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学论文_王思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声韵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声韵学,古音,声韵,异体字,大成,古本,双声。

声韵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齐[1](2015)在《从声韵学的角度论白石词的韵律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姜白石于宋词婉约、豪放之外另创一派,然而学界对于他的个人风格却未有一致意见。我们利用语言风格学的概念和方法探索白石词的个人风格,认为白石词的韵律风格中未见其"清"的特色,但他注重形式的规整与严密,以诗入词,重视句子之间韵律的谋篇布局,体现了"雅"的个人风格。(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杜立晖[2](2015)在《哈佛大学藏公文纸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等纸背明代文献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直音篇》纸背文献约3400面。该纸背文献,为明代中后期的黄册文书,其所载黄册数量为目前所知存世黄册文书之最。该批黄册文书的发现,使研究不同地域间黄册制度的施行情况成为可能。在明代尚未发掘的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中,很可能还有一些为黄册文书。(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索琳[3](2015)在《《元声韵学大成》异体字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部明代韵书,《元声韵学大成》主要对当时口语语音的情况进行了客观记录。以往关于本书的研究性文章,大多是从语音的角度来进行的。然而,这部韵书中所收录的大量异体字形也是很值得关注的。本文主要从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对《元声韵学大成》这部书中的异体字形进行穷尽性的测查和整理,按照王宁先生提出的“异写字”与“异构字”的理论,对书中的异体字形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对书中的异体字形进行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元声韵学大成》中收录了一部分之前未见的异体字形。这部分字形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语音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和书写者的书写习惯、文字的表义需要等分不开的。尽管这也许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用字的影响,但是在沟通异体字字际关系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存在错误的。通过对《元声韵学大成》这部书中异体字进行整理研究,可以为汉字学研究、探讨汉字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大型字典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06-01)

任翔宇[4](2014)在《《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音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焯教授所编《黄侃声韵学未刊稿》辑录黄侃先生声韵学着作十余种,这些着作大部分是黄侃先生居北京和武昌时所制表谱,全系手稿,是研究黄侃古音思想的重要资料。对于《未刊稿》,目前尚无学界同仁进行过专题研究。我们选取《未刊稿》中可以反映黄侃古音学思想的数种表格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深入了解黄侃的古音体系构成,并且将黄侃古音体系与戴震等八家体系进行比较,考镜黄侃古音体系的源与流。《未刊稿》及相关资料反映:黄侃的古音体系,并非循环论证的结果。其最初所定的古声二十叁纽,是综合前贤的古声类研究成果而成。在此基础上,黄侃合并于、喻二纽,成古声二十二纽体系。此后,受邹汉勋启发,黄侃将古声二十二纽中居于叁等地位的群纽和居于假四等地位的喻、邪二纽定为今变声,古声十九纽体系至此定型。而黄侃的古韵部研究,则是音类分析与音值研究分别进行最后相互印证的过程。在章炳麟古韵二十叁部的基础上,黄侃增加五部入声,成古韵二十八部体系,这是黄侃古韵韵类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黄侃以古声十九纽为标准,考察《广韵》二百零六韵,发现歌韵等叁十二韵仅与古本声相配,所以,推测此叁十二韵为古本韵,合并开合口之后,得古本韵二十八部,这是其古韵部音值研究的成果,此二十八部恰与其音类研究所得的结果相吻合。黄侃的古声十九纽源自清代邹汉勋的古声二十类,古韵体系的直接来源是章炳麟的古韵二十叁部与戴震的古韵二十五部。黄侃的古音体系渊源有自,而他古音体系的影响也甚为深远。古声十九纽体系对曾运乾、钱玄同等人产生重要影响,古韵二十八部体系则启发黄永镇(黄侃弟子)将萧(幽)、肃(觉)两部分立,以成古韵二十九部。另外,曾运乾的古韵叁十部也是在黄侃古韵体系的基础上加以补正而成。(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3-30)

