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峰论文_莫可珍(Hochun,Mok)

导读:本文包含了郭元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伤寒论,学术,成就,属性,思想,中医理论,方法。

郭元峰论文文献综述

莫可珍(Hochun,Mok)[1](2018)在《郭元峰《伤寒论》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清代岭南名医郭元峰所着的《伤寒论》,目的是将郭元峰《伤寒论》的临床诊疗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可利用和传承性的科学知识。从古籍文献整理和名家经验传承角度,通过全要素、规范化提取其中疾病、证、症状、治法、方药、预后等临床经验知识,构建“病-证-症-治-方-药-预”数据知识库,并借助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进行分析,将挖掘的知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可传承、可利用、能创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不同角度比较郭元峰《伤寒论》与仲景《伤寒论》的异同,冀能完整、客观、系统、正确地挖掘郭元峰《伤寒论》,为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经验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贡献。方法以文献郭元峰《伤寒论》为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建构郭元峰《伤寒论》病、证、症状、舌脉、治法、方、药、转归知识数据库,生成“病、证、症状、舌、脉、治法、方、药、转归”属性偏序结构图,并实现数据库质量控制。2)基于郭元峰《伤寒论》病、证、症状、舌、脉、治法、方、药、转归知识数据库,生成病-证-症-脉-治-方-药结构图,重点选出书中12种病作全面、系统、多层次挖掘郭元峰《伤寒论》知识。3)对上述知识数据库及属性偏序结构图进行解释说明,完成可靠、合理、具意义的知识发现。第二部分:用比较法从不同角度比较郭元峰《伤寒论》与仲景《伤寒论》的异同。包括比较两者的治疗法则及辨证方法等的异同,补充属性偏序结构大数据不能挖掘到的知识,为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提供新的视点。成果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首次以较系统、全面、客观、多层次的方法研究郭元峰《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证治规律。根据建立的郭元峰《伤寒论》“病-证-症-治-方-药-预”知识数据库,生成“病-证-症-治-方-药-预”属性偏序结构图总,客观、系统地发现郭元峰《伤寒论》临床经验知识,统计出方剂144首,当中仲景方占55首,其他方剂占89首,(时方占62%,仲景方占38%)。而从频数出现2次或以上的方剂仲景方占75%,其他方剂占25%。频数出现最多的顺序是小柴胡汤、其次是理中汤、五苓散。而柴胡汤类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双解饮是郭氏最常用方。从统计数字可以反映郭氏博采众长,既重视及常用仲景方的同时,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岭南地区的具体情况,广纳不同医家的时方,灵活运用经方与时方。此外,本研究的另一创新点是首次比较郭元峰《伤寒论》与仲景《伤寒论》的异同。从“伤寒-证-症-治-方-药”偏序结构图显示,伤寒的分类归纳为阳证、阴证、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郭氏提醒虽然有发热症状,但不代表全是阳证,若是脉微弱,无力就不是阳证。强调必须凭脉象判断阴阳。从“四时感冒-症-治-方-药”属性偏序结构图主要分为柴胡双解饮和败毒散两类方证。这切合岭南地方的实际气候,因地制宜。郭氏示人四时感冒有寒热虚实,因应临床情况治法方药亦有所不同,要知常达变,灵活变通。从“太阳病-脉-症-治-方”偏序结构图显示郭氏在太阳病的治疗上,没有提及仲景太阳病所用的方药,变易仲景汗法为宣解法,若太阳病兼阳明以阳明为主的则用清解法。方药如九味羌活汤、十神汤、败毒散之类、石膏汤加知母、栀子升麻汤、白虎汤等。从“阳明病-证-症-治-方-预”偏序结构图只有8项,主要分为阳明经证及腑实证。郭氏提醒“阳明经证,热证,口干渴,不欲饮水,不可与凉药,将为衄”。郭氏提出阳明经证因应证候不同可用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一六甘露散、竹叶石膏汤。从“太阴病-症-脉-治-方-药”偏序结构图显示腹满是太阴病的主要症状,而去湿是太阴病的常法。郭氏指出,“太阴经非白术、干姜不能去湿。当分寒热施治。”从“厥阴病-症-脉-治-方-药”偏序结构图只有5项,显示囊缩、消渴、腹泻、脉沉是厥阴病主要症状,而厥阴病有温法、下法和汗法。郭氏总结曰:“此经非白芍、甘草不能滋养。”从“合病-证-脉-症-治-方”偏序结构图提示叁阳合病见经表证,宜解表;叁阳合病,自汗,用白虎汤;太阳与阳明合病,腹泻,用葛根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腹泻,用黄芩汤;太阳与阳明合病,表证,气喘,胸满,宜汗;阳明与少阳合病,腹满,腹痛,大便艰难,脉数;宜下。从“并病-证-脉-症-治-方”偏序结构图显示发热、头痛是并病主要常见症状。”郭氏郭氏总结并病的治则,他认为凡叁阳并病而见在经之表,应当解叁阳之表;叁阴叁阳之并病或其热已甚,宜清火;倘表证尚未解,仍当散邪;但表不甚而里证急,则和里。从“咳嗽病-证-症-脉-治-方-药-预”偏序结构图显示热证(包括伤寒余热、发热、胃热、肺热、火盛证)是出现频数最多的症状。方药方面,五味子出现频数较多(4次),芎苏饮加羌活频数次之(3次)。特别提到如冬月咳嗽用十神汤加减,余月芎苏饮加羌活。郭氏在余热咳嗽偏重于热证,故偏重于清热养血的时方药物。从“喘病-证-症-脉-治-方-药-预”偏序结构图看出小柴胡汤出现频数较多(5次)。