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天牛长尾啮小蜂,桑枝挥发物,触角电位反应,嗅觉反应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泉,张风娟,杨元,冯会藏,白颖[1](2007)在《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重要卵寄生蜂之一,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挥发物在该寄生蜂寄主生境定向搜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8种桑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发现该寄生蜂对这8种桑枝挥发物都能产生电生理反应,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电生理反应增强。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趋性行为,结果显示0.01%月桂烯、0.01%里那醇和1%Z-乙酸-3-己烯酯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对揭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李继泉,杨元,王树香,冯会藏,黄大庄[2](2007)在《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 LaSalle et Huang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显着的引诱作用。为了查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中挥发性引诱物质的来源,对不同处理桑枝(正常桑枝、机械损伤桑枝、系统枝、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咬食和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及雌雄两性桑天牛所释放的挥发物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桑枝对寄生蜂都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且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最大;桑天牛虫粪的气味对寄生蜂有引诱活性,而雌、雄桑天牛体表挥发物对寄生蜂的引诱效果不明显。桑天牛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行为没有影响,而桑天牛虫粪中的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寄生蜂对产卵桑枝段的选择几率明显高于正常桑枝段和咬食桑枝段,而对不同植物上产卵刻槽的选择没有差异;刻槽表面存在着与此卵寄生蜂寄主识别相关的信息物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杨元,张凤娟,李继泉,王宇,金幼菊[3](2007)在《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王树香[4](2007)在《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行为及化学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在自然条件下,其林间寄生率可达50%。本论文从行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的角度,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行为,以及对调控该小蜂寄主定位与识别行为的信息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感受信息化合物的感受器做了电镜扫描观察。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小容器法对小蜂寄生行为及寄主定位与识别行为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共有以下叁部分内容:(1)该小蜂的产卵寄生行为按时间顺序包括以下主要步骤: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2)在选择性试验中,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寄主识别行为测试结果。通过对桑天牛雌雄成虫气味、桑天牛的口腔分泌物、桑天牛产卵分泌物、桑天牛的粪便、桑天牛裸卵及桑天牛正常产卵刻槽7个处理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小蜂寄主定位有引诱作用的是桑天牛正常产卵刻槽,而其它6个处理对小蜂寄主定位没有引诱作用。在正常桑枝、桑天牛取食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的选择性试验中表明: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桑天牛取食桑枝,正常桑枝与桑天牛取食桑枝间差异不显着。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的选择性试验中表明: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此结果暗示了桑天牛产卵分泌物在寄生蜂的寄主定位和识别方面起着一定作用。已寄生刻槽卵和未寄生刻槽卵的选择性试验的结果为:已寄生刻槽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卵。这表明寄生蜂产卵寄生后在桑天牛产卵刻槽表面留下了标记信息素,而且这种标记信息素在中短距离就可以使同种寄生蜂的其它个体检测到。(3)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寄主识别行为测试结果。对正常桑枝、天牛取食桑枝、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产卵分泌物桑枝、刻槽产卵涂抹分泌物桑枝分别进行无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寄生蜂对正常桑枝识别的时间明显少于后4个处理,说明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对小蜂寄主定位、寄主识别有重要作用。在刻槽产卵涂抹分泌物桑枝上搜索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桑枝,这说明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寄生蜂同样会拒绝在没有产卵分泌物的桑天牛产卵刻槽上产卵寄生。因此更充分证明了桑天牛产卵分泌物在寄生蜂寄主定位、寄主识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已寄生刻槽卵和未寄生刻槽卵进行无选择性试验,研究结果为: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仍然会放弃对已寄生刻槽卵的寄生。说明该小蜂已具备了成熟的避免重复寄生或再寄生的生态策略。对不同卵龄的桑天牛正常产卵刻槽桑枝进行非选择性测试,结果显示2d之内的桑天牛正常产卵刻槽桑枝效果最好,与寄主定位、识别的信息化合物的有效期最长为6d。2、对调控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的信息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有以下叁部分内容:(1)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桑天牛产卵刻槽和虫粪进行了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产卵刻槽和虫粪都具有引诱小蜂寄主定位与识别的信息化合物,并且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这叁种溶剂对这些信息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溶解性,其中正己烷的溶解性最好。