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涮烤装置,其包括涮煮容器、煎烤容器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涮煮容器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可同时使用;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于所述煎烤容器;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可盖于所述涮煮容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用于涮煮食物的涮煮容器、可用于煎烤食物的煎烤容器以及可用于置放所述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所述涮煮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可同时使用;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于所述煎烤容器,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可盖于所述涮煮容器。
设计方案
1.一种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用于涮煮食物的涮煮容器、可用于煎烤食物的煎烤容器以及可用于置放所述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所述涮煮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可同时使用;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于所述煎烤容器,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可盖于所述涮煮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铰接,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叠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包括横向设置的或者纵向设置的铰接轴,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包括设在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座包括设在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铰接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底座具有伸入所述滑动槽内的铰接轴,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槽与铰接轴铰接配合,使得在叠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浮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具有用于使二者支撑在一夹角或至平放状态的卡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阻挡销、设于另一个的插孔或插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阻挡销插入所述插孔或插槽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销通过弹性件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或者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通过弹性件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所述插孔或插槽设置于所述联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支撑在一夹角或呈平放状态的卡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卡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卡部,所述铰接轴在所述滑动槽内可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无法继续相对转动,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不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自由相对转动直至放平。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90°小于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介于95°至11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0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提手,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提手兼作支脚使用以支撑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一体式或者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或者,所述提手为相对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可伸缩的或者可摆动的提手以使得所述提手的支撑高度可调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涮煮容器内分体式或者一体式的设有隔板,所述涮煮容器内部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底部具有加热装置;或者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具有加热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和与所述发热管连接的发热管电插座,所述发热管嵌设在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所述发热管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或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和与所述发热盘连接的发热盘电插座,所述发热盘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所述发热盘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磁加热装置,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具有由磁感应材质制成的与所述加热装置配合的磁感应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表面的面板以及设于面板下方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具有加热装置,所述煎烤容器上的加热装置、所述涮煮容器上的加热装置为独立控制的加热装置;或者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具有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加热装置为独立控制的加热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至少部分为隔热或阻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有隔热或阻热层。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塑料底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胶木底座。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温度提示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一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或者,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相邻或者有间距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所述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每种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均能够实现初始色与有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或者,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至少两种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色变涂层的变色温度范围为50~85℃。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的初始色为无色。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刮伤的防刮层。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有用于增加显色对比性的背景图层。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图案结构,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在变色时呈现出预定的图案。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表面设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采用三氧化二铝透明的涂层。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采用透明保温材质的保温层。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提示装置为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拆或者不可拆的设置于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或螺纹配合。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热敏陶瓷涂层。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热敏电阻;或者,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温度传感器。