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细菌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菌性角膜溃疡,微量激素,抗细菌药物,角膜透明度
抗细菌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冷岩[1](2016)在《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通过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细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视力>0.1患者95.24%,角膜透明78.57%;其中角膜云翳4.76%,角膜斑翳9.52%,角膜白斑7.14%。对照组视力>0.1患者80.95%,角膜透明57.14%;其中角膜云翳19.05%,角膜斑翳26.19%,角膜白斑23.81%。联合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着,能够迅速改善角膜透明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6年24期)
母海钵[2](2016)在《基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细菌生物膜和胞内寄生菌的药物设计和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是临床上的重要顽疾之一。由于生物膜和胞内菌对抗生素固有的抵抗性,这些感染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剂量的抗生素治疗。然而,这种疗法不仅容易对人产生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蔓延,通过对传统抗生素的改良,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降低使用剂量,无疑将有助于解决生物膜和胞内菌的感染问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量最大的五类抗生素之一。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感染疗效差,本研究设计了几种基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评价了其对生物膜和胞内菌感染的疗效。具体如下:1.壳聚糖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生物膜破坏效果的研究通过壳聚糖与多种抗生素联用,筛选出了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破坏效果最强的组合,即壳聚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的联用效果最好,棋盘法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庆大霉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庆大霉素对不同成熟度的生物膜的破坏效果。通过荧光显微镜(F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生物膜的结构,发现壳聚糖/庆大霉素联用能够有效分散李斯特菌生物膜,减少团状聚集的形成。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壳聚糖的去乙酰化度和分子量对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即高去乙酰化度(88%DD)和适宜分子量(13kDa)的壳聚糖在联用后表现出最强的抗生物膜能力。机理研究显示,壳聚糖能够促进庆大霉素进入生物膜,采用CLSM进行叁维重建,发现庆大霉素进入了生物膜内部,而不是简单地吸附在生物膜表面。此外,壳聚糖/庆大霉素联用对其他两种李斯特菌株(威尔士李斯特和英诺克李斯特)的生物膜也有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以作为佐剂增强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的破坏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性。2.金纳米增强壳聚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膜疗效的研究选择含有醛基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通过胺化还原方法合成了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与单独的链霉素或壳聚糖链霉素简单混合相比,该复合物能够显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但是该策略对革兰氏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膜却没有效果,即与单独的链霉素相比,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的效果没有提高,甚至还有降低。通过引入金纳米,对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进行修饰,得到两种壳聚糖-链霉素-金纳米(CA NPs)。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结构。生物膜实验结果显示,CA NPs能够有效破坏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膜,同时保留了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机理研究表明,和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相比,CA NPs能够明显提高链霉素进入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膜的能力。此外,CA NPs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膜分散菌的生长,并且增强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对浮游菌的杀菌能力。在多糖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载体这一策略受限时,引入金纳米修饰来对抗生物膜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新选择。3.壳聚糖修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感染的研究通过共价结合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偶联到壳聚糖上,得到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C-S)。和单独的链霉素或壳聚糖链霉素简单混合相比,C-S能有效清除不同细胞(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的多种细菌。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链霉素含量、壳聚糖分子量和壳聚糖的去乙酰化度都对C-S清除胞内菌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荧光标记实验显示C-S能够促进链霉素和胞内菌的共定位,同时也能靶向细胞内逃逸的细菌。采用四种细胞内吞抑制剂,对C-S进入细胞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S是依赖于肌动蛋白进入细胞的。体内实验结果显示C-S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另外,通过引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对C-S进行修饰,合成了人血清白蛋白-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HCS)。细胞实验表明HCS对胞内菌的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变化(和C-S相比),但是在体内实验中,HCS不但降低了C-S的毒性,而且增强了其体内疗效,提高了免疫缺陷小鼠的生存率。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为利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4.吸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卵磷脂金纳米破坏生物膜和治疗胞内菌的研究通过柠檬酸钠还原合成了卵磷脂包裹的金纳米(PA NPs),再通过静电作用,将正电荷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吸附在负电荷的PA NPs上,形成庆大霉素卵磷脂金纳米(GPA NPs)。采用SEM、DLS和UV-vis表征纳米结构。测定了GPA NPs在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对庆大霉素的吸附和释放动力学行为。生物膜实验结果显示,GPA NPs能够显着提高庆大霉素对多种细菌生物的破坏效果,同时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细胞实验表明,GPA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能够有效杀灭巨噬细胞内的多种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结果表明GPA NPs能够提高庆大霉素的作用效果,降低抗生素的用量,有望用于治疗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研究首次采用金纳米修饰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极大地提高了细菌生物膜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将壳聚糖作为链霉素的偶联载体,克服了链霉素素对胞内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疗效欠佳的问题;利用金纳米作为内核载体,解决了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和胞内菌感染疗效差的问题。