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体系,共同体,国际关系,命运,人类,秦国。
国际体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清才,常婷婷[1](2019)在《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的外交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国际体系正发生最深刻变革。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正形成多个发展中心,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不断加深。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整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加趋于平衡。当代国际体系变革将超越传统的新老霸权国家权力更替。它是结构、规范、制度的系统演变,也是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和安排。因此,当代国际体系变革将具有和平渐变、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中国是世界新兴大国,无意谋求世界霸权,而是当代国际体系变革的建设者。中国积极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最高价值基础、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国际法基础,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严瑜[2](2019)在《中国是维护国际秩序中流砥柱》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对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如何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10-31)
包广将[3](2019)在《中美战略信任的维系:不对称结构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美国优先"理念、中美贸易战以及高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反映了中美权力转移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权力转移压力下,中美战略信任问题愈发凸显,如何维系战略信任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文章从"不对称关系结构—国际体系"的互动视角构建了分析框架,并认为,强不对称和弱不对称两种双边关系结构与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国际体系之间的组合塑造了国家的行为逻辑,为国家间战略信任的维系提供了四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体系结构。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文章结合现实与历史,深入分析了中美维系战略信任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不对称性的弱化与国际体系的开放性发展共同塑造了中美两国的行为逻辑,并成为维系两国战略信任的体系结构。由于中美不对称性的弱化具有客观性,因而中美维系战略信任的关键在于维持国际体系的开放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9年05期)
陆广济[4](2019)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体系文化的建构——建构主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的精神层面的解决方案。由于其非物质性的特点,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更适合运用建构主义对其开展学理研究。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施动者与国际体系文化之间的相互建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继而从观念的角度寻找其建构路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智[5](2019)在《“反均势逻辑”与国际体系的嬗变——“竞相扩张”与战国体系的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近代欧洲为何保持分裂而秦国最终统一中国的研究主要是从制衡是否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逻辑上陷入了欧洲历史经验的窠臼。实际上,国际体系在面对修正主义行为时,往往存在四种反应:被动的经典制衡、主动的先发制人、被动的绥靖、主动的"竞相扩张"。前两种"均势逻辑"有助于维持体系的稳定与权势的分散,而后两种"反均势逻辑"则会导致体系的动荡与权势的集中。"反均势逻辑"在体系层面为国家不受制衡的扩张提供了可能,那些能够屡次抓住"反均势逻辑"提供的战略机遇并有充沛的军事动能以快速改变体系中权势分布的国家,就有可能逐步积累权势,最终"倾覆均势"甚至建立"普遍帝国"。秦国的"倾覆均势"正是上述逻辑的典型案例。"竞相扩张"为秦国提供了不受制衡的扩张机会,秦国凭借无可匹敌的战略军事能力在短暂的机会窗口里屡次发动战略决战,根本性地摧毁了战国的均势体系,最终一统天下。"反均势逻辑"这一战略机理对于理解国际体系的嬗变乃至当今的大国竞争态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军[6](2019)在《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秦亚青国际体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对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进行梳理。同时,还探讨了东亚国际体系的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产生的诸多影响,通过对东亚国际体系的反思,思考东亚将何去何从,中国应如何应对等问题。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政体遭遇的挑战及其治理困境被不断放大,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尤其是东亚局势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韩笑,李晓敏[7](2019)在《从七十年外交事业发展看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外交事业由毛泽东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一支愈发不可小觑的力量,以其巨大进步为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迁提供推动力,中国与世界关系在"行为体与结构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一方面,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对外关系调整外因,另一方面,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也对国际关系变迁产生积极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昂首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利平,张贤明[8](2019)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调控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方案——基于世界市场与国际体系矛盾运动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政治两大基本维度。世界市场是决定国际体系形成发展的经济基础,国际体系是建立在世界市场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二者之间始终存在既适合又不适合的矛盾运动。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危机、新兴大国快速兴起加剧了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包容共进方式改革现行国际体系,是着眼人类未来发展、调控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方案。(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颜欢[9](2019)在《“推动建立更为公平正义的国际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砖国家机制是发展中国家高水平的合作平台。”巴西众议员、帕拉州联邦大学副教授克劳迪奥·普蒂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势不可挡,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机制正推动建立更为公平正义的国际体系。”普蒂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正经历着深刻(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7-27)
董大亮[10](2019)在《从东印度支队到太平洋司令部——国际体系变迁视角下美国亚太驻军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代以来亚太国际体系的不断变迁,美国亚太驻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并在国际体系变迁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传统走向瓦解之时,美国海军东印度支队开始进入亚太地区,推动"朝贡体系"的解体。现代条约体系在亚太地区确立之时,美国亚太驻军逐渐成长为一只强有力的作战力量,最终帮助美国赢得二战并确立地区主导权。冷战格局在亚太形成后,美国亚太驻军最终整合成太平洋司令部,扮演美国冷战战略实施者的重要角色。从近代以来亚太国际体系变迁的视角考察,美国亚太驻军见证了美国参与、重塑、主导亚太国际体系的全过程,是近代以来美国与亚太国际体系长期互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国际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对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如何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清才,常婷婷.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的外交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严瑜.中国是维护国际秩序中流砥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3].包广将.中美战略信任的维系:不对称结构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视角[J].当代亚太.2019
[4].陆广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体系文化的建构——建构主义的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刘俊智.“反均势逻辑”与国际体系的嬗变——“竞相扩张”与战国体系的终结[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6].刘军.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7].韩笑,李晓敏.从七十年外交事业发展看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变迁[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
[8].高利平,张贤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调控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有效方案——基于世界市场与国际体系矛盾运动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9
[9].颜欢.“推动建立更为公平正义的国际体系”[N].人民日报.2019
[10].董大亮.从东印度支队到太平洋司令部——国际体系变迁视角下美国亚太驻军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