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告标语的间接指示及其礼貌原则

试论广告标语的间接指示及其礼貌原则

一、论广告语的间接性指令及其礼貌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张童心[1](2019)在《关于中日化妆品广告语比较研究的现状》文中指出广告的目的是对消费者进行推销,说服其购买商品。为了使自身在激烈的国际市场实现广告的劝说功能,企业合理选择广告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语言学的领域,从修辞学、语用学两个角度中日化妆品广告语的比较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以期对中日化妆品广告语的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张童心[2](2019)在《中日化妆品广告标语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视外在美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化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使用化妆品,遮盖脸上的皱纹和斑点,从而重新获得自信。而广告是化妆品宣传的主要手段,在提高企业知名度、打造化妆品品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化妆品广告标语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汇层面考察了中日化妆品广告标语的词汇特征。其次,从句子层面考察了中日化妆品广告的句类特征和差异,并结合语用学的理论,从言语行为的视角探讨了中日化妆品广告中各言语行为的使用倾向及其表达的言语功能。最后,分析了造成中日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特征和言语行为差异的文化因素。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①中日化妆品广告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比较常用,但是,中文化妆品广告中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比日文广告多出2倍以上。并且,中日化妆品广告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与中日两国的“语言特性”、“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②陈述句是叙述说明事实的句子,是中日化妆品广告语中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句类。其次,祈使句和感叹句也较为常用。此外,由于中国人追求“对称·均衡”之美,在广告中经常使用对称句。但是,日本人喜爱使用能体现“侘·寂”之美的非对称句。③从言语行为的视角来看,与日文化妆品广告相比,中文化妆品广告多使用承诺类言语行为,而日文化妆品广告则更多使用阐述类言语行为和表情类言语行为。引起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与中国人强调“实用主义”,而日本人注重“体察文化”紧密相关。④从言语功能和句子类型的非对称关系来看,中日化妆品广告倾向于使用陈述句表达“行为要求”、“行为承诺”、“情报提示”、“感情表出”,用感叹句表达“感情表出”的言语功能。但是,在疑问句中,中文广告只出现了“情报要求”,而日文广告中出现了“情报要求”、“感情要求”、“行为要求”的言语功能。在祈使句中,中文化妆品广告只出现了“行为要求”,而日文广告中出现了“行为要求”、“感情表出”的言语功能。

代丽丽,王丽[3](2017)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研究》文中提出商业广告语是广告人组织语言构建起的一种宣传用语,以宣传商品使商家获得利润为主要目的。这种语言的运用体现出了一定的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这种特性的客观存在。

朱琴琴[4](2017)在《中文微信公众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与技巧》文中研究指明指令类言语行为是塞尔五大言语行为之一,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做某事的言语行为。指令行为是人际互动中常见的一类行为,备受语用学者关注。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比某一指令行为在不同语言或文化背景下有何相同或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在某具体语境中如何恰当实施某一指令行为。然而以指令行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分类的研究文献更是寥寥。微信公众号是时下大众传媒的重要平台,其管理者为了公众号的推广与发展,通常会在推送文章标题以及正文前后位置使用引导受众阅读、点赞、转发、分享、评论和关注的指令行为。本文以此类指令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塞尔的言语行为分类法,研究它们的类型和策略。本文从塞尔归纳的言语行为十二个不同点中选取利益关系和语力作为分类的二维标准,一方面根据关涉说话人利益的程度大小区分出期求、邀请、指引、提议四大类,另一方面根据语力的强弱从各大类中析出多个次类。期求行为可再分为恳求、请求、要求和命令等;邀请行为可再分为邀约、呼吁、激将、挑战等;指引行为可再分为提示、引导、警告、威胁等;提议行为可再分为建议、劝引、推荐、鼓励、敦促等。本文以微信公众号的指令言语行为为实例,例证本文提出的指令行为的分类框架和具体类型。此外,通过示例分析指令行为的语言策略,包括使用口语化语言和网络语言、数字和副词、疑问和祈使句式、形象化语言等语言手段;使用评论性元语言手段,以及副语言手段等。这些表达手法的使用增加了指令行为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指令行为的实施效果。从理论上说,本文提出指令言语行为的分类标准和具体类型,可以深化对指令言语行为的认识,有利于区分相似言语行为,同时为其他四大类言语行为的分类研究提供借鉴。从应用角度看,本文对微信公众号指令行为的详细论述对微信公众号的指令话语的编写和公众号的维护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邱丽婷[5](2016)在《引人误解广告语的法律语言学分析》文中提出虚假广告有不真实虚假广告与引人误解虚假广告之分。司法实践中,不真实虚假广告的判决一般争议不多,而引人误解虚假广告的审判却常出现判决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是由立法上确定性指引的缺失及法官对涉案广告语理解分析的主观性强共同所致。引人误解广告语的认定既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也是一个法学问题。本文试图从法律语言学角度去探析如何认定涉案广告语是否构成引人误解广告语,为此类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一种审理思路,以提高此类案件审判的确定性和可接受性。本论文除去引言和结论,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引人误解广告语及其认定的前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从法学界及语言学界两个领域进行分析和归纳,认为法学界的相关研究并未针对涉案广告语进行深入研究,一般都是归结到对抽象认定标准的讨论;而语言学界的相关研究又较少触及法律规范这一领域。故此类案件在法律语言学视野下还有较大研究必要与研究空间。第二部分对引人误解广告语纠纷案件的现状进行实证考察。通过对此类案件的相关立法的考察和司法审判现状及其原因的考察,认为立法上对引人误解具体判断标准的缺失及司法判决对涉案广告语的理解分析主观性强,共同导致引人误解广告语纠纷案件判决的不一致。第三部分对引人误解广告语认定进行法律语言学视野的分析。首先,广告语引人误解的前提是广告语引起了不同理解,故对司法实践中涉案广告语引起不同理解的语言类型进行总结与分析;其次,引起不同理解的广告语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引人误解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明晰此类案件的法理基础;最后综合之前的分析,从法律语言学视角下对引人误解广告语的认定进行总体及例外的分析与说明。第四部分对引人误解广告语纠纷案件的相关立法及司法提出建议。立法方面,避免循环定义,及时更新规范特殊词语的使用;司法方面,加强对涉案广告语的分析,明晰法律规定的立法原意,灵活地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综合两者对涉案广告语是否引人误解进行认定。

