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革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近代,拼音化,诗史,古典,小说月报,汉字。
诗歌革新论文文献综述
靳玉霞[1](2019)在《革新诗歌教学 提高学生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提升诗歌讲授效果,引发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诗歌文化底蕴,语文教师有必要改变讲授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29期)
黄瑞钰[2](2019)在《试论黄遵宪诗歌中的文学理论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是岭东诗派的突出代表。在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中,他选择异于以往的"诗外有事,诗中有人"的诗学写作路径,留下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作品,创新性地留住了客家传统文化与民俗记忆的根。在诗歌传统形式体系中寻求突破,以"我手写我口"的胆识和倡言,昭示并身体力行于诗体、诗歌语言创新变革之路,大胆地摒弃拟古仿古的陈词滥调。(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7期)
王婧莹[3](2019)在《试论王夫之诗歌理论的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夫之对诗歌理论的革新促进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他对"兴观群怨"说进行新解,将四者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认为"兴"作为诗歌创作最重要的一环,可以成为诗与非诗的判定标准,通过"心之元声"的创作理念,分析了诗歌创作的源泉与本质特征,并且利用"现量说"将情景再一次深度融合,进行真性情的客观书写,同时对后世诗歌的创作进行了规范,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理论。(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王静[4](2019)在《论金和诗歌的革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和是近代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重要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平静到战乱的巨大转折,诗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诗歌自成一格,且金和有主动革新诗歌的意愿和创作实践,其诗多书写时代风云和百姓苦难,既针砭时弊也歌颂时杰,在思想内容、语言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均体现了传统诗歌在近代转型中的时代特色。(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勇[5](2019)在《汉字变革与中国诗歌之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与"五四"以来的语文运动,从民族国家建构与文化革新的高度对汉语、汉字都提出革新的要求。按照"言文一致"的思路,从中国/西方、古典/现代这样的二元框架出发,诗歌革新就不是止步于白话诗,更进一步是要以拼音文字来书写,才能实现中国诗歌的彻底蜕变。中国知识界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与矛盾,黄遵宪、"新世纪派"主张改良或废弃汉字,到胡适、黎锦熙意见的对立,再到周作人、朱自清、吴世昌等人对拼音文字的拒斥与对汉文诗歌审美特质的重新审视,汉字的文化韵味及其对中国诗歌的意义得以呈现。(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覃勇[6](2018)在《浅析邹浩对宋代诗歌传承与革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邹浩是北宋后期着名的谏臣,也是着述甚丰的作家。他针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时弊提出了诗文革新的基本主张和正确方向。他认为诗歌除了内容和技巧之外,要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强调诗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好诗文。他主张诗歌清壮雅正、追还古风,他创作了不少诗歌,体现了"清"、"健"的风格。(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5期)
孙晓娅,李扬[7](2017)在《理想同构中的裂隙——论革新后《小说月报》叁位主编对于翻译诗歌的选刊》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的译介热潮中,外国诗歌的译介为中国新诗冲破旧桎梏以及新诗文体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探讨新诗的发生,离不开作为现代文学的物质载体之一——报刊。报刊作为公共空间,或说一个旨在建设现代性格局的场域,充斥着众声喧哗般的复调结构,呈现出来这样一种现代化的情景:这其中当然有国家、民族、政治的一极,也有作者、译者、编辑、出版机构和读者的对话关系。各种异质的声音不仅在其中形成对话,而且背后隐含着文化力量的争辩、冲突以及时代的选择。(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7年01期)
周子君[8](2016)在《浅谈黄遵宪之“新派诗”对于传统诗歌风貌之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遭遇了外来文化冲击,其自身的进步也十分乏力。黄遵宪在旧格局中脱颖而出,"状古所未有之物,发千年未涉之思",写就了大批"熔铸新思想于旧风格"的"新派诗",对古典诗歌的传统风貌加以革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6期)
蒋淑香[9](2016)在《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程,在多方影响下,艰难求新求发展。从近代与古典诗歌联系紧密的英汉文言译诗中能够看到古典诗歌的革新实践。这些表现在文言译诗上的尴尬和困难,正是古典诗歌在西方文明冲击下,追求自我革新遭遇的内外困境。这些困境表明,古典诗歌在时代潮流下自我革新的失败,以及诗歌发展不仅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还受到语言、政治、社会、文化、文明进程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19期)
孙文杰[10](2016)在《刘禹锡诗歌与永贞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参与永贞革新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永贞革新也成为其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以刘禹锡诗歌与永贞革新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诗人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通过其对永贞革新的具体描绘,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永贞革新这一特殊政治事件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诗歌革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是岭东诗派的突出代表。在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中,他选择异于以往的"诗外有事,诗中有人"的诗学写作路径,留下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作品,创新性地留住了客家传统文化与民俗记忆的根。在诗歌传统形式体系中寻求突破,以"我手写我口"的胆识和倡言,昭示并身体力行于诗体、诗歌语言创新变革之路,大胆地摒弃拟古仿古的陈词滥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革新论文参考文献
[1].靳玉霞.革新诗歌教学提高学生水平[J].学周刊.2019
[2].黄瑞钰.试论黄遵宪诗歌中的文学理论革新[J].文教资料.2019
[3].王婧莹.试论王夫之诗歌理论的革新[J].青年与社会.2019
[4].王静.论金和诗歌的革新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5].郭勇.汉字变革与中国诗歌之革新[J].北方论丛.2019
[6].覃勇.浅析邹浩对宋代诗歌传承与革新的影响[J].文学教育(上).2018
[7].孙晓娅,李扬.理想同构中的裂隙——论革新后《小说月报》叁位主编对于翻译诗歌的选刊[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
[8].周子君.浅谈黄遵宪之“新派诗”对于传统诗歌风貌之革新[J].长江丛刊.2016
[9].蒋淑香.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J].文教资料.2016
[10].孙文杰.刘禹锡诗歌与永贞革新[J].黑河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