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液压缸和控制器,设置在液压缸输出轴上的摩擦块,设置在支撑板上方的下盖板,通过连接轴与下盖板连接的上盖板,一端通过轴承与下盖板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板且与上盖板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设置在固定筒内部的支撑部,设置在固定筒两端的摩擦环,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固定轴,设置在固定轴上方的支杆,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杆上的第二限位轮和第一限位轮,以及用于检测放线是否结束的检测部件,所述液压缸和检测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安全可靠、工作稳定且效率高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2),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液压缸(3)和控制器(4),设置在液压缸(3)输出轴上的摩擦块(6),设置在支撑板(2)上方的下盖板(12),通过连接轴(14)与下盖板(12)连接的上盖板(13),一端通过轴承(16)与下盖板(12)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板(13)且与上盖板(13)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5),设置在固定筒(5)内部的支撑部(15),设置在固定筒(5)两端的摩擦环(17),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固定轴(7),设置在固定轴(7)上方的支杆(8),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杆(8)上的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以及用于检测放线是否结束的检测部件,所述液压缸(3)和检测部件均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液压缸(3)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上盖板(13)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支撑板(2)上表面,所述液压缸(3)的输出轴与摩擦环(17)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上设置有凹槽,且两者位置相抵。
设计方案
1.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2),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液压缸(3)和控制器(4),设置在液压缸(3)输出轴上的摩擦块(6),设置在支撑板(2)上方的下盖板(12),通过连接轴(14)与下盖板(12)连接的上盖板(13),一端通过轴承(16)与下盖板(12)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板(13)且与上盖板(13)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5),设置在固定筒(5)内部的支撑部(15),设置在固定筒(5)两端的摩擦环(17),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固定轴(7),设置在固定轴(7)上方的支杆(8),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杆(8)上的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以及用于检测放线是否结束的检测部件,所述液压缸(3)和检测部件均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液压缸(3)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上盖板(13)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支撑板(2)上表面,所述液压缸(3)的输出轴与摩擦环(17)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上设置有凹槽,且两者位置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包括设置在固定筒(5)上且靠近上盖板(13)处的红外线反射部件(93),设置在支杆(8)上且与红外线反射部件(93)位置对应的红外线发射部件(91)和红外线接收部件(92),所述红外线接收部件(92)与控制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5)包括设置在固定筒(5)内部的双轴气缸(51),设置在双轴气缸(51)输出轴上的接触块(52),所述固定筒(5)上设置有与接触块(52)对应的放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的型号为S7-300PLC。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线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为方便存储搬运,常将钢丝、焊丝等线状物缠绕呈盘状,依次保证放线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挤线、缠绕等情况。在放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放线架,传统的方法一般是将绕线的柱状体铰接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放线,但此种方法在放线时采用人力拉动,进而带动转盘转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在机械领域不断发展过程中,自动化不断代替传统手工,利用机器实现自动放线,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有的放线架虽然能实现自动放线,但功能仍需不断完善。