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于芳芳[1](2021)在《金融企业贷款损失与非金融企业坏账损失年度纳税申报详解》文中研究说明资产损失是企业的常见业务,其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的差异是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4号)(以下简称"24号公告")对涉及贷款损失和坏账损失业务申报表单和申报方法进行了修订,为企业正确申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指引。
李恒森[2](2020)在《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盈余管理即如何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对会计报告中有关收益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达到自身主体利益最大化,正不断成为各大公司管理者及相关财务从业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起到树立公司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票价格等积极作用。但过度的的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会计报告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还会扰乱经济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及资本市场的运营环境。由于会计准则中存在相关漏洞,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进而屡屡成为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粉饰报表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首选工具。为了有效遏制企业通过资产减值来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限定,其中包括禁止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减值资产的认定,以及如何处理商誉减值等相应措施。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会计问题不断出现,并且监管存在灰色地带,对新问题的解决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的,因此会计准则仍然有待完善。本文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与资产减值及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及文献做相关梳理和总结;其次以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展开研究及分析、综合该公司近年来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减值等对利润的影响,以证实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最后希望以此为案例为典型来建议各大上市公司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加强自我监控意识;并且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会计制度以促使企业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从而营造一个更加严谨有序的市场环境。
李静[3](2020)在《影视制作行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欢瑞影视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影视制作行业作为承载社会文化的重要产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逐渐进入了行业转型期。恶性竞争的减少,热钱退出使得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观众审美的提升、烂片生存环境变差也使得行业呈现头部化、精品化的特征。同时,影视制作行业天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影视制作项目投资成本高、项目周期长、涉及因素多,虽然有可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但一旦项目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损失将会非常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制作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受到影响,行业内的违规问题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利用财务舞弊操纵利润的行为,对影视制作行业的整体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恶劣影响。注册会计师的高质量审计服务能够提高影视制作行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决策,进而优化市场配置,维持市场秩序。然而,影视制作行业具有其行业特征,面临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审计风险。现有研究大多是普适性的,行业审计风险研究较为鲜见,更是几乎没有影视制作行业的相关审计风险研究。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影视制作行业的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应对建议。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法与案例研究法,在了解审计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影视制作行业目前呈现出的普遍的特点,结合多家行业内公司的数据及报道,描述影视制作行业存在的审计风险。其次选取影视制作企业欢瑞影视,研究其存在的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案例企业的审计机构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检查风险。最后对如何降低影视制作行业的审计风险提出可参考的措施。研究发现,影视制作企业的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监管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适销性风险等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型行业引发企业强烈的舞弊动机;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集中使关联交易众多;复杂的收入确认以及大量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随意坏账准备计提与存货价值估计容易使企业借助这几个科目进行财务舞弊。另外,注册会计师由于缺乏行业专门化知识面对影视制作企业复杂的会计处理也可能会审计误判。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审计策略。本文对影视制作行业的审计风险相关分析,不仅拓宽了审计风险研究的维度,也对影视制作行业审计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在此行业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规避风险,完善审计程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质量。
刘文苑[4](2020)在《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成熟,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伴随着越来越活跃的市场,越来越壮大的企业规模,各个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只能通过尝试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常见的手段就是赊销。但是近年来,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蓬勃,使得企业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处境——销售难,收款难。因此,企业如何管理应收账款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也会大量增长,降低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很多企业依靠应收账款获得收入,这就导致一些本来利润就十分微薄的企业受到的侵蚀更加严重,可能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甚至倒闭或者破产。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一些企业没有提高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导致管理上存在疏漏,因此要真正解决我国企业面临的关于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下手,切实提高企业的认识程度,从内部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本文主要以H公司为例,从其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出发,通过研究其内部控制流程,来得出该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采用了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H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利用COSO框架,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其中的关键控制点,以求重新规划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笔者尤其注重分析和研究对建材业的内控体系和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期望能够通过分析以H公司为典型的情况,对建材业甚至是所有行业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COSO内控框架模型来对H公司的内控制度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管理。本课题在研究之后认为H公司可以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确定员工考核方案以及信用管理政策。另外还应当设立监督与制衡对策,确保应收账款政策能够得到落实。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期望提高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科学性,也为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提供理论参考。