鞠金城[6](2014)在《韩汉祈使句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韩国语和汉语祈使句的本体研究已经比较细致全面,但对比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水准和层次有待提高。首先,从外部句类划分来看,间接言语行为形成了对句类划分标准的挑战;其次,从祈使句内部系统来看,如何进行下位分类,有多少次类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再次,从韩汉祈使句内部结构特点来看,主语和谓语的构成、语尾和助词的作用、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省略与强调的功能等问题促使我们对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仔细归纳和解释。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确立了祈使句成立条件和范围,分析和对比了韩汉肯定祈使句、否定祈使句、强调祈使句以及间接祈使句等在句法语义、认知、语用和类型学方面的特点。通过对比得出:一,韩汉肯定祈使句的主语和谓语构成上相似,且一般都具有[+述人]特点,“生命度”要求较高。韩国语倾向于形态型祈使,汉语倾向于词汇型祈使。二,韩汉否定祈使句在谓语和否定标记构成上差别不大,但在数量和意义上存在不对称性。两种语言的否定祈使句都具有歧义性和预设性特点。从否定意义的标记性角度看,韩国语无标记否定居多,汉语有标记否定较韩国语多。三,韩汉祈使句都能通过主语隐现和呼语化、谓语变化或省略、副词或情态词添加、语调调节等表达强调祈使意义,不同之处是韩国语还可以通过终结语尾的变换表达强调意义而汉语通过句末尾词的添加表达强调祈使意义。韩汉强调祈使句中谓语的变化部分差别较大,韩国语主要通过添加补助动词实现祈使意义的弱化或强化;而汉语则主要通过谓语的重叠、谓语部分句式的变换来实现。“主观性”和“认知凸显”作为重要影响因子作用于韩汉强调祈使句。四,韩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都可以用作间接祈使句,体现肯定和否定两类祈使意义。各类间接祈使句之间存在规约性差别,肯定与否定表达之间存在不对称性特点。间接祈使句的使用符合“礼貌原则”和“面子保全论”,同时也违反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会话合作原则”。

