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要义唯物论视域探究
冯福军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次同时写入新党章。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可以总结概括出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要义就是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行动上以系统工程思想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上多举措体现大国担当。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要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全国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奠定的强大物质基础。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曾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盛行一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枯竭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道路已不适应新时代高质量“五位一体”发展要求,必须有力有效转型。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1“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3]1等重要观点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从唯物论角度研习和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背景及要义,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职责所在、价值所系、使命所指。
3)本文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以粮食为判据,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永川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状况进行复垦分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本研究的粮食仅包括稻谷、小麦、红苕、玉米和油菜籽,并非广义上的粮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食物(如肉、蛋、奶等)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再次,本文未对永川区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口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文化背景。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即在个体层面以性善论为基础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以“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之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则规范我们以“仁爱”之心对待环境,以“礼数”之明与环境友好相处,以人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认识境界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和合”精髓不做物极必反的破坏。
VE-1和世锐的推出,推动广汽本田产品阵营更加多元化,更助力广汽本田电动化战略迈出坚实的一步。VE-1基于Honda成熟紧凑型SUV平台开发,搭载永磁同步电机及53.6千瓦时三元锂电池包,工况续航里程为340公里,等速续航里程为430公里。世锐搭载1.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和国内首创G-MC无级变速机电耦合系统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配合12千瓦时电池组,可实现纯电驱动、增程及混合动力多种驱动模式。
(二)历史背景。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国。她的社会化大生产工业化改造实现较早,但伦敦的“雾都”称号伴随而来。发生于1952年的“伦敦大雾”事件,四千七百多人因浓雾引发呼吸道疾病而死。短短几个月后,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是人类历史上自食生态苦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惨痛教训。唯物论指出,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一切实践,均终将以失败告终,这是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决定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事物客观规律为前提。生态平衡原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任何生态破坏均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绝不能也绝不会走类似的弯路。
(三)理论背景。我党于1956年和1958年分别作出“绿化祖国”和“实行大地园林化”的重要决定;1991年进一步提出“绿化祖国,造福万代”科学决策;随后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进入新世纪,党更是提出了“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的重要论断;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对党的四代领导集体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
二、思想上牢固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一)认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性、艰巨性新形势,提升工作实效性、创新性。习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4]2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保护”观、“生态与文明”观、“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观等经典思想的科学内涵。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的,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改造世界。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类包含其中。这一整体中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保护和发展生态和促进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处的过程中亟待建立健全人类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习总书记也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5]2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论观点。充分认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多举措整合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创造性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其中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与经济建设并列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其他四个方面建设取得高质量与效益的考量及外延,是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一项具体的重大民生工程。习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北京市时指出,要以系统工程思想抓生态治理与建设,可概括为“三个原则”“两个遵循”及“两个制度”。
(三)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统一,互为影响。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具有对立和统一两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互为影响。经济建设必然需要广义上的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的投入。逐步降低物质资料损耗,提升劳动成果科技含量,增加商品附加值,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以此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本属于自然界一部分,处于生态链的顶端。一方面,其生产生活秩序均建立在生态环境基础之上,有赖于生态的支持和容纳。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优劣反作用于人类活动。超过生态自身具有的自净、自复能力而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逆性。北京沙尘暴发生至今已16年,仍未根治。影响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1/7;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迄今未能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为此而建的三北防护林治理面积达5000万亩,占国土面积近一半。按2015年北京市园林局介绍的国家财政每亩补贴400元,北京市级财政每亩补贴3000元的标准计算,支出总额数以亿计。[6]2巨额支出弥补不了生态破坏的损失,不得不承认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深刻教训。
三、实践上以系统工程思想抓生态文明建设
(二)“两山论”与“条件论”、“实现论”的提出。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2]2其在哈萨克斯访问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两山论”“条件论”及“实现论”正是提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基本范畴和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这一著名科学论断而得出的。这一论断,蕴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质量互变定律及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唯物论观点。“现象”就是指眼前的“金山银山”,是一时的经济增长与繁荣。本质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生态的破坏达到一定限度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个损失不是一时的经济增长可以弥补的,最终结果是得不偿失。我们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片面追去经济增长而枉顾生态保护,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当务之急是切实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意识以指导实践。
(一)严守“三个原则”
2.建立健全最严格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习总书记强调,“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应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责任保护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2〕5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对大量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繁化简后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并在全国推广的一个过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内外因的变化及相互间转化,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发展阶段,与之配套的理论需要创新,更有赖于基层环保工作者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及推动工作的恒心。我们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及时反馈“第一手资料”,为国家顶层设计建言献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取得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