翁建华[5](2020)在《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文中认为虽然在2006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通过对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现行准则颁布后仍有不少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案例。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对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损害他们的利益。由于事后监管的处罚并不严重,使得这一现象屡禁不止。基于此,本文将从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出发,探究公司是如何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应的解决对策又有什么?为此,本文深入学习了相关理论与研究,选取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从该公司2014年至2018年间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出发,对其在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资产三个方面的资产减值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其在2015年勉强盈利后连亏两年又在2018年扭亏为盈的过程中,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存在的问题。最终发现:该公司由于管理层变更并为了避免退市,利用现行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过度的盈余管理。公司通过变更会计估计政策、改变应收账款账龄及异常地计提存货跌价、长期资产减值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最后,本文针对案例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时暴露的问题,探究能够广泛适用的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处理行为的对策建议,如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健全市场体系,改善内部治理等,希望有助于规范国内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李婕[6](2019)在《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它是由于赊销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债权。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极速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增强自身竞争力,也因此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没有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将会持续增加,相应的坏账损失风险增加、管理成本提高、经营利润削减、资金周转缓慢,这一系列的影响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不利于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即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以D公司为研究对象。作为精细化工行业中具有代表性企业,由于受市场整体经济下行和化工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以及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近年来为了扩大销售,加大赊销力度,使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也日趋复杂、有待提升。研究基于D公司2013-2017年经营数据及近年来应收账款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应收账款的规模、周转率和账龄方面的近年数据和行业平均数据对比,详细阐述了D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现状,同时对D公司目前的业务管理流程与应收账款管理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论述。进而详细指出了D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客户信息失真及僵化、信用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质量不佳、逾期账款收回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D公司内部管理、外部环境两方面仔细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根源,结合全程管理理论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角度提出优化建议。在事前管理上,公司应对其风险进行偏向预防性的管控,包括建立独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完善客户信息管理、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事中控制则分为赊销流程规范化、动态监控客户和应收账款;最后优化事后管理,提出逾期账款催收办法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应收账款风险转移办法。从而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兼顾销售增长又使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在的能够承受范围内。研究结论有望对D公司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带来帮助,同时给精细化工行业其他公司及面临类似管理问题的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文朕[7](2019)在《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电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能源产业,其不仅在维护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W电力公司作为一家发电企业,在面对新的市场、新的环境时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W电力公司生产经营的内外部坏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应收账款的数量及回收效率是影响一家企业营运能力关键因素,W电力公司近年来,应收账款数量不断加大,回收效率不高,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的资金营运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内部控制改进是企业进行内部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以W电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收账款内控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改进。首先,对W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W电力公司的应收账款状况。其次,对W电力公司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描述。在控制环境层面,从公司文化、权责分工、员工能力和绩效考核以及内部审计四个角度进行了描述;在风险评估层面,从战略和业务层面进行了描述;在控制活动层面,对W电力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流程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合同签订流程和收款流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在信息沟通层面,从对内沟通和对外沟通的角度进行了描述;在监控层面,从内审和外审两个角度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现状分析,发现W电力公司存在三点问题:一是内部监督失效、二是关键控制点偏离、三是应收账款风险加剧。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原因分析,发现其内控职位设置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客户信用管理、账款催收不合理以及忽视历史遗留应收账款管理。最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根据电力行业“先销售,后付款”的行业特性,针对性地对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当前经营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W电力公司由于电网改造产生的历史遗留应收账款进行改进,为企业应收账款的处理提供了思路,同时对同行业处理同类问题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董国静[8](2019)在《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代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信息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状况更加复杂多样,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面对更多的挑战与风险。