(2)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正己烷提取液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对得到的组分再次进行生测。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流动相得到的层析液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最高。(3)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体内的标记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和纯化,通过小蜂的寄主识别行为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提取标记信息素效果最好。3、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触角表面和产卵器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1)触角感器的观察结果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在触角存在着6种感受器,分别为指状感器,板状感器,毛形感器,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蒲姆氏鬃。(2)产卵器的观察结果为:产卵器上具有感受孔,并且感受孔内部有内分泌物。(3)比较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雌雄两性间的差异及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和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触角感器的差异。结果表明:他们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模式在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种内雌雄个体间差异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9)
杨元[5](2007)在《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挥发性信息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 Miwaet Sonan)是严重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卵期的重要天敌。为了研究寄生蜂在进行寄主定位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我们设计了叁步试验进行挥发物的筛选,首先对寄生蜂寻找寄主过程中所可能产生挥发物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处理,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在这几种处理情况下小蜂的行为反应。然后,通过对正常桑枝、天牛咬食桑枝和天牛产卵桑枝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比较它们之间的挥发物成分差异性,从中选择出了可能是长尾啮小蜂的引诱物质,最后对这几种标样进行检验,通过对小蜂的触角电位和行为测定,得出其中有叁种物质是引诱长尾啮小蜂寻找寄主的信息因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正常桑枝和系统损伤桑枝对长尾啮小蜂有显着的引诱作用;机械损伤和被桑天牛咬食后的桑枝对寄生蜂具有极显着的引诱作用,整体桑枝和天牛刻槽产卵后的挥发物对小蜂的引诱作用最强。正常桑枝和机械损伤后的桑枝挥发物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力无明显差异;在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桑枝挥发物之间比较,寄生蜂更易选择桑天牛咬食后的桑枝;桑枝被桑天牛刻槽产卵后比天牛咬食后更能吸引小蜂的趋性行为。对比于空气来说,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雄性和雌性桑天牛的挥发性气味并无显着趋性。但桑天牛虫粪对寄生蜂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2.通过对不同处理桑枝挥发物的TCT-GC/MS分析,我们鉴定出了44种组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萜烯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是桑枝挥发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物质,桑枝被危害后其含量升高,使其成为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从桑天牛粪便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7种化合物,按其结构主要分为8类物质,分别是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为1,6-庚二炔(57.52%),这也是虫粪挥发物中所特有的物质。其成分与桑枝挥发物差异很大,只有苯甲醛和α-蒎烯为虫粪和桑枝挥发物所共有。3.长尾啮小蜂对β-蒎烯、E-2-己烯醛、乙酸-3-己烯酯叁种标样的触角电位反应表明:标样浓度为1%时反应最强烈,随着浓度的减小反应相对值也减小,在0.01%时值最小。而对α-萜品烯、里那醇和月桂烯叁种标样的触角电位反应表现为:在标样浓度为0.01%时反应相对值最大,随着浓度的增大反而减小。生测试验结果表明:0.01%浓度的月桂烯、0.01%浓度的里那醇和1%浓度的乙酸-3-己烯酯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显着。β-蒎烯、萜品烯、2-E-己烯醛叁种物质的叁个浓度对小蜂都无明显引诱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8)
李继泉,王树香,杨元,黄大庄,金幼菊[6](2006)在《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卵期寄生蜂,研究其寄生机制对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该寄生蜂的产卵行为主要包括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其中刻槽表面检验的时间较长。选择试验显示,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取食桑枝。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中,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并且刻槽检验时间、寄主卵检验率和寄生率等都显着高于前两个处理。已寄生刻槽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黄大庄,刘辉芳,王志刚,杨忠岐,李会平[7](2005)在《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rostocetus prolixus, which is a new parasitioid on Apriona germarii, were studied.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female adult can generate offspring by either sex reproduction or parthenogenesis, but all the offspring were male if they were from the mode of parthenogenesis. The sex ratio, with investigating in nature, was 2.38∶1.