除了小柴胡汤,也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泻白散、四逆汤、生脉散、五味子汤、八味、右归丸、五苓散、麻杏石甘汤。也提到有表证、热证、阴证、虚证和阴虚证,即寒热虚实均有示范。从“呕吐病-证-症-治-方-药”偏序结构图看出生姜和天花粉出现频数较多(6次),其次是芩连二陈汤频数(4次)和二陈汤频数(3次)。可见温中和化痰是郭氏治疗呕吐的常用方法。统计总共有7首仲景方(旋复代赭石汤、金匮大黄甘草汤、大半夏汤、吴茱萸汤、竹叶石膏汤、人参汤、葛根汤)及7首时方(芩连二陈汤、二陈汤、人参养胃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橘皮半夏汤、都气丸)。显示郭氏重视经方与时方的运用。从“发黄-证-症-脉-治-方-药-预”偏序看到茵陈出现频数15,是出现频数最高的药。事实上,排除瘀血发黄及表虚黄汗,其余的发黄证均含茵陈,可见茵陈是退黄首选常用药。从集结的分类看,发黄可分为热、寒、湿、瘀、虚,郭氏根据证候病情不同而治法也有所不同。郭氏提到6首韩氏名方,并特别提到次第用药大效。比较法研究郭氏《伤寒论》与仲景《伤寒论》的异同,发现郭氏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新观点,郭氏《伤寒论》阐发伤寒,结合岭南地区的具体情况,师古而不泥古,处处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郭氏和仲景同样是传承和创新者,他们的治法治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样是采用六经辨证方法,重视四诊合参。郭氏吸取前人包括仲景,加上自己在临床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经方与时方,扩大经方及时方治疗疾病的领域,补充了仲景的论述,给后世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很宝贵的参考价值。从比较汗、吐、下叁法,可见仲景的论述给后世临床辨证作出详尽的指引,而郭氏在仲景及自己的临床经验中总结经验,补充了仲景的论述,给后世临床治疗有很宝贵的参考价值。比较郭氏与仲景《伤寒论》有关看目,发现郭氏与仲景皆重视看目。郭氏强调治伤寒,须观两目,并总结出看目可分辨阴阳、病机、经证、病势及预后。仲景临床观察入微,关于看目的辨证丰富,郭氏则擅于分析与总结经验,给后世临床治疗很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比较郭氏与仲景《伤寒论》有关论饮水,二者皆论到饮水不当所导致的问题。仲景论到从饮水可判别病因和预后,如“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202条)郭氏提出:“凡阳明病,口渴,欲漱水而不欲咽者,以热在经而里无热也,必将为衄,不可与凉药。”补充仲景的论述。郭氏提出阳明经证,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者,不可以给予病人凉药,否则凉遏冰伏经脉,病不得除,变生他证。比较郭氏与仲景《伤寒论》有关论咳喘,郭氏与仲景《伤寒论》均以六经辨证为纲。郭氏除了师仲景法,使用经方,也采用其他医家之法,灵活运用经方与时方。结论从古籍文献整理和名家经验传承角度,将传统经典古籍与严密的数学理论研究相结合,基于属性偏序理论开展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研究,以郭元峰《伤寒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符合中医特色的中医理论传承创新方法,借助计算机平台可客观地将待挖掘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可利用、可传承、创新性的科学理论知识,减少整理者的主观偏见。研究结论发现郭氏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创见,辨证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岭南地区的具体情况,辨证手段丰富,师古而不泥古,活用经方,参以时方。郭氏和仲景同样是中医传承和创新者,他们的治法治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样是采用六经辨证方法,重视四诊合参,郭氏吸取前人包括仲景,加上自己在临床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经方与时方,扩阔经方及时方治疗疾病的领域,补充了仲景的论述,给后世临床治疗很宝贵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沈创鹏,胡正刚,陈晓薇,张横柳[2](2012)在《清代岭南伤寒名家郭元峰《伤寒论》学术思想概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元峰,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医术精湛,学术颇丰,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创见。郭氏对伤寒及治疗次第的认识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对六经本证述之简当,紧扣临床,辨证从实际需要出发,辨证手段丰富,师古而不泥古,活用经方,参以时方,是岭南经方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马小兰[3](2005)在《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脉如》与前人脉学观点相比较,分析总结《脉如》在脉诊方面的发展和特点,评估其在诊断学方面的成就和价值,探讨郭元峰的脉学思想及其渊源。学术特点:宗《内经》、《难经》,并取众家之长,没有明显的派别之属。学术价值:①学习经文,尊古而不泥古,大胆怀疑、勇敢批驳经文之误。②继承并进一步推广脉之阴阳分类法,发展完善四大纲脉分类法,明确提出“如脉”类。(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5年04期)

