七通孔,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使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

所述复位拉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使所述复位拉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第七通孔、所述复位拉杆的底端凸出于所述第五通孔;

所述复位拉杆设有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凸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连接壳体,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抵持于所述滑块部,并在所述拉杆推动所述滑块部滑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拉动拉杆,通过拉动拉杆使传动机构联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触发杆移动,从而使触发开关动作,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通过复位机构对触发杆进行锁定,从而使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从而便于操作工人彻底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故障,待故障排除后,通过拉动复位机构,实现开关的复位,使开关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转动轴为密封螺钉;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八通孔;

所述密封螺钉设置在所述第八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

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抵持件;

所述抵持件的一端设有长圆孔;

所述凸轮包括:旋转部和支撑部;

所述旋转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所述旋转部的一端设有竖向轴;

所述旋转部的中心设有第九通孔;

所述竖向轴设置在所述长圆孔内,所述密封螺钉穿过所述支撑部伸入所述第九通孔内,所述竖向轴用于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旋转部旋转,使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滑块部抵持,推动所述杆体部沿轴向移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复位帽;

所述复位帽与所述复位拉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壳体设有第二台阶;

所述复位帽套设在所述连接壳体上,并且所述复位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持;

设置复位帽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工人拉动复位拉杆,另外,通过复位帽底部与第二台阶抵持,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复位机构。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凹槽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用于在所述凸轮推动所述触发杆轴向移动时,使所述复位拉杆的底部沿所述斜面滑入所述凹槽内;

设置斜面的目的在于使复位拉杆更容易滑入凹槽内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所述拉绳拉动所述拉环时,带动所述拉杆轴向移动;

设置拉环的目的在于使外界的拉绳更容易拉动拉杆。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复位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

设置第一密封圈的目的在于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二壳体内,损坏内部的零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拉杆上,用于密封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间隙;

设置第二密封圈的目的在于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一壳体内,损坏内部的零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所述第一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壳体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间隙;

设置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目的在于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损坏内部的零件,从而影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包括:开关主体、电路组件及第一方面和相关可行性方案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开关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触发杆伸入,并触发所述电路组件;

通过直线拉绳触发装置使触发开关动作,从而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从而便于操作工人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等故障。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

所述电路组件包括:接触片和导电片;

所述导电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关主体内;

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发杆连接,并随所述触发杆移动;

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开关主体之间,用于使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导电片抵持;

设置第三弹簧的目的在于使触发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使接触片和导电片重新抵持连接,实现触发开关线路的连通,使生产线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和直线拉绳触发开关,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拉杆、第一弹簧、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的配合,其中,触发杆和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复位机构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拉杆穿过第一壳体伸入第二壳体内,拉动拉杆从而使传动机构联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触发杆移动,从而使触发开关动作,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通过复位机构对触发杆进行锁定,从而使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从而便于操作工人彻底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故障,待故障排除后,通过拉动复位机构,实现开关的复位,使开关正常工作。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目的在于保护拉杆、触发杆、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避免零件损坏,从而影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和直线拉绳触发开关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具备一定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位机构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触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触发开关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

1、第一壳体;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第一滑动轨道; 104、第一台阶;2、第二壳体;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第二滑动轨道;24、第五通孔;25、第八通孔;3、拉杆;31、第一滑台;32、抵持件;321、长圆孔;33、拉环;4、第一弹簧;5、触发杆;51、滑块部;511、凹槽;5111、斜面;52、杆体部;6、传动机构;61、转动轴;62、凸轮;621、旋转部;6211、竖向轴;6212、第九通孔;622、支撑部;7、复位机构;71、复位拉杆;711、第一凸台;72、第二弹簧;73、连接壳体;731、第六通孔; 732、第七通孔;733、第二台阶;74、复位帽;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第一密封垫;11、第二密封垫;12、开关主体;13、电路组件; 131、接触片;132、导电片;14、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复位机构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触发开关,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拉杆3、第一弹簧4、触发杆5、传动机构6和复位机构7。

