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滞回耗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腹板,性能,曲线,钢筋混凝土,开孔,构件,有限元。
滞回耗能论文文献综述
何晴光,刘松元,吴伟科,王云涛[1](2019)在《一种新型自复位变摩擦耗能支撑的滞回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变摩擦耗能支撑.该耗能支撑由高强弹簧组件、摩擦组件、内外管组成.通过调节摩擦钢板跨中挠度从而实现非线性变摩擦性能,其中高强拉簧的弹性恢复力始终大于摩擦钢板与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自复位功能.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不同摩擦钢板跨中挠度下的理论滞回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该耗能支撑进行拉压循环力学试验,分别研究位移幅值、摩擦钢板跨中挠度对其滞回曲线、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与理论滞回曲线大致相符,证明了本支撑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怡,郭婷[2](2019)在《变幅滞回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模型修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文献[11]提出的变幅滞回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模型,对PEER数据库中129根弯曲破坏、有轴力矩形截面RC构件进行耗能能力估算,并分析试件设计参数(配筋率、配箍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以及剪跨比)对估算结果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构件运用估算模型求得的累积耗能估算偏差率较大,并且离散性较大;累积耗能估算偏差率与试件配筋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以及剪跨比相关性尚不明确,而随着配箍率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对配箍率的量化分析,提出了估算模型中特征参数B值的修正公式,较大提高了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准确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逸轩,曾滨,周臻,赵坤松[3](2019)在《新型串联式自复位屈曲约束耗能构件的滞回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串联式自复位屈曲约束耗能(SC-BRED)构件,该构件由套管-玄武岩纤维预拉杆式自复位系统提供自复位能力,通过屈曲约束核心钢板耗能,并通过串联式的构造提高构件变形能力。在分析该新型构件的工作机理与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开展了新型构件的滞回性能数值模拟,验证其串联式工作机理并研究其滞回性能。结果表明:串联式的构造能使构件变形能力较现有非串联式构件提升2倍;新型构件具有饱满且稳定的旗帜型滞回曲线,拉压对称,通过自复位体系有效控制了残余变形。对预拉杆尺寸、初始预张力及核心板尺寸等参数进行分析,以研究新型构件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预拉杆尺寸影响构件刚度,初始预张力影响构件自复位能力和残余变形,核心板尺寸主要影响构件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孙筱玮,赵宝成,沈晓明[4](2019)在《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支撑抗侧刚度大,但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支撑杆容易失稳,为了避免支撑杆失稳,提出了一种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其滞回性能、刚度、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主要依靠开孔腹板屈服耗能,能有效避免支撑杆发生整体失稳,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开孔腹板的长度、厚度与开孔间距是影响耗能支撑承载能力和滞回性能的决定因素,双层开孔腹板的支撑耗能性能优于单层腹板;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3期)
禹钿龙[5](2019)在《CRB550级高强箍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耗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柱构件作为框架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抗震承重构件,其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冷轧带肋钢筋是普通低碳钢经过冷轧加工后表面带有横肋的新型钢筋,具有锚固性好、塑性性能好、便于施工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将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等强度替代HRB335级钢筋使用后,钢材用量降低了16.7%,对推广绿色建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CRB550级高强箍筋混凝土柱构件的试验研究,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建筑结构能量分析设计方法对CRB550级箍筋混凝土柱构件的滞回耗能性能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地震灾害情况和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高强钢筋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推广情况做一说明,叙述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柱构件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是CRB550级高强箍筋混凝土柱构件的滞回耗能性能。(2)考虑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和箍筋种类等参数,按照等强度原则设计了5根方形截面的CRB550级箍筋混凝土柱构件和普通箍筋混凝土柱构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柱构件的破坏现象、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等力学性能。(3)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柱构件数值模拟的CDP模型,对软件参数的设置进行说明,根据规范本构方程及约束混凝土本构方程计算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本构,从破坏云图、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叁个方面对上述5根钢筋混凝土柱构件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可靠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4)设计了13根不同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箍筋间距和箍筋直径的钢筋混凝土柱构件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滞回耗能理论对其延性性能、总滞回耗能、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进行评价,得到了适用于CRB550级箍筋混凝土柱构件的骨架曲线模型。