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流制冷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冷机,换热器,工质,压缩机,预冷,物性,热力学。
节流制冷机论文文献综述
董彩倩,刘少帅,蒋珍华,汤逸豪,向振之[1](2019)在《4 K节流制冷机预冷温度及压力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4 K JT节流制冷是实现深空探测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4 K温区开式节流制冷机实验台,理论分析末级预冷温度及高压压力对理论最大制冷量的影响,给出不同工况下最优末级预冷温度及最优高压压力的选择。开展实验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分别测试了末级预冷温度为15 K时,五种高压压力(0.829、1.103、1.775、1.837和2.154 MPa)以及高压压力1.773 MPa时叁种不同预冷温度(11.5、15.0和18.0 K)下的最大制冷性能,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与理论值吻合较好。预冷温度及压力特性影响研究为后续节流系统整体压缩机及预冷机最优状态耦合匹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曹海山,李俊明[2](2018)在《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压缩机》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技术为节流制冷机的微型化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现阶段,微型节流制冷机还主要依靠体积相对庞大的气瓶来提供高压气源。这样的开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庞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应用潜力。若要减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需要与微型节流制冷机相匹配的微型压缩机来为其提供高压气源,从而实现紧凑的闭式制冷系统。本文介绍了可用于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吸附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S1期)
曹海山,李俊明[3](2018)在《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压缩机》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技术为节流制冷机的微型化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现阶段,微型节流制冷机还主要依靠体积相对庞大的气瓶来提供高压气源。这样的开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庞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应用潜力。若要减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需要与微型节流制冷机相匹配的微型压缩机来为其提供高压气源,从而实现紧凑的闭式制冷系统。本文介绍了可用于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吸附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0)
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李建国,梁惊涛[4](2018)在《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节流微孔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氦温区节流制冷机在空间探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本实验室研制的多级高频脉冲管预冷节流循环的复合式制冷机,针对节流微孔对节流制冷机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节流微孔的尺寸不仅影响节流制冷机的流量,对节流制冷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实验对不同孔径微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微孔尺寸.此外,对节流前高压对节流制冷机流量、制冷机和最低无负荷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基于此,采用叁级无油线性压缩机驱动节流循环,测试了闭式循环节流制冷机的性能,在4.48 K获得了81.5 m W的制冷量.(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18期)
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梁惊涛[5](2017)在《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套管换热器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技术是目前深空探测任务的主要制冷技术,而逆流换热器是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的关键部件之一.螺旋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体积重量较小,在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中被普遍采用.本文分析了螺旋套管换热器效率对节流循环的影响,并对换热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分析表明减小螺旋套管换热器的管径和螺旋直径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系数,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效率.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明提升套管换热器效率,可以降低节流循环对预冷量的需求,同时降低节流前温度,最终提高预冷型J-T节流制冷机的整机效率和制冷量.(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7年17期)
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梁惊涛[6](2016)在《空间预冷型J-T节流制冷机热力学流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冷型J-T节流制冷机是深空探测普遍采用的制冷机,本文针对本实验室研制的叁级脉冲管预冷J-T节流循环的复合式制冷机,对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通过对理想节流循环的T—s图的分析发现,预冷温度和节流前氦气状态参数是影响节流制冷机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选择预冷温度和节流前氦气的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节流循环的制冷量和整机效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周振君,刘彦杰,王娟[7](2016)在《液氦温区节流制冷机流程分析及实验验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研制了采用两级GM预冷的小型节流制冷机,GM制冷机在两级将氦气分别预冷至91 K和14 K。开展了开式和闭式两种形式的实验,闭式中采用带有单项阀的压缩机为循环提供高压气源。实验给出了节流降温曲线并测量了制冷量,开式和闭式实验中最低无负载温度分别为3.4 K和4.27 K,4.5 K时制冷量分别为30 m W和5 m W。(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周振君,雷刚,刘彦杰[8](2015)在《GM制冷机预冷的氦节流制冷机流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GM制冷机作为预冷级的小型4He节流制冷机进行了设计及数值分析,对气体质量流量与节流孔径,节流制冷能力与高压侧压力、预冷机二级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节流压缩机的功率随排气压力,预冷机所需冷量随制冷剂质量流量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小型氦气节流制冷系统设计流程及主要部件的参数。(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公茂琼,吴剑峰[9](2014)在《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采用不同沸点组元构成多元混合物作制冷剂,适宜工作在从液氮温度至单级蒸汽压缩循环制冷温度下限的广阔温区,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甚至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需求。本文简要回顾了作者团队围绕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方面近20年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工质筛选,回热换热器工作特性,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结构热力学优化分析,循环工质变浓度特性,及以-186℃节流制冷深冷冰箱、撬装天然气液化为代表的应用研究等。(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S2期)
周振君,王娟,梁惊涛[10](2011)在《液氦温区小型节流制冷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空间与地面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液氦温区甚至超流氦温区的冷环境需求场合越来越广。针对目前国外在深低温超小型节流制冷器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可观成果,介绍了有关J-T节流的原理、J-T节流制冷机的结构等有关知识,概述了当前国外10 K以下温区J-T节流制冷机的应用情况,对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节流制冷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EMS技术为节流制冷机的微型化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现阶段,微型节流制冷机还主要依靠体积相对庞大的气瓶来提供高压气源。这样的开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庞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应用潜力。若要减小制冷系统整体体积,需要与微型节流制冷机相匹配的微型压缩机来为其提供高压气源,从而实现紧凑的闭式制冷系统。本文介绍了可用于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吸附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流制冷机论文参考文献
[1].董彩倩,刘少帅,蒋珍华,汤逸豪,向振之.4K节流制冷机预冷温度及压力特性影响研究[J].化工学报.2019
[2].曹海山,李俊明.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压缩机[J].家电科技.2018
[3].曹海山,李俊明.驱动微型节流制冷机的压缩机[C].第十四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李建国,梁惊涛.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节流微孔实验[J].科学通报.2018
[5].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梁惊涛.空间液氦温区J-T节流制冷机套管换热器优化[J].科学通报.2017
[6].马跃学,王娟,刘彦杰,梁惊涛.空间预冷型J-T节流制冷机热力学流程优化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
[7].周振君,刘彦杰,王娟.液氦温区节流制冷机流程分析及实验验证(英文)[J].低温工程.2016
[8].周振君,雷刚,刘彦杰.GM制冷机预冷的氦节流制冷机流程研究(英文)[J].低温工程.2015
[9].公茂琼,吴剑峰.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4
[10].周振君,王娟,梁惊涛.液氦温区小型节流制冷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低温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