其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为中空壳体,第一壳体1 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101,另一端设有第二通孔102,第一壳体1内设有第一滑动轨道103,第一滑动轨道1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孔101至第二通孔102 的延伸方向相同,拉杆3设有凸出的第一滑台31,拉杆3穿过第一通孔101 和第二通孔102,使第一滑台31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轨道103上,第一壳体1内设有第一台阶104,第一台阶104过盈于第一滑台31,用于限制第一滑台31向第一通孔101的滑动距离,第一弹簧4的一端抵持于第一台阶104,另一端抵持于第一滑台31,第一弹簧4用于阻止第一滑台31向第一通孔101 滑动。具体来说,第一壳体1呈管状,且沿第一通孔101至第二通孔102的方向,第一壳体1的直径逐渐增大。第一滑动轨道103设置在第二通孔102 出,并向第一壳体1内延伸,拉杆3穿过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且拉杆3的端部突出于第一壳体1,第一滑台31凸出设置在拉杆3的一端,且第一滑台31的底部呈直线,当拉绳拉动拉杆3时,第一滑台31沿第一滑动轨道103沿第一通孔101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壳体1沿第一通孔101方向直径越来越小,直至第一滑台31与第一壳体1内壁抵持,从而防止拉杆3被拉出第一壳体1,由于拉杆3被拉动时使第一弹簧4压缩,因此在拉杆3被释放时,第一弹簧4恢复,从而带动拉杆3回到原始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滑动轨道103可凸出于第一壳体1,并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拼接时,第一滑动轨道103伸入第二壳体2内,以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 防呆的功能。

其中,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2为中空壳体,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有第三通孔21,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22,且第三通孔 21与第二通孔102连通,第三通孔21过盈于第一滑台31,用于限制第一滑台31向第三通孔21的滑动距离,第二壳体2内设有第二滑动轨道23,第二滑动轨道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通孔21至第四通孔22的延伸方向相同。触发杆5包括:滑块部51和杆体部52。滑块部51和杆体部52连接,滑块部51 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轨道23上,第二滑动轨道23位于第一滑动轨道103 的下游且与第一滑动轨道103的滑动方向相同。具体来说,第二壳体2呈立方体,第三通孔21的截面呈多边形,且多边形的边缘用与抵持第一滑台31 的边缘,从而阻止第一滑台31进一步滑动进入第二壳体2内。

另外,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滑块部51设有凹槽511。传动机构6 包括:转动轴61和凸轮62,转动轴61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凸轮62 可旋转地设置在转动轴61上,且转动轴61位于凸轮62的中心,拉杆3的端部与凸轮62偏心连接,用于在拉杆3被拉动时,凸轮62旋转并推动滑块部 5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滑块部51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且位于靠近第四通孔22的位置,杆体部52设置在滑块部51且远离第四通孔22的一侧。拉杆3被拉动时,带动凸轮62旋转,凸轮62旋转则推动滑块部51移动,从而使杆体部52移动,触发开关操动,从而使开关停止,线路断开。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24,复位机构7包括:复位拉杆71、第二弹簧72和连接壳体73,连接壳体73为中空壳体,连接壳体73的一端设有第六通孔731,另一端第七通孔732,连接壳体73与第二壳体2连接,使第六通孔731与第五通孔24 连通,复位拉杆71穿过第五通孔24、第六通孔731和第七通孔732,使复位拉杆71的顶端凸出于第七通孔732、复位拉杆71的底端凸出于第五通孔24。复位拉杆71设有第一凸台711,第二弹簧72位于连接壳体73内,第二弹簧 72的一端抵持于第一凸台711,另一端抵持于连接壳体73,使复位拉杆71 的底部抵持于滑块部51,并在拉杆3推动滑动部滑动时,使复位拉杆71的底部嵌入凹槽511内。具体来说,第二壳体2的顶面上设有第五通孔24,连接壳体73的底端设有第六通孔731,连接壳体73的顶端设有第七通孔732,连接壳体73的底端设有螺纹,第五通孔24内设有对应的螺纹,连接壳体73 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上。第二弹簧72保持压缩状态,使复位拉杆 71受到向下的推力,从而使复位拉杆71的底部抵持在滑块部51上,并在拉杆3推动滑块部51滑动时,使复位拉杆71的底部嵌入凹槽511内,从而对触发杆5进行锁定,从而便于操作工人彻底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故障。当故障排除之后,通过向上拉动复位拉杆71,使复位拉杆71的底部移出凹槽 511内,从而使触发杆5解锁,然后通过人工或者触发开关内的部件使触发杆5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准备进行下一次的触发动作。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应用于触发开关,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拉杆3、第一弹簧 4、触发杆5、传动机构6和复位机构7。触发杆5和传动机构6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复位机构7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拉杆3穿过第一壳体1伸入第二壳体2内,拉动拉杆3从而使传动机构6联动,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触发杆5移动,从而使触发开关动作,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通过复位机构7对触发杆5进行锁定,从而使开关保持断开状态,从而便于操作工人彻底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故障,待故障排除后,通过拉动复位机构7,实现开关的复位,使开关正常工作。设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目的在于保护拉杆3、触发杆5、传动机构6和复位机构7,避免零件损坏,从而影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第一弹簧4的目的在于使拉杆 3被拉动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和直线拉绳触发开关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具备一定的便捷性。