汤序波[5](2014)在《声韵学津逮——张闻玉《古音学基础》学术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韵学过去被称为"天书",但它也是"小学"的核心。对于有志于古代学术的同志而言,必须要有所掌握。张闻玉教授对天文历术和小学两个领域,一直深有研究。其新着《古音学基础》,尤其适合初学者,是学习和掌握声韵学的不二之选。(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夏剑钦[6](2013)在《曾运乾先生与他的《声韵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韵学》作者曾运乾(1884—1945),字星笠,晚号枣园,湖南益阳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其一生治学精审,"不苟为一言半语",故虽遗着不丰,然《尚书正读》、《毛诗说》、《声韵学》、《喻母古读考》、《声学五书叙》、《说文转注释例》等,皆亘古不易之作,其中尤以他创立的广韵声纽五十一类之说、古韵叁十部说和"喻叁归匣、喻四归定"等音韵学理论贡献最大。先生自幼聪颖,年十六考取益阳县学,"《尔雅》十叁篇咸能成诵,一字不遗"。又以第一名选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得受学于善化刘钜与湘阴郭焯莹等硕学名儒,研习文史而明古今学术之流变。后于1917年秋至1920年夏,执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徐特立、杨昌济、陈天倪等名师同校任课,并交谊甚笃。1926年5月,先生应沈阳东北大学王永江校长之聘,往任国文(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冯蒸[7](2012)在《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黄侃的《〈广韵〉声势及对转表》评析《〈广韵〉声势及对转表》(黄侃着。冯蒸整理本)(笔者按:原文载《黄侃国学文集》,中华书局,2006,178-187页。原表为从右到左排,今改为从左到右排,重新制表,改正原表误排,并加编号):(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2年04期)

冯蒸[8](2012)在《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黄侃(1886-1935)是音韵学大师,对音韵学有诸多贡献,目前对黄侃音韵学成就的探讨基本上只限于他对上古音研究的成果,尚少有人对其中古音研究成果作出评析,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2年03期)

赵振铎[9](2008)在《书《古声韵学论着》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过九旬的原成都大学中文系钟树梁教授是桃李满天下的着名学者、诗人。文章作者是川大着名教授,六十年前曾是钟老的学生。本文在介绍师生情谊的背景下,以读书札记的方式,从正音、韵书、韵表、轻唇音等方面阐述了钟老在古声韵学领域的高深造诣,对钟老的学术手稿《古声韵学论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刘奕[10](2007)在《乾嘉汉学家诗歌声韵学贡献探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乾嘉汉学家不但是有清一代学术的代表,推动了余英时先生所说"儒家智识主义"的兴盛,而且对清代文学也有很大影响。如果说清代文学也笼罩在"儒家智识主义"的时代精神之下,那么汉学家的研究创作,就将学术与文学的相互影响表现得比较充分鲜明。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汉学家学术之于文学的影响,对促进我们更全面(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期刊2007年03期)

声韵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直音篇》纸背文献约3400面。该纸背文献,为明代中后期的黄册文书,其所载黄册数量为目前所知存世黄册文书之最。该批黄册文书的发现,使研究不同地域间黄册制度的施行情况成为可能。在明代尚未发掘的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中,很可能还有一些为黄册文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声韵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齐.从声韵学的角度论白石词的韵律风格[J].励耘语言学刊.2015

[2].杜立晖.哈佛大学藏公文纸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等纸背明代文献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15

[3].索琳.《元声韵学大成》异体字整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

[4].任翔宇.《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古音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5].汤序波.声韵学津逮——张闻玉《古音学基础》学术意义[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6].夏剑钦.曾运乾先生与他的《声韵学》[J].古汉语研究.2013

[7].冯蒸.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下)[J].汉字文化.2012

[8].冯蒸.论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论(上)[J].汉字文化.2012

[9].赵振铎.书《古声韵学论着》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刘奕.乾嘉汉学家诗歌声韵学贡献探略[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

论文知识图

钱南扬于安澜洛阳大学着作(2)洛阳大学着作(1)圆台印社-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于安澜

标签:;  ;  ;  ;  ;  ;  ;  

声韵学论文_王思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