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油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排油装置包括:排油管,与压缩机的轴承箱连接,排油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分离部,设置在进气口处;降温部,设置在排油管上或者设置在排油管内以降低排油管内油烟的温度。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跑损严重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油管(10),与压缩机的轴承箱连接,所述排油管(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第一分离部(20),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处;降温部(30),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上或者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内以降低所述排油管(10)内油烟的温度。
设计方案
1.一种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油管(10),与压缩机的轴承箱连接,所述排油管(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
第一分离部(20),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处;
降温部(30),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上或者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内以降低所述排油管(10)内油烟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30)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内的导向板(31),所述导向板(31)在所述进气口(11)至所述出气口(12)的方向上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31)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油管(10)内的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部(20)连接,所述导向板(31)以所述支撑杆(32)为轴螺旋缠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装置还包括:
第二分离部(40),设置于所述排油管(10)内并靠近所述出气口(12),所述支撑杆(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离部(40)连接,所述导向板(31)位于所述第一分离部(20)与所述第二分离部(4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部(40)包括除沫分离网(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部(40)还包括支撑板(42)以及压板(43),所述压板(43)将所述除沫分离网(41)压接在所述支撑板(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部(20)为挡油分离板,所述挡油分离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10)的靠近所述出气口(12)的一端设置有呼吸阀(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装置还包括:
安装法兰(60),具有安装孔(61),部分所述排油管(10)穿入所述安装孔(61),所述排油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法兰(60)与所述轴承箱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10)的管壁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注入冷却液以形成所述降温部(30)。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包括轴承箱;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油装置,所述排油装置的排油管(10)与所述轴承箱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油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大型压缩机组或机泵内均设有轴承,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使用往往加入润滑油。润滑油在机组和机泵运行中的作用为:润滑、清洁、降温等。由于润滑油对轴承降温,因而在润滑油吸热时温度会升高,产生油烟。由于气体膨胀会对轴承箱或集控油箱带来不利因素,因此通常需要将油烟排出。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在轴承箱或集控油箱顶部设有排油管,并在排油管的出口设置呼吸阀,以将气体排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油烟中夹带大量的润滑油通过呼吸阀进入大气中,一方面容易造成机组周围环境被润滑油污染,另一方面造成润滑油跑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油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跑损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油装置,包括:排油管,与压缩机的轴承箱连接,排油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分离部,设置在进气口处;降温部,设置在排油管上或者设置在排油管内以降低排油管内油烟的温度。
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设置在排油管内的导向板,导向板在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方向上弯曲延伸。
进一步地,导向板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降温部还包括设置在排油管内的支撑杆,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分离部连接,导向板以支撑杆为轴螺旋缠绕。
进一步地,排油装置还包括:第二分离部,设置于排油管内并靠近出气口,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分离部连接,导向板位于第一分离部与第二分离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分离部包括除沫分离网。
进一步地,第二分离部还包括支撑板以及压板,压板将除沫分离网压接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分离部为挡油分离板,挡油分离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排油管的靠近出气口的一端设置有呼吸阀。
进一步地,排油装置还包括:安装法兰,具有安装孔,部分排油管穿入安装孔,排油装置通过安装法兰与轴承箱连接。
