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论文和设计-宋国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所述接地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所述承重顶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所述承重顶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所述承重顶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接地柱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接地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所述接地柱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通过设有锥形底,该接地装置插入大地时避免出现弯针的现象,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便于操作者将接地柱插入大地,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1),所述接地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2),所述承重顶(2)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3),所述承重顶(2)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4),所述承重顶(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柱(1)表面设有防滑纹(6),所述接地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7),所述接地柱(1)表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9),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所述第一固定孔(10)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11),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12),所述第二固定半环(12)两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第二固定孔(13)内侧设有第二盘线孔(14),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之间设有螺丝柱(15),所述螺丝柱(15)螺纹连接有螺帽(16),所述螺帽(16)底部设有垫片(17)。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1),所述接地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2),所述承重顶(2)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3),所述承重顶(2)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4),所述承重顶(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柱(1)表面设有防滑纹(6),所述接地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7),所述接地柱(1)表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9),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所述第一固定孔(10)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11),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12),所述第二固定半环(12)两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所述第二固定孔(13)内侧设有第二盘线孔(14),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之间设有螺丝柱(15),所述螺丝柱(15)螺纹连接有螺帽(16),所述螺帽(16)底部设有垫片(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纹(6)均匀凹陷分布于接地柱(1)外侧表面,所述接地柱(1)和承重顶(2)呈T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与卡槽(8)结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直径尺寸和第二固定孔(13)直径固定尺寸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3)与螺丝柱(15)结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7)和螺帽(16)与螺丝柱(15)结构相匹配,且所述螺帽(16)外径尺寸为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完全一致,且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数量均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底(7)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所述锥形底(7)底部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引下线、构架接地组成,它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它可以是人工接地极,也可以是自然接地极,对此接地极可赋以某种电气功能,例如用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或信号接地,接地母排是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参考电位点,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现今需要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达到利于人们安全的目的。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接地装置,一般底部为尖底,在插入大地时遇到坚硬物体时,容易造成弯针的现象,破坏了该装置,且不易继续插入,实用性不强;

2、现有的接地装置,一般将接地线接入导体时,易松动,不能达到较为安全的接地效果,安全性能不强;

3、现有的接地装置,对于固定接地线的构件容易松动或脱落,容易造成接地线为接入大地,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具有避免破坏该装置,增强实用性和安全性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所述接地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所述承重顶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所述承重顶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所述承重顶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接地柱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接地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所述接地柱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所述第二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二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之间设有螺丝柱,所述螺丝柱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底部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均匀凹陷分布于接地柱外侧表面,所述接地柱和承重顶呈T字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与卡槽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直径尺寸和第二固定孔直径固定尺寸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螺丝柱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垫片和螺帽与螺丝柱结构相匹配,且所述螺帽外径尺寸为24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完全一致,且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所述锥形底底部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有锥形底,该接地装置插入大地时避免出现弯针的现象,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便于操作者将接地柱插入大地,达到避免装置损坏的目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设有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操作者将接地线穿过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将接地线固定缠绕在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上,防止使用过程中接地线脱落,避免该装置不能工作,提高安全性能和实用性。

3、通过设有卡槽,将螺丝柱穿过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中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螺帽和垫片将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固定起来,有效的减少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松动的情况,增强该装置的安全系数,避免出现人员受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丝柱相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地柱;2、承重顶;3、荧光层;4、第一支撑筋;5、第二支撑筋;6、防滑纹;7、锥形底;8、卡槽;9、第一固定半环;10、第一固定孔;11、第一盘线孔;12、第二固定半环;13、第二固定孔;14、第二盘线孔;15、螺丝柱;16、螺帽;1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1,接地柱1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2,承重顶2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3,承重顶2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4,承重顶2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5,接地柱1表面设有防滑纹6,接地柱1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7,接地柱1表面开设有卡槽8,卡槽8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9,第一固定半环9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第一固定孔10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11,第一固定半环9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12,第二固定半环12两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3内侧设有第二盘线孔14,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之间设有螺丝柱15,螺丝柱15螺纹连接有螺帽16,螺帽16底部设有垫片17。

本实施方案中:接地柱1底部为锥形底7,该接地装置插入大地时避免出现弯针的现象,锥形底7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便于操作者将接地柱1插入大地,达到避免装置损坏的目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操作者将接地线穿过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将接地线固定缠绕在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上,防止使用过程中接地线脱落,避免该装置不能工作,提高安全性能和实用性,卡槽8与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结构相匹配,将螺丝柱15穿过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中的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3,通过螺帽16和垫片17将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固定起来,有效的减少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松动的情况,增强该装置的安全系数,避免出现人员受伤,实用性强。

具体的,防滑纹6均匀凹陷分布于接地柱1外侧表面,接地柱1和承重顶2呈T字结构;防止该装置在大地中脱落。

具体的,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完全一致,且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与卡槽8结构相匹配;便于固定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

具体的,第一固定孔10直径尺寸和第二固定孔13直径固定尺寸完全一致,且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3与螺丝柱15结构相匹配;便于螺丝柱15插入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3,将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固定。

具体的,垫片17和螺帽16与螺丝柱15结构相匹配,且螺帽16外径尺寸为24mm;便于将螺帽16螺纹连接于螺丝柱15。

具体的,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完全一致,且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数量均为两个;便于将接地线固定缠绕住,防止脱落。

具体的,锥形底7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锥形底7底部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防止出现弯针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首先操作者将接地线穿过第一盘线孔11和第二盘线孔14,将接地线固定缠绕在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上,防止使用过程中接地线脱落,进一步的,卡槽8与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结构相匹配,将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放置卡槽8上,将螺丝柱15穿过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中的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3,通过螺帽16和垫片17将第一固定半环9和第二固定半环12固定起来,然后操作人员利用承重顶2将接地柱1通过锥形底7插入大地之中,此时第一支撑筋4和第二支撑筋5增强承重顶2的稳定性,防滑纹6防止该装置插入大地中脱落,进一步的,操作人员可通过荧光层3判断该接地装置的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8576.7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34412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H01R 4/66

专利分类号:H01R4/66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宋国涛

第一申请人:宋国涛

申请人地址:475200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邢口王寺寨村韩寨村前街79号

发明人:宋国涛;毕慧娟;于卫忠;金婷婷;秦勇;谢全领;吴明;王兰涛;郭从超

第一发明人:宋国涛

当前权利人:宋国涛

代理人:刘佳

代理机构:34157

代理机构编号: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论文和设计-宋国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