刘艳丽[7](2012)在《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礼貌的认知与语用分析》文中指出英语时态历来备受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法学家的关注。作为基本的英语时态形式之一,一般过去时长期以来得到了较详细的研究。般过去时表意丰富,它可以表示礼貌委婉的用法,在英语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然而,传统语法学家受限于他们对过去时态及其意义的理解,而将其归之于一种特殊用法、或者一种特殊情态。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关注也逐渐多起来。Quirk,et al.(1985:86-87)指出了英语过去时的非过去时用法,将英语过去时表委婉礼貌的这种用法称为“表态性过去时”;易仲良(1987:16-19)虽秉承“距离”说,却将此种用法归为“委婉语气”;Taylor(1995)说明了语言体系内部范畴化的家族相似性、类典型性和辐射性等特点,将过去时的这种用法归属于“语用软化”。但遗憾的是,对于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礼貌的用法,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于描述层面,至于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语言现象,他们均未给出合理的深层次的解释。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认知和语用两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即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礼貌背后的深层机制。在认知方面,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及其演变等为切入点,运用意象图式、转喻、隐喻和心理空间等认知方面的概念来逐步剖析和阐释这一特殊语言现象。我们知道,过去时在最初单纯表示过去时间,是过去某时点与现在时刻间的距离,这是过去时的原型用法;但是通过转喻认知,原型用法转化为相对后时性距离的意象图示;紧接着,该意象图示被隐喻投射到事物的真值域,而后又被投射到人们的认知心理域;而这整个过程是连锁性的。心理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思考和说话时建立起一个个概念包,而这一个个概念包就是意义。随着话语的扩展,意义就通过一个个空间构件建立起的一个个心理空间形成了,其中,过去时态是语法标志。一般过去时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相邻心理空间之间的局部时间顺序关系,也反映了心理空间的视角和焦点的转移。视角和焦点的转移,形成了新的心理空间,使一般过去时可以表示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进而使得话语显得礼貌、得体。而在语用方面,本文则运用一系列的礼貌原则来解释说明。距离性是一般过去时的本质属性,包括时间上、现实性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性。这种距离性弱化了话语的强加语力,使说话者的语气变得间接柔和、试探性强,给听话者留的选择余地大,也从反馈结果上给说话者留下较多的回旋余地,从而保住双方的面子,也就使得话语礼貌、委婉和得体。本文从认知和语用方面揭示了一般过去时表礼貌现象下所隐藏的深层机制,这对于我们认知和运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赵辉[8](2010)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情人对话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美剧《绯闻女孩》(第一季)情侣间三类言语行为:邀请、拒绝和指责。研究表明,情侣间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尴尬和种种不良后果,往往不惜牺牲合作原则,达到某种特定的语境效果。

杨丽君[9](2008)在《礼貌语言的间接性与得体性》文中研究指明礼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道德准则,同时它也是人际交往中用来协调关系、增进彼此感情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礼貌现象开始受到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礼貌语言,作为表达礼貌的一种最有效最常用的方式,更应深入进行研究。在以前的诸研究中,由于礼貌语言的间接性与得体性尤其是得体性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欲从语用学角度对礼貌语言的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从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出发,从若干方面对礼貌语言的间接性和得体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Levinson的面子威胁理论,分析了间接表达委婉的命令与请求,委婉的拒绝和委婉的批评等语用功能。并依次阐明交际中权势、社会距离、权力和义务等因素对礼貌的间接应用的影响。一种语言在一定场合下是礼貌的,而如果换成其它场合或许会太礼貌或不礼貌。语境是影响礼貌得体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关系礼貌得体性的讨论都应建立在语境基础之上。此外,本文引用张国(2005)的关于礼貌语言得体性的判断标准,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大层次进行讨论。语言内层次又可再分为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语言外层次主要从文化因素与社会因素角度进行分析。表明所有因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起来起作用,如果某个因素变了,其它要素也需作相应调整。总之,本文从间接性和得体性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了英语中的礼貌语。通过研究,一方面希望能为礼貌语的研究者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另一方面为人们更好的使用礼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以避免交际失误提供一些借鉴。

尹波[10](2008)在《礼貌原则在广告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礼貌原则对人们的成功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交际的角度来讲,广告实际就是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活动。本文以礼貌原则为基础,分析了礼貌原则的各条准则在广告语中的应用并就其原因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二、论广告语的间接性指令及其礼貌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广告语的间接性指令及其礼貌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中日化妆品广告语比较研究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内外中日化妆品广告语比较研究
    (一) 修辞学视点的研究
    (二) 语用学视点的研究
三、总结