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防粘锅涂层。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捷式涮烤装置还包括用于吸走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吸油烟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侧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油烟装置从所述通气孔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装置位于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上方,所述吸油烟装置从上方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装置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过滤油烟或水汽或雾气气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为水溶解型和\/或电吸附型过滤结构;或者所述吸油烟装置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冷凝所述油烟或水汽或雾气气的冷凝结构。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涮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设有传导容器,所述涮煮容器可置于所述传导容器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式涮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打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野外或者室内进行烧烤、火锅等新的饮食方式。
现有的可以同时烧烤、火锅的涮烤装置,烤盘和火锅锅体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使用时在涮烤装置的一边进行煎烤、烧烤,另一边进行蒸煮、火锅等。
上述结构导致涮烤装置整体体积庞大,不便收放,功能有限;并且当人们想单独吃烧烤或者单独蒸煮食物时,造成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便捷式涮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便捷式涮烤装置,包括可用于涮煮食物的涮煮容器、可用于煎烤食物的煎烤容器以及可用于置放所述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所述涮煮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固定的或者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可同时使用;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于所述煎烤容器上,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可盖于所述涮煮容器上。
作为优选,该便捷式涮烤装置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之一可单独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可取放的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煎烤容器不可取放的置于所述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均不可取放的置于所述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有如煎烤容器等传导容器,所述涮煮容器可置于至少一个煎烤容器上使得所述便捷式涮烤装置通过该传导容器传导热量给所述涮煮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铰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叠合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包括横向设置的或者纵向设置的铰接轴,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轴一体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轴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一侧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座一侧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铰接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一侧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底座具有向外凸设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兼作叠合状态下所述底座的提手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二者过度向至少一个方向旋转的阻挡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所述第一底座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底座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抵接部,所述第一底座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第一底座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和设于第二底座的抵接部,所述第一底座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时,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和设于第二底座的抵接部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在叠合状态下相互固定的锁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的插槽、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和\/或第一底座的插入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使二者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的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和\/或第一底座的卡入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卡入部卡入所述卡槽使二者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卡环、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或第一底座的卡凸,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叠合后通过翻转所述卡环使卡凸伸入所述卡环使二者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卡钩、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或第一底座的卡凸,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叠合后通过翻转所述卡钩使卡凸与所述卡环卡接使二者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卡凸兼作所述底座的提手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伸入所述滑动槽内的铰接轴,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槽与铰接轴铰接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浮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支撑在一夹角或呈平放状态的卡位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阻挡销、设于另一个的插孔或插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阻挡销插入所述插孔或插槽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销通过弹性件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或者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通过弹性件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所述插孔或插槽设置于所述联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卡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卡部,所述铰接轴在所述滑动槽内可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无法继续相对转动,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不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自由相对转动直至放平。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大于90°小于120°。