这些方法有效降低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有助于减小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减缓耐药菌株的形成,为拓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范畴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杨露,王恒哲,毛开云[3](2015)在《抗细菌药物的发展态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细菌药物的成功应用,为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十分严重,这使得应对耐药菌的高效抗细菌药物开发成为当务之急,不少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截至2014年12月15日,全球至少已对3058种抗细菌药物进行了研发,文章就此进行了梳理(本文来源于《生物产业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万遂如[4](2014)在《猪病防控中抗细菌药物的科学选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养猪生产中从饲料及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到疾病防控中大量滥用抗生素,已产生严重后果。不仅导致许多病原菌耐药性增高,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威胁着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好当前养猪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的严重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4年01期)
张丽[5](2013)在《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溃疡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微量元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88例(100眼)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量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微量激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且视力情况、角膜透明度等观察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上采用抗菌药物以及微量激素联合进行治疗,获得相对明显的抗炎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3年05期)
孔庆德[6](2012)在《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对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眼科收治的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46例,以盲分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行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23例行单纯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改善,角膜愈合时间显着缩短。结论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对细菌性角膜溃疡相比单纯抗生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2年30期)
李科,谯雁彬[7](2011)在《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量激素联合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8例(39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抗生素治疗或联合加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治疗。患者随访8~12个月,平均(10±2)个月。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以及治疗时间。结果激素组20例21眼在治疗后6~36d,平均9d,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炎症后角膜遗留斑痕程度明显轻于未用激素组。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角膜炎治疗过程中能使角膜炎症反应和组织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加速溃疡的愈合,减轻角膜瘢痕。说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运用低浓度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简单可行、实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1年13期)
王艳,罗江波,周成合[8](2010)在《抗细菌药依诺沙星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抗真菌药氟康唑的超分子药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超分子药物发展迅速,备受关注,使药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依诺沙星是继诺氟沙星(N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之后上市的第四个新型氟喹诺酮抗菌药,与其它喹诺酮类抗菌药一样,依诺沙星的主要作用是抗革兰氏阴性菌,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本文来源于《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5)
王军,段大成,刘勇钢,王永艳[9](2010)在《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风向逆转》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抗感染药整个产业较为成熟,由于上市新药枯竭和价格下降等影响增速放缓,年增速约为5%。现有产品相对成熟,通用名药企后来居上。耐药性问题成为新产品研发的主要推动力。 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疫苗,2008年全球抗感染(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0-07-16)
李性天,耿立坚,周密妹[10](2008)在《抗细菌毒力的药物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各种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蔓延,亟需开辟新的抗感染途径。抗细菌毒力靶向药物治疗能选择性地遏制目标菌的不同毒力因子如黏附素、细菌毒素、Ⅲ型分泌系统、细菌生物膜、群体感应及双组分系统等,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感染疾病。这类药物并不直接影响菌体的存亡,故能有效降低细菌耐药的流行,弥补了现行抗感染药物的不足,是研发抗感染新药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08年03期)
