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击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钩,性能,断口,陶粒,形貌,页岩,车组。
冲击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炜,陈坚[1](2019)在《光缆结构与压扁冲击性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试验和力学分析,对各种结构光缆的抗压扁与抗冲击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不同光缆结构的对比试验结果。并结合光缆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对光缆压扁冲击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及一些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19年06期)
王晋乐,赵士忠,车全伟,张永贵,于洋洋[2](2019)在《高速动车组车钩安装座结构设计及其抗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速动车组端部吸能系统进行冲击试验和碰撞仿真分析,对该吸能系统的车钩安装座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结构车钩安装座的抗冲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12期)
陈琼,庞琦,隋学华,张金龙,赵武胜[3](2019)在《涨壳式中空锚杆抗冲击性能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基斯坦N-J水电站引水隧洞沿线埋深大,区域地质构造复杂,TBM施工过程中岩爆灾害频发,使涨壳式中空锚杆在强冲击力作用的支护性能研究显得异常迫切。设计并实施了涨壳式中空锚杆抗冲击性能现场大型试验,对现场试验的支护、监测方案设计和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论述。试验表明:在不注浆条件下,锚固效果在岩体破碎时很难达到设计的效果,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锚杆变化较快,在破碎围岩中锚杆最大应力(拉应力)远小于设计值。(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4期)
彭丕,王继辉,陈宏达,骆传龙[4](2019)在《开孔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反复冲击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孔与冲击点的距离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反复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层合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层合板进行反复冲击,直至其发生完全穿透,获得冲击响应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孔与冲击点的距离d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层合板抗反复冲击性能的影响显着,就一次冲击而言,距离d越大,最大接触力越大,位移和吸收能量反而越小。相比于无孔层合板,d为5 mm、10 mm、15 mm、20 mm的开孔板抗反复冲击的次数分别降低了88. 1%、57. 6%、20. 3%、3. 3%。反复冲击过程中,d=5 mm和d=10 mm开孔板的最大接触力存在峰值点,开孔促进了层合板吸收冲击能量,每次冲击的吸收能量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而缓慢增加。(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苏波,张抟,于国军,葛晶,陈家乐[5](2019)在《平纹织物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3种平纹纤维织物和乙烯基酯树脂,通过真空导入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混杂组合的平纹织物纤维增强层合板,并对其进行了摆锤冲击试验;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试验过程进行仿真建模,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低速冲击荷载下,纯玻璃纤维试样所受冲击力最大,吸能效果最差;碳纤维/芳纶纤维加入混杂后,冲击力、吸能效果均得到提升。其中:G2/A4/G2试样缓冲效果最好,冲击力减少54. 4%; C2/G4/C2试样吸能效果最好,吸能提高了34. 1%。Abaqus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可较好地反映复合材料的损伤过程。(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宗莉娜,方海,周辉[6](2019)在《格构增强复合材料圆筒的侧向抗冲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试验的方法对格构增强复合材料桥梁防撞装置的侧向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横向格构间距对复合材料圆筒体冲击极限荷载、冲击最大位移、耗能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数值拟合,得出格构间距对极限荷载的拟合曲线。试验中横向格构越密,极限压缩荷载或极限冲击荷载越大。(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蔺新艳,薛盟盟,杨健辉,叶亚齐[7](2019)在《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的SHPB冲击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C30全轻混凝土和石轻混凝土为基准,对聚丙烯纤维(PPF)、钢纤维(SF)和玄武岩纤维(CBF)不同组合掺入方式,分别进行了静力试验和SHPB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纤维能有效提高试件的韧性和完整性,且纤维和骨料的弹性模量越高越显着;在相同应变率条件下,纤维也能有效提高动态强度增长因子(DIF)、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总能量比,且与纤维指数(R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随RI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1期)