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介于95°至110°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为10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提手,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提手兼作支脚以支撑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一体式或者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可抽拉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可抽拉至收纳于所述第二底座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座可抽拉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座可抽拉至收纳于所述第一底座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抽拉口,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抽拉部,抽拉所述抽拉部使所述第二底座进入所述抽拉口或从所述抽拉口拉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抽拉口,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抽拉部,抽拉所述抽拉部使所述第一底座进入所述抽拉口或从所述抽拉口拉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或者所述第二底座侧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抽拉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或者所述第二底座侧壁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抽拉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脱离的防脱离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伸入所述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的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伸入所述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的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阻挡凸起,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与所述阻挡凸起配合的凸起部,所述阻挡凸起位于所述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上。
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阻挡凸起,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与所述阻挡凸起配合的凸起部,所述阻挡凸起位于所述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设有容置槽,所述涮煮容器或所述煎烤容器置于所述容置槽时其底面处于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座设有容置槽,所述涮煮容器或所述煎烤容器置于所述容置槽时其底面处于容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底面设有支脚。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为阻热或隔热支脚。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底部设有防滑部或缓冲部。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底部设有胶垫,所述胶垫具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设有用于使所述支脚伸入以阻止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移动的支脚槽。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底面设有漏油孔,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设有接油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装置为一体式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接油槽。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装置为可取放的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接油盒。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盒开口位于所述漏油孔下方,所述漏油孔滴下来的油直接落入所述接油盒。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侧部设有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为阻热或隔热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为塑料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为塑料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提手设有在使用时用于防止或用于阻止手脱离提手的防手脱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防手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提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或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为设于所述提手边缘的凸缘。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内部设有分体式或者一体式的隔板,所述涮煮容器内部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区。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两个区为相互独立的、相互不连通的区。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设有透明或不透明的盖体,所述盖体设置或不设置气孔,所述盖体设置或不设置抓手。
作为优选,所述抓手设有阻热或隔热部。
作为优选,所述抓手设有塑料材质的阻热或隔热部。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或者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有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和与所述发热管连接的发热管电插座,所述发热管嵌设在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所述发热管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或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和与所述发热盘连接的发热盘电插座,所述发热盘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所述发热盘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磁加热装置,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具有由磁感应材质制成的与所述加热装置配合的磁感应部。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表面的面板以及设于面板下方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加热控制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微控制单元、桥式整流电路以及主加热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煎烤容器上的加热装置、所述涮煮容器上的加热装置为独立控制的加热装置;或者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底座上的加热装置为独立控制的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设有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隔热或阻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有隔热或阻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管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10mm。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管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20mm。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管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为25-30mm。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管下方设有隔热盘盖,所述隔热盘盖与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3mm。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10mm。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为15-25mm。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设有散热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侧面多个散热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孔为圆孔或长孔。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孔设有用于将热气导向的导向部。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通过螺钉与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盘盖与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塑料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胶木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温度提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一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或者,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相邻或者有间距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所述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每种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均能够实现初始色与有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或者,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至少两种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