马小兰[4](2002)在《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包括叁部分内容。 一、论述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初步点校《脉如》,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脉如》及与之相关的医学典籍(《内经》、《难经》、《脉经》)中的脉学篇章,及书中所引用的前人及同时代医家(如滑伯仁《诊家枢要》、李时珍《濒湖脉学》、张介宾《景岳全书·脉神章》、李士材《诊家正眼》、张璐《诊宗叁昧》)的脉学观点相比较,分析总结《脉如》在脉学诊断方面的发展和特点,评估《脉如》在诊断学方面的成就和价值,探讨郭元峰的脉学思想及其渊源。 二、简要介绍《脉如》主要篇章内容,予以评述(包括原文渊源、写作方法、内容价值及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脉论、脉、持脉、五脏部位论、五脏平脉体、四时脉体、六甲脉体、六气脉体、六经独至脉体、胃气脉体、真脏脉体、人迎气口脉、四大纲脉、二十八脉、阴阳乘伏论等十五篇进行了简单介绍及评述。其中,二十八脉是本章重点,特别是如脉类,体现了郭氏撰书的主要目的,因而特列表以彰其义,从此一斑而窥探郭元峰二十八脉主病渊源及其特点。 叁、总揽全书,整理提炼出郭元峰的脉学思想,评估郭氏《脉如》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之处。 《脉如》的学术思想价值主要表现为叁个方面:1.在学习经文方面,于无字句处读书,尊古而不泥古,解释经文精要恰当,参透经旨、举一反叁,精解经文、去除疑惑,大胆怀疑、勇敢批驳经文之误。2.在脉理方面,继承并进一步推广脉之阴阳分类法,发扬景岳脉神思想,宗《内》《难》据脉象推求病机,发展完善四大纲脉分类法,明确提出“如脉”类,不仅在充实脉学内容上而且在方法论上都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它丰富了中医相兼脉主病的脉学内容。其次,它强调脉象之真假疑似,这种辨证的思维方法指导并加深了临床医者对疾病复杂性的认识。此外,它还开阔了脉象诊断的思路,提醒医者临证时不仅要知常达变,而且要辨别真假。3.在推广普及脉 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研究学方面,郭氏收录或编撰的许多脉诀对此有着积极的意义。 《脉如》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四点:1.沿袭前人(如张景岳、张石顽等)错误;2.不注明引文来源,在古文没有标点的情况之下,大大增加了后人对其研究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身的学术价值;3.提出了一些错误的学说(如“脉之胃气来自先天”说,“脉无根有两说”,“滑脉属阳中之阴”说,等等);4.对脉象的描述不够准确等。 另外,郭元峰《脉如》二十八脉经点校原文放在附录部分。二十八脉是《脉如》的精华部分,因此本文选取其点校后之原文附录于后,以供学者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2-05-01)

郭元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郭元峰,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医术精湛,学术颇丰,崇经典,深研仲景伤寒之说,提出许多创见。郭氏对伤寒及治疗次第的认识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对六经本证述之简当,紧扣临床,辨证从实际需要出发,辨证手段丰富,师古而不泥古,活用经方,参以时方,是岭南经方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郭元峰论文参考文献

[1].莫可珍(Hochun,Mok).郭元峰《伤寒论》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2].沈创鹏,胡正刚,陈晓薇,张横柳.清代岭南伤寒名家郭元峰《伤寒论》学术思想概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3].马小兰.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诠释[J].中医药学刊.2005

[4].马小兰.岭南医家郭元峰《脉如》学术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第十二部分 辖内金融机构全辖信用合作社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各县(区)支行(4)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各县(区)支行(6)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各县(区)支行(5)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各县(区)支行(4)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各县(区)支行(3)

标签:;  ;  ;  ;  ;  ;  ;  

郭元峰论文_莫可珍(Hochun,Mok)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