(2)中日化妆品广告标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要旨
摘要
1. はじめに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と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4.1 对象の选定
        1.4.2 データの抽出
2. 先行研究
    2.1 言语の特徵についての研究
    2.2 発话行为についての研究
    2.3 异文化についての研究
    2.4 先行研究のまとめと本稿の位置づけ
3. 中日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から见られる言语の特徴
    3.1 语汇の分类基准及び考察
        3.1.1 名词の语汇的な特徵
        3.1.2 动词の语汇的な特徵
        3.1.3 形容词の语汇的な特徴
    3.2 构文の分类基准及び考察
    3.3 言语の特徵から见られる文化的な要因
        3.3.1 言语の特性
        3.3.2 思惟方式
        3.3.3 审美意识
    3.4 まとめ
4. 中日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から见られる発话行为の特徵
    4.1 発话行为の分类基准
    4.2 分类结果及び考察
        4.2.1 自告行为
        4.2.2 演述行为
        4.2.3 表出行为
        4.2.4 对动行为
    4.3 発话行为の特徵から见られる文化的な要因
        4.3.1 语らぬ文化
        4.3.2 和文化
        4.3.3 察しの文化
    4.4 まとめ
5. おゎりに
参考文献
付録1:中日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における名词の使用実熊
付录2:中日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における动词の使用実态
付録3:中日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における形容词の使用実熊
付录4:中国语の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
付录5:日本语の化粧品広告キヤツチフレー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告语的主观性
二、基于语言主观性的广告语设计原则
    (一) 以从众心理为基础的合作原则
        1. 以真实性为根本的数量、质量准则
        2. 以实效性为基础的关联准则
        3. 以省钱省力为目标的方式准则
    (二) 以得体性为基础的礼貌原则
    (三)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动性原则
    (四) 语用角度下的预设原则
三、结语

(4)中文微信公众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ubject
    1.3 Research Aims and Questions
    1.4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on Directives
    2.2 Research 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CLASSIFICATION OF DIRECTIVES BY WOAS
    3.1 Classification of Directives
        3.1.1 Searle's Taxonomy of Illocutionary Acts
        3.1.2 Classification of Directives
    3.2 Directives b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3.2.1 Expectation
        3.2.2 Invitation
        3.2.3 Instruction
        3.2.4 Proposition
        3.2.5 Mixed Directives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TECHNIQUES OF DIRECTIVES BY WOAS
    4.1 Techniques
        4.1.1 Linguistic Means
        4.1.1.1 Lexical Level
        4.1.1.2 Syntactic Level
        4.1.1.3 Stylistic Level
        4.1.2 Metalinguistic Means
        4.1.3 Paralinguistic Means
    4.2 Assessment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引人误解广告语的法律语言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
    五、文章的组织框架
第一章 前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引人误解广告语纠纷案件的实证研究
    一、引人误解广告语的立法现状
    二、引人误解广告语的司法现状
    三、司法现状的原因剖析
第三章 引人误解广告语的法律语言学分析
    一、广告语引发不同理解的语言类型
        (一) 词外延不明确
        (二) 歧义
        (三) 暗示不当
        (四) 信息不全
    二、此类纠纷案件的法理分析
        (一) 广告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二) 法律规定与目的解释
        (三) 客观表述与允许发挥
    三、引人误解广告语的判别
        (一) 关于使用外延不确定的词
        (二) 关于语言歧义
        (三) 关于语言暗示
        (四) 关于信息不全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此类案件的立法、司法建议
    一、立法建议
    二、司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韩汉祈使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前人研究与研究现状
        1.2.1 韩国语祈使句的研究
        1.2.2 汉语祈使句的研究
        1.2.3 韩汉祈使句的对比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韩汉肯定祈使句对比
    2.1 韩国语肯定祈使句的基本构成特点
        2.1.1 主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2.1.2 谓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2.2 汉语肯定祈使句的基本构成特点
        2.2.1 主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2.2.2 谓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2.3 韩汉肯定祈使句对比
        2.3.1 韩汉肯定祈使句主语构成上的异同和语用特点
        2.3.2 韩汉肯定祈使句谓语构成上的异同和类型学特征
第三章 韩汉否定祈使句对比
    3.1 韩国语否定祈使句的基本构成特点
        3.1.1 谓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3.1.2 否定祈使标记
    3.2 汉语否定祈使句的基本构成特点
        3.2.1 谓语的基本构成特点
        3.2.2 否定祈使标记
    3.3 韩汉否定祈使句对比
        3.3.1 韩汉否定祈使句谓语构成上的异同和句法语义特点
        3.3.2 韩汉否定祈使标记使用的异同和认知语用特点
第四章 韩汉强调祈使句对比
    4.1 韩国语强调祈使句的表达手段
        4.1.1 主语的隐现和呼语化
        4.1.2 谓语的变化和省略
        4.1.3 副词的添加
        4.1.4 终结语尾的变换
        4.1.5 语调的调节
    4.2 汉语强调祈使句的表达手段
        4.2.1 主语的隐现和呼语化
        4.2.2 谓语的变化和省略
        4.2.3 情态词的添加
        4.2.4 语气尾词的添加
        4.2.5 语调的调节
    4.3 韩汉强调祈使句对比
        4.3.1 韩汉强调祈使句的表达手段异同
        4.3.2 韩汉强调祈使句的认知特点
第五章 韩汉间接祈使句对比
    5.1 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祈使句
        5.1.1 间接言语行为
        5.1.2 间接祈使句
    5.2 韩国语间接祈使句
        5.2.1 韩国语肯定间接祈使句
        5.2.2 韩国语否定间接祈使句
    5.3 汉语间接祈使句
        5.3.1 汉语肯定间接祈使句
        5.3.2 汉语否定间接祈使句
    5.4 韩汉间接祈使句对比
        5.4.1 韩汉间接祈使句的基本特点异同
        5.4.2 韩汉间接祈使句的语用解释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创获
    6.2 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韩汉祈使句谓语概览
    附录一:韩国语肯定祈使句谓语概览
    附录二:韩国语否定祈使句谓语概览
    附录三:汉语肯定祈使句谓语概览
    附录四:汉语否定祈使句谓语概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礼貌的认知与语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Politeness
    1.2 Previous Studies on Past Tense for Politeness
        1.2.1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Past Tense
        1.2.2 Remoteness Views
        1.2.3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1.3 Summary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1 Cognitive Theories
        2.1.1 Image Schema
        2.1.2 Metonymy
        2.1.3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
        2.1.4 Mental Space Theory
    2.2 Pragmatic Theories
        2.2.1 Cooperative Principle(CP)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I)
        2.2.2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PP)and the Three Pragmatic Scales of Politeness
        2.2.3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saving Theory(FST)
    2.3 Summary
Chapter 3 An Analysis of Simple Past Tense for Politeness
    3.1 Past Tense for Politeness:A Cognitive Account
        3.1.1 Metaphorical Approach
        3.1.2 Mental Space Approach
    3.2 Past Tense for Politeness:A Pragmatic Account
        3.2.1 Affective Meaning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CI)
        3.2.2 Imaginary Association and Politeness
        3.2.3 Personal Distance in a Competitive Example
    3.3 Summar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情人对话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作原则
二、《绯闻女孩》 (第一季) 中情侣会话分析
    (一) 邀请
    (二) 拒绝
    (三) 指责
三、结语

