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包括皮带轮、动鄂板、机架、定鄂板、侧衬板、偏心轴、配重轮、保护套、轴承座、动鄂、固定板、吊环、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支撑板;所述机架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通过螺栓与机架相连接;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偏心轴,且偏心轴的两端通过过盈方式与轴承座相连接;所述偏心轴的右端设置有皮带轮,且皮带轮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相连接;所述偏心轴的左端设置有配重轮,且配重轮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的改进,具有支撑结构强,不易变形,增加支撑力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装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包括皮带轮(1)、动鄂板(2)、机架(3)、定鄂板(4)、侧衬板(5)、偏心轴(6)、配重轮(7)、保护套(8)、轴承座(9)、动鄂(10)、固定板(701)、吊环(801)、第一支撑体(1001)、第二支撑体(1002)、支撑板(100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承座(9),且轴承座(9)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所述轴承座(9)内设置有偏心轴(6),且偏心轴(6)的两端通过过盈方式与轴承座(9)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右端设置有皮带轮(1),且皮带轮(1)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左端设置有配重轮(7),且配重轮(7)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外壁中间设置有保护套(8),且保护套(8)通过轴承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顶端设置有吊环(801),且吊环(8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底端设置有动鄂(10),且动鄂(10)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701),且固定板(7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动鄂(1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1001),且第一支撑体(1001)通过焊接方式与动鄂(10)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01)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1002),且第二支撑体(1002)通过镶嵌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00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1003),且支撑板(1003)焊接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及第二支撑体(1002)相连接;所述动鄂(10)的前端设置有动鄂板(2),且动鄂板(2)通过螺栓与动鄂(10)相连接;所述动鄂板(2)的两侧设置有侧衬板(5),且侧衬板(5)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所述动鄂板(2)的前方设置有定鄂板(4),且定鄂板(4)通过螺栓与机架(3)内壁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包括皮带轮(1)、动鄂板(2)、机架(3)、定鄂板(4)、侧衬板(5)、偏心轴(6)、配重轮(7)、保护套(8)、轴承座(9)、动鄂(10)、固定板(701)、吊环(801)、第一支撑体(1001)、第二支撑体(1002)、支撑板(100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承座(9),且轴承座(9)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所述轴承座(9)内设置有偏心轴(6),且偏心轴(6)的两端通过过盈方式与轴承座(9)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右端设置有皮带轮(1),且皮带轮(1)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左端设置有配重轮(7),且配重轮(7)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偏心轴(6)的外壁中间设置有保护套(8),且保护套(8)通过轴承与偏心轴(6)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顶端设置有吊环(801),且吊环(8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底端设置有动鄂(10),且动鄂(10)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保护套(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701),且固定板(7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所述动鄂(1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1001),且第一支撑体(1001)通过焊接方式与动鄂(10)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01)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1002),且第二支撑体(1002)通过镶嵌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00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1003),且支撑板(1003)焊接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及第二支撑体(1002)相连接;所述动鄂(10)的前端设置有动鄂板(2),且动鄂板(2)通过螺栓与动鄂(10)相连接;所述动鄂板(2)的两侧设置有侧衬板(5),且侧衬板(5)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所述动鄂板(2)的前方设置有定鄂板(4),且定鄂板(4)通过螺栓与机架(3)内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鄂(10)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10)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所述动鄂(10)前端面的底侧为倾斜状设置,且所述动鄂(10)底侧倾斜状的前端为弧形凸起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板(1003)长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1003)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的夹层内;所述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及支撑板(1003)均为动鄂(10)的支撑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快速的发展,鄂式破碎机用量、产品逐年增加,破碎机是冶金、矿山、化工、水泥、建筑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鄂式破碎机工作时,电动机通过皮带轮带动偏心轴旋转,使动鄂周期地靠近、离开定鄂,从而对物料有挤压、搓、碾等多重破碎,使物料由大变小,逐渐下落,直至从排料口排出。
检索分析,公开号:CN204620067U公开了一种动鄂,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本动鄂包括具有内腔的鄂体,鄂体的内腔内设有若干沿鄂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鄂体的前面为鄂板安装面,在鄂体的顶部设有传动轴安装孔,在鄂体的底部设有与鄂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驱动臂安装部,在鄂体的底部还设有向鄂板安装面一侧延长的拖钩部,在传动轴安装孔中设有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的轴套,在轴套的内壁设有储油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使用寿命长且实用性强。
