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苯乙烷论文_王智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苯乙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烷,环氧,苯乙烯,催化剂,层状,甲酰胺,多相。

环氧苯乙烷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利[1](2018)在《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苯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香料、化妆品、制药等精细化工的各个领域,因此环氧苯乙烷的制备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对苯乙烯环氧化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氧化剂为研究对象的氧化体系的研究,二是以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的催化体系的研究,其中又以对催化体系的研究较多。目前为止,苯乙烯环氧化采用的氧化方法主要有卤醇环氧化法、无机酸盐环氧化法、有机过氧酸环氧化法、烷基过氧化氢环氧化法、过氧化氢环氧化法、空气或氧气环氧化法等,这几种方法均可用于工业实际生产。而苯乙烯环氧化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剂等。本文先后采用了过渡金属赖氨酸Salen配合物催化剂、介孔分子筛MCM-41负载NiO纳米粒子催化剂和超薄多孔NiO纳米片催化剂作为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剂,且这几种催化剂都达到了很好的催化效果。同时采用各种表征手段(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等)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晶体特征以及质构特征等进行了说明,并探讨这些特征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过渡金属赖氨酸Salen配合物催化剂,相对于其他以丙胺或APTES来提供胺基制备而成的过渡金属Salen配合物催化剂对苯乙烯环氧化展示出更优越的催化活性,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1.51%,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91.99%。(2)NiO纳米粒子的负载并没有改变载体MCM-41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其六方孔道结构得以保留。其中6Ni-MCM-41展示出较单纯NiO纳米粒子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分别为90.38%和91.17%,这得益于载体MCM-41对NiO纳米粒子的分散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3)所制备的超薄多孔NiO纳米片样品结晶性良好,150°C的水热温度有利于NiO晶体(111)晶面的生长,较高的焙烧温度也有利于NiO晶体(111)晶面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8)

杨林[2](2017)在《金属氧化物—氯化季铵盐催化剂催化氧化苯乙烯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工作探索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金属氧化物-季铵盐催化剂上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的反应。这种方法具有催化剂无需制备、未引进第叁方溶剂、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等优点。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NiO和V2O5对目标产物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NiO和V2O5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首先研究了 NiO-氯化季铵盐-KCl组成的催化剂上,苯乙烯与TBHP的氧化反应。本研究工作系统地考察了氯化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体系的比例及其用量、苯乙烯与TBHP的摩尔比、TBHP的注入速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及其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得到87.9%的苯乙烯转化率以及68.6%的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主要副产物为苯甲醛和聚苯乙烯。其次本研究工作探讨了以V205-氯化季铵盐-KC1为催化剂、TBHP为氧化剂、苯乙烯为原料合成环氧苯乙烷的反应。研究了氯化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氧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最佳反应条件下,可得到86.4%的苯乙烯转化率及56.3%的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主要副产物为苯甲醛和聚苯乙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0)

朱利娟,胡蝶,储亚琴,臧嘉,余涛[3](2017)在《多酶偶联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S)-环氧苯乙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有机两相中将羰基还原酶SyS1、葡萄糖1-脱氢酶SyGDH和卤代醇脱卤酶CSyHheC偶联催化α-溴代苯乙酮以高效制备(S)-环氧苯乙烷(SO)。第1步反应催化α-溴代苯乙酮不对称还原为(S)-2-溴-1-苯基乙醇((S)-BPE)及NADPH的原位再生,其优化的反应条件:100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 H 8.0)/正己烷(V∶V=4∶6)、40 mmol/Lα-溴代苯乙酮、80 mmol/LD-葡萄糖、0.2 mmol/L NADP+和70 mg/m L E.coli/Sygdh-Sys1湿菌体(共表达SyGDH和SyS1),终体积1.0 m L,35℃反应8 h。第2步反应催化(S)-BPE脱卤闭环为(S)-SO,其反应条件: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磷酸钾缓冲液(p H 8.0)和0.3 U SyHheC,终体积2.0 m L,35℃反应30 min。通过连续2步酶催化反应,终产物(S)-SO的摩尔产率为99%、对映体过量值>99%。(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于丽颖,吉惠杰,郑凤梅[4](2016)在《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苯乙烯和过氧化氢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研究。考察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等因素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30%过氧化氢)∶n(苯乙烯)=2∶1,甲酰胺25 m 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16.1%。用过氧化氢氧化,绿色环保,环境友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钟伟强,梁向晖,黄精美[5](2016)在《环氧苯乙烷的水相电化学还原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效、绿色环保为目标,开展了"探索性实验"项目——环氧苯乙烷水相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采用微量化反应,水为溶剂,以Zn-Zn为电极体系,电子作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利用现场制备的具有叁维空间结构的纳米锌,将环氧苯乙烷还原成苯乙烯目标产物。通过气相色谱、1 H NMR和13 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验证,产率达到95%。将该科研成果引入本科生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接触科学前沿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6年01期)