通常,多数风险是由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导致。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加企业对重点岗位和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费用,防范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内部控制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综合实力的保证,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战略。当前,随着当前市场竞争加剧,受经济环境影响,众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用赊销的销售政策,因此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风险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航空A公司为例,在民航企业受经济政策影响,且对资金要求高,盈利水平又对国际油价、汇率的波动较为敏感等行业背景下,结合航空企业自身特点,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研究采用比较分析、穿行测试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的客户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较为单一、应收账款回收不利等问题。结合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目标、原则、风险点管理及应收账款内部控制5要素等理论,提出A公司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面需加强客户信用管理、采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严格管理确保账款回收的改进建议。本文研究对A公司通过完善信用管理流程、优化销售回款程序、明晰部门职责等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A公司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张敏彦[9](2019)在《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营管理发展。由于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普遍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因此赊销形成的信用交易愈来愈成为企业交易选择的必然方式。赊销在吸引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少库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应收账款的增加,B公司在此背景下也不例外。但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会造成企业资金流紧张,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期望通过本文的案例研究可以改善目前应收账款管理带来的挑战,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进而降低企业坏账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本文选取了B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应收账款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B公司管理现状实例,并采用比较研究法与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对其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通过对应收账款现状的分析,找出B公司目前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是信用管理工作不到位,应收账款余额大且超期严重,账款回收不力和坏账金额较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找出造成问题的成因,最后在对成因分析后,提出针对B公司改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对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研究,可以缩短B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和提高其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从而降低应收账款问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本文的案例研究希望可以对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同行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参考。
徐盼盼[10](2019)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快速消费品行业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开放度最高的行业,通常依靠消费者高销量、时间短、易抉择形成大量的市场规模来获得利润和实现价值;是以日化用品、食品饮料及烟草酒水为主的典型大众消费品市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市场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加,快速消费品市场为社会提供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社会产品流动过剩,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超过预期,市场经济已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所有企业都想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信用销售就在该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赊销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利工具。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将会导致资金周转期延长,日常经营流动资金被无偿占用,给企业短期经营带来财务压力,同时还存在坏账风险。因此,如何在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同时,又能将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已经成为了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共识,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严格管理。与此同时,快速消费品行业关乎民生,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是保证整个行业健康有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核心是“快”,必然依赖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而生存发展,这就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论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首先从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的特征及风险产生原因入手,着手构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框架模型;然后引入案例分析,发现其实践中的缺陷与不足;最后借助案例研究结论,找到完善行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更为实用的措施和建议;使其能够形成一套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闭环”风险管理模式,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全面提升行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聚焦快速消费品行业研究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构建突破应收账款以往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线性”管理模式,兼顾销售机会与风险的“闭环”新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框架,是一种创新尝试,丰富和拓展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同时,选取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C公司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基于公司具体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流程,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的质量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结合风险管理和全面管理理论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对策对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完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二、谈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国内外研究 |
第三章 基础理论概述 |
3.1 资产减值概念 |
3.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3.2.1 资本保全理论 |
3.2.2 决策有用观 |
3.2.3 会计计量理论 |
3.2.4 谨慎性原则 |
