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粘结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烷,正畸,强度,形态,釉质,托架,碳化硅。
粘结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渊,李文辉,白小云,李秀红,杨胜强[1](2019)在《采用粘结法的磁性磨粒制备工艺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粘结法制备工艺存在混合不均等问题,且磁介质相和磨粒相在破碎过程中会发生分离,易造成浪费,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粘结法磁性磨粒制备工艺。在相同条件下,运用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了两种磁性磨粒,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叁维超景深显微镜观测试件表面,并用电子天平测试试件光整加工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粘结法工艺制备的磁性磨粒对试件进行光整加工10 min后,表面粗糙度值Ra从0.800μm减小到0.076μm,材料去除率的最大值为0.67μm/min。与现有粘结法工艺制备的磁性磨粒相比,新粘结法制备的磁性磨粒的微观结构良好、各成分分布均匀,加工性能更加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秋影,田玉楼[2](2016)在《间接粘结法粘结托槽强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粘结法粘结正畸托槽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共有180颗健康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牙按选定方法粘结托槽并完成应力测试,10倍放大镜下观察并记录每颗牙牙面的粘结剂残留及有无牙面裂纹。结果 (1)A1、B1、C1叁组抗剪切强度无显着差异;(2)A2、B2、C2叁组抗拉伸强度无显着差异;(3)A1、B1、C1叁组的粘接剂残留指数无显着差异;A2、B2、C2组的粘结剂残留指数无显着差异;(4)所有受试牙牙面均未观察到釉质裂纹。结论间接粘结法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46期)
杨卫东,朱雅男,黄政,聂蓉蓉,钱雅洁[3](2015)在《微创粘结法保存冠根联合斜折牙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微创粘结法保存冠根联合折裂牙的疗效。方法:选择后牙冠根联合折裂患者94例,折裂方向为斜折,折裂位置在龈下4~7 mm。对未经根管治疗的患牙,在钢丝结扎固定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拆除结扎丝后行牙龈剥离;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患牙,直接行牙龈剥离;然后拔出松动折裂片,并处理折裂面;采用Super-Bond C&B粘结剂行断面粘结,龈瓣复位,降牙合,结扎丝再次结扎;术后2周拆除结扎丝行全冠修复。结果:94例斜折牙治疗后满6个月及1、2、3年随访,患牙保存率(%)分别为:100.00、98.82、91.84、86.67。结论:微创粘结法保存折裂至龈下4~7 mm的冠根联合斜折牙有效可行,具有较高的患牙保存率。(本文来源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王文梅[4](2015)在《口内翻瓣粘结法保存折裂牙》一文中研究指出牙裂综合征是牙体硬组织折裂的一系列疾病总称,虽为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目前临床该类疾病缺乏规范化诊疗指南,往往造成医生无法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致使病情进展,直至失牙。随着患者自体牙保存意识的提高,以及口腔科学、材料学等各学科的日益发展,折裂牙的保存治疗已得到一定的深入研究。本讲座在上一讲"牙裂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序列治疗"的基础上,介绍"口内翻瓣粘结法保存折裂牙"治疗方法。讲座将就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法及其难点、疗效评定等方面进行介绍及探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5-10-21)
彭友俭[5](2014)在《一种简易的舌侧托槽粘结法的临床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舌侧托槽矫治技术往往需要复杂的排牙实验和价格高昂的间接粘结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舌侧矫治技术的广泛开展。而舌侧患者需求量日益增多,为推广舌侧矫治技术的应用,笔者研究了牙齿舌面形态,并探索了舌侧托槽的彭氏粘结法或称简易直接-间接粘结法(已申请国家专利)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实验一,取85例牙颌模型,进行叁维扫描,对叁维数字模型的舌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为舌侧托槽定位提供理论参考。实验二,1.制作间接定位器。取高清晰度印模,灌注两副石膏模型,在其中一副模型上牙齿舌侧面标记牙长轴,中心点,再用游标卡尺定位托槽牙合向底板到切缘或者牙尖的距离,和近中底板边缘到牙齿近中的距离,标记托槽定位线。将另一副模型制作压膜保持器,留用。压膜保持器按照预先标记的托槽定位线进行精确切割,边缘抛光。2.直接粘结法。把切割好的压膜保持器戴入患者牙齿上,托槽按照标记定位线的位置进行逐个直接粘结。结果:牙齿舌侧的转矩角、轴倾角参考值基本同国内相关研究。14例舌侧矫治技术经过彭氏粘结法的成人患者,矫治后牙齿排列较直接粘结法更理想,14例患者共粘结托槽及颊面管306颗,因粘结位置欠准确需要二次粘结的为3颗,托槽二次调整发生率为0.98%。结论:牙齿舌侧面的形态研究为舌侧托槽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彭氏粘结法简化了实验室和临床操作,与直接口内定位相比,提高了准确性,也有效的简化了正畸医生的临床操作,可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5)