王兵[6](2015)在《苯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制备与环氧苯乙烷生产过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苯乙烷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作为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香料等有机合成。以苯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苯乙烷,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卤醇法,但该工艺物耗和能耗都较高,且环境污染严重,亟待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改进。以双氧水为氧源,氧化苯乙烯制取环氧苯乙烷,将形成环境友好的绿色工艺。过氧化氢氧化苯乙烯催化体系开发的关键是解决反应物不互溶所导致的水-油两相界面传质问题。本文开展了苯乙烯双氧水生产环氧苯乙烷催化剂开发与工艺设计工作。以1-丙基叁乙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氯离子液体为原料,对介孔MCM-41分子筛进行表面有机功能化改性,使MCM-41表面嫁接上一层咪唑阳离子基团。将Keggin结构磷钼酸固载到改性后的MCM-41表面,制备出负载型PMo/ILMCM-41催化剂,两种无机材料通过有机的结构相连。XRD、N2-吸附脱附和TEM的表征结果说明:PMo/ILMCM-41保持了良好的六方相介孔结构;FT-IR表征结果说明:PMo/ILMCM-41具有咪唑阳离子结构和Keggin型磷钼杂多阴离子结构。使得该催化剂同时具有亲水-亲油的性质,在反应过程中能够同时吸附油相中的苯乙烯和水相中的双氧水,有效加强水-油两相界面传质。以H202为氧化剂,将PMo/ILMCM-41用于苯乙烯选择氧化制环氧苯乙烷。PMo/ILMCM-41催化剂最佳负载量为30wt.%,控制反应温度在50℃,H2O2/苯乙烯摩尔比为1.2的条件下,维持反应时间3h,苯乙烯转化率可达95.4%,环氧苯乙烷选择性可达90.2%。PMo/ILMCM-41催化剂经离心分离并干燥处理后,可重复使用至少6次,而保持对苯乙烯的环氧化性能没有降低。提出优势互补的反应器网络综合可得区-超级结构法,即先在关键反应物和目标产物浓度区域构建初始配置,进而在完备可行结构空间高效寻优的策略,并成功运用于环氧苯乙烷反应体系。推导了反应段二维传递模型,并以其为基本单元构建了反应网络状态空间超级结构,实现了传递与反应的同步优化。采用Crank-Nicholson隐式差分法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得到非线性优化模型。通过可得区与理想反应器超级结构法两步系统预分析确定基本单元数量与连接类型,提供求解初值与变量边界,大大降低了模型求解复杂度。优化结果为20根半径为0.1m,长度为3.6m的反应管所组成并行反应器网络。此时,环氧苯乙烷的出口浓度为3.396mo1·一,从而为后续子系统工艺设计提供了决策支持。提出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改进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AMD),确定分离过程和质量/能量分离剂,即对原问题实行预筛分-分步求解策略,避免出现组合爆炸问题,并成功运用于环氧苯乙烷-苯乙醛物系分离的萃取剂/挟带剂筛选。根据选择性和溶解性等特性需求,预先选定某些基团组件,基于局部溶液理论的UNIFAC法作为预测依据,按照价键组合规则构造满足条件的候选物质分子,通过预测-验证-改进的策略,筛选出满足需要并具备特定功能的物质分子。进而预测苯乙醛-环氧苯乙烷物系固液平衡关系,并结合实验证明了深冷结晶分离的可行性,从而为后续环氧苯乙烷提纯工艺设计提供了热力学依据。通过工艺流程模拟与全装置换热网络综合实现1800t·a-1环氧苯乙烷中试生产装置概念设计。整个工艺流程分为四部分:反应、倾析、有机相分离和环氧苯乙烷提纯。依据反应器网络综合模型结果,实现反应系统优化设计与选型。通过倾析器过程与设备参数灵敏度分析,确定其最佳操作温度为35℃。对比发现有机相顺序分离序列能耗小于逆序流程分离能耗。提出减压精馏、深冷结晶及二者结合工艺提纯环氧苯乙烷,得到环氧苯乙烷纯度为99.8%,产品回收率在95%以上,分析比较所提工艺分离费用,可得结晶-减压工艺更具优势。基于夹点技术与数学规划法实现全装置热集成研究,生产所需冷公用工程量减少24.0%,热公用工程量减少46.8%。工艺经济数据表明:中试装置经放大后将在实际生产中带来显着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3-30)