作为优选,所述热致色变涂层的变色温度范围为50~85℃。
作为优选,所述热致色变涂层的变色温度范围为60~80℃。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的初始色为无色。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刮伤的防刮层。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有用于增加显色对比性的背景图层。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图案结构,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在变色时呈现出预定的图案。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表面设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采用三氧化二铝透明的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采用透明保温材质的保温层。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提示装置为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拆或者不可拆的设置于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或螺纹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热敏陶瓷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热敏电阻;或者,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防粘锅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便捷式涮烤装置还包括用于吸走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吸油烟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侧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油烟装置从所述通气孔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
作为优选,所述吸油烟装置位于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上方,所述吸油烟装置从上方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
作为优选,所述吸油烟装置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过滤油烟或水汽或雾气气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为水溶解型和\/或电吸附型过滤结构;或者所述吸油烟装置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冷凝所述油烟或水汽或雾气气的冷凝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设有用于将油引导至所述漏油孔的导油部。
作为优选,所述导油部为设于所述煎烤容器内的一条或多条导油槽。
作为优选,所述导油部为环绕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边缘设置的环形槽或半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或半环形槽延伸至所述漏油孔处。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形成高度逐渐变化的坡面,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坡面高度较低的位置,所述坡面形成所述导油部。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自边缘向中心高度逐渐降低,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煎烤容器底部中心;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自边缘向中心高度逐渐升高,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外壁位于所述漏油孔周围设于一圈凸缘。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装置具有与所述漏油孔插接的插接管道,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外壁位于所述漏油孔周围设有插入所述插接管道内的插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一端设有电源插头、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发热管电插座适配的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内设有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插头电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电插头的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插头设有旋钮式或按键式或触摸式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与所述温控电路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均可置放所述涮煮容器使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均可置放所述煎烤容器使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该便捷式涮烤装置可具有多种功能,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同时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涮煮容器单独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煎烤容器单独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呈叠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涮煮容器的底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煎烤容器的底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同时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涮煮容器和煎烤容器同时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取下涮煮容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明,当一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具有”或者“设于”或者“置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可以是一体结构亦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可以是一体连接亦可以是分体式连接。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如无相反教导,当一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具有”或者“设于”或者“置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两组件相互之间可视为另一组件的组成部分。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高”“低”“横向”“竖向”以及类似表述是以产品正常放置使用状态为参照,亦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以上个数。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横向”“竖向”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
参见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便捷式涮烤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可用于涮煮食物的涮煮容器1、一个可用于煎烤食物的煎烤容器2以及一个可用于置放所述涮煮容器和所述煎烤容器的底座3。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31和第二底座32,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活动的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为可拆卸的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为不可拆的连接。
