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中压缸、低压缸、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及供暖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由蒸发器连接冷用户,供暖系统包括有加热器,由加热器连接热用户;由低压缸引出低温输出管,低温输出管分别与加热器以及发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供暖与制冷结合起来,解决了机组夏季停暖期机组乏汽余热被浪费的问题,通过在低压缸至空冷凝汽器的排汽管道上连接低温加热器和低温发生器,机组可同时供暖和制冷,由阀门控制供暖和制冷的热量,能够实现单独供暖或单独制冷。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能浪费的问题,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中压缸(1)以及与所述中压缸通过蒸汽管路连接的低压缸(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收式制冷系统,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3)、蒸发器(4)以及吸收器(5),由所述蒸发器连接冷用户;还包括有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有加热器,由所述加热器连接热用户;由所述低压缸引出低温输出管,所述低温输出管分别与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发生器连接,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制冷控制阀门(21),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供暖控制阀门(16)。
设计方案
1.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中压缸(1)以及与所述中压缸通过蒸汽管路连接的低压缸(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吸收式制冷系统,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3)、蒸发器(4)以及吸收器(5),由所述蒸发器连接冷用户;
还包括有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有加热器,由所述加热器连接热用户;
由所述低压缸引出低温输出管,所述低温输出管分别与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发生器连接,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制冷控制阀门(21),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供暖控制阀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包括有低温加热器(6)以及高温加热器(7),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热用户连接;
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
所述发生器包括有高温发生器(8)以及低温发生器(9),所述高温发生器和所述低温发生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由所述中压缸引出高温输出管,所述高温输出管分别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以及所述高温发生器连接,所述高温输出管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所述高温输出管与所述高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
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发生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发生器通过前置加热器(10)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加热器通过第一蒸汽管路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热用户引出有两条并联的回水支管,其中一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控制阀门(18)并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其中另一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并与所述前置加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前置加热器引出有凝结水输出管,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上设置有凝结水泵(11);
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连接;
所述凝结水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发生器的热源出口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22);
所述低温发生器与所述前置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低温输出管连接有空冷凝汽器(12),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空冷凝汽器之间设置有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
所述空冷凝汽器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器与所述高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高温换热器(13);
所述吸收器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低温换热器(14)。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发生器通过第二蒸汽管路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串联控制阀门(20);