(5)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讨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陶钢[6](2019)在《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节点滞回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其中形式之一,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框架节点,该节点核心区采用预制钢管约束钢纤维混凝土的形式,预制下柱与预制核心区通过灌浆连接、预制上柱与预制核心区通过钢筋套筒连接,预制梁与预制核心通过梁端局部现浇连接段进行连接,实现的“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了4个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框架节点和1个现浇框架节点滞回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主要核心外包钢管的厚度、节点轴压比和梁端连接段钢纤维掺量,探讨各参数对节点的破坏形态、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框架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均优于现浇框架节点。在发生梁端塑性铰破坏的前提下,随着梁端连接段混凝土掺入钢纤维体积率的提高,新型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梁端塑性铰的转动能力略有提高,试件P-Δ曲线的刚度和强度退化也较为缓慢。在试验轴压比内,轴压比越高水平承载力略有提高,相应的耗能能力也略有提高,但是节点的延性有所降低、刚度和强度退化也较快。节点核心区外包钢管厚度从8mm改变到4mm,试件的破坏模态由梁端破坏变化为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且呈脆性破坏特征。(2)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节点性能进行了模拟。确定了外包钢管、梁柱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钢管约束混凝土的受压、受拉本构模型以及各预制部件接触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节点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计算得到的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分析了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节点的斜压杆-桁架-约束机制传力过程,明晰了节点的破坏模态。(3)利用ABAQUS软件,分别针对各因素对连接段梁端抗弯承载力和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连接区掺入钢纤维体积率和梁钢筋的配筋率对梁端抗弯承载力影响较为显着;以核心区混凝土掺入钢纤维体积率、核心区外包钢管厚度和核心区混凝土强度对新型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影响较为显着。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回归得到了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框架节点的梁端抗弯承载力和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简化公式。(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葛俊[7](2019)在《柱脚可耗能连柱钢支撑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柱钢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由耗能连梁首先进入塑性耗散能量,防止主体结构进入塑性。在震后只需替换损伤的耗能连梁,就能使结构快速恢复使用功能,连柱钢支撑结构具有理想的破坏模式。为了使耗能连梁进入塑性的程度进一步增加,本文提出在柱脚处连柱之间设置耗能连梁连接形成柱脚可耗能的连柱钢支撑结构。柱脚底板与基础接触,构造简单。不限制柱脚的竖向变形,以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耗能连梁的剪切变形,提高结构的耗能性能。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柱脚耗能的连柱钢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柱脚耗能的连柱钢支撑结构缩尺试验试件,耗能连梁替换一次。其中采用开孔耗能连梁的为LCB-1试件,采用带加劲肋耗能连梁的为LCB-2试件。对两个试件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从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强度退化、耗能能力、连梁相对变形、各构件应变值等不同角度对低周往复加载后的柱脚耗能连柱钢支撑结构试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件均为耗能连梁首先进入屈服,最后耗能连梁和柱脚先后破坏,整体结构耗能能力强,承载力高,抗侧刚度大。(2)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试验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的可信性,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耗能连梁长度和支撑跨跨度等设计参数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带加劲肋耗能连梁时,随着耗能连梁长度增加,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下降,结构的耗能能力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建议耗能连梁长度在(1.0~1.5)M_p/V_p范围内。随着支撑跨跨度增加,结构刚度增加,结构的承载力以及耗能能力显着提高。采用长圆孔腹板耗能连梁时,随着耗能连梁长度增加,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下降,结构的耗能能力增加,随着支撑跨跨度增加,结构刚度、承载力以及耗能能力提高。连柱钢支撑结构采用长圆孔耗能连梁时,开孔耗能连梁孔间柱长宽比增大,整体结构的极限荷载、刚度及累积耗能都减小,建议开孔耗能连梁孔间柱长宽比可取为1.1~2.1。(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孙筱玮[8](2019)在《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支撑抗侧刚度大,但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支撑杆容易失稳,为了避免支撑杆失稳,提出了一种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在中震作用下,支撑腹板孔口之间的孔间短柱首先屈服进入塑性耗散能量。开孔腹板为薄弱部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孔间短柱发生弯曲破坏,整个开孔腹板发生剪切破坏,耗散地震能量,此时支撑的极限承载力低于支撑的屈曲荷载,保证支撑不发生整体失稳。本文应用ABAQUS软件分别对焊接式和装配式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进行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不同开孔参数对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焊接式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装配式屈服耗能支撑的设计方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参考相关规范和文献,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不同参数的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研究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在各参数下的滞回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各个试件的模型,并选取相关试验进行有限元模型验证,保障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2)对不同参数试件的受力机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与耗能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开孔腹板的长度、厚度与开孔间距是影响耗能支撑承载能力和滞回性能的决定因素,双层开孔腹板的支撑耗能性能优于单层腹板。提出了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近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为优化开孔形状,通过有限元分析了两组不同开孔形状的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并与长圆孔支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最小开孔间距相同时,椭圆形孔支撑的承载力与刚度最高;椭圆形孔支撑与长圆孔支撑的滞回性能稳定,作为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的开孔形状比较合理。