彭友俭,李雪,杨涛[6](2014)在《一种简易的舌侧托槽粘结法的临床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的:舌侧托槽矫治技术往往需要复杂的排牙实验和价格高昂的间接粘结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舌侧矫治技术的广泛开展。而舌侧患者需求量日益增多,为推广舌侧矫治技术的应用,笔者研究了牙齿舌面形态,并探索了舌侧托槽的彭氏粘结法或称简易直接-间接粘结法(已申请国家专利)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实验一,取85例牙颌模型,进行叁维扫描,对叁维数字模型的舌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为舌侧托槽定位提供理论参考。实验二,1.制作间接定位器。取高清晰度印模,灌注两副石膏模型,在其中一副模型上牙齿舌侧面标记牙长轴,中心点,再用游标卡尺定位托槽牙合向底板到切缘或者牙尖的距离,和近中底板边缘到牙齿近中的距离,标记托槽定位线。将另一副模型制作压膜保持器,留用。压膜保持器按照预先标记的托槽定位线进行精确切割,边缘抛光。2.直接粘结法。把切割好的压膜保持器戴入患者牙齿上,托槽按照标记定位线的位置进行逐个直接粘结。结果:牙齿舌侧的转矩角、轴倾角参考值基本同国内相关研究。14例舌侧矫治技术经过彭氏粘结法的成人患者,矫治后牙齿排列较直接粘结法更理想,14例患者共粘结托槽及颊面管306颗,因粘结位置欠准确需要二次粘结的为3颗,托槽二次调整发生率为0.98%。结论:牙齿舌侧面的形态研究为舌侧托槽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彭氏粘结法简化了实验室和临床操作,与直接口内定位相比,提高了准确性,也有效的简化了正畸医生的临床操作,可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5)
黎阳,张诚,李仕勇[7](2012)在《聚碳硅烷粘结法低温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平均粒径为10μm和20μm的两种规格碳化硅(SiC)粉末为原料、聚碳硅烷(PCS)为粘结剂,通过包混、过筛、模压成型、1000℃热解等工序制备了SiC多孔陶瓷,研究了PCS含量对SiC多孔陶瓷微观形貌、线收缩率、孔隙率与抗弯强度的影响,并对两种规格粉末制备的SiC多孔陶瓷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PCS含量的增加,两种规格粉末制备的SiC多孔陶瓷微观形貌都逐渐变得致密,当PCS含量为13%时,两种规格粉末制备的多孔陶瓷都出现了微观裂纹。随着PCS含量的增加,两种规格粉末制备的SiC多孔陶瓷孔隙率都逐渐降低,线收缩率都逐渐增大,抗弯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在PCS含量为10%时,平均粒径为10μm与20μm的SiC粉末制备的多孔陶瓷抗弯强度取得最大值,分别为31.6MPa与29.0MPa。(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2年05期)
常江[8](2010)在《外墙外保温粘结法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七十一处北苑小区"为例,介绍外墙外保温粘结聚苯板施工方法。(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0年10期)
张晓群,战德松[9](2010)在《托槽改良粘结法预防牙釉质脱矿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粘结托槽在预防牙釉质脱矿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群耕口腔固定矫治患者40例(共716颗牙),男16例,女24例,年龄12~30岁平均年龄14.3岁。将所有要粘托槽的牙齿按中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改良法粘结托槽,对照组用传统法粘结托槽,待矫治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治装置观察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釉质脱矿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在固定矫治中,托槽改良粘结法是一种简便且有效降低牙釉质脱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17期)
付昌平[10](2008)在《正畸托槽间接粘结法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托槽间接粘结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570个托槽,对同一患者的左右两侧的牙齿分别用间接法粘接托槽(A组)、直接法(B组),在治疗期间比较脱落率。结果:A组应用间接法粘接托槽285个,在治疗期间共有9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为3.16%;B组应用直接法粘接托槽285个,在治疗期间共有23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为8.07%。两组间临床脱落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口外间接法粘接托槽口内转移法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托槽粘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8年30期)
粘结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不同粘结法粘结正畸托槽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共有180颗健康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每组牙按选定方法粘结托槽并完成应力测试,10倍放大镜下观察并记录每颗牙牙面的粘结剂残留及有无牙面裂纹。结果 (1)A1、B1、C1叁组抗剪切强度无显着差异;(2)A2、B2、C2叁组抗拉伸强度无显着差异;(3)A1、B1、C1叁组的粘接剂残留指数无显着差异;A2、B2、C2组的粘结剂残留指数无显着差异;(4)所有受试牙牙面均未观察到釉质裂纹。结论间接粘结法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结法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渊,李文辉,白小云,李秀红,杨胜强.采用粘结法的磁性磨粒制备工艺及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王秋影,田玉楼.间接粘结法粘结托槽强度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3].杨卫东,朱雅男,黄政,聂蓉蓉,钱雅洁.微创粘结法保存冠根联合斜折牙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
[4].王文梅.口内翻瓣粘结法保存折裂牙[C].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5
[5].彭友俭.一种简易的舌侧托槽粘结法的临床研究初探[C].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2014
[6].彭友俭,李雪,杨涛.一种简易的舌侧托槽粘结法的临床研究初探[C].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2014
[7].黎阳,张诚,李仕勇.聚碳硅烷粘结法低温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J].中国陶瓷.2012
[8].常江.外墙外保温粘结法施工[J].民营科技.2010
[9].张晓群,战德松.托槽改良粘结法预防牙釉质脱矿效果的评价[J].中外医疗.2010
[10].付昌平.正畸托槽间接粘结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