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热用户之间设置有并联控制阀门(1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
背景技术
空冷高背压机组可减少机组采暖抽汽,增加机组发电能力,并可回收乏汽余热,增大机组的供热能力。
空冷高背压机组在冬季,可利用低压缸余热和中压缸抽汽来加热热网换热器给用户提供热能,在夏季,由于不需要供热,大部分机组运行时是利用空冷设备来冷却低压缸乏汽,使得低压缸乏汽温度降低至70℃左右(一般都在70℃以上)后进行排放,低压缸乏汽中仍然包含有大量的热能,这些热量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还会造成大量热能的浪费。
另一方面,在夏季,人们对冷量的需求很大,需要用大量的电能来制冷。传统意义上的制冷设备,要完成制冷效果,其能量转换如下:煤炭燃烧产生热能,由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经过电力网络的输送,电能在用户处被利用再转换成机械能,最后才能够得到冷能,这其中需要多次的能量转化,每次能量转化都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由此可见,传统的制冷方式也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空冷高背压机组在夏季运行时所存在的大量热能浪费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中压缸以及与所述中压缸通过蒸汽管路连接的低压缸,还包括有吸收式制冷系统,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由所述蒸发器连接冷用户;还包括有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有加热器,由所述加热器连接热用户;由所述低压缸引出低温输出管,所述低温输出管分别与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发生器连接,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制冷控制阀门,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供暖控制阀门。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有低温加热器以及高温加热器,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热用户连接;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所述发生器包括有高温发生器以及低温发生器,所述高温发生器和所述低温发生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由所述中压缸引出高温输出管,所述高温输出管分别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以及所述高温发生器连接,所述高温输出管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所述高温输出管与所述高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发生器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低温发生器通过前置加热器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高温加热器通过第一蒸汽管路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串联。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由热用户引出有两条并联的回水支管,其中一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控制阀门并与所述低温加热器连接,其中另一条所述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水控制阀门并与所述前置加热器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由所述前置加热器引出有凝结水输出管,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上设置有凝结水泵;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凝结水输出管与所述低温发生器的热源出口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低温发生器与所述前置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与所述低温输出管连接有空冷凝汽器,所述低温输出管与所述空冷凝汽器之间设置有直排冷却控制阀门;所述空冷凝汽器与所述凝结水输出管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吸收器与所述高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高温换热器;所述吸收器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之间设置有低温换热器。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高温发生器通过第二蒸汽管路与所述低温发生器串联。
在如上所述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中,优选地,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高温加热器之间设置有串联控制阀门;所述低温加热器与所述热用户之间设置有并联控制阀门。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中压缸以及与中压缸通过蒸汽管路连接的低压缸,还包括有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及供暖系统,其中,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吸收器,由蒸发器连接冷用户,供暖系统包括有加热器,由加热器连接热用户;低压缸引出低温输出管,低温输出管分别与加热器以及发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充分利用高背压空冷机组的排汽,将供暖与制冷结合起来,解决了机组夏季停暖期机组乏汽余热被浪费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低压缸至空冷凝汽器的排汽管道上连接低温加热器和低温发生器,机组可同时供暖和制冷,由阀门控制供暖和制冷的热量,能够实现单独供暖或单独制冷。