基于上述,本申请人发现,上述一种动鄂内腔的加强筋为横向设置,当动鄂运动时,大部分的冲击力传递于横向的加强筋上,由于加强筋与冲击力是相对的,横向的加强筋将冲击力分散的同时,加强筋本身较易在动鄂内部变形、弯曲,时间久之,较易使动鄂的支撑力度减低,影响动鄂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强,不易变形,增加支撑力的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易变形,降低支撑力,延长使用寿命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机架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通过螺栓与机架相连接;轴承座内设置有偏心轴,且偏心轴的两端通过过盈方式与轴承座相连接;偏心轴的右端设置有皮带轮,且皮带轮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相连接;偏心轴的左端设置有配重轮,且配重轮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相连接;偏心轴的外壁中间设置有保护套,且保护套通过轴承与偏心轴相连接;保护套的顶端设置有吊环,且吊环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相连接;保护套的底端设置有动鄂,且动鄂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相连接;保护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相连接;动鄂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且第一支撑体通过焊接方式与动鄂相连接;第一支撑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且第二支撑体通过镶嵌方式与第一支撑体相连接;第二支撑体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焊接方式与第一支撑体及第二支撑体相连接;动鄂的前端设置有动鄂板,且动鄂板通过螺栓与动鄂相连接;动鄂板的两侧设置有侧衬板,且侧衬板通过螺栓与机架相连接;动鄂板的前方设置有定鄂板,且定鄂板通过螺栓与机架内壁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动鄂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动鄂前端面的底侧为倾斜状设置,且动鄂底侧倾斜状的前端为弧形凸起结构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设置有两组。支撑板长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的夹层内。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及支撑板均为动鄂的支撑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具有支撑结构强,不易变形,增加支撑力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装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设置有两组的设置,有利于动鄂的支撑,增加了动鄂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动鄂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的设置,减轻了动鄂的重量,通过动鄂内部两端的圆弧,可以增加动鄂的韧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长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的夹层内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在受冲击力后,通过过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将冲击力分散,使动鄂的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皮带轮1、动鄂板2、机架3、定鄂板4、侧衬板5、偏心轴6、配重轮7、保护套8、轴承座9、动鄂10、固定板701、吊环801、第一支撑体1001、第二支撑体1002、支撑板10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包括皮带轮1、动鄂板2、机架3、定鄂板4、侧衬板5、偏心轴6、配重轮7、保护套8、轴承座9、动鄂10、固定板701、吊环801、第一支撑体1001、第二支撑体1002、支撑板1003。
机架3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轴承座9,且轴承座9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轴承座9内设置有偏心轴6,且偏心轴6的两端通过过盈方式与轴承座9相连接;偏心轴6的右端设置有皮带轮1,且皮带轮1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偏心轴6的左端设置有配重轮7,且配重轮7通过平键方式与偏心轴6相连接;偏心轴6的外壁中间设置有保护套8,且保护套8通过轴承与偏心轴6相连接;保护套8的顶端设置有吊环801,且吊环8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保护套8的底端设置有动鄂10,且动鄂10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保护套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701,且固定板701通过焊接方式与保护套8相连接;动鄂1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体1001,且第一支撑体1001通过焊接方式与动鄂10相连接;第一支撑体1001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体1002,且第二支撑体1002通过镶嵌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相连接;第二支撑体100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1003,且支撑板1003焊接方式与第一支撑体1001及第二支撑体1002相连接;动鄂10的前端设置有动鄂板2,且动鄂板2通过螺栓与动鄂10相连接;动鄂板2的两侧设置有侧衬板5,且侧衬板5通过螺栓与机架3相连接;动鄂板2的前方设置有定鄂板4,且定鄂板4通过螺栓与机架3内壁相连接。
动鄂10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10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动鄂10前端面的底侧为倾斜状设置,且动鄂10底侧倾斜状的前端为弧形凸起结构设置。
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设置有两组。支撑板1003长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1003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的夹层内。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及支撑板1003均为动鄂10的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步骤:通过外置的电机及三角带(图中未标出)与皮带轮1相连接,接通电源后,平带轮1的转动使偏心轴6的转动,使动鄂10来回移动,使动鄂10周期地靠近、离开定鄂板4,从而对物料有挤压、搓、碾等多重破碎,通过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设置有两组的设置,有利于动鄂10的支撑,增加了动鄂10的使用寿命,通过动鄂10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10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的设置,减轻了动鄂10的重量,通过动鄂10内部两端的圆弧,可以增加动鄂10的韧性,通过支撑板1003呈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1003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的夹层内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在受冲击力后,通过第一支撑体1001与第二支撑体1002将冲击力分散,使动鄂10的使用寿命延长。
综上:该一种建筑垃圾混凝土固块破碎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外观呈长圆状结构,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设置有两组的设置,有利于动鄂的支撑,增加了动鄂的使用寿命,通过动鄂内部为矩形中空式结构设置,且动鄂内部上方左右两端为圆弧设置的设置,减轻了动鄂的重量,通过动鄂内部两端的圆弧,可以增加动鄂的韧性,通过支撑板长圆环状分布设置有N块,且支撑板均呈X状焊接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的夹层内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在受冲击力后,通过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将冲击力分散,使动鄂的使用寿命延长,解决了易变形,降低支撑力,延长使用寿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3759.3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752971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02C1/10
专利分类号:B02C1/10;B02C1/04
范畴分类:41A;
申请人:韩煜明
第一申请人:韩煜明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盛世花园
发明人:韩煜明;高原;张兰
第一发明人:韩煜明
当前权利人:韩煜明
代理人:丁波
代理机构:37238
代理机构编号: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 3723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