3.3 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相关披露及会计分录 |
3.3.1 资产减值的确认 |
3.3.2 资产减值的计量 |
3.3.3 资产减值的相关披露 |
3.3.4 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 |
3.4 盈余管理的概念 |
3.5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3.5.1 筹资动机 |
3.5.2 扭亏为盈动机 |
3.5.3 管理层利益动机 |
3.6 盈余管理的方法 |
3.6.1 更改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
3.6.2 关联方交易 |
3.6.3 改变交易时间 |
3.6.4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 |
3.6.5 盈余管理的其他方法及手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嘉陵工业公司简介 |
4.1.1 公司大事年纪 |
4.1.2 公司经营范围 |
4.1.3 股东及持股比例 |
4.1.4 选择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 |
4.2 嘉陵工业公司财务状况说明 |
4.3 嘉陵工业公司资产减值对利润的影响 |
4.3.1 资产减值计提总数对净利润的趋势变化分析 |
4.3.2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分析 |
4.3.3 坏账准备分析 |
4.3.4 固定资产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
4.4 案例小结 |
4.4.1 嘉陵以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 |
4.4.2 嘉陵以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 |
4.4.3 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对策及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及建议 |
5.2.1 完善会计法规的同时增加其可操作性 |
5.2.2 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独立审计 |
5.2.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5.2.4 加强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程度 |
5.2.5 建立完善经理人市场及其报酬契约 |
5.2.6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影视制作行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欢瑞影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审计风险内涵 |
2.1.2 审计风险模型 |
2.1.3 识别与控制审计风险 |
2.1.4 行业专长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
2.1.5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理论 |
2.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3 影视制作行业审计风险分析 |
3.1 影视制作行业介绍 |
3.1.1 影视制作行业简介 |
3.1.2 影视制作行业现状 |
3.2 影视制作行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3.2.1 整体经营风险较高 |
3.2.2 资本密集型行业 |
3.2.3 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集中 |
3.3 影视制作行业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3.3.1 收入确认条件多样复杂 |
3.3.2 应收账款数额大账期长难收回 |
3.4 影视制作行业检查风险分析 |
4 欢瑞影视案例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1.1 欢瑞影视简介 |
4.1.2 违规及处罚情况 |
4.2 欢瑞影视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2.1 欢瑞影视的经营风险 |
4.2.2 欢瑞影视的融资需求与业绩承诺压力 |
4.2.3 欢瑞影视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
4.3 欢瑞影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3.1 收入确认风险 |
4.3.2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处理不当风险 |
4.3.3 存货价值评估风险 |
4.3.4 关联交易风险 |
4.4 欢瑞影视检查风险分析 |
4.4.1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4.4.2 未保持职业怀疑与谨慎 |
5 影视制作行业审计风险应对建议 |
5.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建议 |
5.1.1 参考企业的行业特点确定风险评估重点 |
5.1.2 重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
5.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建议 |
5.2.1 收入确认 |
5.2.2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 |
5.2.3 存货价值评估 |
5.2.4 关联交易 |
5.3 检查风险应对建议 |
5.3.1 培养行业专长或聘请外部专家 |
5.3.2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内部控制法律及法规 |
2.1.2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实践性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概况 |
2.2.2 我国应收账款现状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2.4 内部控制概述 |
2.5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 |
2.5.1 应收账款产生的背景 |
2.5.2 应收账款管理内容 |
第三章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
3.1 H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组织结构 |
3.1.2 行业背景分析 |
3.1.3 H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
3.1.4 H公司应收账款账龄现状 |
3.2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现状 |
3.2.1 内部环境现状 |
3.2.2 风险评估现状 |
3.2.3 控制活动现状 |
3.2.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3.2.5 监督现状 |
3.3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
3.3.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环境意识淡薄 |
3.3.2 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不足 |
3.3.3 应收账款控制活动缺陷 |
3.3.4 应收账款信息沟通不完善 |
3.3.5 应收账款内外部监督制度不到位 |
第四章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改进 |
4.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改进目标 |
4.2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原则 |
4.3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改进 |
4.3.1 应收账款控制环境优化 |
4.3.2 应收账款风险评价体系改进 |
4.3.3 应收账款控制活动优化 |
4.3.4 信息与沟通 |
4.3.5 应收账款内控监督改进 |
4.4 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的特色与不足 |
1.3.1 特色 |
1.3.2 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
2.1.1 资产减值的定义 |
2.1.2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
2.1.3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 |
2.2.1 概念 |
2.2.2 动机 |
2.2.3 手段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2.3.1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
2.3.2 现行准则仍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
2.4 文献综述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2.4.3 概括性评价 |
第3章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 |
3.1 案例介绍 |
3.1.1 案例选择 |
3.1.2 我国矿业概况 |
3.1.3 金岭矿业概况 |
3.1.4 金岭矿业的经营状况 |
3.2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总体分析 |
3.3 金岭矿业应用资产减值的具体行为分析 |
3.3.1 应收款项方面 |
3.3.2 存货方面 |
3.3.3 长期资产方面 |
3.4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动机分析 |
3.4.1 管理层变更动机 |
3.4.2 利用准则缺陷的动机 |
3.4.3 避免退市动机 |
3.5 金岭矿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模拟 |
3.5.1 应收账款方面 |
3.5.2 存货及长期资产方面 |
3.6 案例小结 |
第4章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