2.常态治理与应急减排协调。矛盾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方式。矛盾的特殊性孕于其普遍性之中,没有脱离普遍性的“特殊矛盾”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常态治理是一科学谋划、多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是解决矛盾普遍性的重要抓手,具有管长久、保时效、重效率特点。应急减排是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重要行业在当前国情下做出的既兼顾眼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的历史地、具体地举措,是解决矛盾特殊性的有效途径。两者治理机制协调运行,保证了生态治理扎实效益。
为应对“黄金周”期间游客集中出游所导致的运营管理难度的增加及成本的上升,其间的协调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更多,包括其他旅游企业、金融业、知识产权部门等,较为复杂,企业协调机制的构建是必要的,企业协调机制内能解决的问题应快速处理,若企业协调机制运行规范高效,就会对旅游合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担负着多数企业间利益协调任务,为应对“黄金周”期间以及其他各类冲击所带来的运营管理成本上升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3.本地治污与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唯物论指出,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其中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切实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观念。全球生态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地球村”各地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本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放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规划。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落实到生态保护中,就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发展空间及资源为代价。取而代之的是尽可能地为他们修复好、维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区域联动推进,各方携手共建,方可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实效。
(二)牢记“两个遵循”
2.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开展用途管制和自然修复。唯物论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存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运动发展轨迹。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具体的实践,都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反之,起反作用。在生产、流通、消费的环节中加强资源用途管制,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生态修复中,遵循包括社会生态在内的自然生态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积极创造有利外因,促进其内部各矛盾要素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内因的质变中向生态修复要最终效果。
1.必须遵循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众所周知,从再生性角度划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类。水、天燃气、煤炭等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这些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换言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耗,但它们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可再生资源,例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也仅仅是指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可无限使用的资源。如果生态破坏程度超过其承受限度,则很可能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最根本的是切实节约资源,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三)坚持“两个制度”
1.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不以GDP马首是瞻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三次重要转变。第一次是党的八大指出的,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三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解决温饱到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先富带后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诸如此类的变化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生动缩影。不以GDP马首是瞻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就是新时代发展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央更提出,对生态环境破坏执行最严格的终生责任追究,突显其严肃的“底线思维”。
宋代王安石在《取材》中提出:“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制度”一词的首次规范释义。简言之,“制度”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1.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古汉语中,“标”,表面病征也;“本”,引发病征源头也。来源于中医术语的“标本兼治”深刻蕴含了方法论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各种矛盾中占支配地位。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次要矛盾发生转化,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导致事物发生质变,最终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即主要矛盾是亟待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度。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之路势在必行。
四、国际上多措并举体现大国担当
(一)中国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最初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意在倡导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积极推动世界生态治理与建设,参与国际联合治污治霾行动,防范全球温室效应等,都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勇担国际责任的生动实践。“中国声音”已在世界赢得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
试验温度分别为室温20 ℃、40 ℃以及55 ℃。在每种温度条件下,分别秤取(270±1)g,3种润滑油加入到3个烧杯中,在每个烧杯上做好记号。用不锈钢丝将试样悬挂在支架上,保证试样完全浸没在油中,且试样之间及与杯壁间不接触,试样表面无气泡。试验时间按照国家标准GB/T 1690-2010的要求,选取24 h的整倍数168 h,在试验时间达到后将试样取出,将试样表面残留液体完全擦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硬度(Hi)、体积(Vi)以及拉伸性能的测试,并将浸泡之后的O型密封圈放置待用。
在传统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收集、归类、编制和加工完成的,整体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较为复杂、烦琐,尤其是碰到企业经营额较大的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如今,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单据收集起来,统一由各个部门汇总到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再制作出记账凭证,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完善和检查,最后编制出精准的会计报表,这样一来,使得会计数据统一到一张非常直观的报表上,便于企业管理者以此为据,进行企业的管理决策,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二)中国承诺。控制PM2.5,执行国际标准,对于当下中国,习总书记指出,这确实是逾越了我们现所处发展阶段。但是,这是国内国际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密切回应,做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的“中国承诺”。[7]5
(三)中国方案。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8]6美丽中国是既是对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总概括,也为国际提供了在一个生态环境基础较为薄弱、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的国度如何又好又快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范式,这中国方案的鲜活实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答学生问[R].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2013.
[2]习近平.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讲话[R].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习近平.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讲话[R].人民网,2015.
[5]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谈话要点[R].人民网,2015.
[6]揭秘北京13年最强沙尘暴:牧民称罪魁祸首是养羊[N].京华时报,2015-05-05.
[7]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R].新华网,2014.
[8]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当年度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作的主旨演讲[R].新华网,2014.
中图分类号: NO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07-0212-03
作者简介: 冯福军(1987-),男,江苏宝应人,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标签:新时代论文; 生态文明思想论文; 要义论文;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