高晓红,冯辉霞[7](2014)在《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苯乙烯环氧化制取环氧苯乙烷的几种催化体系,重点叙述了Mn、Ag、Ti、Co、Fe等负载型催化剂,同时介绍了具有巨大潜力的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张丽宏,胡晨晖,张俊峰,程立媛,侯文华[8](2014)在《铁掺杂HTiNbO_5纳米片及其催化环氧苯乙烷醇解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先将层状HTiNbO5用四丁基氢氧化铵层离成单层纳米片,然后与铁溶胶重组,最后在不同温度(200~500℃)下焙烧,得到了一系列铁掺杂的HTiNbO5纳米片。研究结果表明,铁溶胶掺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酸性,所得催化剂在环氧苯乙烷的醇解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效果。其中,水解时间为1 h的铁溶胶与HTiNbO5纳米片重组且在400℃下焙烧后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优于未掺杂和Fe3+直接絮凝的HTiNbO5纳米片。(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荣媛,李海明,邰燕芳[9](2013)在《环氧苯乙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水滑石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的过程。主要考察了催化剂、氧化剂、溶剂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当以水滑石0.1g为催化剂,过氧化氢2.4mL为氧化剂,乙腈和苯的混合液为溶剂,反应温度为60℃时,苯乙烯转化率为95.0%,环氧苯乙烷的收率为89.0%。(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丽宏[10](2013)在《HTiNbO_5纳米片的改性及其光降解和环氧苯乙烷醇解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新型高级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耗能少和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备受重视。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是解决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可以生成特定的氨解、醇解和水解等产物。这些物质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对于传统的均相酸催化剂,该反应存在催化剂与产物难分离和目标产物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开发非均相高效酸催化剂和提高产物选择性的意义明显。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层状HTiNbO5是由TiO6和NbO6八面体交替组成的,禁带宽度为2.9eV,具有潜在的光催化应用前景。此外,层状HTiNbO5层离带负电的纳米片可以与特定的阳离子重组,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这有利于传统的非均相催化反应。本文以HTiNbO5及其纳米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非金属和金属掺杂,制备了可见光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温和条件下催化环氧苯乙烷开环反应的新型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SEM和TEM)、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UV-DRS)、电子能谱(XPS)、吡啶吸附红外、酸量测定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对可能的光催化和开环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一)将层状HTiNbO5用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层离后,再用酸絮凝成HTiNbO5纳米片,最后与硫脲在400 ℃下焙烧,成功制备了 S掺杂HTiNbO5纳米片。与原始HTiNbO5和HTiNbO5纳米片相比,S掺杂HTiNbO5纳米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明显的可见光吸收。以罗丹明B为降解物,评价了该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HTiNbO5纳米片和S掺杂的HTiNbO5纳米片都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和很快的可见光降解速率。然而,对于罗丹明B的矿化,S掺杂HTiNbO5纳米片可以达到41%,而HTiNbO5纳米片几乎为零,这说明S掺杂能有效改善改善纳米片的光催化效果。HTiNbO5纳米片光催化降解主要是染料敏化降解机理,而S掺杂HTiNbO5纳米片则存在光催化降解和敏化降解两种机理。(二)将层状HTiNbO5用TBAOH层离成悬浮的纳米片后,与铁溶胶絮凝重组得到了铁掺杂HTiNbO5纳米片,在不同温度下焙烧(200~500 ℃),得到一系列氧化铁和纳米片的复合型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环氧苯乙烷与醇的开环反应(醇解)。与未掺杂的HTiNbO5纳米片相比,铁掺杂样品在各种醇解反应中都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此外,比较了水解时间为1h、24 h和48 h的铁溶胶分别与纳米片絮凝的复合型催化剂的催化醇解效果,1h水解制备的铁溶胶与纳米片絮凝后在400 ℃下焙烧催化效果最好。(叁)将层状HTiNbO5用TBAOH层离成悬浮的纳米片后,与水解时间为1 h的铁溶胶絮凝重组得到了铁掺杂HTiNbO5纳米片。最后,与硫脲混合焙烧,成功制备了硫和铁共掺杂HTiNbO5纳米片。该催化剂在室温下即可有效催化环氧苯乙烷的醇解反应。与单掺杂的纳米片相比,共掺杂的纳米片在室温下催化环氧苯乙烷与甲醇反应1 h后的产率高达99%。而且重复使用3次仍然能达到很高的产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11-26)