4.1 会计准则的完善 |
4.1.1 减值现象的界定规范 |
4.1.2 对减值选择权进行适当限制 |
4.1.3 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规范 |
4.1.4 关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规范 |
4.1.5 提升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 |
4.2 健全市场体系 |
4.2.1 信息市场以及价格市场的健全 |
4.2.2 健全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 |
4.2.3 不断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化进程 |
4.3 内部治理的改善 |
4.3.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
4.3.2 业绩评价体系的改进 |
4.3.3 加强内控 |
4.3.4 培养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 |
4.4 加强外部监督 |
4.4.1 对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化 |
4.4.2 加强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鉴别 |
4.4.3 打通信息使用者的监督质询渠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概述 |
1.3.1 应收账款管理的含义 |
1.3.2 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及目标 |
1.3.3 应收账款管理质量分析方法 |
1.3.4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D公司应收账款及其管理现状 |
2.1 D公司概况 |
2.2 D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
2.2.1 应收账款规模 |
2.2.2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天数 |
2.2.3 应收账款客户情况 |
2.2.4 应收账款账龄 |
2.2.5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
2.3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2.3.1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架构 |
2.3.2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相关政策制度 |
2.3.3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1 部门间互相推诿责任 |
3.1.2 客户信息失真、僵化 |
3.1.3 信用风险无法有效控制 |
3.1.4 应收账款质量不佳 |
3.1.5 逾期账款回收困难 |
3.2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1 内部管理原因 |
3.2.2 外部环境原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化建议 |
4.1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的目标及思路 |
4.1.1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目标 |
4.1.2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思路 |
4.2 事前管理优化 |
4.2.1 新设独立信用管理部门 |
4.2.2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 |
4.2.3 优化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
4.2.4 完善客户授信额度决策体系 |
4.3 事中管理优化 |
4.3.1 规范赊销审批流程 |
4.3.2 加强动态化监控 |
4.4 事后管理优化 |
4.4.1 健全企业绩效考核制度 |
4.4.2 完善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 |
4.4.3 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转移 |
4.5 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外因优化对策 |
4.5.1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4.5.2 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
4.5.3 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意识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必要性研究 |
1.2.2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经济性研究 |
1.2.3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建立研究 |
1.2.4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关键点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1 内部控制原理概述 |
2.1.1 内部控制的原则 |
2.1.2 内部控制的要求 |
2.1.3 内部控制的COSO五要素 |
2.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2.2.1 组织架构 |
2.2.2 销售业务 |
2.3 电力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目的和原则 |
2.3.1 内部控制改进目的 |
2.3.2 内部控制改进原则 |
第3章 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
3.1 W电力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介绍 |
3.1.2 组织结构 |
3.1.3 销售特点 |
3.2 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
3.2.1 应收账款变化趋势分析 |
3.2.2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结构分析 |
3.2.3 应收账款同行业分析 |
3.3 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
3.3.1 控制环境现状 |
3.3.2 风险评估现状 |
3.3.3 控制活动现状 |
3.3.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3.3.5 监控现状 |
第4章 W电力公司应收款项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 |
4.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 |
4.1.1 内部监督失效 |
4.1.2 关键控制点偏离 |
4.1.3 应收账款风险加剧 |
4.2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4.2.1 内控职位设置不完善 |
4.2.2 风险意识淡薄 |
4.2.3 缺乏客户信用管理 |
4.2.4 账款催收不合理 |
4.2.5 忽视历史遗留应收账款管理 |
第5章 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1 明确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权责 |
5.1.1 明确内控与审计部门职责 |
5.1.2 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
5.1.3 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责任 |
5.2 自上而下普及风险意识 |
5.2.1 打造风险导向的制度和文化氛围 |
5.2.2 将风险工作落实到基础性工作 |
5.3 完善销售流程及考核指标 |
5.3.1 实现销售流程全过程管控 |
5.3.2 完善更新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
5.4 重视应收账款的收回 |
5.4.1 完善应收账款预警机制 |
5.4.2 建立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
5.4.3 利用行业特性在共赢中催收 |
5.5 历史遗留应收账款的处理 |
5.5.1 历史遗留应收账款的处理 |
5.5.2 可追溯历史遗留应收账款的变现处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2.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原则 |
2.3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风险点 |
2.3.1 客户信用的管理 |
2.3.2 结算方式的选择 |
2.3.3 应收账款的回收 |
2.4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要素 |
2.5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作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
3.1 A公司简介 |
3.2 A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3.3 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4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
3.4.1 内控流程管理 |
3.4.2 风险点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A公司问卷调查和穿行测试情况 |
4.1.1 问卷调查情况 |
4.1.2 穿行测试情况 |
4.2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 |
4.2.1 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 |
4.2.2 结算方式较为单一 |
4.2.3 应收账款的回收不利 |
4.3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4.3.1 员工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