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后可同时使用,在叠合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至少其中之一可单独使用;并且,在叠合状态下,所述煎烤容器单独使用时,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于所述煎烤容器以作为所述煎烤容器的盖体使用,或者所述涮煮容器单独使用时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可可盖于所述涮煮容器以作为所述涮煮容器的盖体使用。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底座31与所述第二底座32被配置为:所述涮煮容器1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一底座31,所述煎烤容器2可取放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32;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转动使得二者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涮煮容器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煎烤容器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后可同时使用。参见图3,取下所述煎烤容器2后,将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活动而呈叠合状态时,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可置于所述第一底座而单独使用。参见图4,取下所述涮煮容器1后,将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活动而呈叠合状态时,所述煎烤容器可置于所述第二底座而单独使用。参见图5和图6,取下所述涮煮容器1后,将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时,所述煎烤容器单独使用时,所述第一底座可盖住所述煎烤容器以作为所述煎烤容器的盖体使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设置为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第二底座作为所述涮煮容器的盖体使用。
参见图1和2,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横向设置的铰接轴33铰接,使得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可相对上下翻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通过纵向或竖向设置的铰接轴铰接,这种结构下,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相对呈扇形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还可采用球形铰接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连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球形或类球形(如球体部分表面为平面的)结构,所述第二底座和\/或所述第一底座对应的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用于容置球形或类球形结构的容置槽,使得球形或类球形结构可以在容置槽内至少呈一定角度的旋转,进而达到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活动而呈展开状态或呈叠合状态的目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呈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以插接或卡接配合,需要将二者变化为呈叠合状态时,拆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将二者叠合。
铰接轴33优选为金属或塑料材质的圆柱体结构,其相对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独立的可相对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拆卸或不可拆的部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置与铰接轴33适配的轴孔或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铰接轴33亦可一体式的连接于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而在第二底座或第一底座设置与铰接轴33适配的轴孔或槽。
参见图1至4,所述第一底座一侧具有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二底座一侧具有第二连接部321,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铰接轴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321为两个有间距的竖向设置的凸片或凸块,第一连接部311为伸入两个凸片或凸块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凸片或凸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凸设于第一底座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外凸设于第二底座一侧表面,叠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可兼作所述底座的提手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为第一连接部311为两个有间距的竖向设置的凸片或凸块,第二连接部321为伸入两个凸片或凸块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凸片或凸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为第二连接部321为一个的竖向设置的凸片或凸块,第一连接部311为位于第二连接部321上的凸片或凸块一侧的凸片或凸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二者过度转动的阻挡结构。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和图9,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本体一侧的抵接部34,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至至少一个极限位置也即呈展开状态或叠合状态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底座表面相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结构亦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第二底座相抵;或者,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和设于第二底座的抵接部,所述第一底座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至极限位置也即呈展开状态时,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抵接部和设于第二底座的抵接部相抵。
参见图1、图4和图9,抵接部为片状或板状结构,其用于抵接第二底座表面的抵接端厚于其他部位用于增加该端强度,并且使得该端形成一个较大的抵接面用于增加与第二底座表面的接触范围。为进一步加强抵接部的强度,可以在抵接部的一侧例如下表面设置加强筋条。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挡结构可为设置在第一底座的第一连接部上、或者设置在铰接轴33上,抵接部34结构形式可以是呈180°或呈其他合适角度的两个面或者为凸块形式。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在展开或叠合状态下相互固定的锁定结构,此处相互固定是指二者之间通过锁定结构形成一定的定位以防止二者可轻易的相对大幅度的活动而影响整体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的插槽35、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和\/或第一底座的插入部36,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使二者定位,插入部36为呈片状的插片式结构,当然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柱状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的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和\/或第一底座的卡入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所述卡入部卡入所述卡槽使二者定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结构亦可为磁吸结构。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上设置磁体,在第二底座和\/或第一底座上对应位置设置可以被磁体吸附的诸如铁等磁吸性物质(亦包括磁体),在叠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通过磁体和磁吸性物质吸附而定位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结构亦可为吸盘结构、扳扣结构,能实现在叠合状态下相互固定的目的即可。
参见图2和图3,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卡环37、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或第一底座的卡凸38,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叠合后通过翻转所述卡环使卡凸伸入所述卡环使二者定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卡钩、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或第一底座的卡凸,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叠合后通过翻转所述卡钩使卡凸与所述卡环卡接使二者定位。
图2和图3中,卡环37为一由两个竖向连接部和一个连接在两个竖向连接部顶端之间的横向连接部组成的、一体成型的“Π”形结构,两个竖向连接的底端内侧设置凸起轴,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对应位置设置用于使凸起轴伸入的安装槽,卡环37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通过凸起轴和安装槽配合实现铰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环37亦可为“Λ”形、倒“U”形等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环37上亦可设置安装槽、在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对应位置设置用于伸入安装槽的凸起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环37亦可为“口”形、“O”形等形状,卡环37一侧连接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配合的铰接轴或铰接孔。