虽开孔宽度相同时,菱形孔支撑的承载力与刚度最高,但菱形孔支撑的滞回性能差异很大,不宜采用。(4)在焊接式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震后便于更换的装配式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通过有限元分析了各个参数对装配式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的影响,并给出装配式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开孔腹板的长度、厚度与开孔间距增加将提高耗能支撑的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彬[9](2019)在《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滞回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预应力混合连接框架体系是一种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采用预应力连接,既保证了节点开合耗能,又能实现构件的自复位性能,能有效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该结构体系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节点连接处的内部耗能钢筋上。然而,内部耗能钢筋发生破坏并不易于更换。因此,为了能有效实现建筑结构的低损伤抗震目的,研究适应于该体系的外置可更换耗能器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课题针对国外已有的“plug and play”耗能器基础上,对其构造形式进行改造,提出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基于循环拉伸试验、循环拉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参数设置对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耗能性能的影响,以及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的设置对自复位混合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9个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进行循环拉伸试验,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其滞回性能、破坏形态、应变分析、耗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等方面的影响。试验表明:所有的试件都表现为受拉破坏,滞回曲线十分饱满,耗能能力较好;增大低碳钢耗能段的削弱程度可以提高耗能器的耗能性能和变形性能;长细比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耗能器产生不利因素,长细比的合理取值对耗能器的性能发挥有重要影响。根据试验研究提出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设计构造原则,基于修正后的简化滞回曲线模型,分析约束系统与核心低碳钢的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耗能器的耗能机理。2、通过对9个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进行循环拉压试验,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其滞回性能、破坏形态、应变分析、耗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构件的受压承载力要远大于受拉承载力,最终,耗能器表现为压弯破坏;提高防屈曲约束系统的刚度相当于增大耗能器压缩刚度,可提高耗能器耗能的稳定性并增大抗压承载力;增大低碳钢削弱段(耗能段)和端部(支撑段)的直径差距利于耗能器发挥耗能性能。通过该试验结合耗能器循环拉伸试验优化耗能器构造设计,明确了在循环拉压荷载作用下耗能器的受力机理分析可分为两个阶段:小变形阶段和大变形阶段。并基于修正后的简化滞回曲线参数化模型,分析约束系统与核心低碳钢的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耗能器的耗能机理。3、进行了耗能器的数值模拟和耗能器应用到框架节点上的结构抗震模拟,并把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优化,明确了耗能器在自复位框架节点上应用时的传力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解琳琳,燕兆,李爱群,侯妙乐,曾德民[10](2019)在《典型宋式斗栱滞回耗能特性及其简化滞回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可靠的斗栱数值模型是研究其滞回耗能特性的基础。通过对27个、4种典型宋式斗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形式斗栱的滞回耗能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反映不同形式斗栱滞回耗能特征的简化滞回模型,建议了关键滞回耗能参数的取值方法。结果表明: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呈现较为相似的、饱满的滞回特征,随着跳数的减少,滞回曲线渐趋饱满;叉柱造柱头铺作整体呈现明显的捏拢滞回特征,沿华栱方向加载所得的滞回曲线捏拢程度显着大于泥道栱方向;转角铺作滞回曲线最为饱满。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简化滞回模型及其关键滞回耗能参数取值方法可以准确反映不同形式斗栱的滞回耗能特征和总塑性耗能,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滞回耗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文献[11]提出的变幅滞回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模型,对PEER数据库中129根弯曲破坏、有轴力矩形截面RC构件进行耗能能力估算,并分析试件设计参数(配筋率、配箍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以及剪跨比)对估算结果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构件运用估算模型求得的累积耗能估算偏差率较大,并且离散性较大;累积耗能估算偏差率与试件配筋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以及剪跨比相关性尚不明确,而随着配箍率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对配箍率的量化分析,提出了估算模型中特征参数B值的修正公式,较大提高了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准确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滞回耗能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晴光,刘松元,吴伟科,王云涛.一种新型自复位变摩擦耗能支撑的滞回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胡怡,郭婷.变幅滞回RC构件耗能能力估算模型修正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9
[3].郑逸轩,曾滨,周臻,赵坤松.新型串联式自复位屈曲约束耗能构件的滞回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19
[4].孙筱玮,赵宝成,沈晓明.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
[5].禹钿龙.CRB550级高强箍筋混凝土柱的滞回耗能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陶钢.预制装配式钢管约束耗能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9
[7].葛俊.柱脚可耗能连柱钢支撑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19
[8].孙筱玮.新型腹板开孔屈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19
[9].刘彬.可更换低碳钢耗能器滞回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10].解琳琳,燕兆,李爱群,侯妙乐,曾德民.典型宋式斗栱滞回耗能特性及其简化滞回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