4.3.2 岗位权责不匹配 |
4.3.3 销售考核不到位 |
4.3.4 内部监督力量不足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
5.1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 |
5.1.1 加强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 |
5.1.2 实现岗位权责的合理分配 |
5.1.3 健全内部信息交流平台 |
5.2 采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 |
5.2.1 増加票据结算方式 |
5.2.2 分级别收取保证金 |
5.3 严格管理确保账款回收 |
5.3.1 健全销售绩效考核 |
5.3.2 完善企业催收政策 |
5.3.3 増强企业内部监督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 |
2.1.1 信用管理政策 |
2.1.2 日常全面管理 |
2.2 应收账款分析方法 |
2.2.1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 |
2.2.2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B公司应收账款及管理现状分析 |
3.1 应收账款行业管理特点 |
3.1.1 成人健康用品行业发展概况 |
3.1.2 成人健康用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特点 |
3.2 B公司概况 |
3.2.1 B公司简介 |
3.2.2 公司组织结构 |
3.3 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3.1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流程 |
3.3.2 销售额及应收账款情况 |
3.3.3 应收账款客户和账龄分布情况分析 |
3.3.4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周转率分析 |
3.3.5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
4.1.1 应收账款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 |
4.1.2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大且超期严重 |
4.1.3 超期客户应收回收不力 |
4.1.4 逾期应收账款加大坏账风险 |
4.2 应收账款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宏观环境影响 |
4.2.2 客户因素 |
4.2.3 自身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
5.1 客户模式与产品创新管理 |
5.1.1 客户实行直营管理与经销商管理相结合 |
5.1.2 实施产品创新来提高产品行业竞争力 |
5.2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意识管理 |
5.2.1 强化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 |
5.2.2 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
5.3 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5.3.1 完善信用管理职能设置 |
5.3.2 加强应收账款账龄追踪分析 |
5.3.3 改进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模式 |
5.3.4 完善应收账款对账和催收制度 |
5.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
5.4.1 在考核激励中引入应收账款考核要求 |
5.4.2 对应收账款实行责任追究 |
5.5 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信息系统使用效率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应收账款的作用与质量评价 |
2.1.1 应收账款的涵义 |
2.1.2 应收账款的作用 |
2.1.3 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 |
2.2 应收账款风险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
2.2.1 应收账款风险的涵义 |
2.2.2 应收账款风险的类型 |
2.2.3 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 |
2.3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信用管理理论 |
2.3.2 内部控制理论 |
2.3.3 风险管理理论 |
2.3.4 全面管理理论 |
第3章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风险分析 |
3.1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1.1 快速消费品行业概述 |
3.1.2 快速消费品行业特点 |
3.1.3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特征 |
3.2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分析 |
3.2.1 虚增当期利润的风险 |
3.2.2 加大资金短缺的风险 |
3.2.3 增加企业成本的风险 |
3.3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1 业内存在重销售轻回款现象 |
3.3.2 业内缺乏应收内部控制体系 |
3.3.3 业内缺乏动态客户信息机制 |
3.3.4 业内风险防范意识较为淡薄 |
第4章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管理框架的构建 |
4.1 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闭环”风险管理模式概述 |
4.2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管理 |
4.2.1 建立专业化信用管理体系 |
4.2.2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
4.2.3 建立全面的客户资料档案 |
4.3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中管理 |
4.3.1 规范合同管理,做好合同存档 |
4.3.2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日常监测 |
4.3.3 建立客户动态监控机制 |
4.4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后管理 |
4.4.1 合理估计坏账 |
4.4.2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工作 |
4.4.3 转移应收账款风险 |
4.5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配套措施 |
4.5.1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
4.5.2 加强信用客户销售人员的选拔 |
4.5.3 树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 |
第5章 C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5.1 C公司现状 |
5.1.1 公司简介 |
5.1.2 公司组织架构 |
5.2 C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5.2.1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5.2.2 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5.3 C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5.3.1 重销售重市场而轻风险 |
5.3.2 对大客户应收账款依赖性强 |
5.3.3 未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应收账款 |
5.3.4 缺乏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谈企业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企业贷款损失与非金融企业坏账损失年度纳税申报详解[J]. 于芳芳. 中国税务, 2021(03)
- [2]基于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李恒森. 山西大学, 2020(08)
- [3]影视制作行业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研究 ——以欢瑞影视为例[D]. 李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H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刘文苑. 山西大学, 2020(01)
- [5]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行为与动机研究 ——以金岭矿业为例[D]. 翁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6]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李婕.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W电力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 李文朕. 湖南大学, 2019(06)
- [8]A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董国静.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9]B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研究[D]. 张敏彦.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10]快速消费品行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公司为例[D]. 徐盼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坏账损失论文; 应收账款管理论文; 应收账款风险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