为更好的使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定位,防止卡环在不受外力或受极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轻易的脱离卡凸,参见图1,在卡凸表面设置卡凸凸起381,卡环对应位置设置卡环凹槽,卡环套至卡凸上后卡凸凸起卡入卡环凹槽;或者,在卡凸表面设置卡凸凸起,卡环套至卡凸上后卡凸凸起卡在卡环外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在卡环表面设置卡环凸起,卡凸对应位置设置卡凸凹槽,卡环套至卡凸上后卡环凸起381卡入卡凸凹槽;或者,在卡环内表面和\/或卡凸外表面设置塑胶或硅胶或橡胶垫以增加二者配合时的摩擦力;或者,将卡环内表面和\/或卡凸外表面设置成摩擦力较大的面,如磨砂面、表面设置多个凸点,等等;或者,将卡环和卡凸之一设置成磁体结构或带磁体的结构或、另一个设置成可以被磁体吸附的磁吸性结构或带可以被磁体吸附的磁吸性物质的结构。
参见图10,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以通过一连接件331连接,该连接件一端与第二底座一体式或分体式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底座铰接,并且第一底座设有可供该连接件滑动一定距离的滑动槽332,该连接件在滑动槽内滑动时,铰接轴亦在滑动槽内滑动,在展开状态下,该连接件插接在滑动槽内,需要将二者变化为呈叠合状态时,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拉开使连接件向滑动槽332外移动,待连接件移出或绝大多数移出滑动槽332时,第一底座相对第二底座翻转后将二者叠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动槽亦可设置在连接件上。
参见图1,卡凸凸起381为长条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为点状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在卡凸或者在卡环上设有便于使卡环脱离卡凸的操作结构。
参见图1,在卡凸表面位于卡环内侧设有便于手指伸入的缺槽382,卡环套至卡凸上后,需要将卡环脱离卡凸时,手指伸入缺槽382,往外掰开卡环即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卡环表面设置缺槽,或者设置凸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将卡环表面设置成高于其内侧的卡凸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凸兼作所述底座的提手使用。为更好的使用,所述卡凸的端部设置便于手指伸入的伸入槽383,伸入槽383设置或不设置与手指形状大致吻合的手指放置部。
参见图1至图10,所述第二底座设有容置槽39,所述煎烤容器置于所述容置槽时其底面处于容置槽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所述第一底座设有容置槽39,所述涮煮容器1置于所述容置槽时其底面处于容置槽内。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隔热或阻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有隔热或阻热层。参见图1至图10,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为质轻、绝缘的塑料底座如胶木,所述涮煮容器1、煎烤容器2均包括一个底部和围设在底部周围且高于底部上表面的围边,涮煮容器1的围边高度高于煎烤容器2的围边,二者整体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当然,形状亦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形状等或其他异形形状。围边的顶部边缘设置一圈外缘以增加整体强度,所述涮煮容器1、煎烤容器2的材质优选为钢质、铁质、铝质合金质、等热传导性好的材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材质还可为陶瓷、石质,如麦饭石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增加金属质感或增加耐用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外侧可包覆有金属包覆层。
参见图7和图8,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两侧设有提手4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侧部亦可以设置成提手状。
所述煎烤容器的底面设有四个支脚42,所述第二底座对应位置设有用于使所述支脚伸入以防止所述煎烤容器移动或者至少可以防止二者大幅移动的支脚槽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涮煮容器底面设有四个支脚42,所述第一底座对应位置设有用于使所述支脚伸入以防止所述涮煮容器移动或者至少可以防止二者大幅移动的支脚槽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可设有支脚,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支撑于所述支脚,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可设置容置支脚的支脚槽。
所述提手为阻热或隔热提手,优选所述提手为塑料提手,所述提手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所述支脚为阻热或隔热支脚,所述支脚底部设有防滑部或缓冲部,优选所述支脚底部设有胶垫,所述胶垫具有防滑纹。
所述提手设有用于防止或用于阻止手脱离提手的防手脱结构(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所述防手脱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提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凹槽或凸起,使用时,手指按在或握在凹槽或凸起位置以防止滑脱。其中所述凸起可以为设于所述提手边缘的凸缘。
所述煎烤容器底面设有漏油孔44,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设有接油装置。
参见图6,所述接油装置为一体式设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接油槽4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油装置为可取放的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的接油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油装置具有与所述漏油孔插接的插接管道,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外壁位于所述漏油孔周围设有插入所述插接管道内的插接部。
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设有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至图10,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47和与所述发热管连接的发热管电插座48,所述发热管嵌设在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设有用于嵌设所述发热管的嵌槽491,所述发热管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所述发热管电插座具有一插口481,插口内设有引出端482,引出端482可以为插柱和\/或插孔形式,所述第一底座和\/或第二底座设有容置所述发热管电插座的置放槽。所述底座设有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
所述发热管下方可以设置或不设置隔热盘盖483。不设置隔热盘盖时,所述发热管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10mm,如10-20mm、20-30mm、25-35mm,优选为25mm。设置隔热盘盖时,所述隔热盘盖与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可通过螺钉或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为便于散热,所述隔热盘盖设有散热通孔,所述隔热盘盖与位于其周围相对的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3mm,如5-10mm、10-15mm、15-25mm,优选为10mm。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盘和与所述发热盘连接的发热盘电插座,所述发热盘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所述发热盘电插座用于电连接电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至少部分为电磁加热装置,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具有由磁感应材质制成的与所述加热装置配合的磁感应部。其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底座表面的面板以及设于面板下方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所述电磁加热控制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微控制单元、桥式整流电路以及主加热回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源线(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源线一端设有电源插头、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发热管电插座适配的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内设有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插头电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电插头的引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插头设有旋钮式或按键式或触摸式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与所述温控电路电连接。
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温度提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其中,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一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