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d notable influence on sex ratio, survival ratio and fecundity. Its sex ratio increased to 3.48∶1 by feeding complementary nutrition that adding with 20% honey. The temperature has great effect on Aprostocetus prolixus in terms of system research, of which adult longevity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from 17.5 ℃ to 35 ℃ and its ability of reproduction increased between 25 ℃ and 30 ℃ but the acme at 27.5 ℃. Without the feeding complementary nutr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female adult will both lose the ability of fecundity at the temperature below 17.5 ℃ and over 35 ℃. With humidity increasing from 40% to 80%, its fecund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t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fecundity between the 4 ℃ to 8 ℃ when cold storage( i.e. the matured larvae for 90 d, the adults for 10 d and the host egg for 40 d).(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仇兰芬,孙绪艮,孙守家,高金玉[8](2003)在《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寄主搜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 (AprostocetusfkutaiMiwaet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 ,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 ;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 ,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昆虫天敌》期刊2003年01期)
何学友,黄金水,曾国强,叶剑雄,高美玲[9](2000)在《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牛长尾啮小蜂 Aprostocetus fukutai Miwa et Sonan是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桑天牛 Apriona germani 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 7.5 %~ 5 8.7% ,福建省惠安 1年 3~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在 5月下旬开始出现。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对生活史、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本文来源于《森林病虫通讯》期刊2000年01期)
楼普灿,李民,沈金良,蒋水祥[10](1998)在《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发生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ctasfukutaiMiwactSonan),经1980~1991年在桑园中调查观察研究,在浙江嘉兴蚕区桑园一年发生2代,田间卵寄生率平均24.33%,桑树夏代时剪取未孵产卵枝悬挂桑园,桑天牛卵寄生率比对照桑园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蚕业》期刊1998年01期)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 LaSalle et Huang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寄生蜂有显着的引诱作用。为了查明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复合体中挥发性引诱物质的来源,对不同处理桑枝(正常桑枝、机械损伤桑枝、系统枝、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咬食和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及雌雄两性桑天牛所释放的挥发物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桑枝对寄生蜂都具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且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最大;桑天牛虫粪的气味对寄生蜂有引诱活性,而雌、雄桑天牛体表挥发物对寄生蜂的引诱效果不明显。桑天牛爬行痕迹对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行为没有影响,而桑天牛虫粪中的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微栖境接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寄生蜂对产卵桑枝段的选择几率明显高于正常桑枝段和咬食桑枝段,而对不同植物上产卵刻槽的选择没有差异;刻槽表面存在着与此卵寄生蜂寄主识别相关的信息物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泉,张风娟,杨元,冯会藏,白颖.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J].蚕业科学.2007
[2].李继泉,杨元,王树香,冯会藏,黄大庄.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寄主选择定位行为[J].昆虫学报.2007
[3].杨元,张凤娟,李继泉,王宇,金幼菊.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J].蚕业科学.2007
[4].王树香.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行为及化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5].杨元.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挥发性信息物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6].李继泉,王树香,杨元,黄大庄,金幼菊.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J].蚕业科学.2006
[7].黄大庄,刘辉芳,王志刚,杨忠岐,李会平.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林业科学.2005
[8].仇兰芬,孙绪艮,孙守家,高金玉.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寄主搜索行为[J].昆虫天敌.2003
[9].何学友,黄金水,曾国强,叶剑雄,高美玲.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2000
[10].楼普灿,李民,沈金良,蒋水祥.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的发生与应用研究[J].中国蚕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