环氧苯乙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工作探索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金属氧化物-季铵盐催化剂上氧化苯乙烯合成环氧苯乙烷的反应。这种方法具有催化剂无需制备、未引进第叁方溶剂、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等优点。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NiO和V2O5对目标产物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NiO和V2O5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首先研究了 NiO-氯化季铵盐-KCl组成的催化剂上,苯乙烯与TBHP的氧化反应。本研究工作系统地考察了氯化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体系的比例及其用量、苯乙烯与TBHP的摩尔比、TBHP的注入速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苯乙烯的转化率及其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得到87.9%的苯乙烯转化率以及68.6%的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主要副产物为苯甲醛和聚苯乙烯。其次本研究工作探讨了以V205-氯化季铵盐-KC1为催化剂、TBHP为氧化剂、苯乙烯为原料合成环氧苯乙烷的反应。研究了氯化季铵盐的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氧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最佳反应条件下,可得到86.4%的苯乙烯转化率及56.3%的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主要副产物为苯甲醛和聚苯乙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苯乙烷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智利.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催化剂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杨林.金属氧化物—氯化季铵盐催化剂催化氧化苯乙烯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朱利娟,胡蝶,储亚琴,臧嘉,余涛.多酶偶联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S)-环氧苯乙烷[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4].于丽颖,吉惠杰,郑凤梅.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的合成研究[J].广州化工.2016

[5].钟伟强,梁向晖,黄精美.环氧苯乙烷的水相电化学还原反应[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6].王兵.苯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制备与环氧苯乙烷生产过程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高晓红,冯辉霞.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4

[8].张丽宏,胡晨晖,张俊峰,程立媛,侯文华.铁掺杂HTiNbO_5纳米片及其催化环氧苯乙烷醇解的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4

[9].荣媛,李海明,邰燕芳.环氧苯乙烷的合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张丽宏.HTiNbO_5纳米片的改性及其光降解和环氧苯乙烷醇解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环氧苯乙烷...反应物苯乙烯和产物1(苯甲醛)及产物2(1...GNPs-P-AIL中纳米金粒子的粒径分布一22氧气通入速率对环氧苯乙烷选...一6氧气通入速率对环氧苯乙烷选择...一18反应温度对环氧苯乙烷选择性...

标签:;  ;  ;  ;  ;  ;  ;  

环氧苯乙烷论文_王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