(9)礼貌语言的间接性与得体性(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Definition of Politeness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
    1.3 Thesis Organiza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Politeness Abroad
    2.2 Previous Studies on Politeness in China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Speech Act Theory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3.1.1 Speech Act Theory
        3.1.2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3.2 The Politeness Theory
        3.2.1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PP)
        3.2.2 Brown and Levinson’s Face and FTA Theory
Chapter 4 An Analysis of Indirectness of Politeness in Language
    4.1 Definition of Indirectness
    4.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rectness and Politeness
    4.3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ndirectness in Politeness Strategy
        4.3.1 Expressing Euphemistic Request and Command
        4.3.2 Expressing Euphemistic Refusal
        4.3.3 Expressing Euphemistic Criticism
    4.4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irectness Application in Politeness
        4.4.1 Power
        4.4.2 Social Distance
        4.4.3 The Degree of Imposition
        4.4.4 Right and Obligation
        4.4.5 Cultural Difference
Chapter 5 An Analysis of Appropriateness of Politeness in Language
    5.1 Definition of Appropriateness and Tact
        5.1.1 Appropriateness
        5.1.2 Tact
    5.2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opriateness and Politeness
    5.3 Context Influencing on the Appropriate Adaptation of Politeness
    5.4 Criterion of Appropriateness in Polite Expression
        5.4.1 Inner Linguistic Level
        5.4.2 Outer Linguistic Level
        5.4.2.1 Cultural Factors
        5.4.2.2 Social Factors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Published Papers during Study of M.A

四、论广告语的间接性指令及其礼貌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中日化妆品广告语比较研究的现状[J]. 张童心. 北方文学, 2019(09)
  • [2]中日化妆品广告标语的对比研究[D]. 张童心. 扬州大学, 2019(05)
  • [3]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研究[J]. 代丽丽,王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4]中文微信公众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与技巧[D]. 朱琴琴.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引人误解广告语的法律语言学分析[D]. 邱丽婷. 中国政法大学, 2016(04)
  • [6]韩汉祈使句对比研究[D]. 鞠金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08)
  • [7]英语一般过去时表礼貌的认知与语用分析[D]. 刘艳丽. 中南大学, 2012(03)
  • [8]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的情人对话分析[J]. 赵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 [9]礼貌语言的间接性与得体性[D]. 杨丽君. 中南民族大学, 2008(06)
  • [10]礼貌原则在广告语中的应用[J]. 尹波.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8(01)

标签:;  ;  ;  ;  ;  

试论广告标语的间接指示及其礼貌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