在放线即将结束时,若监管人员没能及时停止设备工作,则会造成绕线在高速转动时甩出,造成危险;在外界无拉力时,会造成绕线松弛,不利于稳定放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解决现有放线架在结束放线时不能自动停止转动,同时存在放线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液压缸和控制器,设置在液压缸输出轴上的摩擦块,设置在支撑板上方的下盖板,通过连接轴与下盖板连接的上盖板,一端通过轴承与下盖板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板且与上盖板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设置在固定筒内部的支撑部,设置在固定筒两端的摩擦环,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固定轴,设置在固定轴上方的支杆,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杆上的第二限位轮和第一限位轮,以及用于检测放线是否结束的检测部件,所述液压缸和检测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上盖板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支撑板上表面,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摩擦环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限位轮和第一限位轮上设置有凹槽,且两者位置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件包括设置在固定筒上且靠近上盖板处的红外线反射部件,设置在支杆上且与红外线反射部件位置对应的红外线发射部件和红外线接收部件,所述红外线接收部件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设置在固定筒内部的双轴气缸,设置在双轴气缸输出轴上的接触块,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与接触块对应的放置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7-300PL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红外线反射部件持续的向外发射红外线,当绕线逐渐减少即将完成放线时,设置在转轴上的红外线反射部件接收到红外线并反射给红外线接收部件,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启动,最终通过摩擦块与摩擦环摩擦促使固定筒停止转动,避免了在放线结束时绕线甩出造成危险,解决了现有放线架在结束放线时不能自动停止转动,同时存在放线不稳定的问题,利用液压缸控制固定筒的转速,达到安全可靠、工作稳定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绕线从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之间的孔洞穿过,使绕线在拉出时处于直线状态,可避免发生挤线、线间缠绕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放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支撑柱,2-支撑板,3-液压缸,4-控制器,5-固定筒,6-摩擦块,7-固定轴, 8-支杆,91-红外线发射部件,92-红外线接收部件,93-红外线反射部件,10-第一限位轮,11-第二限位轮,12-下盖板,13-上盖板,14-连接轴,15-支撑部,16- 轴承,17-摩擦环,51-双轴气缸,52-接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旋转可控的放线架,包括支撑板2,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液压缸3和控制器4,设置在液压缸3输出轴上的摩擦块6,设置在支撑板2上方的下盖板12,通过连接轴14与下盖板12连接的上盖板13,一端通过轴承16与下盖板12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板13且与上盖板13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筒5,设置在固定筒5内部的支撑部15,设置在固定筒5两端的摩擦环17,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固定轴7,设置在固定轴7上方的支杆8,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杆8上的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以及用于检测放线是否结束的检测部件,所述液压缸3和检测部件均与控制器4连接,所述液压缸3 设置有两个,一个位于上盖板13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支撑板2上表面,所述液压缸3的输出轴与摩擦环17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 10上设置有凹槽,且两者位置相抵,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
所述检测部件包括设置在固定筒5上且靠近上盖板13处的红外线反射部件 93,设置在支杆8上且与红外线反射部件93位置对应的红外线发射部件91和红外线接收部件92,所述红外线接收部件92与控制器4连接,红外线反射部件 93持续的向外发射红外线,开始放线时,红外线反射部件93由于被绕线遮住而不能接收到红外线,当绕线逐渐减少即将完成放线时,红外线反射部件93接收到红外线并反射给红外线接收部件92,从而通过控制器4控制液压缸3启动,使固定筒5停止转动。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15包括设置在固定筒5内部的双轴气缸51,设置在双轴气缸51输出轴上的接触块52,所述固定筒5上设置有与接触块52对应的放置孔,在未放置待放线的放线筒时,接触块52放置在放置孔中,在将放线筒套接在固定筒5上之后,控制器4控制51-双轴气缸的输出轴向外伸出,直至抵紧放线筒的内径。
在放线开始时,绕线从第二限位轮11和第一限位轮10之间的孔洞穿过,在整个放线的过程中,红外线反射部件93始终处于发射红外线的状态,直到放线即将完成时,绕线数量减少,设置在转轴15上的红外线反射部件93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红外线反射给红外线接收部件92,最后通过控制器 4控制液压缸3工作,设置在液压缸3输出轴上的摩擦块6向外伸出与固定筒5 两侧的摩擦环17不断摩擦,促使固定筒5的旋转速度不断减慢,直至停止转动,在放线的过程中,也可通过液压缸3的输出轴伸缩控制固定筒5的转速,达到速度可控的目的;下盖板12与上盖板13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换接不同的放线筒。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放线架在结束放线时不能自动停止转动,同时存在放线不稳定的问题,利用液压缸上的摩擦块与固定筒上的摩擦环的摩擦效果控制固定筒的转速,实现稳定放线,设备结构简单,在放线即将结束时自动停止转动,避免了危险的发生,提高了放线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1523.7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5(内蒙古)
授权编号:CN20948095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65H 57/06
专利分类号:B65H57/06;B65H49/32;B65H63/00
范畴分类:34C;
申请人:内蒙古一机集团神鹿焊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内蒙古一机集团神鹿焊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1403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青工南路10号
发明人:张敏;胡国锋;张瑞卿;张俊明;邢之和;闫俊峰;王建功;康海龙
第一发明人:张敏
当前权利人:内蒙古一机集团神鹿焊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贺凤
代理机构:51239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