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野营旅行”环境下平等与共享原则的几点探微——基于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论文

叶朗:“野营旅行”环境下平等与共享原则的几点探微——基于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论文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苏联逐渐衰落到最终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引发的是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的再思考。G.A.柯亨的《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一书是从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做辩护,书中的思想代表着他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主张。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浪潮的冲击,研读此书并学习柯亨对“野营旅行”环境下实现社会主义平等和共享原则的讨论与探究,并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国民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心,对如何具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也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G.A.柯亨;社会主义;野营旅行;平等;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

《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一书是由G.A.柯亨在1998年写就初稿,2009年出版的关于如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思考与讨论。柯亨在书中设定了一个“野营旅行”情境,并表明大部分人在此种情境下会选择社会主义模式的生活,他认为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平等与共享原则也将在野营旅行中得以表现。由此推论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社会环境下“社会主义是可欲的吗?社会主义会是可行的吗”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至于“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的标题,按照柯亨的解释,并非是引人关注的噱头,而是类似于波普尔的证伪理论一样,探讨这个论证“为什么最后被驳倒”①。

全球化日益深化的21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政治上、经济和军事上实行霸权主义,还表现在“文化霸权”的现象上,这种葛兰西所指称的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②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平等与共享精神的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但也更需要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拜物教思想”“激进消费主义”等等典型的资本主义类型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国民的渗透,了解柯亨在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辩护的理论主张这个新课题,了解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存在必要性,能够增加对相关方面的理性思考,避免人云亦云。这也有助于增强国民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心,了解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二、“野营旅行”环境

“野营旅行”是柯亨在书中的重要设定,他提出了两种野营旅行的方式。其中第二种野营旅行的方式是“每个人都坚持对自己带来用具和自己具有才能的权利,并且,对这样的问题要进行讨价还价”。④由此就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资本主义交易市场的典型模式,人们对自己所需所要的都具有一种严格的私有制的原则关系。在第一种野营旅行的方式中,柯亨设定为这一大群人的目的是享受到野营旅行的乐趣,满足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因而所有人各自都带着野营中要用的东西,并且无论是属于谁的都共同使用;钓鱼、准备食物、烧饭、洗餐具等等工作相互协调,对于差异相互理解。野营旅行的精神是不存在被人们怀疑和诟病的不平等现象。

大鸭婆从海南岛回来了,只在白家湾待了三天,就回海南岛去了。两个月后,他结束了海南岛的制种工作,不光自己回来了,还带回了两个姑娘,一个挺着大肚子,一个又黑又瘦,说是两姐妹,说话伊伊呀呀,吉里丫里,只有大鸭婆听得清白。两姐妹同一天嫁给了大鸭婆和二鸭婆。白家湾的人后来才知晓,杏子拍电报要大鸭婆回来,大鸭婆当时是把人家的肚子搞大了,脱不得身。若不是杏子和招财两人造孽,大鸭婆还不知道怎么在海南岛了难。

柯亨认为大多数人在道德层面上会趋向于平等与共享,即使是最反对平等的人,也会实际上同意平等互益的规范,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因而在野营旅行中会嫌弃厌恶第二种而被第一种吸引,这种基于伙伴基于效率的社会主义的理想方式。推及到国家或者社会,虽然是有限的情境下的设定,但大多数人也会更倾向于第一种。

三、如何实现平等与共享原则

依照G.A.柯亨在书中阐述的思想主张,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社会主义社会所展现的存在模式和情境是大多数人所愿意选择的。不揣谫陋,平等原则是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理念,而共享在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以及近来表现热门的共享经济的胜利也表明我国生产和分配的可行性的形式。但造成的问题也是需要及时发现、重视、探讨和解决的。书中柯亨虽然忽略了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规律但他对从道德领域辩护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思考的。这也是加强国民制度自信心和人民向心力的必要准备,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要人民群众参加的,人民群众的道德培育与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切过去、未来的历史都是人力创造出来的,并不是某一个先知或者上帝给予的,社会主义社会下平等与共享原则的实现更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作用和影响。

平等和共享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必要的原则,当人性的自私或者技术的贫乏来临时,是否还能继续实行和坚持下去,这是柯亨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与给出的思考。

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把爱国主义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统一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注]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第1版。

柯亨提出了一种“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概念用来表明野营旅行中得以落实的独有的平等原则;而将共享意指为对共享的要求,包括社会主体之间的主观情感,包括关心、照顾等等。同时他将共享原则与平等原则相互联结,提出因减少或者限制社会主义机会平等造成的一些不平等范式以及共享原则下的关心模式在社会主义观念中非严格平等规定却是至关重要的两种共享的关心模式。

2.跟追纠缠行为之成立要件应排除主观要件。行政院提出的草案中,明列行为人的主观要件是基于对特定人之爱恋、喜好或怨恨,但此主观要件认定不易。如同本文前揭对跟追纠缠行为定义时所提论点,倘若另需就行为人之主观意图、目的判定,将导致许多无从认定的情形,确实有多数行为人并非基于爱恋或怨恨而为侵扰行为。因此,行政院提出之草案内容,适用范围即明显缩小,立法理由中亦明确表示排除讨债与新闻跟追行为,对于被害人之保障显有不足。

四、小结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秉持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和经济事实的冷静分析是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大区别。⑤而平等与共享原则以及人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人生意义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注释:

经济上的平等与共享一直以来都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坚信不疑的,道德上的平等性以及共享活动作为柯亨重点讨论的范畴。平等与共享原则在野营环境的实现表明了野营旅行组织模式吸引人的原因,然而当野营旅行的价值扩展到全社会的可欲性,这是柯亨乃至作为读者都想知道的答案:有限的环境下的设定与结论在一个国家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否可欲?是否可行?

②葛兰西.实践哲学[M].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页.

①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段忠桥,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随后,西安高新控股于12月3日当天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召开前依法通知了全体董事。会议应到董事5名,实到董事4名,1名董事请假。出席会议的 4 名董事经过表决一致通过了如下决议: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④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段忠桥,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⑤同上书,第5页。

参考文献:

[1]牛庆燕.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7(1).

[2]乔永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

[3]郭兆红,刘晶.“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三十周年暨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

[4]王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机制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2017(5)

[5]牛庆燕.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15(12).

[6]刘海龙.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环境正义的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7]丁徐清.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J].河北学刊,2018(4)

[8]牛庆燕.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文明[J].学术论坛,2015(10).

[9]胡华强,王国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10]杨修志,高占启.当代知识论在科学理解问题上的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16(23).

[11]薛桂波.生态风险视域下林木转基因技术的“负责任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7).

[12]郭辉.环境伦理学的过去与未来——尤金·哈格洛夫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8(2).

[13]杨修志.浅析杜威对“经验”与“理性”概念的改造[J].汉字文化,2018(18).

[14]牛庆燕.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J].中州学刊,2016(11).

[15]薛桂波,赵一秀.“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

[16]曹顺仙.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17]牛庆燕.“形态论”视野下的生态主义伦理世界[J].道德与文明,2017(4).

[18]杨修志.论布莱克对怀疑主义难题的回应——种建立在语境主义基础上的新摩尔主义科学技术[J].哲学研究,2016(4).

[19]薛桂波,赵一秀.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欧盟科技政策转型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7(4).

[20]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11).

中图分类号:C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223-02

作者简介:叶 朗(1996-),江苏宿迁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  ;  ;  ;  ;  ;  ;  

叶朗:“野营旅行”环境下平等与共享原则的几点探微——基于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