该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以聚氨酯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和全甲醚化氨基树脂为成膜物质,以感温微胶囊、二甲氨基偶氮苯和二氧化钒为热致色变材料,并通过添加阻燃剂、分散剂、有色油墨和有机溶剂而得到该可逆型热致色变物质,感温微胶囊主要是感温变色粉经由微胶囊技术处理过的物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优选所述热致色变涂层的变色温度范围为50~85℃。优选,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的初始色为无色。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相邻或者有间距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所述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每种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均能够实现初始色与有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或者,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包括至少两种热致色变材料,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的初始色与至少两种变温色之间的相互转换。例如,在100℃以下时,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显示颜色A,在达到100-120℃时,另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显示颜色B,当达到120-150℃时,另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显示颜色C,当达到150-200℃时,另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显示颜色D,当达到200℃以上时,另一种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显示颜色E,这种结构下,使用者可以根据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所显示的颜色感知和控制温度、实现不同目的的烹饪。
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刮伤的防刮层。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有用于增加显色对比性的背景图层。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图案结构,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在变色时呈现出预定的图案。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表面设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采用三氧化二铝透明的涂层。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还设置有采用透明保温材质的保温层。
优选所述温度提示装置为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可以设置在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的底部中心、设置在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的围边侧面或顶面,或者设置在提手上或者设置在盖体上,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可拆或者不可拆的设置于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表面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所述基座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逆式变温致变色涂层为热敏陶瓷涂层,热敏陶瓷涂层为现有技术,其可以是由Si、Al、Sn、Ti、Nb、Sb、Cr等无机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热敏电阻;或者,所述温度提示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下方的温度传感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设有防粘锅涂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捷式涮烤装置还包括用于吸走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吸油烟装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侧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吸油烟装置从所述通气孔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油烟装置还可设置在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上方,所述吸油烟装置从上方将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吸走。
所述吸油烟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过滤油烟或水汽或雾气气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为水溶解型和\/或电吸附型过滤结构;或者所述吸油烟装置包括用于抽取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产生的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风机、以及用于冷凝所述油烟或水汽或雾气的冷凝结构,例如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煎烤容器设有用于将油引导至所述漏油孔的导油部。
其中,所述导油部可以为设于所述煎烤容器内的一条或多条导油槽。例如,所述导油部为环绕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边缘设置的环形槽或半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或半环形槽延伸至所述漏油孔处。
其中,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形成还可一个高度逐渐变化的坡面,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坡面高度较低的位置,所述坡面形成所述导油部。优选,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自边缘向中心高度逐渐降低,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煎烤容器底部中心;或者,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自边缘向中心高度逐渐升高,所述漏油孔为于所述煎烤容器底部边缘。
参见图8,所述煎烤容器底部外壁位于所述漏油孔周围设于一圈凸缘441。
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内部设有隔板(图中未示出),所述涮煮容器内部被隔板分隔成至少两个区。所述隔板可以分体式或者一体式的连接于所述涮煮容器和\/或所述煎烤容器。
所述煎烤容器和\/或所述涮煮容器设有透明或不透明的盖体(图中未示出),所述盖体设置或不设置气孔,所述盖体设置或不设置抓手,设置抓手时,抓手为隔热或阻热抓手。
参见图11,所述第一底座31可左右抽拉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32,第一底座可抽拉至完全收纳至所述第二底座内部。使用时,取下涮煮容器1后,于所述第一底座31上放置一适配的煎烤容器2,然后将第一底座推至完全收纳至所述第二底座内部使得第二底座可作为煎烤容器2的盖体使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底座31上固定安装或者放置一适配的煎烤容器2,需要涮煮食物时,将涮煮容器1直接置于该煎烤容器2上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可抽拉至部分收纳至所述第二底座内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即第二底座可抽拉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时,第二底座可抽拉至部分或完全收纳至所述第一底座内部。
所述第二底座一侧下部设有抽拉口322,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抽拉部,抽拉所述抽拉部使所述第一底座从所述抽拉口进入第二底座内或从所述抽拉口拉出第二底座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即第二底座可抽拉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时,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抽拉口,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抽拉部,抽拉所述抽拉部使所述第二底座进入所述抽拉口或从所述抽拉口拉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侧壁底部设有缺口312,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抽拉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底座侧壁设置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拉手、拉环等等。
为防止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脱离,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脱离的防脱离结构。例如,所述防脱离结构可以为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个阻挡凸起(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与所述阻挡凸起配合的凸起部(图中未示出),两个阻挡凸起之间有间距,所述阻挡凸起位于所述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上,两个阻挡凸起之间的间距为所述第一底座的抽拉行程。设置阻挡凸起和\/或凸起部后,还可以减小二者抽拉过程中的摩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以便于抽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阻挡凸起,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与所述阻挡凸起配合的凸起部,所述阻挡凸起位于所述凸起部的运动轨迹上。或者,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伸入所述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的凸起部;或者,所述防脱离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伸入所述导向长槽或导向长孔的凸起部。
