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前期论文-朱春阳

清代中前期论文-朱春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中前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南,社会,苏州,家族

清代中前期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阳[1](2019)在《清代中前期江南社会与地方家族——以苏州玄妙观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地方社会发生较大变动。较之明代,清代文人的活动空间日渐收缩,重心由城郊转移至城内。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显着变化,相对于明代游狎之风盛行,雅集和结社成为清代文人交游的主要形式。诸多现象背后,国家权力彰显及朝廷引导起着主导性作用,国家与家族之间产生深层次互动,进而影响了城市格局。苏州是江南的核心,也是康乾南巡的重点地区,家族势力较为显盛,玄妙观又是苏州城的文化地标,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想范本。(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玥琦[2](2018)在《论清代中前期学者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杜诗之成学问乃自宋始,且自宋以来,杜诗注本有数千之多,仅清代近乎占据一半。清代是杜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其佳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备受关注,众家之说各具风格。诗歌兼备深奥笔法与写实风格于一体,清人也正是从此而端发微而成着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2期)

张树彦[3](2018)在《清代中前期,西餐率先传入岭南》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可讳言,西式餐饮、西式烹饪方式方法,在今天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以美食着称、且对外交流早而频繁的大都市广州,尤其如此。这里也是"西餐"最早登陆中国的地方之一。西式餐饮的传入,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前期。当时包括部分与海外联系较多的商人群体,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西餐。但早期普通国人对这些外来餐饮,抱有相当的不信任,乐于尝试者不多。有趣的是,那些时期的西方人,对于我们引以为傲的中餐中大量使用的油盐、姜蒜等,也(本文来源于《烹调知识》期刊2018年05期)

范传南,佟大群[4](2018)在《清代中前期北疆治边政策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廷中前期在北疆施行的治边政策是清代统治者边疆思想、治边方针的具体化,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内容,且在前代基础上,经二百余年完善,堪称周详。在实际运作中,清廷是以边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进为重心,辅以驻防、怀柔、宗教、边疆开发等措施,把提高边疆各民族的向心力与维护国家统一相结合。其突出成效是把北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上的大一统,并在北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但作为满洲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清代北疆治边政策中仍存在着滥用武力、封禁与民族隔离、阶级压迫严重等缺陷,并对近现代的中国边疆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万学慧[5](2017)在《清代中前期辽宁文庙与满族汉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受到了中原地区明朝军民的强烈抵抗。以武力立国的清朝要想稳固统治,除了以强力镇压前朝军民的反抗,还要以柔力来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通过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认同来换取前朝遗民对新朝的支持,是有效的统治策略。在清朝龙兴之地的辽宁地区,文庙的建设,不仅使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民族与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也使政治主体民族与文化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更加通畅,有利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0期)

毕海林[6](2017)在《异议与非议:清代中前期学者辨伪孙子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前期,孙子学研究渐由武闱之学转向《孙子兵法》考据,在疑古思潮和崇儒抑兵的双重作用下,姚际恒、全祖望、姚鼐等学者对孙子的身世、履历和着作提出异议,并以儒家思想为本对孙子兵学思想横加非议。诸学者多闻阙遗的考据态度固然令人称道,但其辨伪立场与方法夹杂了对孙子思想的曲解和误读,其证伪与诘难并行的研究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他们得出更为客观的考辨结论。(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鹤儒[7](2016)在《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刻书,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刻书包括官方刻书和民间刻书。而民间刻书又包括私刻和坊刻。清代中前期是民间刻书繁荣发展的一个时期。清代中前期民间刻书独具特色,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首先阐述了民间刻书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清代中前期民间刻书特色,主要有丛书编辑众多、写刻名家辈出、总体质量较高、字体灵活多变等几方面,最后从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印刷技术的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了清代中前期民间刻书对文化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34期)

张森,杜常顺[8](2016)在《清代中前期国家认同建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一个特殊的王朝,既乘续之前明王朝的发展概况,又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作为一个满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朝统治者在进行统治过程中,既充分吸收汉化色彩,又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在近叁百年的统治中,清朝统治的核心便是树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围绕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展开,又恰逢世界格局大变动,清代统治者充分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形成了一整套国家管理体系,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为主体的国家认同。本文将从满族身份认同的建立、民族意识的萌生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简述清代大一统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的特征,进而说明清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6年08期)

徐国利,李发根[9](2016)在《清代中前期淮河流域社会生态衰败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前期,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北宋以前长期被视为国家统治中心地之一的淮河流域却在"盛世"之下加速衰败。伴随区域社会生态的衰败,作为男权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其生存状态也不断恶化。当长期作为淮河流域农家理想经济结构的"男耕女织"模式开始蜕变为仅有"男耕"而无"女织"的残缺型生产模式时,女耕化与逃荒成为淮河流域大多数女性新的生活"选择"。同时,随着曾经淳厚、淳朴的民风异变为暴戾、狠斗之风时,淮河流域女性频遭男性的各种暴力侵害与摧残,甚至出现了女性群体的暴力化倾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郭华东,周景辉[10](2015)在《清代中前期云南赋役制度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历史,每段历史时期都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制度。本文就我国清代中前期云南赋役制度的变化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后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做以论述,并剖析其中所潜藏的国家社会制度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21期)

清代中前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杜诗之成学问乃自宋始,且自宋以来,杜诗注本有数千之多,仅清代近乎占据一半。清代是杜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其佳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备受关注,众家之说各具风格。诗歌兼备深奥笔法与写实风格于一体,清人也正是从此而端发微而成着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中前期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春阳.清代中前期江南社会与地方家族——以苏州玄妙观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9

[2].王玥琦.论清代中前期学者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8

[3].张树彦.清代中前期,西餐率先传入岭南[J].烹调知识.2018

[4].范传南,佟大群.清代中前期北疆治边政策及其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18

[5].万学慧.清代中前期辽宁文庙与满族汉文化“认同”[J].北方文学.2017

[6].毕海林.异议与非议:清代中前期学者辨伪孙子述论[J].滨州学院学报.2017

[7].王鹤儒.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J].商业故事.2016

[8].张森,杜常顺.清代中前期国家认同建构探析[J].民族论坛.2016

[9].徐国利,李发根.清代中前期淮河流域社会生态衰败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郭华东,周景辉.清代中前期云南赋役制度变化对农业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5

标签:;  ;  ;  ;  

清代中前期论文-朱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