抗细菌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是临床上的重要顽疾之一。由于生物膜和胞内菌对抗生素固有的抵抗性,这些感染很难彻底治愈,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剂量的抗生素治疗。然而,这种疗法不仅容易对人产生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蔓延,通过对传统抗生素的改良,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降低使用剂量,无疑将有助于解决生物膜和胞内菌的感染问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量最大的五类抗生素之一。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感染疗效差,本研究设计了几种基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评价了其对生物膜和胞内菌感染的疗效。具体如下:1.壳聚糖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生物膜破坏效果的研究通过壳聚糖与多种抗生素联用,筛选出了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破坏效果最强的组合,即壳聚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的联用效果最好,棋盘法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和庆大霉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庆大霉素对不同成熟度的生物膜的破坏效果。通过荧光显微镜(F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生物膜的结构,发现壳聚糖/庆大霉素联用能够有效分散李斯特菌生物膜,减少团状聚集的形成。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壳聚糖的去乙酰化度和分子量对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即高去乙酰化度(88%DD)和适宜分子量(13kDa)的壳聚糖在联用后表现出最强的抗生物膜能力。机理研究显示,壳聚糖能够促进庆大霉素进入生物膜,采用CLSM进行叁维重建,发现庆大霉素进入了生物膜内部,而不是简单地吸附在生物膜表面。此外,壳聚糖/庆大霉素联用对其他两种李斯特菌株(威尔士李斯特和英诺克李斯特)的生物膜也有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以作为佐剂增强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的破坏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性。2.金纳米增强壳聚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复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膜疗效的研究选择含有醛基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通过胺化还原方法合成了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与单独的链霉素或壳聚糖链霉素简单混合相比,该复合物能够显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但是该策略对革兰氏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膜却没有效果,即与单独的链霉素相比,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的效果没有提高,甚至还有降低。通过引入金纳米,对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进行修饰,得到两种壳聚糖-链霉素-金纳米(CA NPs)。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结构。生物膜实验结果显示,CA NPs能够有效破坏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膜,同时保留了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机理研究表明,和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相比,CA NPs能够明显提高链霉素进入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膜的能力。此外,CA NPs还能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膜分散菌的生长,并且增强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对浮游菌的杀菌能力。在多糖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载体这一策略受限时,引入金纳米修饰来对抗生物膜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新选择。3.壳聚糖修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感染的研究通过共价结合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偶联到壳聚糖上,得到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C-S)。和单独的链霉素或壳聚糖链霉素简单混合相比,C-S能有效清除不同细胞(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的多种细菌。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链霉素含量、壳聚糖分子量和壳聚糖的去乙酰化度都对C-S清除胞内菌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荧光标记实验显示C-S能够促进链霉素和胞内菌的共定位,同时也能靶向细胞内逃逸的细菌。采用四种细胞内吞抑制剂,对C-S进入细胞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S是依赖于肌动蛋白进入细胞的。体内实验结果显示C-S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另外,通过引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对C-S进行修饰,合成了人血清白蛋白-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HCS)。细胞实验表明HCS对胞内菌的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变化(和C-S相比),但是在体内实验中,HCS不但降低了C-S的毒性,而且增强了其体内疗效,提高了免疫缺陷小鼠的生存率。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为利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胞内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4.吸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卵磷脂金纳米破坏生物膜和治疗胞内菌的研究通过柠檬酸钠还原合成了卵磷脂包裹的金纳米(PA NPs),再通过静电作用,将正电荷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吸附在负电荷的PA NPs上,形成庆大霉素卵磷脂金纳米(GPA NPs)。采用SEM、DLS和UV-vis表征纳米结构。测定了GPA NPs在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对庆大霉素的吸附和释放动力学行为。生物膜实验结果显示,GPA NPs能够显着提高庆大霉素对多种细菌生物的破坏效果,同时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细胞实验表明,GPA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能够有效杀灭巨噬细胞内的多种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结果表明GPA NPs能够提高庆大霉素的作用效果,降低抗生素的用量,有望用于治疗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研究首次采用金纳米修饰壳聚糖-链霉素复合物,极大地提高了细菌生物膜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将壳聚糖作为链霉素的偶联载体,克服了链霉素素对胞内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疗效欠佳的问题;利用金纳米作为内核载体,解决了庆大霉素对细菌生物膜和胞内菌感染疗效差的问题。这些方法有效降低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有助于减小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减缓耐药菌株的形成,为拓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范畴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细菌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冷岩.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
[2].母海钵.基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细菌生物膜和胞内寄生菌的药物设计和活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杨露,王恒哲,毛开云.抗细菌药物的发展态势分析[J].生物产业技术.2015
[4].万遂如.猪病防控中抗细菌药物的科学选用[J].养猪.2014
[5].张丽.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6].孔庆德.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
[7].李科,谯雁彬.微量激素联合抗细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探讨[J].海南医学.2011
[8].王艳,罗江波,周成合.抗细菌药依诺沙星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抗真菌药氟康唑的超分子药物研究[C].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0
[9].王军,段大成,刘勇钢,王永艳.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风向逆转[N].医药经济报.2010
[10].李性天,耿立坚,周密妹.抗细菌毒力的药物治疗[J].抗感染药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