可选的,如图1、图3、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61为密封螺钉,第二壳体2设有第八通孔25,密封螺钉设置在第八通孔25内,并与第二壳体2螺纹连接。拉杆3的端部设有抵持件32,抵持件32的一端设有长圆孔321。凸轮62包括:旋转部621和支撑部622,旋转部621可旋转地设置在支撑部622上,旋转部621的一端设有竖向轴6211,旋转部621 的中心设有第九通孔6212,竖向轴6211设置在长圆孔321内,密封螺钉穿过支撑部622伸入第九通孔6212内,竖向轴6211用于在拉杆3轴向移动时,带动旋转部621旋转,使旋转部621与滑块部51抵持,推动杆体部52沿轴向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八通孔25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底部,密封螺钉的底部设有螺纹,顶部一段为光滑的表面,第八通孔25内设有密封螺钉与对应的螺纹,密封螺钉与第二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底部,密封螺钉依次穿过支撑部622和旋转部621,拉动拉杆3 时,拉杆3的端部的抵持件32通过竖向轴6211带动旋转部621绕密封螺钉顶部旋转,使旋转部621与滑块部51抵持,推动杆体部52沿轴向移动,从而使触发开关动作,切断线路。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复位机构7还包括:复位帽74。复位帽74与复位拉杆71固定连接,连接壳体73设有第二台阶733,复位帽74套设在连接壳体73上,并且复位帽74的底部与第二台阶733抵持。具体来说,向上拉动复位帽74,从而带动复位拉杆71向上移动,从而对触发杆5进行解锁,当拉力释放后,复位帽74恢复到最初的位置,设置复位帽 74的目的在于方便操作工人拉动复位拉杆71,另外,通过复位帽74底部与第二台阶733抵持,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复位机构7。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槽511设有斜面5111,斜面5111用于在凸轮62推动触发杆5轴向移动时,使复位拉杆71的底部沿斜面5111滑入凹槽511内。具体来说,凹槽511设置在滑块部51的顶面上,设置斜面5111的目的在于使复位拉杆71更容易滑入凹槽511内部。

值得指出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拉杆3的另一端部设有拉环33,拉环33用于外接拉绳,并在拉绳拉动拉环33时,带动拉杆3轴向移动。设置拉环33的目的在于使外界的拉绳更容易拉动拉杆3。

可选的,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套设在复位拉杆71上,用于密封连接壳体73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具体来说,复位拉杆71的底部设有第一压槽,第一密封圈8设置在第一压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8的目的在于密封连接壳体73与第二壳体2上的第五通孔24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二壳体2内,损坏内部的零件。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9套设在拉杆3上,用于密封拉杆3 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间隙。具体地,第一壳体1靠近第一通孔101的位置设有第二压槽,当拉动拉杆3时,拉杆3带动第二密封圈9移动,使第二密封圈9嵌入第二压槽内,从而密封使拉杆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间隙。设置第二密封圈9的目的在于密封拉杆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一壳体1内,损坏内部的零件。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垫10和第二密封垫11。第一密封垫10设置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用于密封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垫11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端部,用于密封第二壳体2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间隙。设置第一密封垫10和第二密封垫11的目的在于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损坏内部的零件,从而影响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的使用寿命。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直线拉绳触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10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触发开关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 所示,本实施例二还提供一种直线拉绳触发开关,包括:开关主体12、电路组件13及实施例一中及相关可行方案提供的直线拉绳触发装置。电路组件 13设置在开关主体12内,开关主体12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触发杆5伸入,并触发电路组件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直线拉绳触发装置通过开关主体12上的通孔伸入到开关主体12内,使触发开关动作,从而切断控制路线,从而使输送机停止运行,从而便于操作工人排查生产线的设备机械等故障。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还包括:第三弹簧14。电路组件13包括:接触片131和导电片132,导电片132固定设置在开关主体12内,接触片131与触发杆5连接,并随触发杆5移动,第三弹簧14位于接触片131与开关主体12之间,用于使接触片131与导电片132 抵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直线拉绳触发装置使触发开关动作后,使接触片131和导电片132断开连接,此时第三弹簧14受力压缩,当直线拉绳触发装置解锁后,第三弹簧14恢复从而使触发杆5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使接触片131和导电片132重新抵持连接,实现触发开关线路的连通,使生产线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047.6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297976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H01H 17/06

专利分类号:H01H17/06;H01H17/04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712 上海市青浦区漕盈路3336号

发明人:王成宇;蔡勇;张连超

第一发明人:王成宇

当前权利人:施迈赛工业开关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琮;傅云

代理机构:31285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直线拉绳触发装置及直线拉绳触发开关论文和设计-王成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