进一步地,排油管的管壁内具有空腔,空腔内注入冷却液以形成降温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包括轴承箱;排油装置,排油装置的排油管与轴承箱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轴承箱内的润滑油升温产生的油烟流动至第一分离部时,油烟中较大的油滴能够被第一分离部止挡而无法进入排油管。被分离后的油烟从进气口进入排油管内,然后降温部能够对这部分油烟进行降温,使细小的油滴析出,这部分析出的油滴由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而无法从出气口排出。上述结构使得待排出的油烟在经过两次分离后排出,尽量分离出油烟中携带的油滴,一方面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污染),另一方面,润滑油被分离后还能回流至轴承箱内,重复使用,从而降低润滑油的跑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油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的排油装置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排油管;11、进气口;12、出气口;20、第一分离部;30、降温部;31、导向板;32、支撑杆;40、第二分离部;41、除沫分离网;42、支撑板;43、压板;50、呼吸阀;60、安装法兰;61、安装孔;7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排油装置包括:排油管10、第一分离部20以及降温部30。其中,排油管10与压缩机的轴承箱连接,排油管10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第一分离部20设置在进气口11处。降温部30设置在排油管10上或者设置在排油管10内以降低排油管10内油烟的温度。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轴承箱内的润滑油升温产生的油烟流动至第一分离部20时,油烟中较大的油滴能够被第一分离部20止挡而无法进入排油管10。被分离后的油烟从进气口11进入排油管内,然后降温部30能够对这部分油烟进行降温,使细小的油滴析出,这部分析出的油滴由于其自身重力的作用而无法从出气口12排出。上述结构使得待排出的油烟在经过两次分离后排出,尽量分离出油烟中携带的油滴,一方面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污染),另一方面,润滑油被分离后还能回流至轴承箱内,重复使用,从而降低润滑油的跑损。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降温部30包括设置在排油管10内的导向板31,导向板31在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的方向上弯曲延伸。具体地,油烟沿导向板31逐渐向上流动,由于导向板31弯曲设置,因此上述结构减缓了油烟的流速并增加了油烟流动的距离,使得油烟能够与空气充分换热从而达到降温值更大的目的,使得油烟能够尽量多的析出油滴。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导向板31呈螺旋状。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油烟流动的距离,使得进一步使得油烟能够与空气充分换热。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降温部30还包括设置在排油管10内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的第一端与第一分离部20连接,导向板31以支撑杆32为轴螺旋缠绕。上述支撑杆32能够支撑导向板3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排油装置还包括第二分离部40,第二分离部40设置于排油管10内并靠近出气口12,支撑杆32的第二端与第二分离部40连接,导向板31位于第一分离部20与第二分离部40之间。当降温部30对油烟进行降温后,有使细小的油滴析出,这部分析出的油滴有一部分沿导向板31回流至轴承箱内部。另一部分会被第二分离部40止挡而无法从出气口12流出。上述结构能够避免析出的细小油滴从出气口12排出,从而进一步降低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第二分离部40还能够定位支撑杆32,防止支撑杆32在其径向和轴向方向窜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分离部40包括除沫分离网41。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分离部40还包括支撑板42以及压板43,压板43将除沫分离网41压接在支撑板42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2的第二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支撑板42、除沫分离网41以及压板43,然后通过螺母70拧紧支撑杆32的第二端,使除沫分离网41被完全固定在支撑板42与压板43之间。上述结构简单,使得装配效率高。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分离部20为挡油分离板,挡油分离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上述结构简单,能够挡住体积较大的油滴,体积较小的油滴以及油烟能够从通孔进入排油管10内。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排油管10的靠近出气口12的一端设置有呼吸阀50。经过除沫分离网41后的油烟含油量已大大降低,最后再经过呼吸阀50进行第三次分离,使得从呼吸阀50排出的气体为较为洁净的气体,最大程度上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排油装置还包括安装法兰60,安装法兰60具有安装孔61,部分排油管10穿入安装孔61,排油装置通过安装法兰60与轴承箱连接。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具体地,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分离部20、降温部30、第二分离部40以及呼吸阀50安装在排油管10上,然后将上述结构组成的组件安装在安装法兰60上。最后将安装法兰60安装至轴承箱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中,不改变原有的构造,只是将事先预制好的第一分离部20、降温部30、第二分离部40安装在原有的排油管10中,安装工作量小。此外,在实施例一中,新增两级分离和螺旋减压换热结构,对高温油烟进行降温和分离,最大程度降低油烟中的润滑油含量。
实施例二的排油装置与实施例一的排油装置的区别在于降温部30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排油管10的管壁内具有空腔(图中未示出),空腔内注入冷却液以形成降温部30。当轴承箱内的润滑油升温产生的油烟流动至第一分离部20时,油烟中较大的油滴能够被第一分离部20止挡而无法进入排油管10。被分离后的油烟从进气口11进入排油管内。由于冷却液的存在因此排油管10的管壁的温度很低,这样,进入排油管10内的油烟的温度能够快速降低,使大量细小的油滴析出。一方面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润滑油被分离后还能回流至轴承箱内,重复使用,从而降低润滑油的跑损。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既设置空腔并注入冷却液,又在排油管10内设置导向板31,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润滑油的跑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根据本申请的压缩机(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排油装置。其中,压缩机本体包括轴承箱;排油装置为上述的排油装置,排油装置的排油管与轴承箱连通。由于上述排油装置能够降低排出的油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润滑油的跑损,因此具有其的压缩机也具有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054.X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24610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F04B39/02
专利分类号:F04B39/02;F04B39/06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发明人:高胜
第一发明人:高胜
当前权利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