当供暖或制冷量需求高时,通过在中压缸上连接高温加热器和高温发生器,由阀门控制供暖和制冷量,将高温加热器和低温加热器以及低温发生器连接的前置加热器串联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热网循环水首先在前置加热器进行加热,然后再进入低温加热器,两次回收低位能源,进一步降低换热温差,然后再送至高温加热器吸收中压排汽的高位热量,将空冷机组低温发生器的疏水余热、低压缸排汽低位热源与中压排汽高位热源相结合,降低换热温差,减少了换热过程中火用损失。另外,由于设置有低温发生器以及高温发生器,其能够直接利用热能产生冷量,在夏季运行时,即能够对乏汽余热进行利用,又能够减少用户制冷的用电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能浪费的问题,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中压缸1、低压缸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低温加热器6、
高温加热器7、高温发生器8、低温发生器9、前置加热器10、
凝结水泵11、空冷凝汽器12、高温换热器13、低温换热器14。
阀门类标号为:15至23以及24至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该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包括有空冷高背压机组以及能够对空冷高背压机组排放的乏汽进行利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及供暖系统。其中,吸收式制冷系统包含有用于设置到冷用户处的冷气终端,供暖系统包含有用于设置到热用户处的供暖终端。
空冷高背压机组包括有中压缸1以及低压缸2,由汽包输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到汽轮机中推动中压缸1进行做功,中压缸1通过蒸汽管路连接有低压缸2,经过中压缸1后的蒸汽,其温度以及压力降低,之后再进入到低压缸2进行做功,最后由低压缸2排出乏汽,此时乏汽温度仍然较高,仍然含有大量的热能。
中压缸1与低压缸2之间连接有同一根动力输出轴,中压缸1与低压缸2共同作用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然后由动力输出轴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中压缸1以及低压缸2均有蒸汽输出,由中压缸1引出一条高温输出管,由低压缸2引出一条低温输出管。由高温输出管输出的蒸汽的温度高于由低温输出管输出的蒸汽。
供暖系统包括有高温加热器7以及低温加热器6,即加热器的数量为两个,高温加热器7与低温加热器6串并联,其具体结构为:低温加热器6引出有两条管路,其中一条管路上设置有串联控制阀门20,该条管路与高温加热器7连接,实现低温加热器6与高温加热器7之间的串联。低温加热器6与高温加热器7串联后与热用户实现连接,这样,由低温加热器6和高温加热器7依次与热用户进行换热,实现向热用户供暖,其热量供应能够满足高供暖量的需求或高温供暖。其中另一条管路上设置有并联控制阀门17,该条管路采用与高温加热器7并联的方式向热用户供暖,仅采用低温加热器7与热用户进行换热,其热量供应较低,能够满足较低供暖量的需求或低温供暖。
低温发生器9具有热源出口。由低压缸2输出的蒸汽经过低温发生器9,由低温发生器9利用后,其仍然有一定热能可以被再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前置加热器10,即在低温发生器9的热源出口与前置加热器10之间设置了一条管路。实际应用中,在该管路上设置了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由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控制低温发生器9输出的蒸汽(被低温发生器9利用过的蒸汽)可以输出至前置加热器10中。
具体地,由热用户的输出端连接有两条并联的回水支管,其中一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控制阀门18,该条回水支管与低温加热器6连接。其中另外一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该条回水支管与前置加热器10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回水控制阀门18和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实现热用户冷源的不同加热路径,满足不同的供热需求。
在前置加热器10换热后,蒸汽会冷却凝结,因此,在前置加热器10上安装有凝结水输出管,用于实现凝结水的输出。于凝结水输出管上安装有凝结水泵11,用于对凝结水的输送提供动力,以使得凝结水能够返回至空冷高背压机组中进行回收利用。同理,低温加热器6与凝结水输出管连接。低温发生器9与凝结水输出管连接,在低温发生器9与凝结水输出管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22,当关闭阀门22并打开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时,低温发生器9排出的蒸汽会输出至前置加热器10,被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与传统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结构近似,都包括有发生器、冷凝器3、蒸发器4以及吸收器5,在发生器中,发生器内部的稀溶液受热产生蒸汽,蒸汽经过冷凝器3的冷凝变成液态水,液态水经过节流阀后进入到蒸发器4中进行蒸发吸热,从而为冷用户提供冷量,液态水经过蒸发器4后以水蒸气的形态进入到吸收器5中冷凝并被其内的高浓度溶液吸收,吸收器5与发生器连接,用于提供低浓度溶液(或称稀溶液),同时发生器中的高浓度溶液(或称浓溶液)可反流至吸收器5中。本实用新型并没对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实质性的结构改进以及运行原理方面的改进,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器、冷凝器3、蒸发器4以及吸收器5结构与现有近似,并且,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管路连接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发生器是用热设备,同时也是产生高浓度溶液和输出蒸汽的设备,发生器上设置有热源进口、热源出口、被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的水蒸气出口、低浓度溶液进口以及高浓度溶液出口。上述的低温输出管与发生器连接,低温输出管与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制冷控制阀门21,具体是指低温输出管与发生器的热源进口连接,发生器的其他接口结构按照传统结构形式进行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器通过蒸汽热能对稀溶液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水蒸气。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器包括有低温发生器9以及高温发生器8两种,低温发生器9能够对低温热能进行利用,高温发生器8能够对高温热能进行利用。