为便于抽拉,还可在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凸点或将凸起部设置成点状或柱状以减少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在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沿抽拉方向延伸凸条,或者,还可在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滚轮。
参见图11,所述煎烤容器内部底部表面设有凸起结构21以便于更好的煎烤食材,优选凸起结构21为多个等距排布在煎烤容器内部底部表面的凸条。
参见图12和图13,所述第一底座31与所述第二底座32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底座31与所述第二底座32上各设有一个可取下或不可取下的煎烤容器2,涮烤容器1和煎烤容器2同时使用时,涮烤容器1可置于其中一个煎烤容器2上通过该煎烤容器2传动热量以加热涮烤容器1,单独使用煎烤容器2时,拿掉涮烤容器1即可;由于设置两个煎烤容器2,该便捷式涮烤装置可以实现双面煎烤。
参见图14,所述第一底座31与所述第二底座32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底座32上设有一个可取下或不可取下的煎烤容器2,所述第一底座31与所述第二底座32上各设有一个不可取下的涮烤容器1,展开状态下,涮烤容器1和煎烤容器2可同时使用,叠合状态下,所述第二底座32可盖于所述涮烤容器1上。
参见图15和图16,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滑动槽313,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伸入所述滑动槽内的铰接轴33,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槽与铰接轴铰接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可相对浮动,避免在使用状态下过度挤压食材。所述第一底座31和第二底座32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支撑在一夹角或呈平放状态的卡位结构。
图15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31的第一卡部314和设于所述第二底座32的第二卡部323,所述铰接轴33在所述滑动槽313内可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无法继续相对转动,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不干涉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自由相对转动直至放平。该结构下,在使用时,所述铰接轴33在所述滑动槽313内处在第一位置,然后翻转所述第二底座32至一夹角时,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干涉,所述第二底座32无法继续转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保持在该夹角处;需要平放所述第二底座32时,上提所述第二底座32使所述铰接轴33在所述滑动槽313内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不再干涉,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自由相对转动直至放平。
图16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一的阻挡销315、设于另一个的插孔或插槽324,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对转动至一夹角时,所述阻挡销插入所述插孔或插槽使得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定位。所述阻挡销通过诸如弹簧或扭簧等弹性件317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在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设置联动件,所述联动件通过弹性件可摆动或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或第二底座,将所述插孔或插槽设置于所述联动件。该结构下,在使用时,所述铰接轴33在所述滑动槽313内处在第一位置,然后翻转所述第二底座32至一夹角时,所述阻挡销与插孔或插槽324位置相对,所述阻挡销在弹性件317作用下插入所述插孔或插槽324,所述第二底座32无法继续转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保持在该夹角处;需要平放所述第二底座32时,上提所述第二底座32使所述铰接轴33在所述滑动槽313内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所述阻挡销脱离所述插孔或插槽324,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自由相对转动直至放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大于90°小于120°,优选该夹角介于95°至110°之间,最佳角度为105°。
参见图12和图13,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提手41,所述提手一体式或者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提手兼作支脚以支撑所述第二底座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提手,所述提手一体式或者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提手兼作支脚以支撑第一底座使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提手还可为相对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可伸缩的或者可摆动的提手以使得所述提手的支撑高度可调节。
图12和图13中,为便于单独使用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所述煎烤容器和所述涮煮容器底部均设有独立的加热装置以分别对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加热;或者,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设有独立的加热装置以分别对所述煎烤容器或所述涮煮容器加热。此处的独立是指为所述煎烤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可单独工作、控制为所述涮煮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可单独工作,于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内设置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可根据需要控制为所述煎烤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单独工作,或控制为所述涮煮容器加热的加热装置单独工作于,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316,所述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316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通过操控面板或操控旋钮或操控按钮316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
参见图14,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煎烤容器设置将油导至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煎烤容器或涮煮容器的导油通道317,导至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煎烤容器或涮煮容器的油再通过漏油孔流至节油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至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煎烤容器或涮煮容器中的油亦可以直接汇集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煎烤容器或涮煮容器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亦可以采用可上下伸缩的连接。例如,可以将二者通过一个或多个的伸缩杆连接,在伸缩杆上设置一锁定结构以使伸缩杆可在任意位置或指定位置锁定而不可伸缩或者解锁而以便于伸缩;或者,通过一铰接结构连接,通过铰接结构的拉伸或压缩达到伸缩目的,铰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由两根铰接杆铰接后形成的呈X型或其他形状的铰接单元,等等。
以上仅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几种最佳实施方式,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还可具有其他变换及改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及改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1427.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44661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A47J 27/12
专利分类号:A47J27/12;A47J36/00;A47J36/34;A47J36/24;A47J37/06;A47J37/10;A47J37/07;A47J45/08
范畴分类:15F;
申请人:钱飞
第一申请人:钱飞
申请人地址:321022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新屋头村
发明人:钱飞
第一发明人:钱飞
当前权利人:钱飞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容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