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8](2019)在《微量Hf掺杂对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钨耐热冲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纯W粉中添加不同含量的HfH_2粉末,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将合金粉末制备成直径15 mm的W-(0、0.1 mass%、0.3 mass%、0.5 mass%、0.6 mass%、1.0 mass%)Hf合金样品,分析了Hf含量对烧结样品的微观组织、密度和维氏硬度的影响,并对烧结样品的耐热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纯W在0.22 GW/m~2的热负荷下即生成裂纹网,掺杂少量Hf(≤0.3 mass%)时引起W-Hf合金的硬度下降,Hf掺杂量在0.5 mass%及以上时有强化作用;Hf元素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纯钨的耐热冲击性能,Hf含量高于0.3 mass%时,W-Hf合金的裂纹阈值提高到了0.22~0.33 GW/m~2,且在Hf含量为0.6 mass%时,在0.44 GW/m~2的热负荷下W-Hf合金也只生成了少量的微裂纹。(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梓荣,王艳林,魏刚,张伟强,钟守炎[9](2019)在《变形工艺对50CrVA高强钢组织与冲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0CrVA高强钢生产过程中精轧段变形工艺进行了微调,细化了微观组织及片层间距,改善了塑性韧性和冷加工性能。结果表明:使用传统轧制工艺(精轧段变形量为29%)生产的50CrVA高强钢平均冲击功AKV为8.13J;使用改进的控轧工艺(精轧段变形量为49.6%)生产的50CrVA钢平均冲击功AKV为17.7J,比传统工艺轧制的提高了117.71%,而两者力学性能相差较小,组织都为F+P;使用传统变形工艺生产的50CrVA钢晶粒度平均为10.1级,珠光体片层间距平均为268.75 nm,其冲击断口出现了大量的韧窝,韧窝尺寸较大且较深;使用改进的控轧工艺生产的材料晶粒度平均为11.1级,珠光体片层间距平均为222.25 nm,其冲击断口也出现大量的韧窝断口,大部分韧窝尺寸较小且较浅。(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3期)
路国运,陈鹏程[10](2019)在《薄柔H型钢柱抗侧向冲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实验校核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重点对影响薄柔H型钢柱在侧向冲击荷载下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冲击速度、冲击质量、冲击位置、轴压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能量的增加导致钢构件耗能的增加;冲击时间主要由冲击质量决定;最大冲击力主要由冲击速度决定。同时冲击速度使钢构件单位位移下的耗能提高,而冲击质量并不能改变构件在单位位移下的耗能。随着轴压力的增大,冲击力降低,撞击处位移增大,耗能逐渐增大,且轴压力对构件耗能在冲击力平台阶段的影响显着。研究结果可为薄柔构件冲击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冲击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高速动车组端部吸能系统进行冲击试验和碰撞仿真分析,对该吸能系统的车钩安装座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结构车钩安装座的抗冲击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击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炜,陈坚.光缆结构与压扁冲击性能初探[J].现代传输.2019
[2].王晋乐,赵士忠,车全伟,张永贵,于洋洋.高速动车组车钩安装座结构设计及其抗冲击性能[J].铁道车辆.2019
[3].陈琼,庞琦,隋学华,张金龙,赵武胜.涨壳式中空锚杆抗冲击性能现场试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9
[4].彭丕,王继辉,陈宏达,骆传龙.开孔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反复冲击性能影响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5].苏波,张抟,于国军,葛晶,陈家乐.平纹织物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6].宗莉娜,方海,周辉.格构增强复合材料圆筒的侧向抗冲击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7].蔺新艳,薛盟盟,杨健辉,叶亚齐.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的SHPB冲击性能影响[J].混凝土.2019
[8].刘莎莎,练友运,封范,王建豹,陈哲.微量Hf掺杂对放电等离子体烧结钨耐热冲击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9].周梓荣,王艳林,魏刚,张伟强,钟守炎.变形工艺对50CrVA高强钢组织与冲击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10].路国运,陈鹏程.薄柔H型钢柱抗侧向冲击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