具体地,由中压缸1引出的高温输出管具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该条支路与高温加热器7连接,用于向高温加热器7提供高温高压蒸汽。其中另一条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由该条支路连接高温发生器8,以此向高温发生器8提供高温高压的蒸汽。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器具有高温发生器8以低温发生器9,两个类型的发生器均与吸收器5连接。由于低浓度溶液在吸收器5内已被冷却,温度较低,为了节省加热低浓度溶液的热量,提高整个装置的热效率,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换热器,让发生器流出的高浓度溶液与吸收器5流出的低浓度溶液(前者温度高于后者的温度)进行热交换,提高低浓度溶液进入发生器5的温度。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在吸收器5与高温发生器8之间设置了高温换热器13,本实用新型在吸收器5与低温发生器9之间设置了低温换热器14,如此使得由吸收器5输出的低浓度溶液在高温换热器13中吸收高温发生器8中输出的高浓度溶液的热量。交换热量后,低浓度溶液预热再进入高温发生器8中,经过加热变成高浓度溶液,经过高温换热器13的高浓度溶液经过热交换进入吸收器5中;吸收器5与低温发生器9中间的低温换热器14也是同样的道理。
由低压缸2连接有低温输出管,低温输出管输出的蒸汽具有三条路径,其中一条为进入低温加热器6进行换热,其中另一条进入低温发生器9参与制冷作业,最后一条安装有空冷凝汽器12,空冷凝汽器12与凝结水泵11。在上述三条路径中,每一条路径都设置有阀门,例如低温输出管与低温加热器6之间设置了供暖控制阀门16,例如低温输出管与低温发生器9之间设置有制冷控制阀门21,例如低温输出管与空冷凝汽器12之间设置了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在夏季运行时所存在的热能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其充分利用高背压空冷机组的排汽,将供暖与制冷结合起来,解决了机组夏季停暖期机组乏汽余热被浪费的问题,通过在低压缸2至空冷凝汽器12的排汽管道(或称低温输出管)上连接低温加热器6和低温发生器9,机组可同时供暖和制冷,由阀门控制供暖和制冷的热量,还能够实现单独供暖或单独制冷。当供暖或制冷量需求高时,通过在中压缸1上连接高温加热器7和高温发生器8,由阀门控制供暖和制冷量,将高温加热器7和低温加热器6以及与低温发生器9连接的前置加热器10串联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热网循环水首先在前置加热器10进行加热,然后再进入低温加热器6,两次回收低位能源,进一步降低换热温差,然后再送至高温加热器7吸收中压排汽的高位热量,将低温发生器9的疏水余热、低压缸2排汽低位热源与中压缸排汽高位热源相结合,降低换热温差,减少了换热过程中火用损失。另外,由于设置有低温发生器9以及高温发生器8,其能够直接利用蒸汽热能产生冷量,在夏季运行时,即能够对乏汽余热进行利用,又能够减少用户制冷的用电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能浪费的问题,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其可以直接利用热能进行制冷,制冷机组采用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低,驱动热源温度范围为65-70℃,这就使得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夏季可以充分利用空冷高背压机组中的低压缸2所排出的乏汽废热,达到减小能量浪费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式制冷系统还可以采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冷高背压机组利用低位能供热制冷联合系统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说明:
1、单独供热:
工况1a、在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供热需求低,阀门(或称第一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并联控制阀门17,第一回水控制阀门18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低温加热器6,加热热网循环水,为热用户提供热量,然后成为疏水,经凝结水输出管和凝结水泵回到回热系统。
工况1b、供暖中期,供热需求高,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第一回水控制阀门18,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串联控制阀门20打开,其他阀门关闭。相比于1a中,并联控制阀门17关闭。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低温加热器6,中压缸1排汽进入高温加热器7,高温加热器7和低温加热器6串联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
2、单独制冷:
工况2a、冷量需求低时,阀门15,制冷控制阀门21,阀门(或称第二门)22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溴化锂制冷机的低温发生器9,加热溴化锂溶液,然后排汽成为疏水进入凝结水泵11、回到回热系统。被加热后的溴化锂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气进入冷凝器3,在冷凝器3内由经过的冷水冷却成液态水,液态水进入到真空的蒸发器4内、蒸发成水蒸气,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产生冷量,冷量由冷用户利用,达到制冷的目的。水蒸气进入到吸收器5内,被高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吸收成稀溶液。稀溶液进入到低温发生器9,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工况2b、冷量需求高时,阀门15,制冷控制阀门21,阀门22,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低温发生器9,中压缸1的排汽进入高温发生器8,蒸汽从高温发生器8出来再进入低温发生器9,从低温发生器9出来成为疏水进入凝结水泵11回到回热系统。高温发生器8和低温发生器9中的溴化锂溶液被加热后,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气依次进入冷凝器3以及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蒸发带走冷用户过来的冷冻水热量为冷用户提供冷量,然后再回到吸收器5,被其内的溴化锂浓溶液吸收成稀溶液,稀溶液进入高温发生器8,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吸收器5内的溴化锂浓溶液吸收水蒸气变成稀溶液,经过低温换热器14和高温换热器13后,分别进入低温发生器9和高温发生器8,低温发生器9和高温发生器8内的溴化锂稀溶液,吸收热量后水分蒸发变成溴化锂浓溶液经过换热器进入吸收器5。
3、同时供热和制冷:
工况3a、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供暖需求低,冷量需求也低时,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并联控制阀门17,制冷控制阀门21,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低压缸2的排汽一部分进入低温加热器6,另一部分进入溴化锂制冷机的低温发生器9,低温发生器9与前置加热器10连接,从低温发生器9输出的低温蒸汽进入到前置加热器10中,低温加热器6和前置加热器10串联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为热用户提供热能。从前置加热器10和低温加热器6出来的疏水经凝结水输出管进入凝结水泵11回到回热系统。
工况3b、供暖中期,供热需求高,冷量需求低时,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串联控制阀门20,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中压缸1的排汽进入高温加热器7,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低温加热器6,低温加热器6和高温加热器7串联后依次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中压缸1的排汽从高温加热器7出来进入低温发生器9制冷,然后进入前置加热器10加热热网循环水,最后经凝结水输出管进入凝结水泵11回到回热系统。高温加热器7与低温发生器9连接,具体是与低温发生器9的热源进口连接。
工况3c、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供暖需求低,冷量需求高时,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并联控制阀门17,制冷控制阀门21,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中压缸1的排汽进入高温发生器8,蒸汽从高温发生器8出来再进入低温发生器9,低压缸2的排汽一部分进入溴化锂制冷机的低温发生器9制冷,另一部分进入低温加热器6,然后从低温发生器9出来进入前置加热器10,低温加热器6和前置加热器10串联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从前置加热器10和低温加热器6出来的疏水经凝结水输出管进入凝结水泵11回到回热系统。
工况3d、供热需求高,冷量需求也高时,阀门15,供暖控制阀门16,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串联控制阀门20,第二回水控制阀门23,低温蒸汽再利用输出控制阀门24,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中压缸1的排汽一部分进入高温加热器7,从高温加热器7出来的蒸汽再进入低温发生器9制冷;另一部分进入高温发生器8制冷,从高温发生器8出来的蒸汽再进入低温发生器9。最后由低温发生器9输出的蒸汽再进入前置加热器10。低压缸2的排汽进入低温加热器6,低温加热器6和前置加热器10串联来加热热网循环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工况中,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不再其他阀门范围之内,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的打开或关闭可以如下: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在供热中期关闭,供暖初期和末期根据需要开启;制冷期冷量需求大时关闭,冷量需求小时根据需要开启。
4、既不供热也不制冷时:
当既不需要供暖也不需要制冷的时候,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打开,其他阀门关闭,低压缸2排汽经直排冷却控制阀门26进入空冷凝汽器12凝结成水,然后回到回热系统。整个系统利用阀门15控制中压缸1进入低压缸2的蒸汽量,供暖控制阀门16和制冷控制阀门21控制进入低温发生器9和低温加热器6的排汽量,第一高温蒸汽输出阀门19和第二高温蒸汽输出阀门25控制进入高温发生器8和高温加热器7的排汽量,从而实现控制整个系统的供热和制冷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630545.5
申请日:2019-09-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840233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F24D3/02
专利分类号:F24D3/02;F24D3/10;F24D19/10;F25B15/06;F25B49/04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1号楼12层1201室
发明人:马汉军;李雪梅;吕洲;王秀英
第一发明人:马汉军
当前权利人: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刘春成
代理机构:1138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